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0-03-02 08:18: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哈姆雷特 他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同时对“人”抱有美好的看法。在实施复仇的过程中,他反复想着“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问题,总是耽于沉思冥想,步履为艰,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去复仇,却又迟迟不肯行动。哈姆莱特的装疯说疯话,一方面适应了内心的忧郁,一方面针对外界的罪恶社会现象。另外突出的一点是喜欢把个别现象一般化,从一个小点就扩充到一个面,打击一大片人,最后更是伤害了他自己,甚至让他身边的人们都或主动或不自觉得离开了他。

奥菲利娅

是一个美丽,年轻,纯洁,不谙世事的女孩子,她爱哈姆雷特,想接受他的爱情,却因为父亲和哥哥的劝说,对他闭而远之。父亲的死对她的打击很大,而且竟然是自己所爱的人杀死了父亲,因此脆弱的她疯了,她全身戴满花环,爬上小河边上的树,然后从树上跌下来,跌到河心。莎士比亚在写到这一处的时候,用了一种绝妙的笔法,塑造了奥菲利娅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开始时她浮在河面上,漂流而下,唱着歌,逐渐地她慢慢下沉,就这样死去了。她的生活中一下子失去了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一样是爱情,一样是亲情。并且是她的爱情导致了她亲情的完结。她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而她的死,激化了他哥哥雷欧提斯和哈姆雷特之间的矛盾。又进一步使得哈姆雷特陷入了命运的绝境。

葛特露:在奸王克劳迪斯四处安插了耳目,控制了整个皇宫之后,葛特露不得不屈服于邪恶势力,委身于他。但是又不完全如此,她还屈从于自己的情欲,所以她的脆弱是含有双重意思的。对此,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发出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的感叹,表明了哈姆雷特是了解他母亲的处境的,却又无法接受她的选择。但这并不是一个光属于女性的脆弱,在同样的现实面前,有些男人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所以这种脆弱是属于人性本身的脆弱,与性别无关。

克劳狄斯

哈姆雷特在他的台词当中几次三番地用语言攻击过克劳狄斯的长相,但是戏剧中的克劳狄斯应该并不丑陋,相反,还可能很有男人味,很招女人喜欢。因为哈姆雷特在许多台词中严厉谴责过王后的脆弱,她服从于自己的情欲,委身于他。撇开王后屈服于他的恶势力这一点不谈,她很快改嫁这一点应该也是出于一个女人对自身的考虑。克劳狄斯是恶,而不是狠。他的阴谋是一步步来的,小心翼翼,生怕会有错。他是一个隐性的残暴之徒,从不外露,因而更加阴险。

波洛涅斯

在老国王还活着的时候,他并没有阻止女儿和哈姆雷特交往,但是老国王一死,时局扭转,他明晰地洞察到哈姆雷特很可能丧失嗣位的权利,并会被克劳狄斯杀掉,便失去了提携他的可能性。于是,他就挑拨了女儿和哈姆雷特之间的关系,让奥菲利娅对他的爱情产生怀疑,进而达成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对自己儿子的爱被莎士比亚表现地十分有趣,他让下人放出儿子的坏话,继而套出他人口中的雷欧提斯的传闻。但是他又不敢让下人把儿子说得太坏,怕损害了他的名誉,只允许说一些纨绔子弟们通常会犯的错误。这的确是个聪明的办法,但这并不是个一个高明的办法。这很能说明波洛涅斯奸而迂的性格特征。

个人理解

对于哈姆莱特来说,复仇既是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又为拯救了这濒于崩溃的国家,因而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问题。他勇敢地承担了这一责任,同时也深感这一责任的重大:“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是个人的复仇,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复仇。王子的“忧郁”,一直是人们争论和关注的焦点。他的这种“忧郁”,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极高的美学境界。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心目中理想的英雄形象。哈姆雷特的复仇,不仅仅是遵照父命去杀死国王克劳狄斯的肉体,而是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黑暗社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到处充满着专制腐败、阴谋诡计、阿谀奉承以及“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微贱者费尽辛勤所换来的鄙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使他对这个时代不满意,要以一己之力“重整乾坤”。“生存还是毁灭”,这个经久不绝的痛苦的声音,就在他的灵魂深处奏响了。迷惘、焦虑、惶惶不安的情绪和心态,笼罩在哈姆莱特复仇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他行动上的犹豫,使他成了“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哈姆莱特的犹豫不只是找不到复仇方法时产生的矛盾的心理,而且是他感悟到人的渺小、人的不完美、人生的虚无时那迷惘与忧虑心态的外现。从开始的孤苦,焦虑中幻想自杀,后来的“生存还是毁灭”,最终毅然地走向毁灭,或许只有死亡才能沉寂心灵的延宕,他的死成全了他的信念,最后成为他在人们心中永远存活的希望。

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读后感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戏剧 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奥赛罗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读书笔记800字

《哈姆雷特》读书笔记800字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