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地方志文化篇(可园)doc

发布时间:2020-03-03 10:15:3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东莞可园

东莞可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城西博厦村,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园合称为广东近代四大名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为清代官僚张敬修的别墅,此人投笔从戎,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又广邀文人雅集。居巢、居廉在可园十年创造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使可园成为岭南画派策源地之一。

可园建筑以小见大,把住宅、客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2204平方米)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由于园中运用 “咫尺山林”的手法,故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呈现无限大自然的景色。园内有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间房,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通过九十七种样式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而联成一体。整个布局高低错落,曲折回环,疏处不虚,密而不逼,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

可园是岭南画派策源地之一,岭南近代花鸟画的摇篮。可园主人张敬修官至江西按察使署理布政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园主请来画家“居巢”、“居廉”在此长年作画,买来大量奇花异草瓜果蔬采供以写生,居巢居廉的撞粉画法、撞水画法对后期岭南画派的产生和发扬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可园是木石、青砖结构,布局严谨,高低错落,处处相通。进入正门穿过客厅来到擘红小榭后,幽深、恬静的园林景色逐渐展现在眼前,沿着曲廊慢慢观赏,可看到拜月亭、瑶仙洞、兰亭、曲池和小榭等,给人以移步换景、渐入佳景的感觉。可园中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与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

可园中的主景是可楼,为四层结构。底层为双清室和桂花厅,双清室又称亚字厅,其结构十分奇妙,它因平面形状与装修图案近似“亚”而得名,相传亚字是吉祥之字。双清室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桂花厅又名可轩,是当年主人张敬修接待宾客的地方。地板用板砖和青砖加工成桂花形,打磨得十分光滑,拼接得天衣无缝。可轩地板正中有一铜管连通着隔壁小

1 房,当年由仆人在小房内鼓风,风由铜管徐徐冒出,非常清爽怡人。可楼顶层是“邀山阁”,“邀山阁”是可园最高的建筑,也是粤四大名园最高的建筑物。高达15.6米。邀山阁不需要一根钉一根铁,整个屋檐仅靠十支柱子支撑着,是可园最具特色的建筑。

1997年,在中共东莞市委、东莞市人民政府财政的支持下,可园景区从原来的2204平方米扩大到20000平方米。经过不断完善,可园将会保存的更好,成为岭南古建筑的一朵永垂不朽的奇葩!

东莞可园

可园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园主张敬修花费十余年精力修建而成,与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十二石斋(梁园)合誉为广东清末四大名园。其特点为连房广厦,面积小、设计精巧,把住宅、客厅、庭院、花圃、书斋艺术地揉合在一起。在三亩三(约2204平方米)的土地上,亭台楼阁、山水桥榭、厅堂轩院一并俱全。虽然其建筑整体为木石、青砖结构,却构筑得十分讲究,窗雕、栏杆、美人靠,甚至地板亦各具风格,同时建筑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扑朔迷离,空处有景,疏处不虚,小中见大,密而不迫,静中有趣,幽而有芳,加上院内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临湖聚景,在幽畅的风格中作到了“凡远近诸山”、“江岛江帆”,“莫不奔赴于烟树出没中”,形成了“新堂成负郭,水木恰幽偏”的意境,给人以清新、雅致之美。

除了文物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园林特色及历史价值外,可园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内涵。主人张敬修虽然出身行伍,却是一位文化修养很高的雅士,嗜翰墨,喜琴,善画梅、兰、石,他曾将自己的书法作品装订成册(已佚),目前

3 尚在可园大门的石匾题名──“可园”两字,就是张敬修亲笔所书,每字只一笔,雄浑有力。在辗转购得岭南四大名琴──绿绮台琴后,张敬修更为此做诗纪念,专门在可园中辟“绿绮楼”以用珍藏。他还精于绘画花卉,尤以写梅、兰驰誉一时,所绘的兰、梅,笔墨清雅秀逸,笔力雄健,其画品“秀逸天成,笔墨超绝”, 同时张敬修也酷爱金石篆刻,以武将气度驰骋于方寸之间,风格迥异。

张敬修赋闲家居期间,买来大量奇花异草,遍栽可园,广邀名人佳士云集可园,抚琴吟诗,同时还请来居巢和居廉在可园长年作画,并为其提供了安逸、优越的环境,使“二居”能够潜心艺事,创作了相当多的以可园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居巢和居廉的画作以写生写实为旨趣,绘画清新明丽,大量以当地乡土物产、花卉鱼虫入画,灵动地表现了岭南大地蓬勃的生命活力,对岭南田园的明丽清新、富饶丰硕作到了独到的表现。其中居巢在幽雅闲致的艺术创作环境中,突破前人画法,创造了“撞水撞粉法”,绘就花鸟画,其画作妍丽秀美,韵致清新,造化自然。

为了保护前人文化遗产,东莞县政府于1981年设立了可园管理所,1998年被升级为可园博物馆。经过几代人的经营与维护,如今的可园博物馆已建设成为以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展示、研究岭南古典园林建筑、“二居”及岭南画派文物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2008年可园博物馆新馆建成使用后,又成为了东莞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和文化新城建设的一大品牌。

1998年1月18日邮电部发行了“岭南庭园”—可园特种邮票。2001年6月29日,可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可园博物馆已成为以可园园林建筑为依托,收藏、展示、研究岭南古典园林建筑、“二居”及岭南画派文物作品,传播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画派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市主要旅游景点,先后获得“国家档案示范单位”、省“文明窗口单位”、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品牌,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以可园为依托,出资建设新的可园博物馆馆舍、岭南画院和东莞文学艺术院等三项文化设施,使之形成可园传统文

5 化园区。

由东莞市委市政府投资1.2亿元,整体工程历时4年的可园博物馆新馆于2008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其占地面积17900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馆内有5个陈列展览即:《可园主人张敬修》(位于可园草草草堂内)、《居巢、居廉与可园》、《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莫泊治与岭南建筑艺术》、《馆藏书画精品展》等。展览从挖掘可园传统文化内涵出发,采用文物展览、实景重现、文字图片、声光电高科技互动项目等展示手段,多角度多层次的向游客展现了可园的建筑之美、文化之雅,使游客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岭南建筑、岭南书画之美以及岭南画派的艺术魅力。

(国宝档案资料)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城西博厦乡,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包括两个平庭,是错列式的内庭结构。可园的布局最大特色还不在于对内庭空间的处理,而是它将建筑的外景空间和建筑群的透视空间,作为庭园景物空间的主题来看待。一般庭园都是以单幢厅堂之类的建筑分散布势,连以回廊曲院,构成大小庭院的空间,但可园的建筑则集中成为几组群,在组群之间包围着两个较为开阔的内庭空间,接近小型街坊的布置。这是罕见的类型,属“连房广厦”式的庭园布局手法。建筑分成3个组群:南部为门厅组群,北部厅堂组群,西部楼阁组群;各组之间连以回廊,两个平庭则错列在这些组群的界限空间之内。每一组群都各有厅堂、楼台、廊和小院,建筑的类型不像单幢那样能够明显地辨识出来。3个组群由于都有楼,互

26 成犄角,其间“可楼”为4层,凌空而起,有带领群屋之势。

从东南隅东面的园门入口,门厅之厅(南)为一套厅房,有小楼曲院(原为账房);门厅之右(北)穿过园洞门,为一开间半的客厅。客厅后侧又有上下磨圆的门洞,过此循廊转折而东至一小楼,即望街楼,越街建筑,亦是一开间半,楼上设眺台供内眷眺览街景。从客厅以至望街楼,均为一开间半建筑,曲折宛转,正是《园冶》中所谓“深奥曲折、通前达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的做法。以上是南部门厅建筑组群。

北部厅堂组群,在上述客厅朝着的平庭北面,正厅三开间,东侧附小楼曲院,有长廊沿院墙与过街楼联系。厅前有方亭,状似台,再前筑石景,为狮形壁山,拾级而登,可以至亭顶平台,这一景当地谓之“狮子上楼台”。

经门厅直出为半八角形小榭,从它的体形和环境看来,可以是原来的“擘红小榭”(《可园遗稿》有记:“粤荔之美,咸推为果中第一„„,可园既罗致佳品,杂植成林,乃为榭于树间”)。出榭循廊逶延曲折至西部楼阁组群,其中包括可楼、双清室(亚字厅)、绿绮楼和可舟(船厅)等部分。可楼高4层,从外面登楼,结合磴道、步顿和露台等,里面还有复梯可以上下,体型诡异,登临纵目,远近景色尽收眼底。《可园遗稿》中曾详细说明可园的经营和效果(“吾营可园,自喜颇得幽致,然游目不聘,盖囿于园,园之外不可得而有也,则凡远近诸山,若黄旗、莲花、南春、罗浮,以及支延蔓衍者,莫不奔赴,环吾于烟树出没之中,沙鸟江帆去来于笔硕几席之上„„”)。《园冶》提到的“远借”,可楼实深得其中的奥妙。双清室在可堂(上为可楼)的东侧,平面作亚字形,它的东南两面凿曲尺形的莲花池,架拱桥与石景相接(《可园遗稿》有云:“双清室者,界于 菡

7 萏间,红丁碧亚,日在空香净绿中,故以名之也”)。绿绮楼,窈窈幽邃,曲院暗户,上下穿插;其北为可舟,亦为两层,临园外大塘,于水中筑钓台,与外景联成一片。

总观全园颇多特点:在总体布置上,采取“连房广厦”包围大庭院的布局手法;建筑类型的选用也比较特别,如楼阁组群本身是“迷楼”式的建筑,空间处理以建筑外界空间和建筑群透视空间作为庭园的主要景物空间,与一般以内庭景物空间作为主景的有所不同。这些特点,说明可园受江南庭园的影响较少,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岭南画派大师居巢于莞城作客长久,据说当时兴建可园亦曾参与其事。

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可园文物古迹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莞城市文化的瑰宝。所以,有效地保护可园文物古迹,对建设文化新城有着特殊的重要的意义。保护文物工作要“五纳入”。即文物保护要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纳入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领导责任制。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方面,要以保护为主。因为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谈得上利用,因此,我馆订立一套完善岗位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使其能更有效地保护利用文物,使文物得以留存万世。

自然环境:

东莞可园位于东莞西南城郊博厦村,地处东江水系的冲积平原上,城郊河网纵横,河岗错落。气候为“三冬无雪,四季常花”,一派秀丽的水乡景色,这为发展园林具备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东莞可园坐落于东莞城区支河与东江河中间,西为金鳌洲塔,东为黄旗山,南为罗浮

8 山。它临湖、近路、傍江,自然风光极为幽雅。

东莞市(23002′N,113045′E)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濒临南海,海洋和大陆均对东莞气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东莞气候属于温和多雨。东莞年雨量平均为1777.7毫米,最多2394.9毫米,最少972.2毫米;暴雨是东莞常发的灾害性天气,平均每年有7-8场暴雨,日雨量最大可达367.8毫米,24小时雨量最大达到545.4毫米。台风是东莞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年平均有2-3个台风对东莞带来影响。年平均气温为22.10C,极端最高气温为38.20C(7月),极端最低气温为-0.50C(1月)。盛行东风、东北风次之,瞬间风速最大12级(35米/秒),平均风速最大10级(26米/秒)。

价值评估

1、可园是岭南古典庭园之珍品。

可园建于1850年,面积不大,全园占地仅3.3亩(2204平方米),但园中唇楼悬阁,廊庑萦回,亭台点缀,叠山曲水,极尽园趣。其布局之灵巧,构图之清新,装饰之精雅,园景之幽致,构成了岭南古典庭园中之杰作。

可园的艺术设计,以层楼叠阁取胜,整座古建筑的立面轮廓特别优美。尤其是广东粤中民居中那种一村突屹的堡垒式村廊被邀山阁造型所用,形成极富韵律的建筑轮廓线,呈现岭南庭园特有的洒脱风采。其独特的风格,在全国园林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不少省内的高等院校建筑系的师生也常来可园考察和研究,使可园成为古建筑艺术教育、研究的基地之

9 一。

2、可园处处展示了岭南古典庭园特有的建筑特色。

可园的设计处处呈现了岭南古庭园特有的建筑特色。它与苏州式园林和其他三大名园完全不同,全园分置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和十五房。用大小式样不同的一百三十七道门口和迂回曲折的游廊,互相联结贯通。人们可沿着“环碧廊”避阳光晒、避雨淋游览全园。全园的亭台、水榭、莲池、花圃又点缀其间,疏密有致,互相响应,形成整体。

可园古建筑的另一大特点是抓住建筑的热环境适应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按照“顺其自然,改造自然”的岭南园林设计原则在可园得到突出的体现。可园为广东近代“四大名园”之一。它不同于其他三园的平、立面设计有两点:一是园内水体面积大,加上庭园内外的水体面积达13,200多平方米。二是园内建筑物最高。邀山阁高达四层,约16.5米。这两个特色形成了可园独特的热环境。可园的设计者就在这两个特点上做文章,创造了不少防晒、通风等岭南地区特有的建筑设计手法。使可园这一古典庭园极具岭南特色。

3、可园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岭南画派策源地之一。 可园创建人张敬修,官至江西按察史署理布政史,金石书画、琴棋诗赋,样样精通。当年,张敬修与其侄张嘉谟广邀岭南文化人在可园雅集,吟诗颂赋,作画刻印,传师授徒。诗人张维屏、郑献甫、简士良、陈良玉、何仁山等都常在可园作客联吟。篆刻家徐三庚也曾在可园教学,岭南画派的鼻祖居巢、居廉也在可园客居十年之久,创造了没骨法、撞粉法画花鸟画,并予传授,为岭南画派开创先河。

10 综上所述,可园这个清代岭南名园,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广东可园律师事务所

东莞可园医院

参观“可园”心得

国税文化篇

地方志

地方志

地方志

可园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情况汇报

东莞可园实习报告

“五位一体”之文化篇

地方志文化篇(可园)doc
《地方志文化篇(可园)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方志文化资源 文化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