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婚庆拍摄全接触

发布时间:2020-03-02 03:55: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婚庆拍摄全接触- 婚礼摄像的前期准备拍摄技巧

当老一辈的还在翻着发黄的老照片,回味着过去美好的时光时,我们这些年青的新新人类都已在充分地享受着数码时代带来的快乐!国庆就要到了,许多新人都选择在这个长假举行婚礼。结婚是一个人一辈子的终身大事,结婚典礼总是一个隆重而富有纪念的活动,如果用数码摄像机拍下其整个过程,不仅能给新娘送上一份珍贵的杰作,而且还能使整个典礼变得更加隆重有趣。

1、拍摄注意事项

一是拟定计划。婚礼录像是属于纪实性很强的录像片,一般不作“创作和虚构”。为了把录像片拍得新颖生动、活泼热烈,也可进行大胆、巧妙的构思,如通过角度的选择、各种镜头的综合运用以及对精彩细节的详细刻划等手段,烘托喜庆热烈的场面,记录下美好难忘的婚礼全过程。在拍摄前事先拟好拍摄计划,并了解家人对摄像的要求,认识新人双方的家属,以防漏拍,造成遗憾。

二是观察环境。摄影前要先注意周遭的状况,这样在拍摄时就可以考虑哪些镜头可以选择,哪些场面可以用什么景色。另外,拍摄时可千万不要大意。时刻不可忘记周遭或是身后的状况,不要脚踩空或来往车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是兼顾剪辑。拍摄只是一场计划周密的战役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从技术与艺术上掌握镜头摄制与剪接的基本规律。当我们用摄像机记录眼前的景物时,每一个机位的选择,每一次“推、拉、摇、移”的运作,都要考虑到后期制作时的编辑可能性,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拍摄方案来。

6 四是捕捉高潮。在婚礼之类的场合下,火爆热闹的高潮场面却是不可或缺的影像元素,如图1。当我们拍摄一场盛大的典礼时,对戏剧性场面的出现要有敏感的预见性和迅猛的捕获能力,要悉心观察每一位心潮澎湃的人,突出每一个姿态张扬的动作,记录每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将情绪贯注于镜头里,浓墨重彩地呈现一场人生的盛宴。

五是注意完整性。婚礼录像片除了要保证其真实性以外,还要保证其内容的完整性。所谓内容的完整性一方面是指在某一场景的画面中保持人物行为动作、现场音响和语言的连贯。一般采用长镜头来拍摄,比如接新娘的场景;从新郎接新娘开始,到一对新人开始向父母告别为止,这是一个完整的段落,无论是人物的行为动作或语言都是连贯的,整个场面自始至终洋溢着热烈的喜庆气氛和新娘即将离开父母的那种难舍难分的“忧伤”情绪。这样的场景运用一个长镜头,也就是从开机到关机一气呵成,把整个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完整性是指从整个婚礼进行的过程或程序来讲,每一步、每一个细节尽量不要漏拍。从新郎到新娘家里接新娘开始,接着,有的是给红包,如图2,有的是吃娘家包的饺子,有的是母女抱头“痛哭”等,按当地风俗的不同,新娘在离开娘家时的程序或表现可能不同,然后是结婚典礼、婚宴、敬酒等,直至婚礼结束,摄像师对婚礼进行的每一个“正规”程序都要拍到,不要遗漏,以保证婚礼拍摄的内容完整。当拍摄这种镜头时,要注意景别的变化和镜头技巧的综合运用,单一的运用全景镜头或固定镜头拍出的录像片就不会有什么特色,这就要求拍摄者一定要做到临场发挥,随机应变,巧妙地进行构思设计,各种镜头灵活运用。

2、后期编辑技巧

7 在编辑时要最先拍摄片头,然后是作为结婚典礼的会场全景、写着“某某婚礼”的牌子等,以便说明婚礼举行的地点。

若事后准备编辑整理,最好多拍摄一些空镜头,如盛开的鲜花、枝形吊灯、酒杯以及会场里悬挂的匾额等备用插入镜头。这样,以后的编辑工作就方便得多。如果把镜头A和B直接相连显得过份唐突时,可在两镜头之间插入几秒钟空镜头,使画面自然过渡。

如新娘换装时拍摄新郎新娘退场,走出门外,到门关上停止拍摄。待新郎新娘再入场时,还从相同的位臵开始拍摄。将这种方法拍摄的像带放映出来一看,便发现刚刚关好门出去的新郎新娘,待开门重新出现时身着不同的服装,使人感到变化太快而显得不自然。

这时如果插入几秒钟“心”形小礼物的镜头,这几秒钟的画面则可代表“过了片刻”的时间概念。插入镜头看来似乎没有必要,但若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可使画面变得流畅自然,

此外,在编辑婚礼录像时希望不要漏掉除新郎新娘以外的出席者。5年、10年或20年之后,当时参加婚礼的每一位客人都将构成一个美好的回忆。最后的片尾字幕不能用“终”字,而要用“白头偕老”、“永结良缘”等词句,或者把一句给新郎新娘的富有诗意的赠言写成文字作为片尾字幕,也显得非常别致新颖。

观众看到前面的片断,有时能够猜测出后面的剧情。如何避免落于俗套,这就要求摄像师平时多接触生活,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与众不同的剧情。例如新郎从酒店里走出,门童拉开大门,新郎猛然发现大门两边各站一个一模一样手捧鲜花的新娘,新郎左右仔细打量,终于发现其中一个是真的新娘,这时假的新娘慢慢隐去,此法的关键在于用数码特技功能先预存一个新娘的图象。

3、影像配乐方案

在进行编辑婚礼影像时,音乐是不少了的。下面是一些常见场景配音的方案:

(1)早起作接新娘准备。画面主要是新娘房,新娘及其亲戚。此时一般只有画面没有声音或只有偶尔的声音,这时应配一些相对比较轻松的音乐。如《古老的故事》等,不宜配过于激烈欢快的歌。

(2)上路接新娘。在鞭炮声中,新郎坐进一辆气派的花车,带着昨日的甜蜜、私语、海誓山盟直奔新娘家。此刻配上一首节奏比较欢快的歌曲或配上一首能体现新郎此时心情的歌曲,如《幸福快车》等。

(3)到新娘家。新郎手捧着鲜花下了车,他要把这束美丽的鲜花送给亲爱的新娘,然后再给美丽的新娘戴上结婚的戒指。根据此时的画面和新郎的心情,可以配《爱的就是你》等歌曲。

(4)新人迎宾。此时新郎新娘站在门口等候亲戚朋友的到来。此时可配 《最真的期待》因为这一天的这一时刻是新娘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个转折。期待和和美美,白头偕老。

(5)吃饭。可配一些喜庆的歌曲或情歌对唱,如《赞酒歌》等歌曲。 (6)回新郎家,新郎要带走美丽的新娘了,亲朋好友连同新娘的父母都沉静在无声之中,母亲目送女儿走向花车,用她的眼睛说了一句话:祝你们幸福。新娘缓缓走向花车,不时回头望着她的父母和亲朋好友,似乎在说:我走了,你们要多保重,我会常回来看你们的。此时此景配一首《常回家看看》等歌曲。在鞭炮声中,新娘上了花车,这时配上一首适合画面或新郎心情的歌曲,如《大花轿》。

(7)到新郎家,此时一般会有亲朋好友拦门《红彤彤春天》比较适合此时热闹的场面。到了新房,他们相依着坐在一起,心里不知有多甜

9 蜜,根据人物心里和此时的画面来配乐,如《好想 好想》或《甜蜜蜜》等。

(8)闹房。一对有情人终就成为眷属,可配上一些情歌对唱或体现此情此景的歌曲,如《花好月圆》《相约到永远》《心会跟爱一起走》《知心爱人》等歌曲

浅谈摄像工作中现场合成的剪辑意识 - 拍摄技巧

摄像工作中现场合成不同于新闻或其他类型的节目转播,它是对舞台演出节目的二度艺术创作。因此,不但要求导演谙熟剪辑技巧,而且摄像师照样通晓剪辑门道,这样工作起来才能配合默契,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现场合成的电视转播工作,就是把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经过电视化处理,传送给千家万户的电视观众。一场成功的晚会直播,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令电视观众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否则,疙里疙瘩、支离破碎的镜头语言,对观众欣赏电视节目是一种干扰。

要做好一场现场合成,除了技术上的保证之外,就是艺术上的处理了。舞台上的灯光效果在排练时就定好了,现场的音响效果也都各负其责地按照演出顺序准备就绪,剩下的只有电视画面的处理了。也就是说只有导演和摄像的工作还是个未知数,要在不可知的情况下进行创作,需要的是配合默契,是剪辑意识,是导演、摄像在晚会转播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的剪辑意识。

影片的剪辑根据是原创作设计——分镜头剧本,而摄像工作中现场合成是即兴创造,即导演在切换台上根据摄像师们送来的画面进行即兴现场“剪辑”或叫即兴现场“编辑”。这种现场即兴剪辑,如果摄像师

10 们没有剪辑意识,而单纯依靠导演的临场调机是无法工作的,至少是做不好的。

美国电影理论家沃尔夫〃里拉认为:“这种剧本的构架扎实到足以避免素材的各行其事,同时也松散到为随机应变的拍摄留有足够的余地。”舞台上演出的文艺节目异彩纷呈、形式多样,有音乐、舞蹈、相声、小品、戏曲、杂技、魔术等,其中音乐又分声乐、器乐,声乐又分独唱、重唱、合唱等十几种,依次类推将派生出无穷之多。面对如此纷繁复杂、品种样式各异的文艺节目,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剪辑意识,注意以下的问题。

1.调整心态

创作人员最忌讳没有激情地工作和对艺术表现的麻木状态,所以做好转播前的心理准备,带着创作心态提前上机是必要的。导演和摄像 师们就位后熟悉一下各自的设备并演示其功能,导演向摄像师们作最后的扼要阐述,提出总体要求和所强调的重点,营造一个进入艺术创作 的工作氛围。

2.避免“视跳”

“视跳”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镜头组接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动接动”、“静接静”。那么,“动”接“静”则称为“视跳”;“暗”接“亮”、景别变化突兀也称为“视跳”。

“视跳”是剪辑之大忌,在转播过程中,必须牢牢树立剪辑意识,摄像师们需按照摄像的自身规律,遵循其一般原则,将规范镜头及时送到切换台。否则,会给导演的即兴剪辑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降低转播的艺术质量。

11 转播文艺晚会,为避免单调、呆板,使用最多的是动感强烈的推、拉、摇、移、跟、升、降等运动镜头,以使场面跃动出火热的激情,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镜头画面的起幅、落幅,没有起幅、落幅的固定镜头画面是不完整的。比如音乐节目,应该按照乐句、乐节使用运动镜头,乐句开始为镜头的起幅固定画面,然后,随着音乐节奏的速度而运动,乐句结束时为镜头落幅固定画面。就像写文章使用标点符号一样。否则,无节制地运动,会给人毛毛草草、没头没脑,叫人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摄像师们带着剪辑意识提供的有章有法的镜头,对导演顺畅的现场剪辑是个有力的保障。

“视跳”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同景相接,若用在采访谈话节目中,会造成断章取义、降低可信度的后果。转播文艺晚会中的同景相接,会造成画面重复、罗嗦、没有节奏、原地踏步的感觉。往往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转播的是正在演出的一个无伴舞的独唱节目,切出去的是1号机的演员近景,导演看到3号机送来的是人全,当人1号叠化到3号时,3号机已经推成近景了。像这样造成的同景相接,观众看了就很别扭。如果3号摄像师剪辑意识强,注意看回送的话,就会当叠化完成后再作推镜头处理,那么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灾难”。

运动镜头速度的差异也会产生“视跳”。因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使用镜头表现时,运动速度会有差别。但是,摄像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运动速度一定要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速度过快令人目不暇接,过慢则磨磨蹭蹭叫人心烦。所以,使用运动镜头时,多看回送,了解别人的运动速度,调整自己的速度,避免“视跳”。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2 转播文艺晚会时,常使用的剪辑手法之一是“叠化”,又称“化出”、“化入”,俗称“慢转换”。即第一个镜头逐渐隐退干净,第二个镜头逐渐显现完全。在这渐隐渐显的过程中,有一段重叠时间,根据需要,这段时间或长或短,从一秒到几秒钟不等。就在这段时间里,往往出现问题,即第二个镜头还没有化完全,第一个镜头的画面没有完全消失时,就“甩”开了,因此造成画面的不干净,同时也显得我们工作不严谨,无意中造成对电视观众的不尊重,影响他们的欣赏心理。所以树立剪辑意识显得非常必要。若是根据音乐节奏叠化,快节奏的叠化过程短,反之,慢节奏的叠化过程则长。另外,“出画”、“入画”的剪辑技巧也适用这个原则。提请注意的是,当“出画”后一定要“定格”几秒钟,当完全“入画”后再移开。

“甩”镜头造成的“视跳”令人后悔莫及。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或少用甩镜头,还有,摄像师们换镜头时,最好避开剪辑点,否则,同样造成不可挽回的“视跳”。

镜头设计是靠摄像师的主动性和创作激情来完成的,导演应该非常珍惜和爱护,摄像师们和导演的默契配合是现场即兴剪辑成功的保证。他们既要默契配合又要相互理解。比如摄像师送到切换台上一个很有创意的镜头,由于有悖于导演构思暂时没有用到,你大可不必恼火,要经受得住“委屈”。假如几个“回合”下来,还没有派上用场,这时你千万别再坚持,先尊重导演的构思和选择,过后再讨论,我们共同的努力是提高转播文艺晚会的艺术质量。

婚庆拍摄全接触拍摄经验及后期编辑

婚庆拍摄细节

婚庆拍摄标准流程

风俗婚庆录像拍摄要点

婚庆录像拍摄要点的一点体会

新闻全接触3.3

0辅导员面试全接触

消防紧急疏散全接触

拍摄结婚照新郎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婚庆公司

少儿书分销渠道全接触

婚庆拍摄全接触
《婚庆拍摄全接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婚庆拍摄 婚庆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