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懂规矩守纪律讲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11:14: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懂规矩 守纪律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一、“懂规矩、守纪律”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规矩

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它本来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工作,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没有规和矩,当然无法做成方形或圆形的东西,于是出现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的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不过,现在这俗语已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规”和“矩”合并成一个新词,“规矩”可解作一定的法则、标准、规范或习惯。“方圆”不再指方形圆形东西,而指特定事物了。如:“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是纪律严明军队的老规矩。”“那个学校的特点,很守规矩。”“公共场所、戏院、餐厅、公园等,不许带宠物入内是人人皆知的老规矩。” 自从“规矩”成词之后,又衍生出不少新词语。“规规矩矩”指有礼貌守规矩、正当守法的样子,或是办事有次序;“循规蹈矩”和“规

1 行矩步”都是指行动拘泥于旧准则,不敢稍有变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开始说的语意之外,还可做要办成事业,先要备好工具的解释。

(二)什么是纪律

机关、团体、政党等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而要求其成员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

一般来说,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

1、纪律是指惩罚;

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

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纪律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纪律的历史性:纪律做为一种人们的行为规则,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 的,因此具有历史性的特点。在原始社会里,人们在共同生活中养成集体行动的习惯。他们总是成群结队地寻食打猎,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就无法进行协同活动,甚至连抵御野兽的侵袭也不可能。所以纪律就作为人们的习惯因此而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工业革命的到来,生产越社会化和现代化,分工越精密,协作越广泛,纪律就越重要、越发展。例如,一个现代化大企业生产的一件产品,就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这就需要许多人相互配合、进行协同作业,也就必须制订一套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工艺流程和规章制度。由此看出,纪律的演变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纪律的阶级性:纪律既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当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以后,纪律就必然打上阶级的烙印。纪律是统治阶级的权利和意志的体现,各阶级总是按照他们的需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制定出一定的纪律。所以,纪律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纪律的强制性:纪律既然是维持人们一定关系的规则,要求一定集体成员必须执行。那么,它就必然带有强制性。纪律是以行为的限制、以服从为前提的。无论是象征着统治阶级权力和意志的政治纪律,还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各行各业的职业纪律;无论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规章制度,还是机关团体的各种公约章程,都具有强制性。一定集体的纪律一经制定,每个成员就必须执行,违犯了纪律,就

3 要受到批评或者惩罚。

纪律的社会性:社会主义纪律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反映。社会主义纪律与一切剥削阶级的纪律有着本质的区别,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社会主义纪律的最主要的特征是自觉性,所以,社会主义纪律也叫做自觉纪律。社会主义纪律的自觉性表现有两方面,其一,社会主义纪律的制定是自愿的。社会主义纪律与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使社会主义纪律的制定是出自人们内心的要求,人们自觉自愿的制定而不是外部力量的强加。其二,社会主义纪律的执行是主动的。执行社会主义纪律与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使社会主义纪律的执行出自人们内心的要求,人们能够自觉自愿的执行,而不是靠外部力量的强制。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纪律是最有力量的铁的纪律。有一次,列宁到一个地方开会。走到会场门口,被卫兵挡住了,要检查他的证件。后边走来一个留小胡子的人,向卫兵说:“这是列宁同志,快放他进去!”卫兵回答说:“我没见过列宁同志。再说,不管是谁,都要检查的,这是纪律。”列宁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果然是列宁,马上敬礼说:“对不起,列宁同志,请您进会场吧!”列宁握着卫兵的手说:“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革命的法规,卫兵同志,你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做得很对。”列宁自觉遵 4 守纪律的行为和卫兵一丝不苟的精神,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纪律的高度自觉性。

(三)“懂规矩”的内涵

懂规矩,就是要熟知规矩,守住规矩。一支队伍没有了规矩,就会步调不一,形如散沙;一项工作没有了规矩,就无法开展,不能成功;一个社会没有了规矩,就会失去秩序,陷入混乱。恰如孟子所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新时代的规矩,有新的要求。新时代的规矩,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懂规矩,懂党的规矩,懂政治的规矩,懂党纪国法,规章制度道德规范,标准礼仪等规矩。要清楚的知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怎样做,不能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更不能明知故犯,肆无忌惮。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出问题、犯错误,原因之一就是不懂规矩,不守规矩。但是懂规矩,不意味着要墨守成规,不意味着要束手束脚,规矩与创新不是一对矛盾概念。懂规矩是要求党员干部在遵守党的基本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联系实际、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为群众解决问题,采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创新工作形式,改进工作方法,真真切切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而不是搞形象工程,搞面子工程。

(四)“守纪律”的内涵

守纪律即遵守纪律,是社会组织成员按照纪律规范的要

5 求,对自身纪律行为进行的自我控制。对于一定社会组织成员来说,遵守纪律既是应当履行的义务,又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来说,就是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慎独、慎微、慎初、慎友,不触犯党纪国法,不违反工作纪律,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等,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只有严明纪律,我们党才能团结一致,战胜各种困难,推进事业的发展,赢得民族的振兴。如果党的纪律成为摆设,就会形成“一人违纪,众人随之”的“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统统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我们必须强化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让每一名干部都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谁,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胆敢触犯党纪国法,必将依法依纪受到严厉制裁。

二、为什么要“懂规矩、守纪律”

(一)“懂规矩、守纪律”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是一种刚性约束,是对每个国家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国有国法、党有党纪、家有家规。人不以规矩则废,家不以规矩则殆,国不以规矩则乱。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到一级组织,大到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具体到每一个支部、

6 每一个村级组织、每一名干部,都要学规矩、讲规矩、守规矩。

学什么规矩?

法,就是国家法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法律不仅要制定出来,还要遵守和落实。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要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

纪,就是党规党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管党治党的重要法宝就是党规党纪。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意味着主动放弃了一部分作为普通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意味着我们必须多尽一份义务,意味着我们必须在政治上讲忠诚、组织上讲服从、行动上讲纪律,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严守纪律、严格执纪,用党纪党规管党治党。

德,就是道德规范。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我们一方面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一方面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7 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规,就是规章制度。作为农村干部来讲,一方面要认真执行中央出台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把五个禁止22个不准作为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就是把大家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有用管用的办法,经过程序,上升为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也是在形式上立规矩,在脑子里立起规矩的过程。

(二)懂规矩才能知法度

规矩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对党员、干部来说,规矩既包括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又包括道德规范、礼仪标准等。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讲究礼法、法度的传统,提倡做人做事要规规矩矩。孟子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司马迁所谓“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讲的都是规矩的普遍性、重要性。有了规矩,人们都懂规矩、守规矩,社会就能有序运转,否则就会陷入混乱。领导干部必须懂规矩,懂党的规矩,懂政治规矩,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哪些事该发扬民主、哪些事该请示报告,都得按规矩办,不能随心所欲、百无禁忌,更不能明知故犯、肆无忌惮。

对领导干部而言,讲不讲规矩既反映了党性党纪观念,又展现了品行修养、道德情操、文化素质。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出问题、犯错误,原因之一就是不懂规矩、不守规矩。有的干部刚上任时谦虚谨慎,官当久了、当大了就骄傲自大、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恣意妄为;有的在“吹号抬轿”中忽视规矩,习惯于搞例外、搞特殊;有的甚至藐视规矩、践踏规矩,把规矩当作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毫无敬畏之心,突破为官做人的底线;还有的在抓工作落实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不懂规矩、不守规矩,长此下去就会言行失当、失范、失控、失节,甚至违法犯罪。

领导干部必须谨言慎行、遵章守制,作懂规矩的表率。这是领导干部政治上成熟和清醒的标志。无论日常工作、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领导干部都要把懂规矩与加强作风建设和党性修养统一起来,在懂规矩、守规矩中增强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在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中增强懂规矩、守规矩的意识。在强调懂规矩的同时,也要避免把懂规矩与思想解放、工作创新对立起来。应通过规范干部言行,使各方面改革创新更科学、更有效。当前,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9 活动,把懂规矩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改重点,边学边查,边查边改,做到知必改、改必果。

(三)守纪律才能固底线

严明的纪律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障,是立党之纲、治党之本、强党之要。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有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一切权力必须有边界、受监督,决不能越界。要加强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学习,心存敬畏,“吾日三省吾身”,使守纪律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领导干部守纪律是改进作风和加强党性修养的必然要求,是执行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

对领导干部来说,守纪律本是一个常识,却被一些人淡忘了、丢弃了。这些年,在各级领导干部中都出现过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的现象,一些目无法纪的典型案例更是发人深省。

领导干部守纪律,要知可为、知不可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强化纪律姓“铁”的意识,强化按制度规定办事的观念,加强自我约束,做到令行禁止;经常对照各项纪律准则审视自己,自觉摒弃从众、侥幸、麻痹心理,防止出格越线;通过对党纪法规的学习,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深刻认识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坚持守住底线、不越雷池。如此,才能真正把党的纪律作为

10 自己言行的标尺,在党纪国法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各级党委应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完善纪律规定并抓好贯彻执行,真正做到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使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不踩“黄线”、不越“红线”,以过硬的纪律保障各项工作成效、磨练领导干部身心、提高领导干部修养,使其不做糊涂官、不办糊涂事,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声望和口碑。

规矩也好,纪律也好,不是把人管死了,不是要把人约束住,相反,讲规矩和守纪律正是让人充分发挥自由的前提。有人说,规矩就像冬天的火炉,如果你不去碰它,它会给你带来温暖,否则,它给你带来的将是伤害。如果守矩有度,它就会像火车之双轨,鸟之双翼会让你跑得更快更稳,飞得更高更远。现实社会中,不懂规矩不守纪律的后果比比皆是,轻者被家庭单位甚至社会边缘化;重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道德的唾弃。

三、如何做到“懂规矩、守纪律”

怎样才能做到懂规矩守纪律?答案是人人当模范,事事作表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应当抓好规矩的学习和落实这两个环节。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先导,不穷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同样规矩也需要学习,知规才能守正。有些时候之所以 11 会出现“心中无规矩、不把规矩当规矩、规矩对人不对己”的倾向,就是因为不懂规矩,不知道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矩。 规矩由人制定,关键要由人遵守。规矩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被执行、被遵守中。如果落实不到实际工作中再好的规矩也只是空中楼阁。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说的就是强调实干,注重落实。

具体到我本人来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矩的学习和落实:

一是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养;要深刻反思是否与上级和党组织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是否按照上级的意志来谋划发展工作,是否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放在首位去谋划,去实施;是否对组织决定或上级交办的事情,都能积极主动认认真真地去办理,及时反馈结果;是否能找准定位和其他同志相互补台协调一致配合顺畅。

二是要率先垂范,甘于奉献。俗话说: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规矩是给大家定的,不能对别人严字当头,对自己则一松到底。要在各方面树立好的榜样,做官先做人,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切实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勇于自我加压;要加强廉洁自律,既要管好自己,又要管好部下;既要管好分管工作,又

12 要管好单项工作,切实做到干好工作,带好队伍,成为带动发展的关键。

三是要严肃纪律、照章办事。一些单位管理松弛、秩序混乱甚至发生严重违法乱纪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按章行事。领导带头讲规矩最主要的就是要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不能我行我素、无所顾忌。要谦虚谨慎,坚持以身作则,带头按规定办,为群众起到良好的示范导向作用。干部职工要自觉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严明工作纪律,树立良好作风,共同维护单位整体形象。

四是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着一定的工作任务,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具体反映在本职工作的落实上。首先,要坚持从小事做起。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由日常的一件件小事组成。但无论是多么小的工作,都是旅游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树立小事不小的观念,按照要干就干好,干就干成,干就干出精品的要求,认真对待工作的细节。其次,要增强工作的创造性。要善于打破陈规陋习,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大胆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守纪律懂规矩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讲稿

演讲稿_懂规矩_守纪律

演讲稿_懂规矩_守纪律

懂规矩 守纪律(推荐)

懂规矩 守纪律心得体会

懂规矩守纪律心得体会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党课讲稿9000字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党课讲稿9000字

“懂规矩、守纪律”学习心得体会

懂规矩守纪律讲稿
《懂规矩守纪律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