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云南省红河县一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6: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红河县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 历史(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0分,共56分) 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 A. 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 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 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 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答案】C

【解析】“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源”,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等思想家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源的主要因素,说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唯心主义,不是科学合理的,故B项错误;哲学家们解释世界的本源从单一的物质元素到人的思想,说明其研究从自然走向人及社会,故C项正确;古希腊哲学家们共同追求客观真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2.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 A. 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 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 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 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答案】B

【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 3.有学者在评价古代某一名著时认为:“所有历史形式都不过隐藏着国家政治的机械运动和权力的逻辑循环。换言之,历史只不过是暴力和权力的竞技场,是阴谋和权术帷幕下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转换与平衡。”该学者评论的名著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C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说和戏曲是市民阶层的要求的产物,不是统治阶级主体意识形态的反映,故C正确。

4.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希腊有些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界转移到“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下列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强调人的价值至高无上 B. 怀疑和否定了神的存在 C. 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D. 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答案】B

【解析】智者学派将人作为评价万物的尺度,事实上强调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实质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过分地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容易造成极端主观主义;但古希腊智者学派并不怀疑和否定神的存在,而且还借助古希腊的神话传说进行思想的宣传。

5.“(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实际上是( ) A. 中共二大决议 B. 遵义会议决议 C. 中共七大决议 D. 瓦窑堡会议决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可以判断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在长征途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错误。A、C都不是长征时期的会议。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6.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

) A. 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 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 C. 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 D. 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 【答案】B 【解析】A、D项属于“实践”的作用,故A.D项错误;“实践”的内容在材料中指“朱熹的真理”,即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与“实践”的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

7.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是(

) A. 军事技术落后 B. 社会制度滞后 C. 政治腐败 D. 思想观念陈旧 【答案】A

【解析】本题要用阶级分析法。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故A项正确;魏源向西方学习并没有深入制度和思想方面,而其又属于统治阶级,故B,C,D项排除。 8.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 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 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 C. 损害了孔子的权威 D. 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答案】D

【解析】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了历史根据,这就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9.刘少奇在某次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党章总纲上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指针……这是我们这次修改的党章一个最大的特点。”这次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中共七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党章总纲上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即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而确立其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 10.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

) A. 甲骨文的形成 B. 秦始皇统一文字 C. 楷书的形成 D. 汉字演变为书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商朝时期仍然盛行甲骨文,因此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后的事情。

11.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陈独秀认为政治变革国民持观望态度,主要是人们的思想不解放所知,故首要做的事情是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C项正确。

12.二十世纪初,中国有学者指出“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人们在做出那样大的奋斗和牺牲以后,换得的竟不是当初所期待的。国家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坏,环境迫使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下列不属于“沉重的失望”的是( ) A. 军阀混战日盛一日 B. 尊孔读经成为潮流 C. 君主专制愈演愈烈 D. 政党政治沦为工具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要求“20世纪初”,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载统治,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另外此时期军阀割据混战,但是由于民主思想的发展,君主专制并不是愈演愈烈,故C项正确。

13.面对战乱不断、百姓受苦的现状,诗人发出了“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感慨。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D. 王维 【答案】B

【解析】白居易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现实的批判中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14.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

A. 挑战教会权威 B. 否定信仰上帝

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15—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从材料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以前,教会在教徒与上帝之间起了媒介作用。而宗教改革后,人人都可以与上帝建立直接联系,这在根本上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故A项符合题意。

15.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壁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要推测其最早属什么时期墓葬,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 A. 玉面人的特征 B. 玉面人的年代 C. 扁足青铜方鼎 D. 鼎内壁的小篆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玉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青铜器是在夏商周三代;而小篆是秦朝统一后的文字。

16.1984年,邓小平在谈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说:“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城市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这体现了邓小平改革思想中(

A. 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 B. 实事求是的原则 C. 紧紧依靠群众的思想 D. 全面改革的思想 【答案】B

【解析】“农村这一套不能完全搬到城市,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不能够体现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故A项错误;“……因为城市比农村复杂得多”,“……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B项正确;题中没有依靠群众的信息,故C项错误;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非进行全面改革,故D项错误。

17.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社会革命”是指( ) A. 实现社会主义 B. 实现民生主义

C. 实现民权主义 D. 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答案】B

【解析】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属于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属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属社会革命,它是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发展。

18.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在(

) A. 倡导重德修身 B. 适应皇权的需要 C. 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 维护纲常名教 【答案】A

19.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教皇)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本题选D项。

20.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 A. 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 B. 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 C. 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小 D. 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是对材料的简单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着重论述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参加人员的构成而非发展阶段,故B项错误;影响力的强弱材料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局限于社会上层使得其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推动基础,故D项正确。 21.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提高。版面扩大。进入新时期,“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现代派”小说、“新写实主义小说”纷纷呈现。这种现象说明(

)

A. “双百”方针得到贯彻 B. 改革开放文艺界争芳斗艳 C. 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 D. 文学艺术发展赶上新时代 【答案】A

【解析】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后,广大文艺工作者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大量文艺作品。新时期,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续得到贯彻,文学创作纷纷呈现,A项符合题意。 22.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事业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 “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 “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 “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 “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答案】B

【解析】注意关键词“教科文”,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这三个事业的名词只有B项,A项中的“和平”赎买、C项中的“和平共处”、D项中的“三个世界”均不属于教科文事业。 23.下列纲领与策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是(

) ①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奋斗目标 ②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抗战期间毛泽东的持久战策略 ④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①中的奋斗目标与中国国情不符合,②③④立足于我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24.“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 )

A. “仁”是天理的核心 B. 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 C. “仁”者“爱人” D. “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答案】D

【解析】A项所讲的内容是北宋“二程”兄弟的思想,B项“仁政”是孟子的思想,C项是孔子的思想,故A,B,C项错误;南宋的朱熹曾经强调,“仁”是人的爱心以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故D项正确。

25.据载:“辛亥革命后,有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共和观念风行 B. 帝制基础尽除 C. 传统文化皆废 D. 民权高度发达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君主专制,但帝制基础并没有尽除,故B项错误;儒家文化一直影响着近代社会,故C项错误;民权在辛亥革命后只为上层所有,普通民众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26.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一次关键性的讲话,正如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

“‘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这表明南方谈话 (

)

A. 使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 B. 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 C. 彻底结束“左”倾思想的束缚 D. 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答案】D

【解析】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新局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讲成就,故B项错误;结束“左”倾思想束缚的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南方谈话’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在加上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正确。

27.“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墨子的“兼爱”思想 C.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 老子的“无为”主张 【答案】C

【解析】“世异则事异”是论点,而“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是论据,论点体现了法家的改革观。

28.毛泽东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强调新三民主义必须(

) A. 代表工农阶级的利益 B. 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D. 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解析】“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策略,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内涵,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相对于旧三民主义的质的飞跃。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4分)

29.儒、佛、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入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分别指: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

原因: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教。 (3)态度: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解析】第(1)问,“事件或现象”结合所学,回忆相关时期儒家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即可。“原因”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第(2)问,从“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等信息分析概括。第(3)问,“态度”要注意辩证地表述,“影响”从理学形成的角度来思考。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他认为君主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

一、

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答案】(1)观点:抨击君主专制。职责:应当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使“天下为主,君为客”。 (2)方法:分天子之权。理由:集权导致混乱;天下之大害。 (3)家天下、世袭等级制、中央集权制。(任答两点即可) (4)共同之处:抨击君主专制。

原因: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评价:积极:促进了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为反对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消极:提不出新社会方案,思想不完善,无法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进步思想家对专制制度的批判。第(1)问,从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回答;第(2)问,针对君主专制的弊端,顾炎武主张分君权,材料信息能体现这一点;

第(3)问,从材料信息中提取;第 (4)问,人的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又起反作用,依据此原理回答即可。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予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 ——朱熹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

一、二概括指出两人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观点。结合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主要特点及消极影响?

(3)根据材料

一、

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4)你是否同意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并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主张:孔子主张“仁”,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

主张: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观点:理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各有其理;三纲五常也是理的表现。 特点: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范畴。 消极影响: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性。

(3)先秦不受重视;西汉开始成为正统思想;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4)同意;以孔子和儒学为代表的旧礼教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孔家店”是宣传民主和科学的需要。

不同意: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不能一概否定。 (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第一小问的解答主要依据材料分析归纳,结合材料一“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子为政,焉用杀”,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以及时代背景分析结果及原因。

(2)第一小问的作答结合“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结合朱熹属于理学家的特点分析,如客观唯心主义等,第三小问影响结合理学的影响分析,如维系统治、扼杀人性等。

(3)解答本题需要综合题干中的几则材料去分析归纳,材料一是孔子,当时不受重视,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材料三中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4)作答本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对“材料四中吴虞的观点”是否赞成,只能选取一个,其次也是本题的关键,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理解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结合新文化运动,以及对待孔子的态度去分析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冠县一中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

云南省河口县民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一中上学期教务处工作计划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卷

吉林省大安一中上学期高二第三次月考政治试题

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普通班)答案

云南省大姚新街中学学年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云南省红河县一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云南省红河县一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