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医疗卫生类新闻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7:19: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卫生挑战:我们处在什么位置?

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在ASPEN八国集团全球卫生论坛上的开场白 尊敬的部长们,公共卫生界的同行们,企业界和民间社会的领导人,女士们,先生们,

我接受邀请谈谈卫生挑战:我们处在什么位置?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很简单:我们决不动摇。

我们正处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开始阶段,据专家们说这可能是在1929年开始的大衰退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我们也正处在历史上为减少贫穷和缩小健康结果方面巨大差距而开展的最雄心勃勃的运动之中。

卫生在发展议程中享有很高的地位,这种地位是通过大量依据得到的。一次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依据的分量。

推动千年发展目标的是社会正义和公平的价值观,其中也包括在获取拯救生命和促进健康的卫生保健方面的社会正义和公平。一次金融危机不应当使世界的道德指南针指向另一方向。

我们必须使政府、政治领导人和国际社会负责,不只是对它们的诺言和承诺,而且是对依据。正像我所说的:我们决不动摇。

我们需要吸取以往各次衰退的经验。我们必须认识到卫生是一种投资。在过去,曾有过失误。卫生支出被减少。

服务提供方面出现了效率低下的情况,增加了成本并鼓励浪费。卫生保健的可及性被扭曲了,有钱人获得最好的卫生保健,而穷人只能自己想办法。

许多政策决定对初级卫生保健的价值观和方针——公平性、预防、多部门行动以及把自助作为最好的帮助,都置之不顾。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卫生保健尚未从这些失误中恢复过来。卫生保健失去了公平性,并失去了效率。

今天,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在健康结果方面的差距比近期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大。最富裕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之间在预期寿命方面的差距超过40年。

据预计,莱索托的一名儿童会比日本的一名儿童少活42年。政府的年度卫生支出范围从每人少至20美元到多达6000美元。

据世卫组织估计,卫生保健费用每年把约1亿人推到贫穷线以下。在开发界致力于减少贫穷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一种难堪的讽刺。在出现严重的金融危机时,就更加难堪。

让我向你们简要地介绍一下当今卫生挑战的历史背景。

在1990年代,卫生力争在发展议程上获得地位。扩大免疫规划,即根除天花的后续工作,获得很大成功,但普及率已达到一个很难突破的平台。

艾滋病毒/艾滋病抵消了卫生收益,使预期寿命倒退并造成社会分裂,尤其是在南撒哈拉非洲。结核病,包括耐药性结核,卷土重来,被世卫组织宣布为全球卫生紧急情况。

疟疾情况被称为稳定,因为不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捐助者对援助实效表示怀疑,并坚决把责任归咎于受援国家:缺乏承诺、吸收援助的能力薄弱以及吞噬收益的腐败。

当千年宣言及其目标反映出卫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时,形势在2000年发生了变化。随后很快提供了现金。用于卫生的官方发展援助承诺从2000年的65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超过140亿美元。

我们目睹了一系列的创新:抗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全球基金,疫苗和免疫全球联盟,各国总统和首相发起的行动,各慈善家提供的资金,向航空公司票务征税获得的资金,出售债券以资助免疫,以及刺激研制新疫苗的预先市场承诺。

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儿童死亡人数首次下降到1000万以下,去年继续下降到920万的估计数。延长生命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普及面扩大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300多万人。

结核病控制在若干国家取得了显著的稳定进展。传统上缺少资助的疟疾获得了10亿美元。

但是,有承诺和现金还不够。进展停滞不前。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如果没有提供服务的公平系统,特效干预措施和购置这些措施的资金并不能买到更好的健康结果。

我们还看到另一个问题。随着卫生行动数量的增长,受援国家无法应对低效率的援助:重叠、缺乏连贯性、多种报告要求、交易成本过高以及对稀有的卫生人力的激烈竞争。

以前对援助实效的怀疑转变为承认捐助者政策和惯例也需要改变。 有幸的是,现在已认识到需要加强卫生系统。这一点现在已获得许多人,包括捐助者、国际机构、全球基金、疫苗和免疫全球联盟、国际卫生伙伴关系和八国集团,早就应给予的重视。

去年在日本的领导下,八国集团对加强卫生系统给予了很高重视并澄清需要人员、资金和数据。我们必须使这种动力得以持续。

让我祝贺本次论坛的组织者,你们制定了一份出色的议程。你们概括了当今的首要卫生挑战,而这些挑战是极为复杂的。

在所有的千年发展目标中,各区域最有可能不能达到的是为减少孕产妇死亡率制定的目标。这并不会出乎意料。减少孕产妇死亡率绝对要依赖于运转良好的卫生系统。

你们的议程正确地指出,传染病控制是一项未完成的任务。

破碎的卫生系统不可能很快修复。但是,当药物预防了母婴艾滋病毒传播、DOTS治愈了结核病或蚊帐为儿童提供了针对疟疾的保护时,这就是一种快速胜利。

我们需要做两件事:加强卫生系统,并同时抵御高死亡率的疾病。这两种措施并不冲突,但需要达到更好的平衡,在真正由国家领导并符合国家重点和能力的行动中更好地相互结合。

除了千年发展目标中所针对的问题之外,我们还面临其它问题。

世界各地的卫生工作受到同样强大力量的影响。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卫生工作现在同样受到三种普遍趋势的威胁:人口老龄化、无计划的迅速都市化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全球化。

结果,长期被视为伴随富裕社会的慢性病现在改变了位置。全球80%的心脏病、高血压、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负担现在集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慢性病的增长对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并促成了另外两个问题:高成本的长期医护以及卫生保健工作者全球严重的短缺。这两个问题都将由你们处理。

有幸的是,慢性病具有共同的有限高危因素,这很有利于进行预防。不幸的是,多数高危因素出现在超出公共卫生直接控制范围的部门。

因此,我要讲到另一个复杂问题。

我们得知这次金融危机那么严重,传染性那么强,是因为发生在具有史无前例的相互关联性的时代。但是,相互关联的不只是国家、经济和市场。不同的部门,例如农业、能源、运输和环境,也是紧密相互关联的。

政治领域不再是独立的。许多卫生问题现在需要与非卫生部门开展联合政策行动。同样,其它部门的政策行动具有重要的卫生后果。气候变化对健康具有众多危害,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贸易、金融、商业、外交及其它领域控制国际关系的制度对卫生具有影响。我们所有国际政策的最终结果应当是改善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们的生活质量。

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人群健康状况方面的更大公平性应当被视为衡量我们作为一个文明社会如何取得进展的关键尺度。

正像你们的议程中所反映的,我们需要更好的公立与私立部门伙伴关系、用于卫生研究的适当奖励措施、更充分和可预见的资金供应(包括用于卫生系统)以及对援助的更有效使用。

但是,我们也需要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加强卫生系统(理想的做法是以初级卫生保健为基础),是达到卫生保健方面更高效率和公平性以及卫生部门内外更高安全性的可靠途径。

当一个卫生系统努力做到全民普及,它表达了一种价值系统,以公平性、社会正义以及尊重所有人的需求和期望为动力。这些是人的基本价值。良好的管理应当尊重这些方面。

2.段伯汉同志

(2012年6月14日根据录音整理) 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三年来全市医改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研究部署我市医改“十二五”规划和今年医改重点工作。刚才,定陶、成武和巨野县分别介绍了本县区在推进医改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市发改委、卫生局和财政局的负责同志就本系统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推进下一步医改工作作了发言;秀玲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今年医改工作责任书。深化医改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赵润田书记、孙爱军市长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近期三年医改工作成效显著

自2009年实施医改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期三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一)全民医保制度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99.99%,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补助标准由6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三项制度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比改革前均提高20%以上,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城镇基本医保全面开展了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全市三年累计投入医疗救助资金1.12亿元,救助城乡患者3.83万人,资助农村五保、低保参保参合48.48万人次。

(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从无到有建立起来,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市在单县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分三批于2011年6月30日前,在全市164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在实施过程中,克服了不少困难。如巨野县在实施前要将50%已转为民营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政府出资全部收回,增加了实施的难度;成武县也存在此类问题。在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推进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克服时间紧、超编严重、分流压力大等困难,采取系统内统筹调剂、实行三年待聘制、鼓励自谋职业、支持学习深造、允许提前退休等五种方式对人员进行了妥善安置。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所有药物按照要求通过省级平台集中采购,基本药物价格下降明显,平均降幅达43.98%,有效减轻了群众用药负担,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合理定位。

(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建设,三年来,45个中央下达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全部完工,建成了符合规定标准的2349所村卫生室。积极加强对口帮扶和培训工作,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启动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实现城乡统一,达到人均每年25元。10类基本公共卫生和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全市累计为525万城乡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4.7%;累计为729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为15岁以下儿童免费实施乙肝疫苗补种138万人次,为23.6万名农村孕产妇进行住院分娩补助。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各项任务,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五)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深入。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行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规范服务等十项惠民便民措施。单县中心医院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通过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院务公开和出院病人回访,不断加强医院管理,创新便民惠民举措,取得明显成效。

整体上看,我市医改工作起步稳健、进展顺利,老百姓切切实实享受到了医改的初步成果。一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据统计,与医改前的2008年相比,2011年,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43.98%,门诊人次上升23%,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了34.4%,次均住院费用下降了28.1%。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长期形成的“以药补医”机制得到扭转。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发生积极转变。四是卫生资源和医疗费用结构继续优化。三年的改革实践证明,深化医改方向正确,路径清晰,措施得力,为下一步继续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年来,我市医改工作呈现不少亮点。一是第二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3个扩面县(巨野、郓城和东明),2010年12月1日启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比省要求提前了一个月。二是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9.99%,居全省第二位。三是单县政府和市政府在前年和今年的全省医改工作会议上,分别就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机制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作了典型发言,是全省四个发言市县之一。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在时间紧、超编严重(占全省超编人员总数的28.3%)、分流压力大(分流安置人员占全省总数的40%)的形势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五是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多次对我市医改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报道等。

三年医改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县区政府和医改成员单位团结协作、大力推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所有为医改工作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准确把握进一步深化医改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医改工作已进入落实“十二五”规划,推进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攻坚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进一步深化医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医药卫生事业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满足人民健康需要。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二)进一步深化医改面临着严峻挑战。一是财政投入压力大。我市财力薄弱,医改资金需求量大,足额及时配套困难。2012年,需各级落实医改资金达28.01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15.93亿元,市县区两级12.08亿元。新农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配套资金较多,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债务高达2.3亿元,特别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给承担“兜底”责任的县级财政造成了很大压力。二是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严峻。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成败的关键,也是医改的“深水区”,涉及面广。要在公立医院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困难较多。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面临困难。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由于取消了药品加成,收入减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发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面临严重困难。四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任务更加繁重。

(三)进一步深化医改迎来了良好机遇。一是各级对医改的认识更加重视,对深入推进医改的信心更加坚定。二是医改的方向更加明确,改革路径越来越清晰。三是医改的基础更加扎实。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家投入越来越多,为医改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支撑。同时,我们也锻炼了一支工作积极主动、勇于攻坚克难的医改工作队伍。四是医改的社会环境更加有利,公众参与度越来越高。

三、明确目标,进一步把握“十二五”时期深化医改的基本思路和今年医改的主要任务

今后四年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我市医改“十二五”规划,对今后四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基本思路:一是坚持“三个基本”,即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二是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从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三是突出“三个重点”,即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市出台的“十二五”医改规划和今年深化医改的主要工作安排,突出重点,破解难点,打造亮点,把医改各项工作扎实推向前进。

(一)加快推进全民医保制度建设。一要巩固扩大全民医保覆盖面。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率要全部稳定在97%以上。二要提高筹资标准。2012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由2011年的200元提高到240元;新农合个人缴费提高到60元,人均筹资达到300元;居民个人缴费标准分为四个档次:学生20元,儿童、未成年人30元,成年人140元,老年人100元。毫无疑问,现在县区各方面所需资金较多、资金配套压力较大。但这是涉及民生的资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所以,不管压力多大,都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省和市里的要求,努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该多少配多少,不折不扣地按时足额把医改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下步,市政府将加大督查力度,严肃处理配套不力的县区和有关人员。三要加强基金监管。建立健全医保监督机制和医保基金安全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筑牢医保基金安全大堤。严格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厉打击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违规违法行为。四要完善基本医保管理体制。探索整合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管理职能与经办资源。按照管办分开原则,完善基本医保管理和经办运行机制,进一步落实医保经办机构的法人自主权。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五要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在全市范围内积极推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加强付费总额控制,建立医疗保险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和省内医疗费用异地即时结算。六要建立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各县区要积极探索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等方式,有效提高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切实解决重特大疾病患者因病致贫的问题。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目前,全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今年,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巩固改革成果。一要抓紧在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按照省里规定,省统一规划的村卫生室要在2011年12月底前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5月底,市政府派出了5个组对各县区进行了督查验收,从验收的情况看,只有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和开发区6县区全部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还有4县区未实施或未完全实施。今天我再强调一下,这4县区务必于6月底前全部实施,否则这四县区的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县区长)要写出书面说明。二要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省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将其他符合省规划要求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各县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督促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三要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市县区编办、人社、卫生和财政等部门要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作配合,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措施,巩固基层改革成效。四要建立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后,根据现行政策,县级政府要承担财政“兜底”责任,各县区要严格按照菏政办发〔2011〕34号和菏政办发明电〔2011〕157号文件规定,认真落实财政补偿政策,把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切实建立起基层医疗机构稳定、长效、合理的补偿机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五是合理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市政府根据省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实施意见》,对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进行了安排。各县区要按照“制止新债、锁定旧债、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全面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期债务。六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政策。基本药物周转金要按时上交,货款要及时结算。确保所有药物按照要求通过省级平台集中采购,严厉打击网下采购行为。

(三)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要围绕破除“以药补医”、创新体制和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等三个重点,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广度和深度上迈出更大步伐。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要继续推进试点县公立医院改革。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单县中心医院要按照改革的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补偿、人事分配、采购、价格等综合改革。要通过建立多渠道补偿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增加的政府投入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市级财政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县级财政要按实际情况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加大投入。通过试点尽快形成改革基本路子,为其余县区提供经验。其余县区要不等不靠,也要主动开展工作,积极做好试点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二要积极探索城市大医院改革。按照“四个分开”的原则,以改革补偿机制和建立现代管理制度为抓手进行积极探索。三要大力推进便民惠民措施。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简化医疗服务流程,普遍实行预约诊疗,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大力推行临床路径,推广优质护理,开展“先诊疗、后结算”和志愿者服务,改善就医环境,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四要积极鼓励社会办医。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及境外投资者兴办医疗机构,扩大服务供给,逐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四)努力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一要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继续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国家免疫规划、重大传染病防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等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人均25元,国家和省拨付17.5元,县级配套7.5元。个别县区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不但不配套,甚至占压上级补助资金,性质很严重。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项目资金配套落实问题,要及时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真正纳入财政预算。公共卫生配套资金不到位,不仅影响了公共卫生项目开展的质量,还影响到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生存。特别是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公共卫生经费的40%补助村卫生室,如果不到位,将直接影响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要进一步提高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质量,严格开展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估,切实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真正让群众受益。二要推动卫生资源布局结构调整。要按照省将要出台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要求,严格公立医院控制建设标准、规模和设备配备,禁止举债建设。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支持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三要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培养培训力度,促进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全面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四要强化医药卫生监管。加强医疗服务安全质量控制,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严肃查处医保报销等关键环节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落实责任,完善推进医改工作的保障措施

深入推进“十二五”时期医改,全面完成今年各项改革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改革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

(一)加强组织领导。领导重视是保证医改顺利推进的前提。一要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建立健全责任制和问责制,形成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二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并实施常态化管理和任务推进机制。三要加强医改办机构建设。要明确专门人员、落实办公经费,并解决具体从事这项工作同志的后顾之忧,切实推进工作开展。这项工作要高度重视,今天参会的都是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县区长),大家要在其位谋其政。

(二)分解目标任务。刚才,市政府已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医改责任书,责任书就是命令状,签了就必须完成。各县区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大资金投入。一是用好上级资金。将国家和省、市已经下达的医改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地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到具体项目中,不允许延迟拨付,更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截留。二是各县区要承担兜底责任。要认真搞好医改资金测算,主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市财政局已将各县区医改预算资金调度上报,全市共配套14.3亿元,其中牡丹区13433万元,曹县17019万元,定陶13327万元,成武8173万元,单县20660万元,巨野11434万元,郓城16736万元,鄄城10745万元,东明13835万元,开发区1378万元,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县区长)回去后要抓紧落实,如能按以上数据配套,完成今年的医改任务问题不大,如不能,就要写出说明。资金是关键,是牛鼻子,各县区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要重点抓好、落实好,要将新农合、公共卫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室补助等各项医改配套资金及时拨付,市政府将定期和不定期派出督查组,对县区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三是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医改资金监督管理,严格按规范使用资金,坚决杜绝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确保医改资金安全有效。

(四)强化督导考核。不断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市医改办、卫生局和财政局等医改相关部门要对照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医改责任书要求,加大督导考核力度,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市委已决定将医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建立健全督导通报制度,制定出分级通报细则,提出具体意见,定期通报考核结果,要通报到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并接受社会监督。要严格落实问责制,关于问责制,今年自上而下都下发了文件,落实起来会很严格,对弄虚作假、违反政策规定等违纪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同志们,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的发展工程。我们要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打好医改攻坚战,不断把医改的各项工作推向深入,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作出应有的贡献。

3.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开创医学教育发展新局面

国家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2011年12月6日)

今天,教育部、卫生部在这里联合召开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强力支持。

会前,刘延东国务委员对医学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批示,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殷切希望。韩启德副委员长一直高度重视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在百忙之中亲自出席这次会议并将发表重要讲话;陈竺同志将代表卫生部作专题报告,他们对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将提出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在此,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大力推进医学教育改革,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药卫生人才,取得了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为医药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医学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一,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去年7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对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出深刻阐述。这是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对高等教育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部署和要求。讲话明确指出了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突出强调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希望大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为包括医学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确定了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调整高等学校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加大医学教育投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对医学教育更好地服务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医学教育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抓住机遇,既为推进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贡献,也要在推进医改事业中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第三,医学发展新趋势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挑战。

随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医学领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一是医学的社会性更加突出。医学与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联系更加紧密,直接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医学的社会责任更加重大。二是健康需求的广泛性更加凸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更趋全面、个性与多样,更加注重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整体健康。适应这一需求,医学任务正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向以维护和增进健康、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为主转变,医学模式正由传统的生物模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变。三是医学公平性更加重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成为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也是世界医学界共同的奋斗目标。能不能以有效的体制机制保证医学的公平性,体现着社会的公平与进步。四是医学整合性更趋明显。适应医学发展需求,医学内部各学科之间、医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之间、医学与其他自然学科之间交叉与整合加速进行,医学正在突破传统的局限,向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发展。五是医学国际化加速发展。医学标准日趋国际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国与国之间卫生关联性不断上升,使得医学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 面对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和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医学教育还不完全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医学教育规模、结构有待优化,尤其是服务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工作亟待加强;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医学生职业素质及实践能力亟需提高;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综合性、多科性大学办好医学教育的体制机制亟需创新和完善;医学教育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有待强化,尤其是医学教育服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动性亟需增强。因此,医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4.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西太平洋区域委员会

第58届会议上的讲话

我知道自己面前是世界卫生组织最大、最具有多样性的区域中的卫生部长等领导人,这个区域是我的家乡。在这,健康产出的差距沿着贫困线划分,富国和一些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比邻并友好相处。

一些小岛国的总人数大约只相当于东京一个街区的大小。有些国家努力战胜贫穷的沉重负担。有些国家的预期寿命领先世界。还有一些国家迅速现代化,经济实力增加。但是这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收入的增长并不总能直接转化成更好的健康产出。

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面临的所有挑战,西太平洋区域这里几乎都有。这些问题的很多解决方案也能在这里找到。这些解决方案是值得学习的样板,尤其是因为我相信这些方案是由你们最伟大的政策宝库推动的:在卫生工作中共担责任、精诚团结。这很有道理:良好的卫生状况促进稳定、是繁荣的基础,区域的稳定和繁荣符合每个国家的利益。

在世界的这个地方可以恰如其分的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孤岛。”传染病可以传播、水和空气污染可以扩散,全球的广告和市场营销传播着生活方式的转变,而这些都加速着慢性疾病的增加。来自西太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各位面临着全部的卫生问题:营养不良与营养肥胖并存,被忽略的热带病与慢性疾病、可引起流行的新发传染病并存。除了传染病和慢性疾病的双重负担,西太区还面临着由道路交通事故、伤害、暴力和高自杀率带来的第三重死亡与残疾负担。然而在实现很多全球目标方面,你们还是领先世界。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所有区域中,西太区的结核发现率和治愈率是最高的,治愈率超过了90%。西太区保持无脊灰状态已有10年。你们的监测和应对系统保持了这个状态。近7年前,西太区多数国家消除了作为公共卫生问题的麻风病。这一古老疾病已被击退到6个国家的仅仅几个地方。你们全力以赴实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目标,该病是世界上第二大导致残疾的疾病。

我知道这样大规模的给药需要怎样的承诺和决心。我也懂得,为最偏远地区最贫穷、几乎没有政治声音的人群解决疾病问题意味着什么。我明白这些人的保健在总体卫生政策中意味着什么。西太区各国和富裕国家在为改善穷人健康的筹资活动中联手合作,我钦佩这种做法。这就是共担责任的最好体现。 你们经历丰富,自由交流,成效很好。很多国家和地区慢性疾病的增长在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几十年前曾经历过。西太区知道慢性疾病的含义,何时敲响警钟、最重要的事,知道如何去做,把健康促进和预防置于首位。

对于慢病的控制,西太区使用了STEPwise的方法支持风险因素高得惊人的有问题地区。这也是一个预警系统,把预防和治疗的工作集中在最需要的地方。通过以综合的方式使用基本干预包达到执行效率。西太区一个最佳的例子是《区域儿童生存战略》,其重点是儿童死亡负担最高的国家。除了全球和区域战略,西太平洋国家很好地利用了网络,包括知识管理、应对精神疾病、预防犯罪和自杀等。

为一个问题制定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其它相关问题时,也提升了效率。仅举一例:健康市场的方法,是为减少人对禽流感的暴露而设计的,也有助于预防其他食源性疾病。这是提高总体能力的理想方法。西太区的卫生政策最有利地使用了成功的结果。一国的成功传播到其他国家。全区域成功了,就树立了更加宏大的目标。

免疫覆盖面的巨大改善鼓舞西太区在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方面设定了新目标。这也很有道理,也是改善人群健康的理性方式。一个地区面临这样多样性的问题时,就要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一劳永逸地解决一些问题。

在你们所有的成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我可汲取两条能在全球利用的经验:第一,即使是资源有限的国家也能取得巨大进步。第二,共担责任、团结和致力于公平和社会正义是今天的卫生领导人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你们在卫生方面是近邻,也是好邻居。卫生问题正由同样强大的力量形成,在西太区是这样,在全世界也越来越如此。在我就任后的8个月中,全世界卫生挑战的共性和卫生领导人共同的雄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所有在公共卫生领域工作的人基本上都在三条战线上参加了同样的战斗。当然各地区的战斗有些微差异,但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我们努力控制不断变化的微生物世界。第二,我们努力改变人类行为,保护健康,减少风险和危险。第三,我们努力得到重视和资源。

当然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公共卫生的性质自始如此。然而十年来这些挑战在每条战线都有巨大增长。人类在地球上生活方式的变化扰乱了微生物世界的自然平衡。不断变异和适应是病原体的生存方式,这些生物体的结构可使之利用我们给的任何机会进化、入侵、逃逸。这样的机会繁多、且愈来愈多。人口增长、城市化、集约化农业、错用抗生素、环境恶化和侵入曾无人居住的领域,这都给微生物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结果,新发疾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现,原有疾病死灰复燃或传播到新地方。主要抗生素的耐药发生速度也超过了替代药物的开发速度。

同时,在我们高度流动、相互依赖和相互关联的社会中,新发和可引发流行的疾病已成为更大威胁。西太区直接经历了这种结果,主要是从非典的经历和当前禽流感的暴发中经历的。

我们经历禽流感的威胁已4年了。当资源短缺、重点繁多时,对于无法预测却可能造成潜在威胁的事件和要解决很多切近紧迫问题的需求之间,很难取得平衡。经常有人问我准备应对大流行的努力是否资源浪费。公共卫生是否太过频繁、太过高声地喊“狼来了”?

根本不是。疾病大流行是反复发生的事件。我们不知道H5N1病毒是否会引发下次大流行,但我们确实知道这一点:世界会再经历流感大流行,这是迟早的事。最近的关切激发了大量研究,我们对流感病毒和大流行的了解比4年前多很多。而且,公共卫生必须密切注意任何严重的新疾病,如H5N1型禽流感。对该病的知识甚少,儿童和青壮年染病,死亡率近64%。更重要的是,对大流行的准备从根本上加强了国家和国际的能力。

我们都欢迎大大增强了的《国际卫生条例》,该条例已于6月份升效。经修订的《条例》重点有所转移,由在国境的被动置障转为积极进行风险管理的战略,旨在早期发现事件并在源头予以阻止,防止其形成国际威胁。该战略大大增强了我们的集体安全,把《条例》的预防能力推向新高。

我们决不能允许艾滋病这样的疾病从我们的监测和网络中漏掉。上个月乌干达暴发的马尔堡出血热在当地得到控制,未变成国家或国际威胁。我在那参加区域委员会会议时,乌干达卫生部长告诉我,疫情已由于启动流感大流行预案而得到迅速控制。一切工作程序各在其位、无缝进行。

在这方面,东南亚区和西太区委员会批准的亚太新发疾病战略体现了《条例》实施的重大进展。为此,我祝贺尾身茂博士和Samlee Pilanbangchang(译者注: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地区主任)博士的领导能力。

我们改变人类行为方式的斗争也变得更加复杂。人口和流行病学的变化加上营养和行为方式的变化造成了危险的新趋势。食品供应的全球化和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宣传与销售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失去了两项天然的财富:健康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尾身茂博士年度报告中的一个数据就能生动地说明这一点:在柬埔寨这个仍然在和传染病做斗争的国家,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现在患有糖尿病,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

同样是在这个方面,我们现在有了强有力的国际文书。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已经成为联合国历史上最被广为接受的条约之一。这是全球范围内最好的预防药物。明年,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将发布自己的第一份报告。这将是我们试图解决影响健康的复杂社会因素中的另一项有力的工具。

在第三个方面,也就是争取重视和资源方面,情况要乐观得多,尤其是在国际层面上。在刚过去的十年中,卫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伙伴、执行机构、基金会和筹资机制前所未有的支持。 总是有未能满足的需求,但是卫生从未受到过如此之多的关注和获得如此之多的财富。

《千年宣言》及其目标代表着国际社会所做过的最为宏伟的承诺,把健康放在了发展议程的中心位置,宣扬健康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的作用。在这么做的时候,卫生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卫生不再仅仅是消耗资源,卫生也在创造经济效益。卫生第一次获得了政治承诺、决心、新的资金来源、强有力的干预方案和得到检验的执行策略。

我们有那么多有利条件,因此我已看清制约我们前进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希望卫生作为一项减贫战略发挥作用,我们必须接触到穷人。卫生系统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我重复一遍:“卫生系统没有做到这一点。”2015年是最后的期限,已经差不多过了一半的时间了,与卫生有关的千年发展目标是最可能实现不了的。而这些目标对于成千上万的人来说又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而且要实现这些目标其实已经有最强有力的工具,包括一流的药物和疫苗。我们究竟为什么会失败呢?

问题出在这里,国际社会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现有的干预方案虽然很好,但卫生系统的能力却很薄弱,不足以及时充分地向那些最需要的人提供基本服务。在西太区和其他区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目标面临巨大挑战,委员会面前的文件很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点。说到预防孕产妇和儿童死亡,人们的情绪总是很激动,然而相比之下实际的承诺却是那么乏力。此外,要预防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绝对不能缺少一个运作良好的卫生系统。单单是蚊帐、药片或疫苗这样的干预手段不足以降低这方面的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一直都如此之高,除非有更多高技能的接生人员能够帮助分娩,除非更多的妇女能够获得紧急产科护理,这个数字不会降下来。 幸运的是,高层已经开始关注在初级卫生保健的基础上加强卫生系统的必要性。上周我在伦敦与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首相和挪威首相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参加了国际卫生伙伴关系的启动仪式。这项新的倡议试图尽快解决影响实现与卫生有关的千年发展目标的两大障碍:援助的无效和卫生系统投资的不足。

这将检验承诺是否真诚。当工作没有进展的时候,应该往后退一步,分析原因,调整方式,再加速前进。毫无疑问,卫生工作所获得的关注和资源与以前相比大大增加了,但这方面的挑战也相应增加。 随着行动的推进,卫生部门的责任也加大了。我们有责任巧妙地运用这些前所未有的资源和这个势头,从而对健康产出产生最大的影响。

我已经提到三方面的共同斗争。我们现在已经开始了第四个方面的斗争,对全球都有深重的影响,这最后可能是其中最危险的斗争。我指的是气候变化。

在本世纪刚开始的时候,一些记者组织了一次竞赛,评选最能描述21世纪可能会发生的情况的新闻报道,下面是其中一个获奖作品。

“各国首脑今天在瑞士这个热带岛屿上举行会议并达成共识:对于全球变暖的预测没有科学依据。”

事实上,科学证据如今比比皆是。各国首脑的担忧也日益加剧。瑞士可能不会成为一个热带岛屿,但是西太区却的确有众多岛屿不得不面对全球变暖的直接影响。

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们告诉我们:是人类的作为导致了这个星球的气候变化。其影响已经能为我们所感知。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停止,已有的影响还是会延续整个世纪。现在的关键是人类如何去适应无法避免的变化。这些变化已经超出了人类历史经验的范围。地球的变暖将是渐进的,但是越来越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如暴风雨、热浪、干旱和洪水,将会来得出乎意料,其影响也会立即为人所感知。水位盐分的增加,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炎热只是引起人们担忧的问题中的一部分而已。

卫生部门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响亮而清晰地说明自己的态度。就像我们曾经在发展日程上为卫生事业争取地位一样,我们也应把卫生问题放在应对气候变化日程的核心位置。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充分而有力的,因为气候变化将会严重影响那些构成健康的最基本因素:食物、空气和水。发展中国家将会首当其冲。靠天吃饭的农业将会遭受最严重的影响。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将会最难以应对。

想象一下对食物供应已经很紧张地区卫生的影响,农村地区居住的是种植基本作物的农民,应付任何紧急情况的能力已很脆弱。想象一下城市的情况,水源稀少、热浪袭人、空气污染,影响着数百万人的健康,增加了已到强弩之末的卫生服务的负担。

科学家告诉我们,本世纪的气候变化将是人类前所未历。基于公共卫生的大量经验,这并非耸人听闻。我们仍在艰苦努力减少疟疾,知道全球变暖带来的虫媒疾病地域扩大将意味着什么。西太区特别了解暴发登革热和日本脑炎造成的代价和混乱。公共卫生了解大规模人群流离失所的含义。我们知道营养不良的后果,也知道儿童感染能带来更高的死亡率。我们知道水源稀缺如何引发因不洁造成的疾病。这些负担目前属于最大的。

如果我们实现前年发展目标的全部努力因气候变化影响了卫生而付之东流会怎样?公共卫生在这方面也是有教训的。想一想艾滋病如何使南撒哈拉非洲发展倒退的吧。而反之亦然。卫生发展的持续进步能提高应对天气变化的能力。仅举一个和西太区相关的例子。如果各国继续推进阻断淋巴丝虫病传播的运动,在气候条件更有利于蚊子等虫媒滋生时,地球上将少一个威胁。

我个人认为,不可避免的气候变化使我们需要更加迫切地达到千年发展目标。在我们表达关切时,这也是一条必要的论据。达到基本生活水平的国家,辅之以足够的卫生基础设施,将最有能力应对已经开始的剧烈变化。

在《国际卫生条例》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文书和前年发展目标等承诺中体现了全球团结。两部文书都说明大家都很脆弱,都有责任采取集体的保护措施。两部文书都把预防——公共卫生最有力的方法——提升到新的高度。千年发展目标的全部含义就是公平。《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受苦的人和受益最少的人应当从受益最多的人拿得到帮助。”

新发和可造成流行的疾病、不健康的行为、贫困和健康产出的差距需要大家团结,用联合一致的行动能解决得最好。之所以需要团结,部分原因是我们都很脆弱,但也因为我们都是人类。卫生比任何部门都更体现了为社会正义而战。你们是卫生领导人,你们所在的世界反应了全球舞台。我发言开始时说过,共担责任、团结、和致力于公平与社会公正是今天卫生领导人最重要的特质。这是西太区最大的政策宝库,无疑,也正因如此,你们在管理复杂和多样的卫生问题时给了我们那么多值得推广的样板。

5.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

-----陈竺

在1月5日召开的2012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广大医药卫生人员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三年医改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人民群众通过医改得到更多实惠。三年来,“看病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设施落后、服务能力薄弱的状况显著改变,城市大医院“三长一短”(排队挂号、交费和拿药的时间长,但医生问诊和检查时间较短)问题逐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有了较大改善。15分钟内可到达医疗机构住户比例从2008年的80.3%提高到2011年的83.3%,农村地区从75.6%提高到80.8%。三年来,城乡居民开始享受到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参合农民自付医药费用比例从2008年的73.4%下降到2011年的49.5%,看病就医经济负担大大减轻。按可比价格计算,2008-2011年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增长速度均控制在7%以内,减缓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势头。三年来,城乡居民享受到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据对十省(区)考核,群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三年来,国民健康指标继续改善。2008—2011年,孕产妇死亡率从34.2/10万下降到26.1/10万,婴儿死亡率从14.9‰下降到12.1‰。随着各项改革任务落实,我国居民健康指标已进入较快改善时期,这是老百姓得到的最大实惠。

二是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已达95%以上。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用不到十年时间取得如此成就,被国际社会誉为创造了世界奇迹。基本药物制度取得阶段性进展。重新构建调整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功能互补、上下联动,中西医机构并举并重,公立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合作并存、协调发展的服务格局,成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我国长期坚持的“预防为主”方针有了制度安排,这是医改的一个突出亮点。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将长久地造福国民健康,也为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探索了中国式解决办法。

三是卫生事业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发生较明显变化,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

基本、重西医轻中医的问题正在扭转,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数量、学历、知识结构也出现向好趋势。2011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数达到120万人,比2005年增长18.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从23%提高到40%。过去5年,中医师占医师队伍的比重从10.3%提高到12.2%。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2011年比2005年诊疗人次增加11.9亿,增长了45.7%;出院人数增加了2022万,增长1.2倍。城乡和地区间卫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分别为55%和21%,城镇显著高于农村,2011年这个比例分别增至89%和97%,农村反超城镇。城乡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2005年的1:2.15缩小为2010年的1:1.01。农村住院分娩率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由2003年的34个百分点下降到2010年的2个百分点。

四是卫生总费用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比重高达60%,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分别仅占16%和24%。2010年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下降到35.5%,政府预算和社会卫生支出的比重分别提高到28.6%和35.9%。这一重大结构性变化说明我国卫生筹资结构趋向合理,居民负担相对减轻,公平性显著改善。

此外,近年来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业务量接近饱和的

情况下,努力挖掘内部潜力,开展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这既是医务人员对医改的奉献,也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据调查,2011年与2008年比,城市住院病人不满意率下降7个百分点,农村下降13个百分点。

三年改革实践和成效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所确定的我国医改的目标、方向和原则是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是可行的,符合卫生发展规律,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这些重大变化,将极大振奋广大医改工作者的信心,以更加高昂的斗志把医改推向深入。(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12年1月5日发布)

新闻类

新闻类工作总结

会议类新闻

新闻类奖项

新闻类广播稿

医疗卫生类成果鉴定资料要求

新闻发言稿

新闻发言稿

新闻发言稿

新闻发言稿

医疗卫生类新闻发言稿
《医疗卫生类新闻发言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