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发布时间:2020-03-03 13:21: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国道326线秀山—河口公路西桥至—石林段公路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关键字: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国道 326线秀山—河口公路西桥至—石林段公路

项目内容: 本段公路路线起点K0+000 接已建成通车的曲靖至陆良高速公路止点处西桥收费站K63+930,全长38.047公里。全线主要工程数量有路基土石方3572297立方米;支挡工程16100立方米;小桥234米/10座(单幅);涵洞2736米/88道;排水工程90433立方米;与铁路立体交叉1处。路面结构方案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工程设计总厚度为61cm,各结构层厚度分别为: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15cm,总量为977403平方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20cm,总量为977403平方米;水泥混凝土上层厚度26cm,总量为934758平方米。石林环岛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总厚度为69cm,各结构层厚度分别为:级配碎石底基层厚度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38cm;沥青下面层厚度6cm,总量为14508平方米;沥青中面层厚度6cm,总量为14508平方米;沥青上面层厚度4cm,总量为15408平方米。项目全线交通工程数量分别为:波形梁护栏50.96km、标线22800m

2、标志牌389处、突起路标25333个、轮廓标1685个、百米标612个。西石一级公路全线设有1个收费站(大莫古收费站),设有收费、监控、通信系统。全线公路用地3472亩,平均每公里用地91.27亩。项目设6处取料场、弃土场5处、4座预制场和拌合场。

建设单位:曲靖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性质:改扩建

项目投资:总投资概算711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99.8万元,所占比例0.84%;项目实际投资636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630.1153万元,所占比例

2.56%;

开工时间:2003年11月

建成时间:2006年9月

环评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保设施设计施工单位:云南长江绿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昆明市鹏隆安城市景观建设有限公司等

验收调查单位:曲靖市环境监测站

二、环境保护执行情况

环评情况:2004年2月,建设单位曲靖市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了《国道 326线秀山—河口公路西桥至—石林段公路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云南省环保局于2004年3月20日以云环审[2004]159号文同意该项目建设。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落实了环评报告书及有关批复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桥涵、通道、立交等构造物施工时尽量减少对原有水系及道路的影响,合理选择

施工场地、减少施工期间污水、废料、嗓音、占地,对所有施工场地规定了竣工后要恢复原有地貌景观。建设单位建立了环境监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健全,环境保护规章制度较完善。

环保措施及批复执行情况:经过资料审查、现场调查核实及反复核对检查:环评报告书中提出了环保对策措施共37条,其中满足34条,不满足3条;云南省环保局环评报告书批文意见提出了环保对策措施共8条,其中满足7条,1条不满足。对于不满足的4条,建设单位正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项目对环评报告书及批复要求的执行情况已基本达到要求。

环保组织机构:西石公路建设指挥部综合处对项目的环保管理负责,对各施工单位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奖罚,同时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由西石指挥部“环保领导小组”人员组成现场稽查组,具体实施环保检查、督促、处理的职能,负责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的现场管理。

规章制度:根据环保管理的规定和要求,指挥部制订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噪声等污染防治措施的环保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对一些不完善的细节实施整改。其环保规章制度健全完善,满足环保管理要求。

三、验收调查结果

1.土地利用

本项目工程征地面积为3472亩,绝大部分为农用地。建设单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办理了各项用地手续,对征用农民的土地都按国家政策给予了、缴纳了国家规定的各项费用。工程临时占地159亩。基本上已清理平整、覆土,归还给原所有这或使用者。部分施工便道基本用作乡村道路。

2.挖填方及弃方处置

本工程取料采用集中取料方案;全线弃渣方案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弃渣弃在填方路基两侧用于填筑护坡道,大量较集中的弃渣弃在指定的弃土场内,目前3处弃渣场已经大面积复耕,1处弃渣场弃渣用于原有水塘堤坝的加高较宽,1处弃渣场正在进行植被恢复,再经过l~2年后,植被能够生长效果良好。

3.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

本工程实际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全部为主体工程设计建设。建设单位在公路沿线两侧、中央隔离带、收费站以及边坡等

2已经基本完成绿化,工程共种植树木476893株(棵),草坪109289m。绿化效

果良好,起到了降噪、防尘、防治水土流失、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的作用。对互通立交、中央隔离带绿化和景观设计,遵循了既满足公路的防眩安全要求,同时根据当地自然气候条件选择了适应性强、环境美好效果好的植物进行栽植。坡面草基本具备发芽早、生长块、覆盖度大;根部固土性强,能防止表土侵蚀和流动。

4.噪声影响

验收报告监测结果显示,在试营运期车流量达到预测车流量的97.34%情况下,沿线各居民点中除少数村落夜间有所超标外,其余敏感点昼间、夜间噪声值基本均能达标。对超标敏感点建设单位正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5.水环境影响

目前公路段没有形成比较集中的服务区,设计上也没有道路生活服务区的建设,无服务区污水产生;西石路上收费站附近无地表水体,收费站的生活污水产生量小,厕所设有化粪池,收费站废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外排浓度能够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排放要求。路政部门已制定危险品运输

污染风险防范措施,以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对道路交通和沿线环境的危害。

6.环境空气影响

根据监测和调查分析,公路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在正常范围内,对沿线环境空气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四、验收结论:

经调查核实,该工程环境保护手续齐全,自立项到项目实施全过程,遵照环保法律法规,严格履行了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申报程序,环保组织机构健全完善,落实了环评报告书及有关批复的要求,在施工期和试运行阶段均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对环境的影响,在建设施工及试运行期间,未出现环境污染纠纷和投诉。符合环境保护验收条件,验收组同意该工程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五、建议和要求:

1.对未完善的生态措施进一步完善。

2.尽快落实在经过水域路段,要尽快设置“谨慎驾驶”警示牌和危险品车辆限速标牌,制定环境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提醒司机注意安全并控制车速。

3.在噪声环境敏感点视情况通过修围墙、种植高大乔木、补设弧形减速带等措施降低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教学大纲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

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申请报告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程序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整改报告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材料清单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