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4 01:46: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分析

前言: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压力的政策,各个高校也构建了以“奖、贷、助、补、减、缓、免”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资助工作保障体系,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资助政策的帮扶下,学习和生活压力有所减轻,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走向社会。但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一直存在,且不同程度地表现为自卑、自闭和焦虑等心理障碍,这不利于培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心理脱贫和援助的现实呼唤也日益强烈。本研究依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旨在分析高校困难学生心理状态,以及如何妥善解决其心理咨询问题。

关键词:高校 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咨询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新旧体制交替、价值观念多元、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与国外境外学生事务管理的交流中,心理咨询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被逐步引入。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定位争论、探索之后,高校心理咨询逐渐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教育结合是中国高校心理咨询发展最显著的特色之一,这一结合的形成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西方引入的心理咨询概念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相适应,不断改造其原有内在结构而形成新观念的过程。本文试图研究当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心理状况,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内在成因,并从心理咨询需求的角度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与措施,使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评价自己,建立自尊、自强、自信的理念,从而积极融入校园文化生活,逐步实现其人生理想。具体而言,研究高校心理咨询的生成与发展具有以下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1相关概念界定

1.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所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指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大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本人和整个家庭无力支付其教育费用(包括书费、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或者虽然可以勉强支付各种费用,但是支付起来却非常困难的学生。目前,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标准:一是学生缴纳学费的情况,二是学生的家庭收入情况,人均收入占本地平均人收入的比重。三是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学生自己的平均消费支出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支付各种教育费用的程度,将高校当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我们称之为一般经济困难学生,一种类型我们称之为特殊经济困难学生。所谓一般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其基本生活可以得到保障,但是支付其基本教育费用很吃力。所谓特殊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其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保证,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其家庭所筹集的资金加到一起也无法支付基本教育费用的学生。

1.2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在中国高校生成有其特定的实践和理论背景,改革开放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有效回应大学生人生发展困惑和心理问题突显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工作方法创新是实践背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初步探索心理学和医学取向心理咨询概念传播是高校心理咨询生成的理论背景。高校心理咨询动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大学生发展内在需要所形成的拉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内驱力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推力和国外境外学习借鉴的助力。这四个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动力机制推动了高校心理咨询的发展

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生成最根本的起因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大学生压力源增多增强,心理问题突显,迫切需要有效回应。直接起因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回应大学生需要的新的工作方法,而贯穿这一实践探索活动始终的是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坚持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以人为根本,关心人的生存及其发展,满足人的个体需求,强化人的物质保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精祌境界,健全人的健康品格。

2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状态 2.1孤僻心理

一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自卑和焦虑心理产生的双重压力之下,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心理,具体表现在与同学沟通交流少、不积极参加活动、独来独往、脱离班集体等。班级同学也没有主动了解和积极关爱,反而会认为这类同学不合群,在不自觉中逐渐排斥他们,更会加重这类学生的孤僻心理,与班集体和同学渐行渐远。在面对现实的种种压力时,常采取躲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信心,做事或人际交往会瞻前顾后,遇到挫折时易走极端,造成性格偏执,自我封闭。

2.2自卑心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导致家庭经济水平落后于其他学生,他们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如心所愿花钱,往往节衣缩食,在物质和消费水平上的相形见绌容易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物质条件较差,在情感交往中难以满足对方物质需求,也会陷入自卑心理的阴影。

2.3自我实现心理

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心理,在大学通过刻苦学习获得奖助学金,通过参加学生工作提升自己的统筹、沟通、协调、表达等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展现出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早认识到生活的艰辛,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他们在生活中继承了父辈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实际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渴望成长的心理也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

2.4焦虑心理

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拮据,在学校背负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尤其对于家中父母患病、兄弟姐妹上学的学生而言,焦虑心理更重,因为他们会认为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为家庭增添了负担。另外,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将空闲时间花在勤工助学和校外兼职上,以获得生活费,在学习上他们并没有投入太多时间,学习落后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可能造成挂科,这种学习压力也加重了这部分学生的焦虑心理。一些面临就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就业改变自己贫困的命运,但由于社会资源匮乏,综合素质较低等主客观原因,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就业中并不能获得期待的薪酬待遇,择业就业压力也造成了焦虑心理。

3高校心理咨询存在的不足 3.1忽视人格特点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学校当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但是从其整个人生发展阶段来看,他们和其他大学生一样,都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由于他们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受到区域的限制,其自身的意志品质与人格培养还不够完善。进入大学以后,应该接受全方位的人格培养,得到相应该方面的锻炼与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性特征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以时刻观察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引导其积极向上的独立个性,并从个性培养的角度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的人文关怀。但在目前的绝大多数高校当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往往忽视了这些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甚至没有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有的理解和尊重,这样就深深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这些行为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学生的的自卑心理,固化了学生的弱点,致使一部分学生缺乏创造力与想象力,没有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2个体差异不明显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从小到大所经历的生活条件不同,所享受的各种待遇不同,因而其知识积累也必定和一般的学生有所不同。在他们当中,绝大多数经济条件上比较困难,自己在长期的生活当中也经历了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折磨,心里承受的压力极其具大。因而,在对这类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而进行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如果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没有深入的了解,学校育人工作的目标无法彻底实现,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明显滞后,育人工作也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对德育工作者的教育产生了反感与厌恶。

3.3缺乏情感交流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需要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非常渴望被重视,被认可。在他们看来,这种归属感和认可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从而在其最困难的时候,给其心灵提供一定的安慰。但是在现实的生活当中,在我们所看到的教育环境下,很多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进行的心理咨询过多地注重经济方面的关怀,而缺少心灵上的安慰与慰藉。情感沟通是缩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距离的有效手段,要想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效果更加明显,无疑增强二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十分有效的。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教育者充分尊重学生,给这样的学生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认知的过程,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提供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这一点对于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问题尤其重要。

3.4关怀内容单调

几乎大部分的高等学校都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取了一些的经济援助措施,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开辟了入学绿色通道,办理了学生的助学贷款工作,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生提供了奖助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这些措施的确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很多生活上和学习上迫切的问题。但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文关怀不应该仅限于经济援助关怀,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关怀和能力发展关怀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心理健康关怀和能力发展关怀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加以改进与完善的地方。比如应该着力加强学生的自强自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反哺教育和诚信教育等等,这些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丰富高校困难学生咨询内容 4.1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 1完善资助政策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衍生出的心理问题与大学生资助体系的不完善有一定关系,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假贫困生、争当贫困生、奖助学金分配不公等问题,会造成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教育公平产生质疑,在心理层面上造成误解甚至消极的看法。因此,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助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资助的力度,对化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2发挥模范引领作用

各个高校不乏有在学习科研、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学生工作、文化体育等方面表现优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线上和线下平台,如宣传栏、校报、广播台、网站、微信公众号,大力宣传这些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事迹让其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明白,无论属于什么身份,学校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只要努力,同样可以优秀,从而形成一种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4.2增强心理教育 1自理自强教育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走出物质与精神“双重困境”,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主体性,发挥学生本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一是使得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遇到的挫折只是暂时的,不是永久的,自己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战胜挫折,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某种程度上而言,贫困可以让学生磨练意志,为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使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要以一种“等、靠、要”的态度来做事,不要固守原有的思维,而是要坚持顽强拼搏,奋力进取,迎难而上。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刻理解“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三是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远大的理想与自身的信念结合起来,指引学生追寻自身的社会价值。

2心理健康教育

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孤僻、情感封闭的境地,他们十分渴望社会的认可以及老师与同学们的尊重,对于这样的大学生而言,应该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其心理抗挫能力不断提高。积极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采用多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心理成熟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随着外界影响的变化,积极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对不良影响的抗挫能力。

3诚信教育

诚信是维系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基石。在高等学校当中,缺失诚信,对于助学体制的打击是空前的,诚信的大厦就会崩塌。因此高校应该把诚信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国家以及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资助行为。一方面在享受资助的过程当中,不忘努力提高自身,完善自己。针对目前高校当中存在的学生虚开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证明,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或者恶意拖欠银行为困难学生所设立的国家助学贷款,各个高校可以与学生签订诚信承诺书,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诚信的作用,形成学生诚信的一种内力,增强其自觉意识。同时各个高校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会,通过网络论坛的方式全方位地宣传诚信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律精神和慎独意识。

参考文献

[1]赵旭东、丛中、张道龙.《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19卷第3期; [2]马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复归,现实的个人[J].湖北社会科学,2010(3):25-18; [3]邓康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学援助机制[J].戏剧之家,2014(10):45-49; [4]施华顺,谢耀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资助”对策研究[J].才智,2015(7):53-56; [5]李绍玉,夏侯建兵.关于我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1(1):30-32;

[6]梁兆光等.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0,(2):105-107.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汇报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介绍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申请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类型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论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情况与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流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材料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咨询需求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