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饮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6: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6 年度中国饮料市场发展状况综述

中国市场的日趋国际化,“两乐”在华的饮料大战,统一和康师傅的兄弟之争,以及达能、立顿等国际品牌的悄然而至,我国的饮料市场在经历着整合式发展的过程,孕育着一场新的品牌竞争和市场瓜分。

纵然是新品迭出、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标准提升……但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企业兼并现象不断,有限的市场空间竞争激烈。跨国公司凭借其深厚的品牌资源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及在国外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大陆本土饮料企业构成合围之势。本次我们从饮料行业发展整体出发,重点讲述 2006 年饮料市场特点,以期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帮助。

行业发展现存问题

我国饮料的整体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82 年之前处于自由发展状态,称之为散漫发展期; 82 年到 90 年之间,政府开始对饮料行业给予很多政策支持,称之为政府引导发展期; 90 年到 2000 年,外国排号饮料的进入,市场竞争充分,在这个时期可称为竞争发展期;在此后的“十五”期间,由于并购、兼并现象严重,又可称为饮料行业的整合发展期。

在过去的一年,我国饮料行业在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利润都取得了可喜的增长,行业整体运行形式良好。在品牌建设方面,国内土生土长起来的企业很多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品牌,并被评为中国名牌,免检产品、驰名商标等等。在外贸方面,作为进口的主要产品浓缩橙汁,增加了 3.6 倍,进口额增加了 4.8 倍,这说明果汁饮料的快速发展。在产品类别方面,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茶饮料、功能饮料、瓶装饮料水等百花齐放、多元化发展。在包装结构方面,塑料瓶依然是饮料的主要包装。在地区结构方面,东部沿海的产量比例占到全国 71.8% ,但比“十五”下降了 8% 。西部地区上升了 10% ,饮料布局日趋合理。

饮料行业发展三特点:

1.饮料工业开始向主产省集中,主产省保持绝对优势。

2.饮料行业出现中小企业同步发展的趋势。

3.饮料市场对品种的需求发生变化。

虽然我国的饮料发展日趋合理、完善,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

1.本土饮料企业大都实行分散经营,规模一般比较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偏弱,行业的运营状况不容乐观,产销率低,产品库存量高。

2.区域性饮料品牌比较多,真正在全国饮料市场上有影响的名牌产品屈指可数。正是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的原因,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内涵方面不足,造成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理解和忠诚度不够。

3.企业资金不足、融资渠道单

一、技术含量低以及自身实力不强等因素也制约着其市场空间的拓展。

4.品种结构还不合理,果汁饮料、茶饮料、植物饮料、咖啡饮料等新品种比例不高,产品差异化有待提高。

5.饮料质量上,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质量可追溯制度。

6.加工用的水果量不足。

7.相关装备尚不能满足饮料行业需求。中高速靠进口,中低速靠国产,无菌灌装经常会受到人为操作管理的影响,造成批量的产品质量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缺少在线检测设备,总是在事后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再退货处理。制造能力不足,设备服务不好。制造商在节能、节水方面没有给予高度关注,这对于饮料行业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因素。

8.行业的布局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9.流通秩序需要规范,零售商超的霸主地位需要突破,价格、市场等的过度竞争需要改善。

“十一五”饮料发展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饮料行业计划年均增长幅度超过 15% 。按这样的推算在 2010 年的总产量达到 6800 万吨。在产品的结构比重方面,根据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趋势做了一个预测,碳酸饮料 18% ,包装饮用水 36% ,果蔬汁饮料 14% ,茶饮料 15% ,蛋白饮料 6% ,其他的是 11% 。

科技创新目标:超过 50 万吨的企业要建立研发中心,或者企业自己建,或者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校联合建。同时要建国家级实验室,目前只有娃哈哈有国家级实验室。大型企业要完成从机电一体化的生产到在线生产检测一体化的转变。

质量安全目标: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原辅料的合格率,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和消费者满意度能有所提升。在全国形成若干个产品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区。

在竞争方面,形成一个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在法制方面,抑制不正当竞争。在信用建设方面,规模以上的企业在“十一五”期间达到 40% 的覆盖率。制定行业法规,反对低于成本价、不科学不正当的竞争和速度竞争。

品牌培育目标:在中国品牌方面,希望在“十一五”期间,含乳饮料、茶饮料、特殊用途饮料等都能列入评价范围,支持有条件的报列世界名牌,同时充实企业品牌的内涵。

其他的目标有节能降耗,资源利用率、降低水的消耗,同时产品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 20% 。在提高效益方面特别增加了一个货龄。在进出口方面主要是一个浓缩橙汁,扩大国内使用量。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和规范发展运动饮料、包装饮用水,重点发展茶饮料、果汁类饮料,咖啡饮料,蔬菜汁饮料。

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建立原辅料和产成品的质量追溯制度。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饮料生产商之间,生产商和供应商、经销商之间能建立起一个和谐互动的合作问题。

饮料细分市场状况

果汁饮料

近几年,我国果汁饮料产销量快速增长。 2006 年上半年,我国果汁饮料产量达 634 万吨,同比增长 29% 。然而果汁饮料销量与销售额并没有同步增长,果汁饮料市场销售额增长面临巨大的挑战。在销售量猛增的同时,促进果汁销售额的增长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果汁饮料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存在三股竞争力量:一支是台湾背景的企业统一和康师傅,以包装的创新和口味取胜;一支是包括汇源、娃哈哈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一支是大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目前市场上集中了娃哈哈、汇源、农夫果园、统一鲜橙多、美汁源果粒橙、酷儿、露露等众多一线饮料品牌。由于大品牌的激烈竞争,使得外来品牌很难进入果汁饮料市场,同时果汁饮料的价格日益透明化,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在不断变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而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果汁市场取得领先地位,适合市场需要的差异化经营则是关键。

中国果汁饮料行业面临着 WTO 体系下的国际竞争及产品国际化问题,目前最应努力做到的是标准化问题。果汁饮料生产最主要的是要从源头抓起。我国水果资源丰富,其中,苹果产量世界第一,柑桔产量世界第三,梨、桃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2006 年全国苹果总产量达到 2500 万吨左右,价格总水平稳中有降;全国梨总产量达到 1200 万吨左右,价格总水平相对稳定。虽然我国水果产量很高,但有些只适宜鲜食而不利于加工成果汁,加工原料缺乏。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虽人口众多,果汁饮料的消费量却较低,人均年消费量还不到 1 公斤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10 ,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40 ,世界人均消费量已达 7 公斤 。如果按世界平均消费量计算,我国果汁饮料的市场容量应为 910 万吨,这表明,果汁饮料在我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市场方面,到 2020 年,全球果汁及碳酸饮料将曾至 730 亿升,在所有果汁饮料中,浓缩橙汁居世界果汁消费量的第一位。

功能性饮料

功能性饮料的兴起是在非典时期,当非典的恐慌消褪之后,公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着自己的健康状况,功能性饮料便在此时走进千家万户。目前中国的饮料分类标准中还没有功能饮料这个分类。国际饮料行业协会的规定,功能型饮料即带有保健作用的饮料,也就是说它在解渴的同时具有调节肌体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保健作用。从我国现行的饮料管理规定来看,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各种功能饮料实际上的统一称谓应为特殊用途饮料。《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特殊用途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三类。

1、行业概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功能饮料刚起步时仅有不到 20 亿美元的销售额。 2000 年,世界功能饮料市场的销售额已达 138.6 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二位数。中国功能饮料的市场,从 2000 年之前红牛的一枝独秀到 2005 后的脉动、激活、“他 + 她”水的群雄争霸。功能饮料的销售额从 2000 年的 8.4 亿元,激增到 2005 年的 30 亿人民币,实现了每年两位数的的高速增长。

2004 年在功能饮料市场,乐百氏的“脉动”掀起一股狂风巨浪,取得了 7 亿元的销售成绩;娃哈哈收拾了 2003 年“康有利”没有利的郁闷,紧跟其后推出“激活”,也取得 3 亿元的销售业绩;汇源推出“他 + 她”水,养生堂推出“尖叫”。功能饮料市场好不热闹,饮料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功能饮料,以期分得功能饮料一杯羹。 2005 年准备不足的本土品牌纷纷淡出江湖,如:“他 + 她”,“尖叫”等,娃哈哈的“激活”惨淡经营,只有被国际饮料巨头完全掌控的乐百氏的“脉动”后劲十足。国际品牌凭借先进的管理水平,雄厚的资金以及在功能饮料方面的经验,成了目前功能饮料市场最大的赢家。 2006 年初,在北京市场排名前五名中只有具有深厚法国血统的脉动是中国品牌。

2、行业特征

从“红牛”登陆大陆市场到 2004 年功能饮料市场的红红火火,以及 2005 年的不温不火。目前功能饮料市场基本上有以下几点特征:

(1) 功能饮料正处于市场起步阶段

从 1984 年健力宝推出“魔水”到泰国“红牛”在中国大陆市场现身,再到目前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以及汇源的“他 + 她”水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功能饮料市场一时间好不热闹。功能饮料正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路向我们走来,并逐步为消费者所了解。

但所有这些繁华假象,都不能掩盖功能饮料处于市场发展初期的现实。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亚利指出,功能饮料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期,上市品种不断增加,品类进一步丰富,消费者认可度稳步提升,销售量增长迅速,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一份对中国 30 个城市 15 ~ 64 岁城镇居民调查显示,直到 2005 年下半年功能饮料的市场渗透率才 27.1 %,而同期的碳酸饮料为 70 %,饮用水 75.7 %,果蔬汁也达到了 50.4 %。这份调查充分说明了功能饮料正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

(2) 功能饮料的目标客户群狭窄

相对于饮用水、碳酸饮料、果汁、茶饮料等大众性饮料,功能饮料的客户群就显得较为狭窄。功能饮料是针对特定的顾客需求,在饮料中添加了一定的功能因子,它并不适合所有人群。如:为补充运动中随汗液流失掉的盐分而添加盐的运动饮料,不适合儿童、老年人长期饮用,也不适合成年人非运动状态下饮用,否则容易造成健康隐患;咖啡因具有降血脂功能,因此对含有咖啡因等刺激中枢神经成分的抗疲劳功能饮料,儿童不适合经常饮用。目前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已经发布消费警示:儿童、老年人及患有血压高和心脏疾病的人应当慎喝功能饮料,普通人长期饮用也对健康不利。

“红牛”在瑞典喝死人事件,说明了功能饮料是针对特殊人群的饮料,也向中国饮料企业敲响了警钟:功能饮料不是“大众饮料”。

(3) 品牌忠诚度低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品牌种类繁多,既有本土品牌激活、脉动、苗条淑女等等,也有洋品牌红牛、佳得乐、雀巢能量 e、宝矿力水特等等。除了中国消费者接触较早的红牛外,其他不管是本土的还是舶来的洋品牌,对全国消费者来说或多或少都有些陌生,很难谈得上对某个品牌的绝对忠诚。虽然某些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不错的口碑,但要在中国市场建立自己的“不倒长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产品同质化严重

目前,从整个行业来讲,功能饮料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从产品档次上看,功能饮料主要集中在 3 元~ 5 元的价格区间。除了 5 元以上“红牛”,目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功能饮料产品如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以及百事可乐推出的“佳得乐”等产品基本上都在这一价格区间。从功能上看,功能饮料的功能单一,基本上就是补充水分,缓解疲劳。从口味上来讲,基本集中在青柠味和橘子味等几种口味上。

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性的,较为单一的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行业的发展和企业逐利的本能促使着功能饮料将会在不久的将来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3、市场格局

(1) 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低

中国功能饮料市场规模从 2000 年的 8.4 亿元发展到 2005 年的 30 亿元。功能饮料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2000 年之前,为全国消费者所熟知的功能饮料品牌基本上只有泰国的“红牛”和有“魔水”之称的健力宝,直到 2004 年中国的功能饮料才遍地开花,有乐百氏的脉动、娃哈哈的激活、宝矿力水特等等,到 2006 年初更有哈药六厂的苗条淑女和百事可乐佳得乐等加入。饮料企业参与热度远远高于功能饮料市场规模的扩展,功能饮料市场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2004 年,乐百氏凭借脉动撬动了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功能饮料潮流。

当年,功能饮料的头三甲分别是红牛,脉动和激活。经过 2005 年的市场洗礼,功能饮料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6 年 5 月份北京家乐福销售额显示,功能饮料前五名中红牛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 31 %,脉动占 20 %,宝矿力水特占 17 %,力保健占 13 %和雀巢能量 e 占 9 %。而这一销售情况也基本上描绘出功能饮料现阶段在北京市场上的分布图。到 2005 年止,洋品牌功能饮料取得市场竞争的阶段性胜利。

2006 年上半年,功能饮料市场静悄悄。新产品推出和营销力度都不是很高。这是否说功能饮料战争停止了?不,这只是大战的前夜。我们预测,洋品牌不会满足现状,本土企业也不会放弃功能饮料这块蛋糕。 2008 年,经过充分的准备,洋品牌将会打响第一阶段的王者之战;本土品牌会卷土重来,找回失落的家园。

(2) 本土品牌建设不完善

2003 的非典催生功能饮料市场火爆。各路英雄纷纷提枪上马赶赴战场,抢占功能饮料市场的份额。一时间,脉动、激活、“他 + 她”、尖叫等等众多功能饮料漫天飞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野蛮的广告战之后,脉动取得了 7 亿元的销售业绩,激活也有超过 3 亿元的不错的市场表现。但是功能饮料品牌的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这些品牌没有取得消费者的完全认可。 2005 年本土品牌功能饮料市场疲软,有的品牌不得不淡出市场。品牌建设不够完善是其中原因之一。零点研究资讯集团于 2004 年 11 月完成的《 2004 年城市消费者功能饮料消费现状及品牌评价研究报告》认为:目前除了脉动品牌是亚健康外,其他功能饮料品牌基本不健康。

功能饮料的发展离不开功能饮料产品品牌的健康发展。对本土功能饮料企业来说,产品品牌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3) 功能饮料市场洋影重重

与全球人均功能饮料消费量相差 6.5 升 的市场提升空间和 14 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国际饮料巨头怎么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当前,功能饮料的本土领军品牌脉动,就是由被国际饮料巨头达能完全控制的乐百氏推出的。达能还是推出激活的娃哈哈背后谋士。 2005 年,碳酸饮料巨子百事可乐将有 40 多年历史,占美国运动饮料 85 %的“佳得乐”在重庆市场试点, 2006 年全面铺货。韩国乐天注资 1.8 亿元,取得 51 %的澳的利的股权,欲借澳的利的销售网络进军葡萄饮料市场。可口可乐与广州白云山和黄中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推出一款含中药的功能型饮料,可以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上洋影重重。

随着功能饮料市场的逐渐成熟,国际品牌的饮料对中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参与将会愈加深入,功能饮料市场的竞争将会愈加激烈。

茶饮料

1、推动茶饮料行业快速发展的宏观因素:

(1)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传统。在众多的饮料中,真正能和中国文化联系起来的只有茶饮料,可以说茶饮料的后劲还很足。

(2) 提高行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种植面积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世界第二,出口量世界第三,创汇额度世界第四,形成了被动的“ 1234 ” 现象。茶饮料的开发成为茶叶生产效益提高的一个突破口。中国茶饮料产值已占当前中国茶叶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3) 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在近几年关于食品饮料的消费者需求调查中发现,健康已经成为消费者的首要诉求。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及支付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茶饮料中茶的健康形象成为消费者选购该类产品的一个重要动力。

(4)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从人均消费量来, 2005 年中国人均消费茶饮料约 4 公斤,如果按照日本人均年饮用量的 20 到 30 公斤计算,中国茶饮料还有 5 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即使从中国目前人均 10 公斤的饮料消费量来看,中国茶饮料的市场容量至少为 1300 万吨,而目前中国茶饮料的实际产量约 580 万吨,尚有 700 万吨的市场成长空间,况且目前的销售还仅仅集中在重点城市。

2.茶饮料行业发展瓶颈

(1) 行业门坎

国家标准的出台,国内外著名公司的参与,提高了整个茶饮料行业的门槛。茶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国内外饮料企业的介入,一些其它食品企业也争相介入茶饮料行业。

(2) 生产壁垒加大

茶饮料生产的直接成本并不高,一套灌装设备需投资 40-50 万元, PET 聚脂瓶吹瓶生产线需投资 30 万元,一瓶饮料的原料成本仅为 0.3 元左右,但目前饮料市场品牌众多,各品牌竞相推出新品,开发及推广新品的费用逐步提高,这无形中成为茶饮料的生产壁垒。

(3) 销售壁垒

目前茶饮料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主要茶饮料企业的广告投放力度较大,品牌知名度较高,给新进入者造成了一定的市场壁垒。

本土饮料竞争优势及机会

虽然国内本土饮料企业面临着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激烈市场竞争,在营销理念以及资本运作等方面都还略显稚嫩。然而随着市场的日趋国际化以及本土饮料企业 20 多年来的品牌经营,也逐渐形成一定规模忠实的品牌消费群体,为新时期企业产品及市场的拓展创造有利条件。综观国内饮料行业的现状,目前国内饮料企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其市场的优势和机会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本土饮料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并以其知名品牌获得消费者喜爱

中国饮料市场的真正形成,应该可以追溯到 1979 年可口可乐进军中国之时,从那时开始本土饮料企业就一直面临跨国饮料企业的巨大冲击,当时中国也有自己的饮料品牌如太平洋汽水和光明牛奶等,但总体缺乏全国性有影响的饮料品牌。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品牌经营日益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也随之产生大批知名的本土饮料品牌。我国饮料消费市场逐渐迈向成熟,本土品牌由于其特定地缘性和亲和力等因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为饮料新产品开发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表现在对其实质属性和扩增属性需求两方面,实质属性即产品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如解渴等;而扩增属性则使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如身份、地位和审美等。消费者需求是多元的,这种多元不仅体现为口味、包装、价格;而且还体现为健康、时尚、环保等方面。

⑴消费者口味的多样性和猎奇心理,以及明显的缺乏品牌忠诚,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市场空间,即市场潜力很大。同时不同口味系列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企业占据更多货架空间,如“大湖”推出“大湖明朗”系列提高其品牌渗透率。

⑵针对不同群体而设计的包装样式和容量,符合饮料消费场合的不同特点,如可口可乐用家庭形象推广 2.25 升 可口可乐包装,正适合平常人们请客吃饭时候的饮用量。“多喝水”推出的“随身酷”就是根据饮料产品大都单次饮用的特点而设计的更便于携带饮用的新型包装。

⑶针对价格敏感型顾客,企业可适时推出不同价位的饮料产品以形成市场区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日常饮料需求。如碳酸饮料利用“加送容量,价格不变”的促销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⑷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开始更多关注自我发展,主要表现为对饮料产品的营养成分以及是否天然健康、绿色环保和时尚品位等更高层面的心理需求。这也为饮料企业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营销推广以及广告利益点诉求等方面提供重要启示。未来饮料市场竞争将更多地表现在消费者心理空间的争夺上,也就是说谁真正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谁就会成为饮料市场新的领导者。

3、日益细分化的消费群体为饮料企业开展目标营销提供机会

消费市场的日益裂化,使得市场环境和媒介环境变得纷繁复杂的同时,也为饮料企业开展目标消费群体营销提供机会。新兴出现的饮料消费群体主要包括如新女性群体、新生代族 (16-25 岁 )、儿童群体和新知识精英群体以及老年群体等,不同饮料群体有着不同的饮料消费需求,这些差异表现在对口味、品牌、价格、包装、促销和广告风格等一切消费者接触产品及信息的领域,高度细分化的市场为饮料企业进行市场拓展提供无限空间。这里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针对性地开发饮料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取得市场竞争的主动;二是针对性地利用传播媒介,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得传播的最佳效果。

在细分群体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市场容量及是否具有可延展性,统一鲜橙多和酷儿的成功正是在于它们选择的目标群体分别是新女性和儿童群体,这两大群体消费在中国具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同时新女性和儿童群体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即针对新女性和儿童的产品特点和广告诉求同时能够受到其它群体的响应。我们认为,目前饮料消费的这两大群体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对新女性的诉求决非“漂亮”二字能够穷尽,这也给广告创意人员更大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4、饮料产品生命周期的差异为成长型饮品创造无限市场潜量

饮料产品有其成长的生命周期,即经历产品的四个阶段: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和产品衰退期。各种饮料类型在市场所处阶段不同,市场空间和拓展策略也表现很大差异。碳酸饮料已经进入产品成熟期,品牌集中度非常高,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分销渠道和市场覆盖率来实现效益增长;果汁饮料和茶饮料均还处于产品成长期,市场空间仍然很大。目前我国人均果汁消费量为 1 千克 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为 10 千克 ,果汁饮料分为纯果汁、果汁饮料和果味饮料三种类型,各种不同类型饮料成长的空间也比较大,市场上对健康低糖和天然营养的新型果汁需求很大。据日本贸易统计速报 2001 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人均年饮用茶饮料为 0.4 升 ,日本人年均饮用茶饮料为 20 -30 升 。现在很多地方的茶饮料消费还属于培育期,相信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包装水市场行业进入壁垒并不高,竞争也主要集中在品牌、价格和包装等方面。近年来台湾饮料市场改变单一品种发展的局面,出现品种间融合的趋势,不同品种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如加味水,在水中添加果汁;纯果汁鲜乳,即鲜乳+ 纯果汁;黑松公司推出一种叫“水果优酷”的乳饮料,是纯果汁 + 发酵乳。这些饮料产品给市场注入了新鲜活力,顺应“尝新族”的心理需求,相信未来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同时一些新兴成长的饮料类型如植物蛋白饮料和运动功能性饮料等也有望成为下一个饮料业经济增长点,目前市场上这类饮料还没有主打产品,消费需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

5、饮料企业市场渗透的地域差异为其避实就虚策略创造空间

饮料行业各品牌在不同地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差异非常明显,一般来说饮料企业生产地及周边地区的饮料消费呈现较高知名度和占有率态势,主要是因为其地缘性、亲和力以及由于运送成本较低使得企业可以更多的让利给消费者,这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效果尤佳。同时由于受到渠道促销和广告投放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在全国其它地域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都不一样,广告投放和销售促进的重点地区知名度和占有率要明显高于竞争品牌。据央视调查咨询中心的数据显示, 1999 年果汁饮料市场占有率,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汇源果汁的市场占有率排名首位,而在东北地区露露占绝对优势,西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市场占有率排名首位的分别是荣氏和新奇士。研究表明,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碳酸饮料渗透率比较低,北方一些城市瓶装水渗透率比较低等。全国不同城市之间品牌知名度与占有率的差异为饮料企业实施避实就虚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饮料企业可以根据各品牌市场占有情况,对竞争企业很少进入和尚未形成领导品牌的地区进行市场渗透和重点攻击,即集中优势兵力对竞争品牌实现侧翼包抄。同时不同地域的饮料消费习惯和口味具有一定差异,饮料企业对此也应予以重视。

6、加入 WTO 以后市场的国际化为其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便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整个市场更趋国际化,一些大型的跨国饮料企业也纷纷涌入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使得本来弱小的国内本土企业面临残酷的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为其在新时期的快速成长提供难能可贵的机遇。入世后政府放宽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第一,扩大投资领域,逐步开放金融、保险、证券、电信和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第二,投资地域多元化,即在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利用外资优势的同时,指定相关政策,鼓励外商到中国中西部投资;第三,投资方式多样化,即入世后将允许外商采用国际上流行的购并方式设立企业,包括允许进行协议购并、允许进入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购并、允许进入股票市场开展购并、允许合资企业外方通过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方式购并等。这样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为本土饮料企业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投资、融资环境,同时也为企业开展更高层面的品牌经营与资本运作提供保证。此外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日益接轨,为本土饮料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舞台,即利用知名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将民族饮料品牌发展为国际饮料品牌。

饮料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 .国内饮料发展趋势预测

(1) 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不管是碳酸饮料、瓶装水、茶饮料、果汁饮料还是功能型饮料,市场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全国有中小型饮料企业 4000 多家,但在强强联手、垄断加速的趋势下,中小型饮料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个性、稳定的根据地市场,今后的发展道路会更曲折。而且相对垄断的形成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人口多、市场大、区域之间的差异明显,不少企业一旦出现由于错误的企业战略管理和市场运作,错失市场机会的情况,在强手如林,竞争态势升级的市场环境下就会被淘汰出局。所以,中国饮料市场“谁主沉浮”,还有待观望。

(2) 价格战将进一步加剧

目前瓶装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市场上的价格一般在一到二元之间,而功能饮料产品市场价却是两倍甚至三倍,所以,要功能饮料和矿泉水价格保持同一水平,目前还不可能,但这是必然趋势。当前市场上,阻碍功能饮料销量的最主要因素是价格,特别是在广大的

二、三级市场更是如此。在茶饮料、纯净水、果汁等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功能饮料的价格确实有些高不可攀。

如果没有“高不可攀”的实力,谁敢第一个站出来做“价格屠夫”,谁能率先将自己的产品通过成本优势卖到像茶饮料、果汁饮料的价格?再说,高额的利润空间也使不少企业对降价慎之又慎。

(3) 二三线市场将成主战场

近年来,我国饮料消费持续升温,但是今年在燃油大幅涨价、严查公路超载等各种因素影响下,物流成本所占企业销售费用比例也在猛增,形成了成本负担重的现象。

二、三线市场既缓解了成本压力,又可以借新的生产基地来覆盖当地市场。所以,下一阶段,市场开发的热点将从一级城市移向

二、三线市场。

(4) “一专多能”成为企业发展方向

饮料行业的发展将转向“一专多能”,通过延展产品线,来稳固自身的市场占有率。就像娃哈哈曾经凭借饮用水中国饮料十强的龙头老大的位置,现在又通过娃哈哈果汁和激活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而“非常可乐”进军美国市场,则为娃哈哈走向国际做好铺垫。

2 .全球饮料行业发展新动向

(1) 饮料市场呈现多样化

这种多样化表现在饮料品种日趋繁多,饮料消费群体发生变化。世界饮料发展到今天,其品种极其繁杂。这些大类品种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更多的小品种。此外,消费群体不再固守原来的消费习惯和偏好,一个明显的例子,进入 90 年代以来,欧洲、美洲等地茶饮料消费量呈急剧上升趋势,而东方亚洲的茶饮量却在相对减少,充气饮料却在大幅度增加。

(2) 消费习惯逐渐趋同

近几年世界各地快餐越来越盛行,众多国家的消费者愿意购买制成食品。人们日益关注健康和环境,不喜欢糖和添加剂含量高的食品。葡萄酒及其它酒的消费量呈下降趋势。纸包装饮料和食品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

(3) 保健功能饮料越来越受到关注

保健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如何通过饮食来达到健康保健效果,一直是消费者和饮料生产企业高度重视的课题。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在不断推出的保健功能饮料,这种饮料已经不再局限于补充营养这一范畴,甚至拓展到防病治病领域。有资料表明,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饮料生产企业都在开发生产保健功能饮料,就连拥有世界饮料第一品牌的可口可乐也不例外。

(4) 充气饮料、瓶装水和果汁饮料的消费量增加

(5) 新品种接连进入市场

在当今世界饮料市场上新品种层出不穷,但是消费者所需要的是注重天然和健康的新型饮料。

(6) 世界饮料产销的重心转向亚洲

亚洲又要数中国为“重中之重”,原因是当今世界著名饮料产销巨头已将目光对准中国,纷纷打算在中国拓展市场,然后辐射整个亚洲。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本土饮料企业已经日渐成熟,但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企业还需不断总结和学习,认清市场发展方向,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健康、快速成长。

几种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在饮料的加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型食品添加剂对饮料的加工工艺、口味等都将带来新的影响和变化。它能帮助饮料生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产品创新脱颖而出。以下介绍一些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乳化剂在饮料中的应用

乳化剂又称表面活性剂,具有亲水和亲油基二重性基团,能使油水均匀混合及分散。饮料中的乳化剂有赋香、起泡、着色等效果。

1 .饮料中使用的乳化剂

添加到饮料中乳化剂要符合食品卫生、安全。日本卫生法规定食品用的乳化剂有甘油脂肪酸酯、甘油醋酸脂肪酸酯、甘油乳酸脂肪酸酯、甘油柠檬酸脂肪酸酯、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酸、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大豆磷脂。其中以后四种脂肪酸酯及大豆卵磷脂应用最多。

饮料中可使用的乳化剂一般与乳化稳定剂、分散剂并用,可提高乳化稳定性。应用的乳化剂有天然乳化剂卵磷脂、皂草苷、单宁;含成乳化剂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起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分散助剂糊精、饮糖,分散作用的阿拉伯胶、黄蓍胶类,增黏作用的果胶类果胶纤维素,保护胶质作用的蛋白类(干酪、明胶)、海藻酸等。

在乳化剂的 HLB 值,用于判别乳化剂中的亲水与亲油平衡性的值,在水中应用时很有价值,如 HLB 值在 0.2 时起消泡作用,水中不分散, HLB 值 4-6 时在水中分散性小,作 W/O 乳化剂;在 8-10 时乳状分散,稳定乳状分散, 12-14 时透明分散; 16-20 时呈可溶化剂,透明胶体溶液,为 O/W 乳化剂。亲水性的乳化剂以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酯、皂草苷的 HLB 值高。各种食用乳化剂的 HLB 值为:甘油脂肪酸酯 3-5 ,甘油醋酸脂肪酸酯 2.5-3.5 ,甘油乳酸脂肪酸酯为 3-4 ,甘油柠檬酸脂肪酸酯 9 ,甘油琥珀酸脂肪酸酯 5-7 ,甘油乙酰酒石酸脂肪酸酯 8-10 ,聚甘油酯 1-18 ,山梨糖醇脂肪酸酯 2-9 ,蔗糖脂肪酸酯 1-18 ,丙二醇脂肪酸酯 15-30 ,卵磷脂 3-4 ,皂草苷 16 以上。

胶类、干酪素钠、改性淀粉等也可作亲水性乳化剂,亲油性乳化剂不能单独用在饮料中,要与亲水性乳化剂并用才有效。

2 .饮料中乳化剂的作用

饮料中使用的乳化剂应具备六个条件:安全、HLB 值高、耐酸、耐盐、水解性好、耐乙醇。

乳化剂在饮料中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助溶和抗菌等作用。

(1) 乳化作用

起乳化作用的有乳化香料,赋予饮料以香气和浊度,用高 HLB 值的聚甘油脂肪酸酯及皂树皂苷,可调制成乳化香料。添加乳化香料的饮料多属酸性,而聚甘油脂肪酸酯和皂树苷耐酸性优,因而十分合适。亲水性好与耐酸性高的卵磷脂也可使用。

酒精饮料、咖啡饮料、人造炼乳可使用甘油酸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等低 HLB 值的亲油性乳化剂和其他亲水性乳化剂配合,可提高饮料及炼乳的乳化稳定性。

(2) 分散湿润作用

巧克力饮料中加乳化剂可提高分散性,可可饮料中加乳化剂也使分散性好,酸性饮料加乳化剂容易分散,粉末饮料中加乳化剂可提高其在水溶液中的润湿性、分散性。

(3) 起泡作用

一般在水中乳化剂的起泡力以脂肪酸碳数 12 附近的最大,皂树皂苷的起泡力也很强。欧美各国的起泡性饮料,都添加皂树皂苷作起泡剂,使其具有存在大量微细空气泡口感良好,产品质量提高。

(4) 消泡作用

牛乳浓缩时,用山梨糖醇酐硬脂酸酯有消泡效果。豆乳制造时,乳饮料均质时的消泡用亲油性乳化剂。

(5) 助溶作用

饮料中有油溶性维生素,油溶性香料使用助溶性乳化剂。乳化与助溶不同,乳化后是呈白浊态,而溶化则为透明状态,可溶性乳化剂在水中呈透明溶解,乳化剂限于高 HLB 值,兼耐酸与耐盐,以聚甘油脂肪酸为好。

(6) 抗菌作用

罐头、咖啡会产生哈喇变败菌(耐热性芽孢菌),可加入蔗糖棕榈酸酯等乳化剂,以抑其变败。甘油单硬脂酸酯对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冻结芽孢菌有抗菌性。有抗菌作用的乳化剂除蔗糖脂肪酸酯外,还有聚甘油酯等其他安全性高的乳化。

果糖在运动型饮料中的应用

在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中的许多配料是对人体有益的。这些配料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供能量。运动前摄入果糖不会引起低血糖症,而通常如果在超长时间锻炼后摄入快速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将引起此类低血糖症。对于从事耐力型的运动,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此时身体需要一种长期的能量供应。研究显示,果糖有较低的血糖生成指数( GI 值 19-21 ),这意味着当代谢完成后,果糖对身体血糖水平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葡萄糖是另一种常见的用于运动饮料的碳水化合物,其 GI 值是 100 ,而蔗糖的 GI 值是 65 。通常情况下,上述这些碳水化合物的复配使用可以为身体提供最合适的能量水平。

果糖还非常容易溶解。作为一种单糖,它的粘度不会太高,这将使得运动饮料更加美味可口。果糖的渗透压也较高,也就是说与其他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在运动饮料中只需使用一点点果糖就能达到等渗。而果糖较高的甜度——蔗糖甜度的 1.8 倍,葡萄糖甜度的 2.5 倍多——可以丰富饮料的水果风味,意味着使用果糖的运动食品口感更佳。通常,在运动饮料中使用矿物质和盐时会带来不良口感,而通过使用果糖去覆盖掉原料带来的不良口味可以削弱这种负面的影响。

当越来越多的人迫切需要进行锻炼时,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将继续扩大其市场份额。而伴随即将来临的 2008 北京奥运会,中国的运动饮料和能量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果糖也将能够被用于生产长时间持续提供能量、口味极佳的运动饮料。

甜味剂在乳酸饮料中的应用

1、安赛蜜:甜度为蔗糖的 200 倍,无臭白色,结晶粉末。 FA0/WH0 认可安赛蜜的安全性,并确定其 ADI 值为 0-l5mg/kgBW 。

2、甜蜜素是一种低热量甜味剂,在肠道内不完全吸收,对人体安全无害,其 ADI 值为 0-11mg/kgBW 。

3、三氯蔗糖:白色结晶粉末,甜度是蔗糖的 500-600 倍,对热稳定, PH 范围广,从酸性至中性。

4、阿斯巴甜:白色结晶粉末或针状晶体,在常温下弱酸性 (pH-3-5) 下十分稳定,为二肽型甜味剂,其 ADI 值为 40mg/kgBW 。

5、甜叶菊苷:为白色、无臭的结晶性粉状,有清凉甜味, ADI 值为 5.5mg/kgBW 。

6、甘草甜素: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天然物抽出的浸提物,另一种是经精制后的钠盐,无热量,应用范围广,稳定性高。

7、索马甜:天然蛋白质甜味剂,甜味爽口持续时间长,无异味,热稳定性好, pH2-l0 内稳定性好。

8、低聚木糖:甜度为蔗糖的 50 %, pH2.5-8.0 范围内稳定性好。低热能、不被人体消化吸收,适宜糖尿病人使用。

9、葡萄糖浆:无色无臭的粘稠液体,甜度为蔗糖的 0.9-1.1 倍。

10、麦芽糖醇:无色透明晶体,是由麦芽糖氢化而来的低热量甜味剂。

11、赤藓醇:白色晶体,甜度为蔗糖的 65 %。

12、乳糖醇:白色结晶粉末,是一种低热量甜味剂。

13、新型甜味剂:

(1)NTM(Neotame) : NTM 是 ASP 的 N- 取代衍生物。它的甜度达到蔗糖的 8000 倍,热量低。

(2) 帕拉金糖:帕拉金糖是蔗糖同分异构体,具有营养性,不致龋齿,不被人体代谢等特性。

(3) 新橙皮苷:新橙皮苷是一种从西班牙酸橙地果皮中提取的苦味素经氢化作用制成的甜味剂,是蔗糖甜度的 1000 倍。

几种新型功能型配料在饮料中的应用

1.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 (Phytosterol) 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在结构上与动物性甾醇如胆甾醇相似。自然界存在的植物甾醇有游离型和酯化型两种,游离型植物甾醇主要包括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等。从化学结构来看,植物甾醇是以环戊烷全氢菲为骨架的一类甾体化合物,结构上与胆甾醇相似,仅侧链不同。

植物甾醇作为一种活性配料,具有如下的生理功能:

(1 )降低胆固醇,目前植物甾醇降低胆固醇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几种主要理论:低吸收机制、阻碍胆固醇溶于胆汁酸机制和竞争结合位点机制;

(2 )降低心脏病发生率;

(3 )抑制肿瘤生长;

(4 )类激素功能;

(5 )抗炎作用;

(6 )免疫调节功能。

美国 FDA 关于植物甾醇的健康声称如下:每份食物中至少含有 0.65g 植物甾醇酯,每天摄食两次,即每日至少摄入 1.3g 植物甾醇酯,再配合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膳食,可能降低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植物甾醇目前主要应用于涂抹食品如人造奶油、蛋黄酱及色拉调料中,此外,有些公司还推出植物甾醇片剂、咀嚼片和软胶囊。植物甾醇不溶于水,因此利用植物甾醇开发功能性饮料最好的载体是乳制品、乳饮料和果汁,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此类产品。

2.壳聚糖

壳聚糖( Chitosan )又称甲壳质、几丁聚糖等,在 1991 年被欧美学术界誉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壳聚糖是由大部分 D- 氨基葡萄糖和少量的 N- 乙酰 -D- 氨基葡萄糖组成,以 -(1,4) 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其结构类似于纤维素。壳聚糖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降解法、物理降解法和酶降解法,酶降解法优于化学降解法,因为酶解过程可以特异性地、选择性地切断壳聚糖 -1,4 糖苷键,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的分子量易于控制,可得到所需分子量范围的壳聚糖,而且酶法降解是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相对于其他两种方法,不需加入大量试剂,环境污染较少。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壳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比较突出的功能有:

(1) 强化免疫功能;

(2 )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3 )降血压、降血糖;

(4 )强化肝脏机能;

(5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有调节作用;

(6 )对胃肠道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水溶性壳聚糖,作为食品功能性添加剂,可在饮料、调味品等几乎所有食品中应用。添加壳聚糖或羧甲基壳聚糖以及钙离子、铁离子生产的饮料,不仅营养价值提高,而且不涩口,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3.茶氨酸

茶氨酸( Theanine )是茶叶游离氨基酸的主体,是构成茶叶自然品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整个游离氨基酸的 50 %以上,化学名为 N- 乙基 -Y- 谷氨酰胺。 1964 年日本将 L- 茶氨酸定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其用途是作为绿茶风味增强剂。 1992 年日本太阳化学公司研制成功的 L- 茶氨酸,价格低廉、纯度高且能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目前,高纯度的茶氨酸主要通过植物细胞组培、化学合成、微生物发酵和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等方式获取。

茶氨酸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集中表现为:

(1 )安神放松作用;

(2 )促进大脑功能作用;

(3 )降血压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5 )抗疲劳作用。

早在 1985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就认可了茶氨酸,并确认合成的茶氨酸是一般公认为安全的物质 (GRAS) ,在使用过程中不作限制用量的规定。

茶氨酸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有如下几点:

(1 )在茶饮料生产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茶氨酸,能明显改善茶饮料的品质和风味。

(2 )研究表明:茶氨酸可改善咖啡、可可、高丽参饮料、葡萄柚饮料、啤酒等的苦味,减轻葡萄酒的涩味。

(3 )茶氨酸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可以利用茶氨酸开发系列功能性饮料产品。

4.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 (Lycopene) ,又名茄红素,是自然界已知的 600 多种类胡萝卜素的一种。番茄红素存在于红色蔬菜与水果中,如番茄、胡萝卜、西瓜、红色葡萄柚、草莓等,其中又以番茄中的含量最高。 Schunck 通过对番茄红素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其不同于从胡萝卜中提取的胡萝卜素,于 1903 年将其命名为 Lycopene 。部分类胡萝卜素,如 - 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为维生素 A ,被认为是维生素 A 的前体物质。而番茄红素在人体内不能转化为维生素 A ,过去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近年的研究显示,番茄红素具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集中表现在:

(1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2 )预防肿瘤;

(3 )预防心血管疾病;

(4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5 )视觉保护作用;

(6 )保护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损伤。

番茄红素的主要制取方法有直接粉碎法、有机溶剂提取、超临界 CO 2 提取法、微波辐射提取法、酶反应法、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番茄红素在饮料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点:

(1 )作为新型天然色素而被广泛应用;

(2 )作为一种功能性素材,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比如利用其抗疲劳的作用来开发新型运动饮料,也可以开发针对女性的美容保健饮料。

5.菊粉

菊粉( Inulin )是植物中含有的一种特殊的天然果聚糖类碳水化合物,由直链果糖分子组成,通过 -2.1- 糖苷键连接,呈直线结构,分子链平均长度约 30-35 个果糖单位,最长达 60 个果糖单位,还原性末端连接一个葡萄糖残基,分子量约为 3000-5000 。菊粉含量较为丰富的植物有:菊苣 (15-20%) 和菊芋 (16-20%) ,因此国内外多以菊芋(俗称洋姜)和菊苣为原料,来开发提取菊粉和低聚果糖。

菊粉作为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具有许多优越的性质:

(1 )不被消化;

(2 )低能量;

(3 )易于加工;

(4 )高溶解性和热稳定性。

大量科学研究表明,菊粉具有如下的保健功能:

(1 )益生作用;

(2 )调节脂代谢;

(3 )促进矿质吸收;

(4 )预防便秘及治疗肥胖症;

(5 )免疫调节;

(6 )减少癌症的发病危险。

国外临床实验证明:每日摄入 40 -70g 菊粉对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美国 FDA 于 2002 年认定菊粉为 GRAS 物质。

一般而言,在 pH 值低于 4 时,菊粉不稳定,容易被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因此菊粉作为一种膳食纤维,适合用于 pH 大于 4 的饮料产品,例如瓶装水、茶饮料、奶茶、奶咖啡和乳制品等;此外,因为菊粉水解可以产生低聚果糖等益生元,也可以用于酸乳、乳制饮品和运动饮料等。

6.乳清多肽

乳清是工业生产干酪及干酪素的副产品,按生产干酪时的工艺不同可分为:甜乳清、酸乳清和含盐乳清。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产量大;二是含有乳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非单一的小肽类( 2-7 个氨基酸 ) ,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优于单一的氨基酸,并且有不同的体内输送体系。多肽的生理活性主要表现为:

(1) 易消化性和吸收性;

(2) 降血压作用;

(3) 降低胆固醇作用;

(4) 促进脂质代谢作用;

(5) 抗疲劳作用;

(6) 促进微生物生长作用。

由于乳清蛋白是热敏性蛋白质,热变性后在水中溶解性明显下降,直接影响其功能特性的表现,从而使热变性乳清蛋白的利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用乳清制作饮料时,热处理会使乳清蛋白变性沉淀,影响产品的感官特性;如果弃去沉淀,则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乳清经过适当酶解,可以得到乳清多肽,这是改善乳清蛋白溶解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目前,利用乳清多肽开发运动饮料是国内外大公司的研究热点,比如帝斯曼公司( DSM )就开发了一款此类产品。

7.叶黄素

叶黄素 (Lutein) 是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一些花卉中的一种最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科学家对叶黄素化学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具有 3 个手性中心,故有 8 种立体异构体。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叶黄素,所需叶黄素必须要从富含叶黄素的食物或补品中摄取。工业化生产一般是从万寿菊 ( 金盏花 ) 中提取叶黄素。叶黄素生理保健功能如下:

(1 )保护视觉,主要的假说有:叶黄素可过滤损害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蓝光,防止年龄相关性损伤;叶黄素作为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和游离氧;

(2 )可延缓早期动脉硬化的进程;

(3 )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叶黄素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结肠癌和皮肤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清除自由基、抗氧化。 FAO/WHO 于 2001 年规定,当叶黄素用作色素时, ADI 不做规定;美国 FDA 分别于 2002 年和 2003 年认定叶黄素酯和晶状叶黄素为 GRAS 物质。

叶黄素在饮料工业中的应用如下:

(1 )在日本,叶黄素可以作为黄色素,用于饮料、冷饮、糕点和油脂等食品,用量不做限制性规定。

(2 )国内外很多公司,利用叶黄素的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尤其是对视觉的保护作用,开发了一系列的功能性食品,如果汁、酸奶等。

8.中链甘油三酯

中链甘油三酯 (medium-chain triglyceride , MCT) 作为一种独特的油脂,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一般认为, MCT 是由 6-1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它仅由饱和脂肪酸构成,凝固点低,室温下为液体。中链甘油三酯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氧化稳定性好;粘度很低;良好的溶解性;延展性、润滑性较好。中链甘油三酯在胃和十二指肠内被脂肪酶分解,在小肠内可不经胆汁乳化,而后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以甘油和 MCFA 的形式吸收,直接通过小肠毛细血管进入门静脉,然后快速转移到肝内。

中链甘油三酯生理功能包括:

(1 )中链甘油三酯对肉碱依赖较小,并对肝脏能量代谢有保护作用,提示 MCT 乳剂可能是肝脏外科患者更为理想的脂肪能源;

(2 )含 MCT 的肠内营养制剂能通过有效地减轻烧伤后机体蛋白分解、提高血清蛋白水平,改善烧伤患者营养状况;

(3 )含 MCT 的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烧伤后机体的免疫功能。

在肝脏中,中链甘油三酯的转运不依赖于肉碱,因此它可以快速提供能量,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同时还能降低分解代谢的速率,节省蛋白质的消耗;中链甘油三酯每克可以提供 8.3 千卡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两倍。因此,它可用于开发能量类饮料。

饮料广告语

饮料策划书

饮料策划书

酒精饮料

饮料品

功能性饮料

饮料营销

饮料营销

自制饮料

饮料广告策划书

饮料
《饮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喝饮料 饮料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