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

发布时间:2020-03-02 05:02:1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彭阳县委课题组

认真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党内和谐、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党员权益,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员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在要求。做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对于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和党员意识;凝聚党心、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按照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的部署和要求,专门成立课题组,围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主要做法

彭阳县有基层党委17个,总支26个,支部359个,党员9377名,其中农民党员5613名。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落实“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立足实际,积极创新,对广大党员干部政治上关怀、精神上激励、生产上帮扶、生活上关爱,在推进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健全表彰、宣传、实绩“三个”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促进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重要动力。全县各级党组织紧密结合落实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通过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命名、表彰等活动,加大学习、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的工作力度,激励党员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把党员先进性更好地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为群众服务的实际成效上。

1、表彰激励。各级党组织注重建立健全定期评选表彰制度,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进行及时、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大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构建起包括精神鼓励、物质奖励、评星定格等较为完整的表彰激励体系,较好地实现了党员由“让我做”向“我要做”的根本性转变。近三年来,全县命名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172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316名,其中受到县级以上党委表彰奖励的分别为86个、50名和110名。推荐市委命名“五个好”乡镇党委5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85个,县委命名“五个好”村党支部126个、社区党支部2个。同时,县委还适时命名表彰了4个标兵乡镇党委、20个红旗村党支部、10个先锋机关党组织和集体经济10强村、10佳村干部。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施“农村党员十百千致富工程”,对1665户带头致富、科技示范、帮扶先锋等模范党员进行挂牌命名,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发展、推动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2006年开始,县、乡(镇)党委积极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指导

部分村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争星活动,给无职党员设置特色种养、科技示范、模范家风等岗位,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和群众代表会,对党员的实际表现和完成工作任务情况进行百分制考评,每累计满80分即在“党员争星园地”上贴一颗红星。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评议,获8颗以上红星评定为优秀,5颗及以上红星为合格,5颗以下为不合格。对获得设岗争星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在政策项目、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促使党员带头学习、带头干事、带头创业、带头服务、带头自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评星定格”活动,各乡村党组织结合农村实际,梳理出政治坚定、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学用科技、带头致富、关心集体、扶贫帮困、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文明治家等10个方面的评议内容,年终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对党员进行综合考核评议,表彰奖励优秀党员,激励广大农村党员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保持先进性。

2、宣传激励。2003年以来,县有线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站相继开设党旗飘飘、共产党人、党建一线等专栏节目,深入宣传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不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突出“抓党建、促发展、增收入”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发展设施农业、开发“三大产业”和建设“五大基地”,采取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以及制作播放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片、组织演出《优秀村干部李玉荣》眉胡剧、推广“杨万珍”式生态户等多种途径,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宣讲温棚种植、暖棚养殖、菌草栽培、农村能源等新技术,培育出了扈志武、虎彩虹、李梅芳、张升、杨治刚等一大批党员种养示范户,有效激发了广大党员争先创业、率先致富的热情。在每年春节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和年初务工人员外出的黄金季节,县委、政府都召开优秀务工人员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打工致富和离乡创业的先进模范、优秀党员现身说法,大力宣传劳务创收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转变观念,不断激发党员群众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抗震救灾先进典型为榜样,切实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县委适时邀请全区彭阳籍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作先进事迹报告,宣传全国人民包括彭阳干部群众与灾区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连的大爱情怀和奉献精神,凝聚人心,攻坚克难,加快发展。

3、实绩激励。认真开展“学党章、知荣辱、争双带、创双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思想观念上实现新解放,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取得新进步,带头创业,做出实绩,树好形象。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在职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当年收益中享受工作报酬,离任村干部从村集体经济积累中享受生活补贴,其他村干部、无职党员通过“以奖代补”获得相应报酬,使农村党员干部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成效中受到鼓励、得到实惠。按照“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群众增收入”的思路,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目前,全县已组建辣椒种植、菌草栽培、肉牛养殖、土鸡散养、科技示范等产业型党组织304个,设置产业型岗位23种,发展行业协会65个,创办党组织试验示范基地30个,把党员聚集到草畜、马铃薯蔬菜、劳务等产业链上,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中作出实绩。红河乡友联村党支部创设辣椒种植党小组,组建辣椒专业合作社,培育以党员为主体的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以辣椒为主的蔬菜产

业,2007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0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934元。今年,全村发展以移动大棚为主的辣椒1300亩,西瓜380亩,露地蔬菜800亩,预计仅瓜菜收入一项就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

(二)建立健全直接帮、结对帮、蹲点帮“三个”帮扶机制。从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高度,着眼于全体党员的需求,坚持做到知党员所想、解党员所难、帮党员所需,在党内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浓厚氛围,增添党员带头富、带领群众富的强大动力。

1、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直接帮。县委、政府把基层组织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0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2007年,区、市、县党委组织部门筹措发放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45万元,采取项目捆绑、党员与群众“1+1”联保、基地示范、以村带户等四种模式来使用,共扶持52户党员户、28户党员与群众“1+1”联保户发展种草养畜和特色产业,每户增收8500元-12000元。今年,县委、政府又多方筹措资金55万元,使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增加到100万元,并建立11万元的“党员致富基金”,重点扶持发展种草养畜业,进一步加快了“双带”发展步伐。同时,有效整合宋庆龄基金会小额贷款、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社会帮扶发展资金等,统筹建立互助、扶贫发展基金,着力健全和完善县、乡一体的“双带”发展机制,扎实推进“十百千万”示范提升工程,3年内培育提升3个示范乡镇、24个示范村、600户党员示范户和2000户农民示范户,发展一批经济强乡强村,实现“乡有特色产业、村有特色路子、户有特色项目”的目标,力争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王洼镇山庄村党支部利用10万元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并积极争取扶持项目建养殖暖棚,联系养殖贷款购牛,牵头成立养牛协会,聘请科技人员指导,使全村户均养牛4头以上,5头以上的大户121户,其中党员示范户29户,草畜产业提供人均纯收入1000元以上,全村形成了家家种草、户户养畜、争先致富的好势头。草庙乡新洼村女党员虎彩虹,在县、乡、村党组织的帮助下,借助农村党员“双带”发展资金,建起了生态土鸡孵化厂,年孵化鸡苗10万多羽,饲养种鸡2000多只,实现家庭纯收入10万多元。

2、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深入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手拉手”活动,全县142个机关党组织、906名党员与142个村党支部、906名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包抓种草养畜、日光温室、设施林果等185个培带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0多万元,为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问题3000多个。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群众做的承诺,一定要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抓紧抓好“四联双定双评”活动,把基层干部、农民党员、乡土人才、农民群众“四支力量”捆绑在一起,思想上联,路子上帮,能力上带,技术上传,建起了党群团结协作的新平台,结成了干群聚力发展的新群体。200

6、2007两年累计为群众办实事518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61个,今年又承诺为群众办实事361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18个,让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2007年以来,草庙乡党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多方筹措资金12万元,协调支农信贷400多万元,争取饲草青贮、饲料加工、沼气能源等项目资金167万元,帮助李梅芳、阮君娥、赵世儒、赵世忠、王志刚等党员和群众养殖大户,及时解决场地、通路、通水、通电和建设养殖暖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全乡年收入5万元

的养殖大户发展到64户,其中党员养殖示范户35户,推动了特色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干部驻村指导蹲点帮。推行县级领导干部包乡(镇)抓示范点建设责任制,县委常委、政府党员副县长建立16个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抓32个重点村,全力抓好设施农业、扶贫开发、结构调整、特色养殖等重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党员群众增收致富。2005年以来,县委从县乡机关两轮选派195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从县直部门选派27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今年又选派34名年轻干部到乡镇和村级组织挂职,帮助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增收致富措施。农村工作指导员、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员和挂职干部,共落实帮扶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培育提升党员示范户2900多户,使80%以上的农民党员户有了稳定的增收项目和门路。今年,县委、政府组织74个县直部门投资建设2000栋移动蔬菜大棚,2200多名干部职工停止办公两周,帮助群众搭建移动蔬菜大棚,使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万亩,预计全县设施农业提供产值1.5亿元,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上。

(三)建立健全走访慰问、服务咨询、落实待遇“三个”关怀机制。着力健全和完善上级党组织关心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关心党员的党内关怀机制,坚持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关怀和服务多措并举,切实从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关怀和爱护党员,真心实意地帮助党员排忧解难,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热情。

1、走访慰问。各级党组织都普遍建立了“五必访”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即生活困难党员必访,建国前老党员必访,党员生病住院必访,党员家庭受灾或发生意外时必访,流动党员外出返乡时必访,较为准确地掌握了党员的思想动态和真实需求。在每年春节、“七一”期间或遭受自然灾害时,各级党组织都及时开展集中慰问活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深入村组农户,对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进行慰问。2007年组织慰问任职20年以上、25年以下的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春节期间,全县28名县级领导、300多名县直部门和乡镇班子成员参加了慰问活动,先后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1578名,发放慰问金33.2万元,及时把636户生活困难党员户纳入社会低保。通过走访慰问活动,让广大困难党员体会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孟塬乡党委建立党员去世慰问吊唁制度,凡党员去世后,都由乡党委班子成员带队,送去吊唁挽联和300元的慰问金,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

2、服务咨询。注重加强基础阵地建设,近五年来多方筹资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36个,有效改善了党员活动、农民培训、便民服务的条件环境。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乡镇党校、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召开党员电教工作现场会,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电教科技周活动,举办科学种养、菌草栽培、电焊维修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全县90%以上的农民党员熟练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提高了致富本领,树立了发展信心。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推行机关党建“三制”即党员目标管制、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为民服务承诺制,建立社区党员服务站,构建起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

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的体系,把党内关怀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高度重视做好外出务工党员的服务管理,指导各乡村党组织每两个月深入务工党员家中走访一次,帮助照顾在家的孩子和老人,尽力多办实事、多解难题,让外出务工的放心,留在家里的安心。

3、落实待遇。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村干部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绩效挂钩的村干部职务补贴制度。村干部任职职务补贴实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其中基础补贴的平均数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绩效补贴额的平均数不低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2005年以前,全县村干部报酬1000元,2006年增加为2000元,2007年达到2500元,今年又提高到3000元以上,并为全县469名现任村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内在动力。积极推行“阳光村务”制度,各乡镇每周确定一天时间,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到村上集中办公,公开党务和村务,民主议政,解答问题,服务群众。确定和实施项目注重听取各级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决定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实施党内先发动,发挥了党员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党员的政治热情,营造了民主和谐的氛围。

二、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和回顾总结,我们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仍需要认真研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思想认识还不够深。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重视不够,责任意识不够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主要原因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维护和保障党员“应有的权利”意识还不够强。个别党员干部对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党组织考虑的事情,自己不去多想,也不愿主动与困难党员结对交流、帮扶。在问卷调查中,回答“不愿主动与困难党员结对帮扶”的有130人,占被调查对象的41.7%。部分困难党员“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缺乏依靠自身努力增收致富的信心。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眼高手低”,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问卷调查中,困难党员在选择“需要物质帮扶还是精神帮扶”时,有37.2%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前者。

(二)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彭阳县属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虽然对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不够大,途径偏少,帮扶项目和资金还远远不能满足党员群众的需求。同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还不够,在工作对象上,关注部分困难党员,忽视了一些党员,缺乏全面性;在工作内容上,往往重生活帮扶,轻政治激励和思想上的关怀,缺乏系统性;在工作方法上,往往重春节、“七一”等季节性的给钱给物,轻常态化的帮扶,缺乏长效的制度和机制。

(三)运行效果还不够好。去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建立了困难党员登记台帐,但由于没有很好地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进行分类建档,在确定困难党员

帮扶对象当中,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调研的情况看,全县农村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仍比较弱。少部分贫困党员存有懒惰习性和依赖思想,习惯或满足于送钱送物等应急性、“输血”式的救济方法,致使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探讨

党内激励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探讨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

党内激励保障制度

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思考

疏勒县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情况的报告

党内激励关怀工作制度

关于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