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生物必考实验小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20:18: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必修一

实验一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P26

实验原理: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注意事项: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P18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现配现用)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呈紫色反应

脂肪 + 苏丹III 染液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 染液

红色

(需用显微镜)

注意事项:

1、还原糖的检测

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

2、脂肪的检测

滴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

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 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P47

1、原理: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从而在高倍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1 注意事项:

(1)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实验六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P61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中央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质壁分离

细胞外溶液浓度 < 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质壁分离复原

(1)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

(2)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

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 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P83

可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斐林试剂来观察实验现象。

(2)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实验八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P97

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

2、实验结果: 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

(1)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

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2)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

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3)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色素带最窄的是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实验九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2、装置:(见课本)

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十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P115

1、材料:根尖分生组织

2、步骤: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 : 1混合液).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漂洗: 用清水漂洗约3min.目的: 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 用质量浓度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 5min 目的: 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

4.制片:目的: 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根尖分生区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2)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3)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所以无染色体。

(5)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实验十一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110 原理: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必修二

实验一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P21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

3 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二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考点提示:

(1)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2)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染色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3)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4) 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实验三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P91

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2、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

3、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100% X 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 / 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

必修三

实验一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P51

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IBA(吲哚丁酸)、生根粉等

2、方法:

①浸泡法: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②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 ;④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⑤科学性原则

实验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P68

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2、计数:血球计数板,逐个计数很困难,所以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实验四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P75

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高考生物实验总结

八年级生物实验操作考核小结

高考必考短语总结

高考必考英语作文

高考必考时政热点

高考理综生物阅卷小结

高考理综生物阅卷小结

高考化学重要实验现象小结

生物实验总结

生物实验总结

高考生物必考实验小结
《高考生物必考实验小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