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近代史概论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3: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近代史概论》课程考试论文

论文题目: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系 名 称:经济政法系 专业名称:金融学 学 号:201213006784 学生姓名:王青 任课教师姓名:潘济华

二0一三年十月

目 录

一、论文的封面··························1

二、论文的目录··························2

三、内容摘要、关键词····················2

四、孙中山的简介和政治理论··············3

五、孙中山的“三民主义”·················4

六、孙中山思想对社会的影响··············5

七、我的感受····························5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专业:金融学 学号:20121300678

4 姓名:王青

【摘要】

振兴中华”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它是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来的。在孙中山之前,也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像林则徐、魏源、严复、李善兰、徐寿等思想家、科学家,还有一些清朝的官员,都在想办法使中国强盛起来,但是他们大都是在清朝的“躯体”上进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孙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败和反动,认为只有推翻这个绊脚石,实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国。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很多人流血牺牲,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虽然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可这为祖国的富强创造了条件。“振兴中华”从此成为更多的中国人奋斗的目标。

第 2 页 共 6 页

【关键词】 孙中山,思想 ,民主革命

一、孙中山的简介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之后投身于民主革命。1905年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二、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理念

孙中山先生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并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这三大政策是孙中山先生的重要政治主张,是他倡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从屡受挫折转向成功、进而取得显著成就的正确道路。

在政治原则上,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三民主义”,坚持民主、共和救中国和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在政治现代化建设方面,主张渐进主义的军政、训政、宪政。 除此之外,还推行以王道为基础的区域合作和政治架构:大亚洲主义,以及向国际投资开放的实业计划。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

第 3 页 共 6 页

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

(一)、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始终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清末的战斗口号。这不仅由于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族贵族“宰制于上”的封建专制政权,还因为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反满”口号所以具有广泛的动员意义,原因就在于此。避免中国被瓜分、共管的厄运,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外邦逼之”和“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须臾缓”的基本原因。“非革命无以救垂亡”,而革命必须“先倒满洲政府”,民族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意义蕴涵于此。

(二)、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是: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指出封建的社会政治制度剥夺了人权,因而,决非“平等的国民所堪受”;必须经由“国民革命”的途径推翻封建帝制,代之以“民主立宪”的共和制度,结束“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的严重状态。与这种“国体”的“变革”相适应,关于政体的擘划也构成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

(三)、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孙中山把民生

第 4 页 共 6 页

主义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土地与资本两大问题。“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是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内容为“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认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以防止垄断,也能使“公家愈富”,从而促进“社会发达”。在有关资本的课题上,孙中山确认“实业主义为中国所必须”。他认为中国的近代化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实业计划》一书就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宏伟蓝图。他把发展社会经济的途径归结为“节制资本”和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即将“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大实业”“皆归国有”,因为这既可“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又得以“合全国之资力”。民生主义实质上是最大限度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虽然它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

四、孙中山思想对社会的影响

如今,我们已经迈向21世纪,科学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和平与发展无疑构成了两大主题,虽然多元化的国际形势呈现缓和趋势,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掌握的科学技术,拥有的经济实力,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落后于帝国主义列强。而他们觊觎我们地大物博的自然资源,侵略和占有之心常有。贝尔格来德的北约导弹,钓鱼岛的太阳旗,台湾、西藏等国内事务的恶意干扰,都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之野心未灭。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的国家,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要在短期内完成资本积累,掌握和应用高、新、尖的科学技术,将我国建成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强国,让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不败之林,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仍然是迫切的艰巨的任务。这样,孙中山思想的现实基础还是存在,他的丰富的精神遗产,在总体上依然具有生命力和魅力。所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吸取他的思想中的精华,具有十分积极和现实的意义。

第 5 页 共 6 页

五、我的感受

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虽然逝世了,中华民族在人类进步的道路上沿着他的脚印艰难跋涉,迈出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无论是风云变幻的动荡时代,还是曲折顿挫的历史行程,都未能使孙中山的伟大形象和光辉业绩有所淡化。他的民主革命思想将永远流传下去,因为他对我们社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第 6 页 共 6 页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概论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概论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