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田野调查(首都博物馆展品)

发布时间:2020-03-02 14:25: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田野调查作业

——首都博物馆展品

2012年暑假的时候去北京玩,去了三次首都博物馆,自己看了,听了介绍之类的觉得挺有趣的,回来之后也稍作整理(上网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希望有机会自己也能去考古。

错金银牛形铜灯 东汉

1980年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墓出土的东汉(25~220年)文物。通高46.2、牛身长36.4厘米。与早期铜灯相比,设计更为合理,制作更为精美。除具有一般铜灯的烟尘导管装置外,圆形灯盘上可推移开合的灯罩已由原来的封闭型变成镂孔透光型,能更好地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通体遍饰精细的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错金银图案,作品线条流畅飘逸,工艺相当精湛,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这类象生形灯具在汉代十分流行,巧妙利用形体本身的有机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的双角,凤、雁的颈等,反映出汉代人为防止燃油灯对室内造成污染的环保意识。

虎牛铜案 西汉

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高

43、长76厘米。 主体铸成一头大牛形状,为处理好巨大的牛头带来的不平衡感,设计者在牛尾连铸了一只猛虎,使案在左右平衡、力度对比、节奏变化、画面安排和气氛渲染方面显得十分和谐。大牛腹下与足间还另铸了一头小牛,使案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稳重。大牛的沉稳、小牛的胆怯、及老虎的残暴,在此形成强烈对比。

成化斗彩葡萄杯 明代

明代瓷器珍品。1962年北京海淀出土。高4.8厘米。胎骨薄至透明。外壁用彩色绘葡萄纹,青花勾线,微带绿色的鹅黄,熟葡萄一样的紫色,显得娇艳透亮。底书“大明成化年制”款。

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 明朝

明朝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王氏红素罗绣平金龙百子花卉方领女夹衣。方领,对开襟。从图案的设计看,所绣百子画面精彩生动。各组画面上的童子从1至6人数不等,共组成40余个场面。每个场面儿童的嬉戏方式和神情各不相同,有的斗蟋蟀、戏金鱼,有的练武、摔跤、踢毽子,有的爬树摘果,有的站凳采桃,有的放风筝、玩陀螺,有的放爆竹、捉迷藏,有的扮作教书先生处罚弟子,有的学武松打虎姿态揪打花猫„„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前后襟及两袖还以金线绣有九龙,其姿态有升、有行、有坐,富于变化,体现出了明代宫廷艺术中龙的造型特点。 铜人头像 商周后期

铜人头像是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出土的一组铜像, 造型特别,人像被塑成杏状立眼,蒜头鼻,代表了当时的文化风格。

嵌错金银铜编钟 战国时期

1972年出土于重庆市涪陵区小田溪。该器物一套14枚,尺寸依次次递减。最大一枚高27厘米,最小一枚高14.6厘米。这套编钟,长方形鼻钮,两铣下垂,通身以浇铸和错金的技法,饰以精美的花纹。 妇好铜偶方彝 商代武丁时期

1976年发掘于殷墟妇好墓,该方彝器身横长两倍于纵长,犹如两个方彝之组合,故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偶方彝,是商代酒器中绝无仅有的罕见器形。 器身两长边口沿各有七个缺口,是专为放置酒斗设计的。

史墙铜盘 西周恭王时期

1976年于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出土。通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史墙盘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作的铜盘,因作器者墙为史官而得此名。此盘造型规整,纹饰精美,敞口,浅腹,圈足,腹外附双耳;腹部饰凤鸟纹,圈足部饰两端上下卷曲的云纹,全器纹饰以云雷纹衬地,显得清丽流畅。盘内底部刻有18行铭文,共284字,记述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以及作器者的家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最长的一篇铜器铭文。

击鼓说唱俑

东汉

1957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天回山。高56厘米,做明器用,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 铜猪尊 商代晚期

一九八一年在该省湘潭县出土。尊长七十二厘米,高四十厘米,重十九点七五千克。从口两侧獠牙来看,属于一只野公猪,又具有一些家猪的特点。猪背设带盖椭圆形口,为酒的出入口。尊盖上缀凤鸟,肘部饰夔龙纹。前后肘部有横穿的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为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惟一以野猪形象作为整体造型的器物。

青花凤首扁壶 元

1970年,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遗址。高18.7厘米 口径4厘米。此壶为鸾(雌),现存北京首都博物馆。

金漆菩萨立像 清

高172厘米

底坐高18厘米

金漆菩萨立是18世纪时清廷为承德避暑山庄的佛寺大规模制造的佛像中的一尊,融合了汉、满、蒙等不同民族的风格。

这件立像高1.72米,一般如此高大的立像都是铜等金属材质的,而这件造像是漆器的。众所周知这是最难保存的一种文物,而这件17世纪的漆雕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实在难得。 白玉团龙嵌宝石带饰、白玉龙首嵌宝石带钩 明 白玉团龙嵌宝石带饰,长9.7厘米,宽5.1厘米,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此器出自万历棺内,正中心嵌白玉团龙,两端如意形金托上嵌红、蓝宝石和珍珠,底部为花丝云纹,四壁在花丝上嵌“八宝”花纹,造型新颖,做工精致,华贵富丽。

白玉龙首嵌宝石带钩,钩长3.6厘米,腹宽2.5厘米,通长14.2厘米,昌平区明十三陵定陵地宫出土。此器出自万历棺内,龙首形,背上四个金托中分别嵌红黄蓝宝石,龙额饰绿宝石,龙睛饰猫晶石。该器玉质细腻润泽,线条流畅,华贵富丽。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清 一对2件,高5.1厘米,口径9.2厘米。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饰两层纹饰,外壁琢卷草纹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内凹的细瓣番莲纹。整器轻薄剔透如蛋壳,纹饰繁密柔美,琢刻技艺高超,抛光技术堪称一绝,是清代宫廷造办处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

金翼善冠

明万历

定陵出土金质冠饰。出土时放置在万历帝棺内头部北侧,装在一个圆形木盒内。金冠由前屋、后山(分前后两片)、角三部分组成。金冠通高24厘米,后山高22厘米,冠高14.7厘米,冠口径20.5厘米,重826克。金冠全部由金丝编结而成,各部分由粗金丝连缀而成,外面用双股金丝编结成的辫形条带压缝,两个折角单独编成,下部插入长方形管内,后山镶嵌二龙戏珠。后山下沿围绕一周卷草纹花边,宽0.3厘米;后山下部制成的冠形帽饰。冠口略呈椭圆形,嵌有金口圈,内宽108厘米,外宽0.2厘米。金冠制作工艺高超,纹饰生动有力,是明代金银细工的精品。

钧窑天蓝釉贴花兽面纹双耳连座花口瓶 元

1972年出土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元代遗址,高 :63.2厘米,口径:15.2厘米,足径:17.5厘米。口沿外折呈五瓣花形,长颈、丰肩收腹,下连五孔座,颈与肩部附摩羯形双耳,瓶腹贴模印兽面衔环,兽面的上额有一“王”字,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肥厚凝润,有大量的缩釉孔口沿、腹部和器座点缀着大块紫斑,形制高大饱满、气势宏大、华贵,胎质坚硬,坯体厚重,底部露胎处因烧制时的氧化过程呈现赭红色。展示了元代瓷器造型的力度之美,瓶身与器座连为一体,不可分离,瓶座为直口,束颈,颈部有兽头探出,器座五面镂空。连座瓶多见于宋元时期的龙泉窑,钧窑极为少见,该器出土了两件,均已破碎,后经粘接修复而成。 景德镇窑青白瓷缠枝牡丹纹温凉缽 南宋

高11.3厘米,宽18.6厘米。1998年征集于重庆奉节。此缽造型少见,唇口,鼓腹,平底。外壁有一圆形孔,专用于注水至夹层空处,起隔层保温的效用。缽内腹凹下,无纹饰,为盛酒之处。通体施釉,釉色青中略带白,釉面晶莹润泽。外壁工艺极精,刻饰缠枝牡丹纹,花枝线条流畅,写实性强。论其造型、工艺堪称时代佳作。

吉州玳瑁纹碗 宋 口径18.5厘米,高7.2厘米。重庆荣昌窑藏出图。玳瑁釉,是以铁为呈色剂,仿海龟背部褐色和淡黄色斑块花纹烧制的窑变结晶釉。饮食用具。2004年荣昌县窖藏出土。口敞,弧形腹,近足处无釉,白色矮圈足。碗胎质细密,外型美观,制作精致,施黑釉,釉质肥厚,晶莹滋润,釉中呈现多个玳瑁状的黄褐色斑块,色彩柔和绚丽,为宋代瓷器珍品。

龙泉窑玉壶春瓶 宋

高26.5厘米,口径13厘米。重庆忠县出土。又名玉壶春壶。该作品在宋代大量出现,多用作酒器。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诗句,即用玉壶打“春”酒,故“玉壶春”是酒名。该瓶外形秀丽,线条柔和,曲线变化圆缓,敞口,细颈微收,颈部以下渐次扩宽,腹呈下垂瓶胆状。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莹润,釉色类青玉。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越窑青瓷人形柱盘口灯 六朝时期

高15.6厘米,口径111厘米,地径10.7厘米。1951年西南文教部移交西南博物馆博物院。盘口平沿,人形灯柱,人物胖面、高眉、鼓目,嘴下存胡须,双手置胸,人端坐于承盘中央,背有一孔,承盘外底一孔与灯柱相通。通体施青釉,釉面光洁、润泽,釉色青中泛黄,口沿四方各存一黑色斑块。此灯造型独特,是同类器中的珍品。

铜胎鎏金掐丝珐琅三足香炉 清

高66厘米,此器器型高大美观,豪华富丽,用于宫廷陈设。器身通体施天蓝色珐琅釉,彩色缠枝莲间饰万寿团花,以铜镀金象首为足、耳。该器寓意太平吉祥,掐丝细腻流畅,制作工艺复杂精致,表现出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物向多种技法发展的倾向。

鎏金铜面具

长11厘米,宽19.5厘米。这只鎏金铜面具是依据死者的面容锤揲而成的。五官与死者真容相像,眉毛刻画精细,紧闭双目,鼻梁高挺,闭唇,高颧骨,面目清秀,耳垂上有穿孔,从上述特征判断死者应为女性。面具周边穿连有细密的铜丝,便于和头部网络连缀,是覆盖于死者面容上的葬具。

景德镇窑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罐 明 洪武

通高66厘米,口径25.3厘米,足径23厘米海淀区学院路邮电学院出土。此器器身作十二瓣瓜棱形,绘饰仰莲纹、折枝花卉和朵云纹;荷叶形盖与花心状纽,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青花色泽有别于元,是洪武早期景德镇官窑产品。 景德镇窑粉彩茶梅纹盘 清雍正

高51厘米,口径8厘米,足径15.5×10厘米。此盘为景德镇官窑烧制,侈口,浅腹,圈足。以豆青釉为地,从外足绘茶、梅各一株,枝干由盘底经口沿直至内壁及盘底。这种过枝装饰,是雍正时期的特色。纹饰以淡粉、褐、杏黄、珊瑚红等色彩渲染。色调鲜丽柔和,充分表现出所绘纹饰浓淡不一和阴阳向背的质感。外底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是为宫廷、王府餐宴用器。

景德德镇窑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清雍正

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底8.2厘米。此瓶通体以珊瑚釉作地,以珐琅彩绘碧桃和翠竹。腹部和颈部各有一只小鸟,蜜蜂飞舞于花丛,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珐琅彩瓷耗工费时,彩料大多依赖进口,烧造极其珍秘稀少,传世品罕见。目前所见,如此瓶形制纹饰,国内仅此一件。

景德镇窑粉彩百鹿图双耳尊 清乾隆

高45厘米,口径24.2厘米,足径16厘米。这件百鹿尊造型规整,胎体厚重,颇有气势。器形硕大而不见笨拙,雄浑之中尽显精致。器身绘百鹿图,运用粉彩红、绿、蓝等色,色料纯净,色调柔和。采用勾勒、皴擦、洗染等中国画传统技法,将烟云缭绕的山峦、浓荫蔽日的苍松、神态各异的小鹿描绘得淋漓尽致。山涧流水潺潺,谷中芳草如茵;咿咿鹿鸣,盈谷布野,或追逐嬉戏,或凝神伫立,或溪畔酣饮,或林间小憩„„百鹿尊雍荣华美,多陈设于宫内御前,用以称颂帝王统治下的歌舞升平。 双鸟朝阳纹牙雕 新石器时代

该牙雕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图案刻于象牙上,是打磨得很光滑的一件堪称国宝的文物精品。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间为一组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太阳纹,外围周边刻着炽烈蓬勃的火焰纹,象征太阳光芒。两侧对称刻出一钩喙双鸟(鸡),面向太阳,成对称形,似在引吭啼鸣。蝶形器的边缘衬托着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的羽状纹。除了鸟(鸡)和太阳纹中心以圆锥浅钻之外,两鸟(鸡)两侧各对称钻通三个圆孔。这样,蝶形器上就一共有六个圆孔。 上四下二。背面制作较粗糙。 鸟盖人足铜盉 西周

高34.6厘米、身径20.6~21.8厘米。1993年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扁椭圆体曲流形盉,顶有长方形口,口沿外侈,上为圆雕的振翅鸟形盖,以熊形链与器相连。器前有昂首曲颈的龙首形流,后为兽首形鋬。器足为两个裸体的半蹲人形,身前倾,背负器身,形象极其生动,非常逼真传神地表现出这两人负重时的姿态。盉身两侧饰三周圆形纹饰,中间是蜷曲的团龙纹,其次是一周鳞纹,外圈是斜角云纹。盉身上部饰体躯相交的龙纹,有细雷纹为地,两侧为鳞纹。这件盉造型别致,构思奇特。 龙虎四环铜鼓座 春秋

残高

29、直径80厘米,重约100千克,1980年安徽省舒城县孔集出土。此器造型奇特,口沿作虎首和龙盘绕一周。虎竖耳,怒目圆睁,张口作吼啸状。龙独角上翘。器身满饰蟠虺纹。外壁饰四个衔环铺首,并铸有铭文两周,形象生动。上周约98字,下周约52字。因锈蚀严重,难以辨认通读。

跪射俑 秦

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绾一发髻,左腿曲蹲,右膝着地,双手置于身体右侧作握弓弩待发状。跪射武士俑的塑造比起一般的陶俑要更加精细,对表情神态和发髻、甲片、履底等的刻画生动传神,并且文物原本的彩绘保存状况极好,真实表现了秦军作战的情景。

凤鸟莲花漆豆 战国

尺寸:通高25.9、盘径24.8厘米 2000年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全器器表皆髹黑漆为底,用红、黄二色描绘花纹。豆盘内髹红漆,豆盘口沿外壁一周绘变形凤鸟纹和卷云纹;莲花瓣上绘二方连续变形凤鸟纹和卷云纹。凤鸟的身上绘龙纹、凤纹、蛇纹、蟾蜍纹和鸟羽纹。凤鸟的背上和尾上绘一双首凤和二条龙。两龙的头在凤鸟的尾部、龙身相互交叉,龙尾摆向凤身,两龙各有四足,每足有三爪。双首凤绘在鸟背的两侧,凤头向前,凤嘴鸟喙呈鹰勾状,且肥厚,舌头较长呈红色外露,凤身后部与龙尾相互交替叠压盘绕。平张的双翅上又各绘一龙一凤,龙头在后,凤头在前,龙身在下,凤身在上。龙有五足,每足上有三爪,龙头上尖长鼻前撮,两只龙角向后盘旋,龙眼圆形,龙头下部侧面呈斧钺状。凤嘴张开,似捕食状,双翅展开上扬,呈飞翔状。在鸟身的两侧腹、凤腿上沿,用红漆各绘一龙一蛇,龙蛇交替,蛇头在前,呈扁三角形,蛇身细长随凤腿的弯曲而后拖;龙头在后,龙嘴张开,龙身全部被蛇身遮挡。在凤鸟圆鼓的前胸脯上绘有一金色蟾蜍,蟾蜍头呈三角形朝上,双眼似柳叶形,蟾身宽扁状,两只前腿向上攀爬,后身较小,后腿较细长,双腿张开呈弓形,与人腿很相似,蟾蜍后背被上面的两只龙后爪抓住,犹如两只手抓住金蟾,蟾蜍背腹和鸟爪上绘鳞甲纹。底座的蛇身脊背绘黄色鳞甲纹,侧腹绘红色蛇鳞纹。

博物馆展品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参观记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

田野调查(首都博物馆展品)
《田野调查(首都博物馆展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