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doc

发布时间:2020-03-03 05:31: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上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从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来看,不论是在今天还是在将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都具有很高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只是我国,在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人的道德素质下降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的结果。市场经济使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获得了巨大的解放,也大大促进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但同时又使人的利己心和贪婪的欲望得到了急剧的张扬,因而引起了对传统道德的剧烈冲突,出现了世界性的道德水准的下降。因此,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宏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抑制人的利己心和贪欲的膨胀,做到克己利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又很多值得我们当代人学习的东西,比如:公忠为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博爱大众的利民济世精神、成仁取义的献身精神、见利思义的重义精神、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尊老爱幼的公德精神、勤俭节约的勤俭精神、谦敬礼让的谦虚明礼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厚精神、乐群贵和的和合精神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很好继承的优秀传统。当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当代大学生身上所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多都是在潜意识的情况下不自觉而形成的。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让学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区学习和领会了,并使学生形成一种道德自觉性,从而使其顺利成长

儒家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前几天看了论坛中关于儒家思想问题的大讨论,连续出现了两个满百的帖子,正反两方论了个热火朝天,但是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述出见解的却不多,于是有了写这样一篇文字的欲望。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出售其思想,却始终得不到重用,只好把自己的思想理论传授给弟子,并写成文章,最后郁郁而终;其后出了孟子和荀子,通过和其他学派的交流和讨论,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儒学思想,但依然只是百家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历史发展到了东汉时期,整个社会的思想依然没有统一,汉初时基本上以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为主,杂用法家的思想理论来治理国家,后代的儒学家董仲舒说服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确立了儒家思想的领袖地位,并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社会,牢牢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至20世纪初,面对着屈辱和困境,接触了西方现代思想的学者们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揭露出儒家思想的弊端,儒家思想才终于走下神坛,但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力依然是深深存在的。新中国建国后的十年浩劫,为了将新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上神坛,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一切其他思想理论再次遭受了最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镇压。以至于时至今日,依然有不少人抱着仇视儒家思想,彻底否定儒家思想的观念,实在是中国的悲哀。

如果站在客观和历史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发展繁荣,其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即使时至今日,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地方。当然,儒家思想成型于两千多年以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着糟粕,这是我们必须舍弃和批判的。

儒家思想所包含的内容太广泛了,我只从少数的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1、因为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是不可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历史最大的错误。

其实不然,我们首先应当明白“诸子百家”到底是什么东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争霸不休,众多的知识分子和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论和学说,有的想平息战乱,有的想富国强民,有的甚至仅仅只是想得到君王的赏识升官发财,于是出现了众多的治国理论,称“诸子百家”。可以说任何一种学说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儒家思想被选中只能说儒家学说它在“诸子百家”中是能有效治理国家的一种学说(就我所了解的其他学派理论而言,确实都不如儒家),同时是最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

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并不是错误,首先中国不可能直接越过封建社会阶段,总不可能说统治阶级会选择一种不为其服务的思想吧?其次,儒家思想能有效地治理国家,社会才能保持稳定,社会稳定了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几个主要朝代基本都保持了数百年的稳定发展,其中儒家思想的功劳是不可以忽略的。没有儒家思想构建的基本稳定的社会环境,难道长期处于战乱中的中国会发展得更好吗?恐怕早就被其他民族和文明催毁了吧!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认识,其价值在于使整个社会思想统一起来,产生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至于出现“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这样的混乱局面。要知道即使是现代的自由社会,虽然提倡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但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存在主旋律的,西方国家也不会例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错误在于“罢黜”二字,断绝了其他思想理论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儒家思想封闭式发展的格局。尽管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融合了道家、法家、兵家的一些思想理论,但是总的来说,基本失去了吸收外来先进思想,改进发展儒家理论的基础。

在大骂儒家思想,大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同时,又坚决否定和摈弃儒家思想,本身就是又一种“罢黜”的错误。

2、儒家思想就是服务于封建统治的,现在已经不是封建社会了,儒家思想已经过时了,没有再研究和继承的价值。

儒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何治理国家只是儒家思想的一小部分。儒家思想中有一整套的人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简而言之,就是道德礼法四个字。“道”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伦理道德观的总括,“德”是其认为应当发扬和提倡的品德和行为,“礼”是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来反复强化“德”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法”则是对违背了道德准则行为的惩罚。可以说儒家思想类似于一种世俗的宗教,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只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可以比拟,是整个东方文明的思想基石。

儒家思想以“礼教”著称,所以被批得最凶的就是儒家的“礼”。诚然儒家的“繁文缛节”和“吃人礼教”有必须被批判的地方,但是在批判了儒家“礼教”并引进了西方的法制观念后,儒家的“礼”似乎也被中国人所摈弃了,谈起社会问题和不良风气时,动不动就拿“法制不健全”来说事,殊不知西方的法制背后依然有其基督教教义、贵族礼仪、绅士风度长期的潜移默化为支撑。

“礼”、“法”本应是平等的关系,儒家犯了“重礼轻法”、“重人治轻法治”的错误,今人却走上了另一极端,只讲法而不言礼,曾经的千年古国、礼仪之邦,现在居然成了一个“不文明不礼貌”的国家(实例我想就不需要举出来了吧),被昔日的儒家学生(韩日)所耻笑,还不觉得羞耻吗?还在那里高谈什么儒家腐朽论、骂什么腐儒?

“礼”不要了,“德”的观念就会越来越淡,“道”也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个整天满口脏话、出口伤人的人,你说他还会真的信奉“人人平等”和“互相尊重”吗?常常看到有人评论“伪君子”和“真小人”的话题,仿佛觉得正是“礼仪”使“伪君子”得以掩藏起来,所以大家都应当抛弃“礼仪”,殊不知这样下去我们的身边就真的再也找不到真正的君子,而只剩下小人了。我曾经说中国人现在陷入了信仰危机的困境,什么是信仰,不是说你选择信奉了哪一个神祉,而是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伦理道德观。

比如说个人品德修养问题,儒家强调自身反省的自我批判精神,“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家强调“名节”(并不专指妇女的名节),真正的儒生好名比好利更盛,行事谨慎小心,因为如果一个人做了有亏德行的事情,前辈祖先和子孙后代都会蒙羞。而今人却多数连自己应当培养怎样的品行都不明白了,有人作出了好的事情,一堆人在一旁品头论足、说三道四,搞得道德的标准完全地混乱和模糊了。建议大家听一首老歌,达明一派的“十个救火少年”,真的很有社会代表性。

比如说教育问题,儒家的基本观点是“人之初、性本善”(当然人性的善恶是直到如今尚未争论明白的一个话题,儒家的观点并不一定正确),儒家强调教育为本,“苟不教,性乃迁”,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品行;儒家强调教育以德为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德行,学问再好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儒家强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良好修养给后代作出榜样,而我们现在呢?除了应试教育制度本身的问题之外,许多父母和老师自身的品行就没有多少可学习的地方,更不知道应当教孩子怎样的品行,父母、教师、社会,包括某些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发表言论的人,你们作出的是怎样的榜样?结果是培养出大量有才无德之人。

有一次和别人讨论起商业诚信问题,我就提到了中国的“信用卡”现象,西方的银行发放“信用卡”时,一般手续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你没有不良记录,申请基本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银行首先相信你是有“诚信”的好人;而中国的“信用卡”则手续复杂,还要交保证金,以免你不诚信而使银行蒙受损失,也就是说银行首先就不确信你是“好人”,结果是中国的“信用卡”始终普及不起来,最后弄出个“贷记卡” 来——也就是表现为“卡”的存折。在西方,如果你不讲“诚信”,法律的制裁还在其次,关键是你会被银行、商业伙伴、企业老板甚至邻居朋友所鄙视、所厌弃;而现在的中国,如果你不“诚信”而成功了的话,多数人居然会佩服你的能耐和本领,以至于大家一面谴责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一面为自己的公司聘请“假帐高手”;一面痛骂欠债不还的下家,一面心安理得地拖欠着上家的款项——品德修养,在利益的面前早已被国人所遗忘了,这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沦丧。

我们还要继续高叫,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和品德修养是毫无用处的!

3、现在似乎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国人丧失血性的罪魁祸首,中国人要重拾血性,就要抛弃儒家思想,就要以铁血的手段向外扩张、征服异族。

我只能说,你们把历史读反了,儒家反对过“穷兵黩武”,但从来就没有主张过屈从和屈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虽千万人,吾往矣”,“浩然正气”才是儒家所推崇的修养、骨气和血性。“自反而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不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自我反省,要是理曲的话,纵然只是面对穿著粗布粗衣的平民,我能不害怕吗?自我反省,只要合乎义理,纵然面临千军万马,我也一样勇往直前!

儒家品评历代君主帝王,文治武功是排在第一位的标准,“四夷臣服,八方来朝”是盛世的象征,中国历史上多少次远征高丽(当然是失败的居多),就连被辽和西夏打得狼狈不堪的北宋,还要兴师动众征讨安南(今越南北部)的少数民族暴动,儒家铁血与征服的一面表露得明明白白。

什么是血性,敢于打架、敢于杀人就叫做血性吗?看到有人居然要以黑社会的精神、黑社会的暴行来宣扬血性(所谓的黑社会爱国论),只能说是让人恶心到了极点。以非法的手段谋取暴利,为了利益枉顾社会的公义和秩序,说白了就是直白的“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有奶就是娘”式人生哲学,不做汉奸就算是有天良的了。上海沦陷前,上海的黑帮在干什么,当外国租界的巡捕,帮着外国人欺压中国人;上海沦陷后,黑帮又干了什么,张啸林和他的喽罗们当了日本人的汉奸,杜月笙远避香港。虽然不可以说身在黑帮的人一定不会爱国,但是就其崇尚的人生观而言,能在利益的诱惑下不屈服的不会是主流。

儒家真正的问题,恰恰在于儒家“华夷有别论”、“汉人至上论”的妄自尊大和狭隘民族观,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历朝历代一直维持着汉族的民族优越论,对周边的少数民族和非汉种族采取着民族歧视政策。国力一强盛,就把自己摆在“老子”的立场上,压迫着周边的少数民族称臣纳贡,从来就没有把他们当作平等意义上的人;如果有人不愿意屈服,就是大军征讨,用武力和铁血的政策来使之臣服,供汉族的皇帝驱使和奴役;即使有所恩惠,那也是中华上朝的施恩和赏赐。怎么可能不引起少数民族的仇视和敌对,即使会暂时的臣服,但是总有一天是会起来反抗的。不要以为只有北方的游牧民族在与汉人对抗,除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的中原腹地外,中国广阔的江南地区、东北地区、闽浙、两广、云贵等地都是汉人从原住的少数民族手中抢掠过来的,中国国土只有“青藏、甘宁新、蒙”等地汉人还没有抢到手罢了,汉人事实上一直在对抗着周边所有的少数民族,还怎么向外发展和扩张。

在汉人编撰的史书中,我们只看到了在少数民族占据优势时汉人所遭遇的苦难,却很少看到汉人反省自己所制造的民族矛盾和少数民族的苦难:汉人占据着中国最富饶的土地,少数民族则在对抗恶劣自然环境的同时还要受到歧视与欺凌,当少数民族取得优势时,民族复仇就在所难免了。论坛中“利而不害”在“三国后的天空”一帖中提到出身羯族奴隶的石勒对于晋朝官员恨之入骨,作战中凡俘获二千石以上的晋官,几乎全部被他杀死,我们是不是应当先想一想事情的因果再来斥责其人的残忍。我们在指责安禄山辜恩负义制造了“安史之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唐明皇和杨贵妃一直都只是把安禄山当作一个玩物,而不是一个人来对待。就说满清王朝在中华大地上制造的血腥屠杀,难道不是明朝曾经强占了包括满(女真)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活的东北大地,难道不是明朝的汉人曾经压迫和奴役过满人?只不过是满人在与汉人的反抗斗争中强大起来了,把汉人统治者赶回了关内,又杀入了中原,实现了满族人的民族复仇罢了。你们这些汉人作者们不也叫嚣着铁血的征服和屠杀吗?你们的理论被他人所用就不行了吗?只能说强盗的逻辑永远是相似的。

儒家“华夷有别论”的后果就是使中国的国家力量一直死死陷在民族对抗和民族仇恨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根本再无余力向更遥远的地方探索和发展。为什么中国在唐朝时边患最轻,影响的范围远达波斯、大食,以至于至今中国人仍被世界称为唐人,与李世民倡导的“视华夷为一体”的民族和解政策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只可惜李世民一个人改变不了“华夷有别论”的儒家思想,改变不了“汉人至上”的民族优越感,历史很快又陷入了民族对抗与仇视的循环。纵观历史,最终汉人同化了大多数的少数民族,而同化的方式和过程却让人感觉到彻骨的寒意:汉人以武力征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起来反抗;少数民族为了强大和复仇而学习汉人的思想和文化,实现了思想的融合;最后少数民族反过来征服了汉人,用刀枪、皮鞭和鲜血实现了血脉的融合。有时候我会恶意地想,为什么满清政府会异常地在乎头上那一根辫子,大约是满人在实现了征服之后,忽然发现除了那一根辫子之外,已经找不出其他可以与汉人相区分的民族特征,必须以那一根辫子来作为满人征服的标志罢。其实如果我们没有那种顽固的民族优越论,思想和血脉的融合本可以通过一种不那么血腥的方式来完成。

汉人为何失去了骨气,当少数民族压服了汉族,狂妄和虚荣的自大自尊被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时,自尊与自卑只有一线之隔,学过心理学的都明白这是怎么一会事。如果汉民族没有采用这样的民族歧视态度,而是与少数民族和平共处、平等合作、自然地交融合并的话,中国的历史就会少了许多的民族悲剧,中国的国力可以少了许多无谓的虚耗,中国人的眼界也不会被环居四方的少数民族所阻隔,我们本可以作出更多的伟业和壮举。可以说民族歧视的狭隘民族观是造成中国的封闭性的一大主因,有少数民族的合作而不是对抗,我们早就可以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了。

民族和解并不等于放弃武力,只是武力的作用应当更多的在于震慑而不在于征服,武力的使用应当更多的在于对抗野心家和叛逆者,而不在于大屠杀和种族清洗。看一看新中国建国后的民族政策,和平共处、共享权利;政策倾斜、扶持经济;普及教育、同化思想;人口迁移、融合民族。如果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民族政策,西藏独立可能就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新疆问题也不只是对抗“东突”组织这么简单了。难道熟读二十四史的毛泽东比你们还不会看历史吗?

高呼着“唤醒民族血性”的你们,高呼着“打倒儒家,我们要铁血征服”的你们,你们以为有了一点子超现代的科技就能把一切非汉民族踩在脚下了吗?你们不懂得“压力越大,反抗力就越大;压迫越久,爆发时的破坏力越强”的基本常识了吗?难道你们还计划着种族灭绝的大屠杀?你们不是在“强国”,你们只是在鼓吹中国“纳粹化”,使中国成为全人类的公敌。

尤其是你们,回归了过去,居然还鼓吹着要实施“东京大屠杀”,要彻底消灭所有日本人,你们的理论居然是 “因为疯狗以后会咬人,所以要在它还是一条小狗、弱狗时,在它还没有咬到人之前就灭绝掉”。虽然我也恨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我也恨日本人的死不悔改,我也恨不得灭了日本这个卑劣的民族,但是我决不可能为了尚未发生的暴行就去屠杀他们的祖先。换言之,难道你连等到疯狗咬人时再打狗的勇气也没有了吗?这不是铁血的勇猛,而是根本就只有欺凌弱小的胆量,没有面对敌人的勇气,而是根本上的自卑和不自信,而是已经失去了为人的尊严。

4、我再说一说一些被批驳的儒家观念的现实意义吧,那些连驳也驳不动的至理名言我就没必要再说什么了。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被批判得很凶的两句话。尤其是后面一句,由于历史上的许多忠臣良将死在昏君的刀下,死在“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下,大家甚至连反驳也不敢了。“君臣父子”所确定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我们需要批判和舍弃,但是“君臣父子”的思想宣传就历史而言,是起到了保障社会稳定的积极成效的。你以为只有忠臣良将才会因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死吗?那些真正的乱臣贼子同样会因为这句话而“束手就擒”,因为民众会更服从于君命,而不会被他们煽动起来反叛。我们就拿岳飞为例,在那种情况下他不死又当如何,难道可以统领大军杀回临安,发动内战,斩了赵构自己当皇帝;难道可以自立为王,割据地方,分裂国家;难道可以因此投降金国,当个叛臣?如果岳飞可以这样做,那么任何一个自以为不该死、自认为利益不能被侵害的臣子都可以起兵反叛,这样只会使国家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即使是现代社会,我们其实依然遵守着这些原则,只不过“君”的角色由法律来承担了。如果法律判决了你应当被惩罚,即使你真的是冤屈的,也只能承担惩罚,而不可以对抗。其进步的地方在于大家共同制定的法律取代了君王的个人意志,而且法律保证了你拥有一定的辩解机会和时间。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表述的“ 君父有君父的责任,臣子有臣子的义务,上位者对下位必须负到责任,下位者对上位必须尽到义务.上位者要有上位者的品德,下位者要有下位者的操守”这样的伦理观,也演化为由法律来规范大家在各自的社会角色中的责任和义务。

记得我看“亮剑”一书的结尾时,一方面为李云龙将军的遭遇悲伤流泪且无比愤慨,但是他同样是处在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境地,如果不死就会成为国家和民族的罪人。

2)“以德报怨”,大约是由于中国政府以“德”相报日本人的“怨”而日本人不但不领情还要变本加厉地伤害中国人的感情,现在大家都不敢再相信“以德报怨”可以收到回报,不敢再提“以德报怨”说了。当然,除了特别高尚和无私的人,“以德报怨”确实是很难的,我自为也做不到。但是,我们能否因此而放弃“以德报怨”的追求,能否因此而采用“以怨报怨”的生活态度?“冤冤相报何时了”这句话还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即使我们做不到和不愿做“以德报怨”的事情了,至少我们还是要做到“以直报怨”吧,犹太人没有“以德报怨”,没有放过曾经犯下罪行的纳粹分子,但是他们也没有对每一个德国人都心怀怨恨,见面就骂吧?我们宣讲的“以怨报怨”没有对原来的日本战犯、现在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产生多少实际的作用,却影响着我们自己的生活:有人踩到你的脚,就要破口大骂,恨不能踩回一脚去;在某人那里吃了亏,受了气,就叫上一群人杀上门去报复;在社会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想办法报复他人。在小说中不是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有人纠缠或冒犯了猪脚的女友(情节并不严重),猪脚就要纠集自己的势力打人、杀人进行报复,还美其名曰“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就不算是男人”,什么逻辑?整一个“别人侵犯我是错误,我侵犯别人就是真理”的强盗逻辑!

3)“侠者以武犯禁”,这一条也被批判得很凶,似乎正是这一条理论抹杀了中国人的血性,“行侠仗义”的精神怎么可以被抹杀呢?但是你们错了,“禁”是什么,“禁”代表的社会统一的公认的制度和规范,在古代是君王制定的律法,在现代就是法律的代名词;“侠”又是什么,“侠”代表的是侠者个人以为正确的道德规范。也许“侠者”是一个正义的使者,他铲除了寄生与制度中为非作歹的坏人,但是同时也违反了社会公共的制度和准则,我只能说“其情可原,其行不可谅”;但是更多的时候所谓“侠者”作的不过是维护其个人私利、快意其私人恩仇的行为,连“其情可原”都谈不上了。如果制度本身没有问题,我们还是应当依据制度来反对邪恶;如果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我们应当改进和弥补制度的缺陷;如果这一制度本身就是要保护邪恶,那么我们就应当从根本上推翻这一制度和维护这一制度的人。任何为个人之私而“以武犯禁”的行为都是不值得提倡的,都是认为个人意识可以凌驾于公共意识之上的错误行为。提倡“以武犯禁”的行为只会使更多人以此为由,以武力的手段来践踏普通民众的利益和公共的秩序,黑社会就是这一理论的直接产物。

还有很多其他错误批判儒家思想的观点,我就不再一一论证了。

5、最后再谈一谈在讨论中发现的浮躁、偏激的批判风气吧。

狂热地批判儒家思想,其论调往往是异常偏激的,抓住儒家思想的某一点问题和错误(甚至并不是错误)大肆批判,证明了这样的一个小观点之后,似乎就证明了儒家思想整体的谬误,就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整体的不可取。试问在这个世界上可曾存在过完美和无从挑剔的理论?

有人推出了他们所崇尚的王小波的三篇杂文来作为批判儒家思想的论据,可是仔细地读过之后,才发觉大约他们根本就没有读懂文章的内涵:《我看国学》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国学”已经不值得再逐条逐句地背诵、逐条逐句地钻研;不可以光钻研国学,而放弃自然科学的研究;更不可以把国学钻得极深极透之后,挟之以自重;《科学与邪道》反对的是过分推崇“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排斥外来的自然科学,甚至从“传统文化”中衍生出伪科学的思想;《智慧与国学》反对是以为国学已经完美,放大国学的价值,整天沉溺于国学的研究,而反对自然科学与思想的进步和发展,“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躲在人文学科的领域之内,享受自满自足的大快乐,在目前还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人养”。大约是在行文中,王小波论孔孟的那一段比较偏激的言论和贬国学的态度比较符合反儒者们的口味罢。

但是王小波在论证中,所使用的某些论证方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孟子骂墨子和杨朱,说了“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样的话,就得出了“孟子甚偏执”的结论,就得出了孟子的思想一无是处的论断。这种论证方式本身就叫做偏执,但是我倒是发现有样学样的人还真不少,某人说错了某一句话,某人做错了某一件事,某人存在某种道德上的缺陷,都可以成为彻底否定某人的功绩和思想的论据——“鲁迅妖魔化林语堂,所以我不喜欢鲁迅,反对鲁迅”就是我看到过的思维方式。

其次,王小波在论证中主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论证其观点,其本意也许并不是要反儒家思想,但是儒家思想主体是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的,以自然科学的价值和意义来否定社会科学的作用无疑也是偏激的。自然科学发展到现在依然无法解释人的思想意识的产生过程,无法解释人的情感,更不可能以自然科学的理论来建立人类社会的秩序和文明,自然科学永远也代替不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作用。有人宣称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完全从科学(自然科学)中得到,只要“自然主义、理性和实证方法”就可以了,试问自然科学是如何解决个体冲突和矛盾的,试问自然科学如何解决群体与个体利益冲突?大约我们在自然科学中只能从生物学的领域中寻找答案,我们只能找到“自然淘汰”的“丛林法则”。如果那样的话,我们还能自称为人吗?我们从自然科学中学到“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学会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历史文化和社会问题才是正确的态度。

其实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我)给他(外国人)讲解中华文化的真谛,什么忠孝、仁义之类。他听了居然不感动,还说:‘我们也爱国。我们也尊敬老年人。这有什么?我们都知道!’”,说明了西方人同样是有其社会文化传统和社会道德理念的,只是说他们已经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而不需要专门地研究和宣讲,并不是他们否认了社会科学、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价值。

再说一说浮躁,把自然科学家华罗庚、陈景润、袁隆平等拿出来和社会科学的思想家无疑是说不过去的,把对儒家思想的错误认识归罪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学者们身上也一样是错误的。要知道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特定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和文化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还在“神坛”之上,没有激烈的批判是改变不了中国的思想的。有一句话叫做“矫枉必须过正”,比如说矫正一个弯曲的扁担,是必须先把扁担扭到弯曲的另一方,放手后才不至于因为反弹的力量依然弯曲着。后人把扁担扭弯了还不懂得放手,儒家思想走下神坛之后还不懂得进行理性的思考,怎么还能把责任推给将儒家思想赶下神坛的前辈们呢?倒是以将另一思想推上神坛为目的的“*”对传统文化的毁灭性破坏应当负主要责任。

最后说一说批判,批判有没有价值,当然有。“能毕生一直致力于扔西红柿的人是很难得的”这句话也说的不为过,没有批判就不能找出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怀疑就没有人类进步的基础。但是光有批判是远远不够的,“破而后立”才是道理,“有意见没建议,有破坏没建设”的人不但算不上是伟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是可恶的。有人说“毛泽东算什么大师”,幼稚到可笑,无论毛泽东犯过怎样的错误,无论毛泽东的思想理论存在怎样的谬误和问题,至少毛泽东提出了完整“毛泽东思想”,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参考。相比于骂天骂地骂古骂今骂完了一切,却完全没有任何思想理论和解决办法的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境界。古代有“清议误国”说,专指那些空谈理论、不干实事的清高者,我觉得现在也应该有一个“批判误国”说,专指那些批判一切、藐视一切,却毫无创见、误人子弟之流。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doc
《中国传统文化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