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作文审题立意与例文

发布时间:2020-03-04 03:50:5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抓住“勤蚂蚁”和“懒蚂蚁”的典型意义来立意和行文是本次作文审题的关键。

首先,从“勤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 (2)不仅要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

(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 (4)人要有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其次,从“懒蚂蚁”的角度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 (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时势造英雄;

(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

(6)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7)学会探索;

(8)不“为”浮云遮望眼。

最后,从“懒蚂蚁”和“勤蚂蚁”的相互关系来看,材料启示我们: (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2)团队合作;

(3)团队需要“懒”蚂蚁;

(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 (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

【写作素材】

(1)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2)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3)曾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一天下班后,教授看到实验室的灯还亮着,走到实验室一看是那名中国留学生在做实验。教授问他:“你白天干什么?”“做实验。”“晚上呢?”“还是做实验。”教授生气了:“那你什么时间思考了?”留学生的做法在我们看来司空见惯,而且还要表扬这种“老黄牛”的工作精神,谁也没想到要拿出专门的时间去让学生思考。

(4)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他是个懒汉,觉得这活儿太累人,就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着它们自动开关了。这么一来,不但他可以脱身走人,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也提高了一倍。他就这样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发动机活塞的原理。

(5)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把士兵分为四种:第一种人聪明但是懒惰的最适合做指挥官;第二种人聪明而且勤快的,适合做副官、助手;第三种人愚蠢而且懒惰的,可以当士兵;第四种人愚蠢但是勤快的,这种人极其危险,应当开除出军队。

【优秀范文】

思而后行

洛克威尔曾说:“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诚然,生命历程不能缺乏勤奋,但行动前的思考却更为重要。

面对食物来源的突然断绝,只知一味蛮干的勤蚂蚁显得一筹莫展,而反观懒蚂蚁,平日“侦察”、“研究”,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从根本上找准了问题所在,成为蚁群生存的希望。

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话虽短但旨意远。观察与思考是人生的基石,是人生旅途必备的智慧行囊。画家文同,在对竹子春夏秋冬的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后落笔,方有“胸有成竹”之千古美谈;作家狄更斯在空闲时尾随街上行人,记录下谈话内容作为素材,终于在文学创作上有了经久不息的生命力;科学家法尔文更是在充分利用眼睛长期观察昆虫后,写下了《昆虫记》。可见,观察是思考的基础,而思考是成功的保障。刻苦训练必不可少,但是不妨学会先思考而后行动。

探索思考,虽是简单的两个字,寄寓的却是无限的真知与憧憬,无论何时,都请你用洗尽铅华的心去发现尘世的馥丽。苏格拉底有言:“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开拓发掘的人。”人生需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所以在选择方向时不如学学懒蚂蚁做些“侦察”与“研究”。思考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康多莉扎·赖斯是个黑人,她从小就显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如愿考进丹佛音乐学院后,偶然参加的一次音乐节让她彻底改变了人生方向,在那里,她认识到真正的天才选手,于是她在缜密的思考后决心转学政治,投身国际关系学院,这次转变让她的人生展开新的篇章,也让她创造了美国黑人女性当政的历史。当你付出了太多努力却在困难面前茫然无措,在行动前就做好思考也好,在思考后做出转变也罢,可唯有思考,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度与辉煌。

生命无须用浓墨重彩去描摹,只需懂得思考,那么人生的无限风光就尽在其中了。“懒蚂蚁”的智慧就在于保持对新事物的探索,在困难来临前做好思考和准备。立足于社会,就像你遇到了巨大的数字整理工作,立刻烦躁有压力地着手,倒不如学会比蛮干的人慢半拍,琢磨琢磨数字间的关系,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许多不经意的改变,都是始料未及的,保持几分冷静的态度,随着年轮的增长,理智地“侦察研究”后着手,去笃定地拥抱你更加成熟的未来。

点评:本文最大的亮点有三:首先抓住“懒蚂蚁”的典型意义——善于观察和思考来立意和行文,突出思考的重要性,紧扣材料的核心;其次论据典型新颖,论证具体深入,事理透彻;最后语言表达简练自然,行文流畅。作为考场作文,能兼顾此三点,实属难能可贵。

以“小懒”成大事

懒蚂蚁真的懒吗?我看未必。

在工蚁勤勤恳恳、费尽周折搬食运粮时,坐享其成,是“小懒”——不拘小节、疏于杂务。而在其它成员倾心于工作时敏锐观察,悉心探索,是“大智”——未雨绸缪、高屋建瓴。“懒”蚂蚁有大智,于是成大事。由此可见“小懒”的重要性。

这样地宣扬“懒”似乎与当下倡导的艰苦奋斗背道而驰,实则不然。懒蚂蚁的“小懒”,恰是一种哲学,一种能力。此种“懒”,退一步便是倦怠消极,无论周遭人如何奋斗,自己始终无所事事,久之,肌肉松弛,思维退化,人终将会被绝望地缠入“无为”的绷带,木乃伊般让最后一滴血浆被榨干。此种“懒”,进一步则成为一种“动若火燎,不动如山”的稳重,平日里默默无闻,然而睿智的目光与高速运转的头脑从不停息。静坐中,观一叶而知秋,于无声处听惊雷,方能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率众化险为夷——这样的“懒”,是大智者的沉稳,是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的神机。懒蚂蚁正是将懒“进一步”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小懒”,怎不令人称道?

智者于“懒”中取胜。曾有人戏言,正是人的“懒”性构建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懒得浇水,发明筒车;懒得走路,发明汽车;懒得送信,发明互联网„„仔细想来,其实也不无道理。有的“懒”只是一种表象,与单纯的放空头脑舒展四肢不可同日而语,它是沉淀下内心的躁动,张开思维的眼睛,将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创造力变得锐利无比。躬身抬眼,像蛰伏于草莽中的猎豹一般凝神屏息,出手后既准又狠——于静坐处把握时局,通晓旧道新路。正是因为摈弃了简单的机械劳动,大智之人才能有全副精力投入到更高的思维精神领域,才能掌握全局。道家讲究静坐,看似偷小懒,其实打坐之人心神早已与万化冥合。

勤劳不好吗?当然不是,勤劳是一切种族繁衍生息的基本特性,如“懒蚂蚁”没有其他蚂蚁的食物供给,终日饥肠辘辘,形销骨立,焉能“目送千里”“心鹜八极”?只是一味埋头犁地,而不抬头看天,却是对人类智慧大脑的一种饕餮!人们真正需要的是熙来攘往中、焚膏继晷时“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境界。懒于形而勤于心,懒于机械反复而勤于探索——这便能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也可以在不至于过度劳乏的前提下事半功倍。小懒须有大智,懒中须有道。当下的工作者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被机械劳动拖得麻木倦怠,第二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虚度光阴。两种均是悲剧:前者失去了思维的力度,后者消沉了斗志的热情。泰山崩于前时,自然是无法“卒然临之而不惊”的了。形懒,如果辅之以心勤,让自己始终保持高度远见,成为世界大局中的弄潮儿。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自然有其封建糟粕,众生平等,劳力与劳心,社会分工不同而已,但亦启示我们从杂务中摆脱出来,去思考、发现、探索。智者,偷得“小懒”,用得大智,成得大事。

教师点评:

从文章行文思路来看,作者首先分析材料,提出观点;接下来从“是什么”的角度入手,分析“小懒”的内涵;然后分别从“为什么”的角度阐述“小懒”的好处,从“怎样做”的角度破立结合,论证“勤、懒”结合成大事的观点;最后引用作结,辩证思考,总结全文。从整体来看本文立意切合题意,重点明确,思路清晰,思维缜密,论证方法多样,语言老练,是难得的考场佳作。

作文审题与立意

作文审题与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审题与立意示例

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作文审题立意与例文
《作文审题立意与例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