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开学初第一节班会课

发布时间:2020-03-02 22:2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开学初的第一节班会课

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在开学初就要给学生一个毕业班的紧迫感.我告诉孩子们:这是你们人生的第一个毕业班,将来还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毕业班就意味着冲刺和拼搏。所以开学初我们班召开了《刻苦学习》主题班会。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故事在班会课中交流。

中队长发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一些名言佳句无不告诉我们:人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为了让我们能在这个社会中就能更好地生存,我们从小就得学会适应社会环境。而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在学习上胜出,考上好的学校,就要从小刻苦学习。也许很多同学都听过《发烫的手指》这个故事吧!

二百多年前,在维也纳一家简陋的小旅馆里,躺着一个旅客,他正闭目欣赏从楼上传来的钢琴声。琴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委婉深沉„„

“这是谁呢?弹得这么好。”他想。突然,一滴水掉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看。这时,又有一滴水掉落下来。

“天花板怎么会渗水呢?”他很疑惑,就轻手轻脚走上楼去。透过门缝,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先生正在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身边放着一盆冷水。他不时地把手在水盆里浸一下,然后甩甩双手又继续弹琴。原来,他弹得太久,十个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凉水冷却一下。因为匆忙,水溅了一地,正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

“你知道吗?他就是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侍者轻轻地告诉他。

“是吗?”这位旅客睁大了眼睛,心里不禁暗暗地赞叹,“真努力呀,伟大的音乐家!” 同学们:学了《发烫的手指》,贝多芬努力弹琴的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你还知道哪些伟人刻苦学习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交流学习吧!

祖冲之、陈景润、华罗庚 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们又是靠什么成为数学家的呢?下面请听陈秀其为我们将华罗庚的故事。 现代伟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陈秀琪)(1)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华罗庚

同学们,我也非常喜欢数学,对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很崇拜。他的爱国,他的刻苦,他的勤奋,他的毅力都使我很佩服。

华罗庚“一辈子从实以终”,这种精神实在令后人钦佩! 1950年2月,华罗庚带着全家悄然登上一条不大的邮船,离开生活了4年的美国。当他踏上祖国土地的时候,电波播送了他的《告美国同学的公开信》。信中激情洋溢地写道:“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华罗庚又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数学系主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百倍珍惜党和国家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好时光。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求证一个问题,他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顺手拿起床头的报纸,在四周的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论证。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用毅力与勤奋,编织出成功和荣誉。

中队长发言:华罗庚“一辈子从始而终”这种精神实在令人钦佩,顾炎武刻苦学习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请听周林伟讲顾炎武的故事!

(周林伟)(2)刻苦学习的故事

顾炎武自督读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

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中队长发言:听了这个故事,你们一定明白了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读好书的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学习。你们一定听过张海迪的故事吧!他勇敢的与病魔作斗争,刻苦学习。成了著名的作家。下面请听陈思琪讲海伦、凯勒的故事。

(陈思琪)(3)海伦刻苦学习的故事

海伦·凯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国的著名女作家,她小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弄得她双目失明,耳朵也失去听觉。

当海伦七岁时,她的父母为她请来一位教师,帮助她学习。可是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怎么学呢?所以这位教师就想了一个办法:先拿一个洋娃娃给她,然后在她的手心上,写上洋娃娃这个词,这样海伦就知道什么叫洋娃娃了。因此,海伦句很快喜欢上这种学习方法了。

从此以后,海伦就用这个办法学习,她一个一个地记,日积月累,她学会了不少的词。她不怕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在学习、在生活,终于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作家。

中队长发言: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遇到困难,你们遇到困难是否选择逃避呢?还是勇敢面对现实?下面请听黄楚佳、傅璇儿为我们讲郭沫若的故事。 ( 黄楚佳、傅璇儿) (4)郭沫若苦学二三事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才学卓著的文豪。

郭沫若在小学一年级读书时,老师讲历史课--《十六国春秋》,其中有许多胡人的名字,跟外国人的名字一样,非常难记,因而记人名便成为当时历史课的一只“拦路虎”。为了克服这个困难,一天,郭沫若约了一位要好的同学躲进一间阴暗的自修室里,两人苦读硬记,进行比赛,直到把整本历史课本一字一句背得滚瓜烂熟才走出屋子。

在后来的日子里,即使在年假期间,郭沫若都手不释卷,天天苦读。有一年年假期间,他把太史公司马迁写的《史记》,从头到尾通读了一遍,并一篇1篇地进行分析、校订和评价,在旁边写下批注,连《伯夷列传》里有一句被历代注家解释错了的话,他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加以校正。对其中一些精辟言论和难得的资料,郭沫若视为珍贵财宝,不惜时间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笔把它抄录下来,放在案头,随时翻阅学习。

郭沫若一生写了不少诗词和文章,论著宏富。但他从事著述有个习惯,就是从来不让旁人代为抄写,一律都是自己动手。即使到了晚年,在他年近80高龄撰写《李白与杜甫》这部研究性著作时,因视力减退,有人提议让别人代抄,可他仍然不同意。他的不少书都是前后几次易稿,全都是他亲自逐字逐句地反复进行斟酌、锤炼、修改和抄写而成的。 中队长发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显然,郭沫若的这种勤奋苦学的精神,始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一定明白了,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是读好书的重要前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学习。下面请王婷婷为我们讲苏步青的故事。

( 王婷婷) (5)苏步青刻苦学习的故事

苏步青,1901年生,我国著名数学家、学者,曾任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他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在地里劳动:放牛、割草、犁田,什么都干。那时他想,这辈子肯定没有读书的机会了。

恰好,村里一户有钱人请了家庭教师,教他的公子读书。苏步青有空,就在窗外听听,随手写写画画。想不到,那位公子没学好,苏步青却因此学到不少知识。他的叔叔见他这么想学习,便拿出钱,说服苏步青的爸爸,把他送到百里之外的一所小学去读书。

在小学的第一个学期,苏步青考了个倒数第一名,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热忱地鼓励他。这使苏步青大受感动,决心发愤图强。真下了决心,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二学期起一直到大学毕业,他每学期都考第一。

苏步青是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典范。他从小学起,就抓紧时间读了好多好书。进初中后,他的第一篇作文交上去,教师一看,那写作方法,很像是古代著名的《左传》的写法,便怀疑这是不是苏步青自己写的。上课时,老师要考考他,随便点了《左传》上的一篇文章,要他说说写的是什么。不料,他立即一字不错地把那篇文章背给老师听。这使老师和同学们大吃一惊:原来,他读《左传》读得能够背出来了!

中队长发言:苏步青学习的机会还真是来之不易呀!他珍惜这个机会,刻苦学习,同学们,我们如今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努力学习,当然学习除了刻苦外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请周毅、吴家彬来说说巴金的读书方法。 (周毅、吴家彬)(6)巴金的读书方法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

原来他的读书法就是静坐在那里回忆曾经读过的书。这样有许多好处:

(1)不受条件限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巴金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长期被德军包围的时候,有一位少女在日记中写着“某某型,《安娜·卡列尼娜》”一类的句子。当时没有电,也没有蜡烛,整个城市实行灯火管制,她不能读书,而是在黑暗中静坐回忆书中的情节。托尔斯泰的小说帮助她度过了那些恐怖的黑夜。另一个例子是他自己在十年内乱中的亲身经历。他说:“‘*’期间要是造反派允许我写日记,允许我照自己的意思写日记,我的日记中一定写满了书名。人们会奇怪:我的书房给贴了封条,加上锁,封闭了十年,我从哪里找到那些书来阅读?他们忘了人的脑子里有一个大仓库,里面储存着别人拿不走的东西。”这两个事例说明,在一切不具备正常读书条件的情况下都可以“读书”。

(2)温故而知新。通过回忆,将过去读过的书拿出来一点点地咀嚼,就象牛反刍一样,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每回忆一次都会有新的理解,新的认识,新的收获。 (3)能够不断地从已读过的书中吸取精神力量。巴金说:“我现在跟疾病作斗争,也从各种各样的作品中得到鼓励„„即使在病中我没有精神阅读新的作品,过去精神财富的积累也够我这有限余生消耗的。一直到死,人都需要光和热。”

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中队长发言:前面我们听了许多现代伟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下面我们来听听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首先有请张楠为我们讲第一个故事。

2~6由韩霞、卢文艳、饶诗钰、林思蓓、唐雪梅陆续上台演讲。 (张楠)

(一)欧阳修刻苦练字。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韩霞)

(二)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卢文艳)

(三)文学家

左思

小时侯左思跟人家学习书法、弹琴、读书,但学习成绩不好,他父亲很泄气,认为这孩子没有出息。

有一次他父亲对朋友说:“这孩子智力太差了,还赶不上我呢。”左思在一旁听了很不服气,从此发奋 读书学习,决心追回失去的时光。他在自己家室内的门上、墙上、以及厕所里挂满了纸、毛笔、随读随记,看到他还把随时看到的和想到的思想,造句也随时记下。经过不断努力学习,写出了著名的《三都赋》和《咏史》等作品。

(饶诗钰)

(四)司马光读书

司马光小时候记忆力很差,别人背一篇文章,读三四遍就可以了,差一点的读十遍差不多,可他每次都要读几十遍才行。

为了背文章,他常常看书看到深夜,但是因为白天也在看书,所以一到晚上他就困的睁不开眼睛,有时候竟会迷迷糊糊地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他拿了一段圆木头当枕头。半夜,他一翻身,圆木头就滚走了,头部跌下来就会马上清醒了,又可以起来继续看书了。他把圆木头叫做“警枕”。

(林思蓓)

(五)大思想家 孟子

我国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唐雪梅)

(六)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们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中队长发言:匡衡凿壁偷光,借书苦读,他战胜艰苦的决心,勤奋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起读书的好榜样,汉朝的孙敬又何尝不是呢?请听郑鑫杰讲悬梁刺股的故事。 (郑鑫杰)

(七)刻苦学习的故事~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起来就读书,直至深更半夜,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他后来终于成为儒学大师。另外,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纵横家。悬梁刺股根据孙敬和苏秦的读书故事而来。

中队长发言:今天这节班会课,我们不仅了解到名人志士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怎样努力奋斗的,而且明白了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的深刻道理,同学们为了让“成功之花”早日绽放,拿出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吧!

中队长提问:作为新一届毕业班的学生,今后对学习有什么新的打算?(自由回答)

开学初第一节班会课

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开学第一节班会课教案

初中生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高二开学第一节班会课

初二下学期开学后第一节班会课

开学初第一节安全教育课教案

第一节班会课教案

初二上开学第一周的班会课讲话稿

新学期第一节班会课发言稿

开学初第一节班会课
《开学初第一节班会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