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阿迪达斯与耐克

发布时间:2020-03-02 05:53:2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阿迪达斯与耐克——后来者何以居上》

案例分析

20世纪70年代初,阿迪达斯(Adidas)制鞋公司生产的运动鞋和体育用品在美国十分畅销,占据了支配地位;但后来由于缺乏迅速反应和创新而把市场让给了耐克(Nike)公司。阿迪达斯公司的兴与衰和耐克公司的后来居上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一.阿迪达斯公司的成功之道

阿迪达斯公司的成名缘于1936年杰西·欧文斯在奥运会上就是穿着阿迪达斯跑鞋为德意志民族赢得了奥运会金牌。众所周知,著名运动员穿某公司的鞋,对该公司产品的销售是十分有利的。正是这一事件促使阿迪达斯公司从此开始实行一种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即利用著名运动员和重大体育比赛展示产品的使用情况来实现促销。事实证明这一市场营销战略卓有成效且一直沿用至今。

为了保持和提高竞争优势,阿迪达斯公司不断试验各种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推出新品种,实施技术创新与进步。例如阿迪达斯公司研制出了四钉运动鞋、尼龙底钉鞋及既可插入也可拔出的鞋钉等;还发明了一种鞋钉的排列组合,使跑鞋的鞋钉有30种不同的变化,使运动员能够适应室内与室外、天然与人工地面不同跑道的多种需要。阿迪达斯公司制作的运动鞋质量上乘、品种繁多,因而在有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被广泛使用,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声誉。

为了尽快提高产量、降低成本,阿迪达斯公司到南斯拉夫、远东等地区寻找能够低成本、大批量制作运动鞋的工厂,与这些国家的一些中型企业签订了特许生产协议,让它们按公司的图纸制造产品。这样,阿迪达斯公司节省了建造工厂和购置设备的巨额开支,从而使成本保持在适当水平。

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夺取更多的市场,阿迪达斯公司在制鞋业的基础上同时也发展相关体育用品,充分发挥其协同效应,实现产品的水平多样化。阿迪达斯公司产品拥有特色鲜明的标志:一座切成三块拼合起来的“金山”,这使人们立即辨认出这是阿迪达斯公司的产品,从而使著名运动员对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被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认可,特别是这些标记也使得衣物、挎包之类的商品

1 种类多样化广泛推广。

简单说来,阿迪达斯公司的成功策略主要包括:集中力量试验和开发更好的跑鞋,技术不断创新;为吸引鞋市上各方面的消费者而扩大生产线,甚至把大部分生产任务承包给成本低的国外加工厂以降低成本;发明出印在全部产品上的、可被立刻辨认出来的明显标志,推进产品多样化;把国际体育比赛当作检验产品质量的基地,利用著名运动员和重大体育比赛展示产品的使用情况。

正是通过以上策略的有效实施,阿迪达斯公司才在制鞋业取得了令人无法逾越的地位,他的技术领先、精益求精、低成本扩张、企业形象推广等策略,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然而,这些成功策略并不仅仅是阿迪达斯公司一家独享,他非常容易被仿效,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制鞋公司也在应用这些策略,而耐克公司正是其中应用的非常好的一家公司,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从阿迪达斯公司手中夺走了制鞋业的领先地位。

二.阿迪达斯公司之失败与耐克公司之崛起

阿迪达斯公司之失败与耐克公司之崛起与当时的外部环境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运动鞋业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心,数百万不曾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此时也开始寻找锻炼方法。在整个70年代,坚持散步的人与日俱增。1972年,慕尼黑举行的奥运会吹响了跑步锻炼热的号角。到70年代末,大约有2500~3000万的美国人坚持散步,还有1000万人在家或上街都穿运动鞋,每个年轻人都拥有着6~10双跑鞋。与跑鞋市场相关的各种新杂志也相继问世,发行量不断上升,如《跑步者的世界》、《跑步者》和《跑步时代》等杂志,专为跑步者提供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整个环境的变化为这个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新的行业发展机遇给这个行业中的几乎每个企业都提供了令人惊喜的收益增长。然而,正是这种表面上的效益增长掩盖了阿迪达斯公司市场占有率的下降,揭开了阿迪达斯公司失败的序幕。

第一,阿迪达斯公司在这种极易进入的行业缺乏警惕性。众所周知,运动用品行业所需的起动资金相对较少,行业准入门槛是比较低。通常在这样一个行业中,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必须时时保持高度警惕,否则的话市场领导者在前进路上会很容易地错过良机而下降为第二位或第三位的公司。诚然,无论在技

2 术方面还是在工厂投资成本方面,阿迪达斯公司都不足以完全阻止其他公司进入这个领域。然而,阿迪达斯公司却未能对这种产品的大量介入(尤其在市场需求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对策。加强促销工作、推出新产品、加强研究与开发工作、精心制定定价策略、不断扩充经销网点,所以这些也许不能制止竞争对手,但却能给进犯者以迎头痛击,给公司带来生机。可惜阿迪达斯公司明显忽视了“潜在的加入者”,缺乏监控竞争者的战略思想,直到统治地位受到严重侵害时才采取了进攻性的反击行动,但为时已晚。

第二,阿迪达斯公司对运动鞋市场的增长情况估计不足,存在着严重的失误。急剧增长的原始需求,使公司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放松了警惕。在此期间,行业领导者的销售额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而这种迅速增长的销售额掩盖了其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和日益衰落的市场地位,而且还会使其滋生自满自足的情绪。阿迪达斯公司没有意识到伴随着简单总量增长的可能是市场占有率的降低。而此时竞争对手们正积极进攻行业的领先者,通过侵吞领先者利益的手段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

第三,面对迅猛增长的市场,阿迪达斯公司对产品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在向市场推出新式运动鞋和制鞋技术创新的竞争中不知不觉地被抛在后面,直到被耐克公司远远地甩在后面时才如梦初醒。

耐克公司从经销日本的虎牌运动鞋起家,直到1972年才开始自己发明并制造运动鞋,起名叫“耐克”,设计了意为“嗖的一声”(Swoosh)的醒目、独特标记。耐克公司在最初就注重吸收阿迪达斯公司的成功策略经验并发扬光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利用重大赛事、著名运动员的广告效应。1972年,在俄勒冈州尤金市的奥运会预选赛期间,耐克鞋在比赛中首次亮相,被说服使用这种新鞋的马拉松运动员获得第四名到第七名,而穿阿迪达斯鞋的的运动员则在预选赛中获前三名,于是耐克公司的广告效应也推广开来。

第二,在模仿的同时注重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产品。一直以来,耐克公司都以阿迪达斯公司的制品为模型进行仿制。1975年,耐克公司发明了一种新型鞋底,即在一种华夫饼干式的鞋底装上小橡胶圆钉,使得这种鞋底的弹性比市场上流行的其他鞋的弹性都强。这种看上去很简单的产品改进,成为了耐克公

3 司事业的起点。到70年代末,耐克公司的研究与开发部门雇用研究人员近100名。公司生产出140多种不同式样的产品,有些产品是市场上款式最新颖、工艺最先进的,并根据不同脚型、体重、跑速、训练计划、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而设计。1979年初,耐克公司又推出了具有革命意义的顺风牌运动鞋,并称之为运动鞋的新世界。顺风牌是洛克威尔国际公司的一位前宇航工程师开发,鞋底垫上了聚胺脂包胶的气室,用于增强弹性。所以我们说,推动耐克在美国市场上跨入最前列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还不是创新,而是仿制,仿制者战胜了发明者。耐克公司由于精心研究与开发新式样鞋而在制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从而一直走在技术开发的最前列。

第三,全力推行低成本扩张策略。耐克公司把制作任务承包给劳动力廉价的亚洲各工厂,于是大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85%的耐克鞋在海外2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另有15%在新罕布什尔州及缅因州的耐克鞋厂生产。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耐克鞋的需求量剧增,在8000多家百货商店、运动商品店、运动鞋店中,60%有耐克鞋的大量订货。耐克鞋常常要等到6个月后才发货,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这给耐克公司制定生产计划、降低存货成本提供了机遇。

第四,适时推进产品多样化。当运动鞋行业日趋成熟,不再有前些年的高速发展时,耐克开始转向经营童鞋、服装和运动包等,这些产品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到1980年底,篮球鞋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24%,网球鞋、羽毛球鞋的销售额占18%。多样化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利润。

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耐克公司击败了强劲对手脱颖而出,成为了新一代的制鞋业霸主。

三.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的市场争夺战略分析

耐克公司之所以能够略胜一筹,就在于它善于发现机会,抓住不放,发起攻势。耐克的成功与其说是阿迪达斯的失误,不如说是它的骄傲。

如前所述,阿迪达斯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不外乎坚持技术领先、低成本扩张、独特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利用国际大赛及大牌明星的广告效应、产品多样化等,耐克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也并没有多少标新立异,在很多方面它还是沿袭了阿迪达斯公司几十年来树立起来的制鞋业公认的成功典范。但耐克公司运用这些早已

4 被证明行之有效的经营技巧可谓得心应手,比它的任何对手,甚至阿迪达斯公司运用得更好和更有攻势。其中最显著的、与阿迪达斯区别最大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虚拟经营。

因市场需求的类型繁多,许多品种型号特殊而需求量较小,如果均由自己生产,耐克公司的生产成本必然上升,而耐克公司则把精力主要放在设计上,具体生产则承包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的厂家,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清除一般企业都可能碰到的经济障碍。

第二,模仿策略。

许多人认为确定经营策略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而且极冒风险。而耐克公司则在许多方面模仿阿迪达斯公司成功的经营策略,因而稳健,成功概率高。这种策略对许多企业都有借鉴意义。耐克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卓有成效的仿效。当然,仿效必须审慎而行。被仿效的市场战略应当是最行之有效的、在历史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战略。就跑鞋市场来说,长期以来阿迪达斯公司所施行的市场战略,是生产型号多样的鞋、在重大体育竞赛中让运动员穿用带有公司标志的产品、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这几乎是不能更改的市场战略,所有跑鞋制造商都遵循这同一战略——只是耐克公司做得更好一些罢了。

一个公司在仿效上所要下的功夫是发展自己的个性。仿效并不意味着制造与别人完全相同的产品。只有那些成功的决策、标准和行为才是真正应该仿效的。此外,必须充分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标记并建立善于抓住各种新机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这些耐克公司都做得非常好。

第三,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追求差异化,引导市场需求。

通过充分发挥潜力,耐克公司生产出比阿迪达斯公司种类更多的产品,开创了鞋型千姿百态的先河。生产范围太宽也许会出现许多麻烦,也可能由于生产范围过大而损害生产效率,型号繁多、每种产品生产最小,一般会使生产成本增加。但对耐克公司来说这不是一个大问题。生产鞋的大部分任务承包出去了——约85%承包给国外的工厂,大多数是远东地区的工厂。由于许多外国工厂按照合同生产部分产品,因而,各种产品生产量小对耐克公司来说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经济障碍。

通过提供风格各异、价格不同和多种用途的产品,耐克公司吸引了各种各样

5 的跑步者,使他们感到耐克公司是提供品种最全的跑鞋制造商。数百万各式各样、各种能力的跑步者都有这种观念,这在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里,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形象。而且,在急速膨胀的市场上,耐克公司能以其种类繁多的产品开拓最宽广的高层。它可以把鞋卖给变通零售商,例如,百货商店和鞋店,也可以继续与特种跑鞋店做生意。甚至由于公司能供应各种型号和样式的鞋——不同类型的零售店可得到同样式的鞋,这便各得其所,其乐融融。

四.阿迪达斯公司如何重新崛起?

阿迪达斯公司的失败是必然的,他不能充分认识周边环境的变化,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因此即使没有耐克公司,也会出现其他的公司挑战乃至取代他的领导地位。往事如风,阿迪达斯辉煌不再。假如我现在(从本案例的角度上看,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继任阿迪达斯的总经理,要使阿迪达斯的市场重新扩大,恢复当年盛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推进:

第一,改变股份结构,重建阿迪达斯。众所周知,阿迪达斯是一个家族性质浓厚的公司,在创立初期乃至初期发展阶段,家族方式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可否认的。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阿迪达斯的公司已经遍布全球,因此家族的概念应该逐渐被淡化,国际股份的形象应该树立,从而通过集团内部机构的重新组合塑造出一个更宽厚、更具国际性的公司形象,这对一个体育用品公司来说大有裨益。

第二,实施营销新策略,产品细化,市场细分。阿迪达斯原来是按照纯产品分类的,即运动鞋类、运动服装类等,建议改为按运动项目分类,例如足球、篮球、网球、赛跑、户外运动和集训等。这样,作为名牌产品的阿迪达斯便直面消费者,并且这些消费者的一个重要部分被事先划定确认了下来。而与此相关的运动比赛、运动团体和运动员,还有众多观众将会更轻松地从心理上接受阿迪达斯,从而使阿迪达斯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用户的购物需求和愿望。

第三,全面开展广告攻势。当年耐克就是通过模仿阿迪达斯的广告和营销策略而取得成功的,如今阿迪达斯仍然要从这里把优势夺回来。我们要让广告做得更有可信度和煽动性:1)推出名牌产品系列化,覆盖面从足球到赛跑,从网球至篮球等全面开发;2)打时间车轮战,一波接一波连续推出强化消费者;3)将

6 广告重点对准12~20岁年龄层的未来群体消费者,赢得未来市场。

市场局势风云变幻,竞争者不断涌入,消费者口味不断更新,最终究竟鹿死谁手不得而知。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与时俱进,把握宏观战略全局,才能永葆竞争优势,屹立于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国际化企业之林。

【耐克与阿迪达斯运营模式比较】

耐克与阿迪达斯如何创造顾客价值

30阿迪达斯与耐克创建品牌的故事

知名阿迪达斯耐克经销商店铺员工管理手册(版)

优拓互动看点:阿迪达斯和耐克的世界杯营销大战

阿迪达斯广告词

阿迪达斯市场调研

耐克简介

耐克调查报告

耐克外包

阿迪达斯与耐克
《阿迪达斯与耐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