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初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发布时间:2020-03-01 21:54: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初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2014-3-19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suōlínnìdǐng

摩 ()()选()味人声()沸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B.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 C.台湾人最喜欢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 D.我从舷窗向外眺望,一片蔚蓝色的世界:天,是蓝的,地,也是蓝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校运会开幕式上,全校师生鳞次栉比的排列在操场上。 ....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C.司机张师傅冒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D.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12分)

(1)桃李不言,。 (2),可笑不自量。 (3)皮之不存,。 (4),吾将上下而求索。 (5)油蛉在这里低唱,。

(6)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6.口语交际。(4分)

李明要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献血会影响儿子健康。如果请你去劝告李明的爸爸,该怎么说?(注意运用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中的两种方式,两种方式要融合在一起。)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南宋文学家周密的《野步》一诗,完成第7题。(6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7.⑴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与“景深深吸引。(2分)

⑵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全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赵普坚请》 一文,完成8一11题。(14 分)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8.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太祖素恶其人()②朕固不为迁官() ..(7)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我咬紧了牙,。③岂得以喜怒专之()④久之不去() ..(8)《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运用以声衬静手法的诗句是,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9)《登岳阳楼》中,把洞庭湖的景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 5.名著阅读(6分)

(1)《西游记》的作者,他笔下的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号人物,他的第一个师傅是。(2分)

(2)从《西游记》四个主要人物中任选一个,说说在品读其形象时可以汲取怎样的精神养分,同时避免其个性方面的哪些不足。(4分)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例句:久之不去()

A.读之竟日B.至之市C.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D.久之,目似暝 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灵 通 道 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⑴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⑵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结合短文,试说说文中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2 分)

(三)阅读弗雷德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分)

①任何时候,大气中都含有105亿英亩呎①水,其总量是世界上所有江河水量的6 倍多。其中,大约2%很快就会作为降雨落到地面,剩余的98 %依然处于水蒸气的状态。②有人提议,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 凉爽、宁静的夜晚,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后,即使是微小的空气振动,也能凝聚水分,产生雨滴。在中国云南省的山区,村民们有个传统,通过大声喊叫来祈雨。据说,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

③一个有趣的新想法看起来似乎可行。在临海的沙漠地区建造温室,用寒冷的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从炎热的空气中凝聚水分。这种温室实际上是巨大的露水制造机。从2002 年以来,帕顿的阿布扎比温室已经在沙漠中种出了黄瓜、西红柿和鲜花。10平方英尺的温室每天可产生10加仑水——这比热带雨林通过降雨得到的水还要多。

④在干旱的沙漠之中,人们曾尝试通过收集雾水解决用水问题。顺着 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绵延的山顶,悬挂着75 张大塑料帆网。这里已经连续几年没有降雨了,但寒冷的近海气流定期从太平洋 上大量涌来,塑料帆网通过获取这些气流的水分而变得十分潮湿。每张帆网有 40 英尺×10 英尺大小,一天能收集40 加仑水。那里的一个小镇,从前用水完全靠从50 英里外运来。如今这项工程平均每天可以给小镇提供3000 加仑水。

⑤这种做法被广为接受。南美洲的整个太平洋沿岸,很多社区已经建造了捕雾幕帐,用来给新栽的树木供水。这种系统一旦建立起来,这些树就可以在叶子上为自己收集雾气,在沙漠中重新创造以雾为基础的生态系统。

【注】①英亩呎:体积单位。(选自《当江河枯竭的时候:21 世纪全球水危机》,有删改)12.第②段中加点的“据说”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3 分)

13.简要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4 分)

14.“空气中取水”的方法有哪几种,请根据文章内容加以概括。(3 分)

(四)阅读铁凝的《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一文,回答15—17题。(10分)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②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③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④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⑤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⑥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⑦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⑧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⑨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能比故意强迫阅读或者故意淡漠阅读都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15.阅读全文,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6.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⑴第④段以“我”少年时读书为例,意在告诉我们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第⑨段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意在告诉我们阅读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7.快速便捷的“网络阅读”和细嚼慢咽的“传统阅读”,你更喜欢哪一种?简述理由。(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完成18-21题。(20分)母爱:生而为一棵树

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一幅很简单的画面拨动了我的心弦。

是那种很老很旧的仿日式小楼。略显笨拙的门廊下,站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手里摆弄着一只红艳的蝴蝶结。在她的身后,她的母亲贴近她站着,正在细细地为她梳头。晨光从街对面的楼顶上斜铺过来,将门廊分成界限清晰的两部分,一明一暗。小女孩就站在这水一样的阳光中,全身流淌着透明的新鲜与灵气,像摇曳在晨风中的一朵新蕾。母亲则被推在暗影里,辨不清面容,只有恒久的安详与幸福隐约在眉宇间。也许是谁说了个笑话,母女二人忽然开心地笑起来,满门廊都鼓荡着,拥塞着灿若朝霞的笑声。

似乎有一双手抚过我的心灵,温暖立刻弥漫了全身。记忆的叶片纷纷飘落,家的面貌从遥远的地方一下子飞到了眼前。那是一片亲情的海啊!

母爱就从云蒸霞蔚中突现出来,如雨后的彩虹,满世界一片澄明。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譬如一株柳。

就是在城市和乡村都极易见到的那种树。春天里披一身鹅黄,仲夏里撑一地浓阴,安安静静地生长在每个人的视野中。雨天里或者阳光下,她更像一位淡妆肃立的女子。她的普遍导致了她的普通,而她天性的安静又使她默默无闻。漫漫旅途中,在路旁或水边,能有几人会因为一株柳的突然出现而驻足慨叹?只有当脚步接近荒原接近情感的边缘地带时,对于绿的渴望才使旅人回头寻觅。在远方,那株柳仍然绿意葱茏地独立在风中。这道遥远的风景很容易使人伤感,旅人便很自然地想起了童年和少年的大段时光。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柳。譬如一株枣树。

小巷的土墙边,山涧的崖畔上,河埠头,沟谷中,似乎没有什么条件可以限制她的脚步。她的躯干生来与粗壮无缘,春天里她静立一隅,瘦弱单薄,很让人担心,让人怀疑那样绵软甘甜的枣子是不是这样的躯干捧出来的。然而不久就证实了,面对秋风中挂满枝头的小灯笼似的红果,没有人否认那是她苦心凝聚的爱的糖汁。那份甘香穿越寒暑,历久弥香,引着漂泊的游子不远万里,叩响家门……

她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她从未苛求更多的水、空气和阳光,她不需施肥、浇水,似乎也没有人想过要为她施一点肥、浇一些水。在乡人的眼里,她的生长开花结果似乎都是自然而然的事,用不着为此大惊小怪费力伤神。他们在秋天里采摘她的果实时不必稍存愧疚或者感激。

那么,母爱生而为一株枣树。……

面对一棵树,在接受了她浓阴的慰藉之后,在分享了她生命的果实之后,我们是否想过要为她做点什么,比如为她遮一遮风挡一挡雨,比如坐下来倾听她心底的诉说,比如尽我们的力量给她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微笑……那么,面对母爱呢?

面对母爱,正如面对一棵树,我们心清如水,倾听叶落的声音……

18.文章开头描写了一幅母亲为女儿梳头的画面,请回答: (1)这幅画面表现了什么主题?(不超过6个字)(2分)

(2)画面给人的感受怎样?(不超过6个字)(2分)

19.“我试着用诗的触角感知她,于是,我看见一棵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20.为什么说“母爱生而为一棵树”?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比喻 都写出了母爱的什么特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21.人们对母爱的理解有很多方面,也用很多的比喻来表达对母爱的体会,请仿照例句再造两句。(4分)例句:

母爱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爱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慵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飘荡,使你眼前一片青葱。

三、作文(共60分)

在初中学习生活中,美丽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摇曳,在轰隆隆的夏雷中绽放,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在白皑皑的冬雪中傲立枝头。用心体味你的学习生活,在惊喜中你会发现——美丽就在生活的路上,美丽就在身旁……

请以“收藏生活的美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600字;

⑶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⑷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测试答题纸

2014.3.18

学校____班级姓名___________考试号___________ ---密-------------封---------线----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4分)

4.(12分)

(1)(2)(3)(4)

(5)(6)(7),我咬紧了牙,(8),

(9),。 5.(6分)

(1)《西游记》的作者,他笔下的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号人物,他的第一个师傅是。(2分) (2)(4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6.口语交际。(4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南宋文学家周密的《野步》一诗,完成第7题。(6分) 7.⑴ “ ”与“。(2分)

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赵普坚请》 一文,完成8一11题。(14 分)

8. ⑴(4 分)①素()②固()③以()④去() ....⑵(2 分()

9.(2 分)两处。刑 以 惩 恶 赏 以 酬 功 古 灵 通 道 也 10.(4 分)

⑴⑵11.(2 分)

(三)阅读弗雷德皮尔斯的《 空气中取水》 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分)12. ( 3 分)

13.(4 分)

14.(3 分)

(四)阅读铁凝的《有重量的精神运动》一文,回答15—17题。(10分)

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完成18-21题。(20分) 18.(1)(不超过6个字)(2分)

(2)(不超过6个字)(2分)

19.(6分)

20.(6分)

21.(4分)

2. (2分)()3. (2分)()

⑶(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港中学初一语文月考答案

1、略

2、C

3、D

4、略

5、略

6、注意称呼(1分)理由(2分)语气委婉(1分)

7、⑴羡醉(2分) ⑵示例:“翠”字描绘出麦色,充满了浓郁的春天的气息。“噪”写出蛙声一片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活力。“肥”写出了水草的肥美,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斜”写出了春风徐来,麦浪波动的美好景象。(“翠”“噪”“肥”“斜”任一即可,2分) ⑶抒发了自己淡然闲适、钟情田园的感情。(意思对即可,2分) 8(1)①向来,一向②本来③因为④离开(4分)(2)D(2分)

9(2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灵通道也

10(1)太祖更加愤怒,起身就走,赵普也紧跟在他身后。 (2)略

11不畏权势,执着,坚定。12.不能去掉(1分)。“据说”一词表明“喊得越响,雨下得越大”的情形并不确定(1分);如果去掉,说法就显得绝对 ,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3.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2分),具体形象地突出在温室中制造露水的巨大效果,说明了从空气中取水有很大的可行性(2分)。 14.用声音从空气中获取水分;在温室中用海水作为空气调节器制造露水;通过塑料帆网(捕雾幕帐)收集雾水。(每点1分,共3分)

15、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2分)

16、⑴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气。⑵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4分)

17、言之有理即可(4分) 18:(1)这幅画面的主题是:母爱。(2分)(2)温暖、幸福、快乐。(2分)

19:内容上:这个“她”指代母爱,这里运用想像,通过“缀满花朵的树,安详地沐浴在阳光中”这一明媚、温暖、安静、柔和的视觉形象传达了母爱之于人的情感感受,突出母爱的光辉。(3分)

结构上: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从情感体验上概括了上文关于母爱的描写,另一方面将树和母爱联系起来,开启了下文。(3分) 20:(1)树是一种平凡到近乎熟视无睹的植物,而树与生俱来的隐忍、顽强、无私、生生不息等高尚品质与“母爱”惊人相似。(2分)

(2)把母爱比喻为柳树,体现了母爱的平凡广泛、温柔宁静、默默不张扬的特点(2分(3)把母爱比喻为枣树,体现了母爱的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特点。(2分)21:示例:(4分)

母爱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

母爱是挫折中的阵阵清风,当你惊慌伤心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爱是困难中的一支拐杖,当你脚步蹒跚时,帮你找好重心,支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母爱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难忍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母爱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母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

学业水平测试

—学年度五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初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答案)

学业水平测试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安徽省学业水平测试语文篇目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计划

学业水平测试发言稿

学业水平测试分析

学业水平测试晋城市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

初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
《初一语文学业水平测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初一语文课程 学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