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鲁教版音乐八年级备课(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7:36: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第一单元备课

月亮颂

(一) 总要求

1.学习演唱歌曲《月之故乡》和《弯弯的月亮》

2.通过欣赏和演唱不同艺术形式的与月亮有关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及相关文化艺术在塑造月亮题材时的审美特征。

(二) 具体要求

1. 能够熟练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月之故乡》与《弯弯的月亮》。

2. 通过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月夜》《花好月圆》以及诗词的意境美,了解不同体裁形式的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 3. 通过欣赏艺术歌曲《月夜》,了解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吟诗、赏画等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课时:感受与鉴赏 《二泉映月》《月儿高》

表现

歌曲《月儿高》

第二课时:感受与鉴赏

《月夜》《花好月圆》

表现

歌曲《弯弯的月亮》

创造

1.以月亮为主题进行音乐活动

2.钢琴伴奏的作用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诗、画的联系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 唱歌:《月之故乡》。 2 欣赏:《二泉映月》。 3 欣赏:《月儿高》。 教学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等 教学目标

1 学会歌曲《月之故乡》,并用心体会歌曲的内在情感。

2 通过欣赏小提琴曲《二泉映月》,了解西洋乐器演奏中华民族乐曲时所体现的音乐风格,可与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相对比,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 3 欣赏琵琶独奏曲《月儿高》,了解琵琶音乐中的美丽月色。 教学过程

1唱歌《月之故乡》

(1) 播放歌曲《月之故乡》,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 随录音哼唱歌曲,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3) 让学生注意歌曲的调号(可用提问的方式引出)。 (4) 由教师范唱,可先让学生学会曲谱(注意变化音),再填上歌词演唱。

(5) 再次聆听录音,提问:

A这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这种速度对表现歌曲的情感有何作用? B歌曲的旋律有何特点?有没有重复的乐句?它分为几部分?

(6) 在钢琴伴奏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形式可采用独唱、齐唱、领唱等。

2、欣赏

(1)小提琴曲《二泉映月》

A聆听小提琴曲《二泉映月》,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忧伤、欢快等。并请学生哼唱出乐曲的主题。 B聆听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并在音色、表现手法、风格上与前者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首乐曲的内涵。

C通过欣赏这首乐曲,了解作曲家阿炳的坎坷一生。 (2)琵琶独奏曲《月儿高》 A聆听录音,《月儿高》表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B《月儿高》的旋律有何特点(舒展、紧凑)?琵琶的银色为何(明亮、暗淡)? C再次聆听录音,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唱歌:《弯弯的月亮》。 2.欣赏:《月夜》。

3.欣赏:《花好月圆》。

4.音乐活动:演唱、演奏、配乐诗朗诵以月亮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5.听乐 吟诗 赏画:了解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响板、三角铁等)、古诗、图片等。 教学目标

1.学唱《弯弯的月亮》,体会歌曲中的幽幽思乡之情。

2.通过欣赏《月夜》和《花好月圆》,了解外国艺术歌曲和中华民族管弦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表现手法以及风格特征。 3.借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通过听乐 吟诗 赏画,让学生以音乐、古诗、美术三位一体为出发点,更深刻地体会不同形式的艺术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

1.唱歌《弯弯的月亮》

(1) 播放录音,请学生体会歌曲的情景,并与《月之故乡》相比较,说说二者表现的情绪有何不同? (2) 老师范唱,引导学生注意切分节奏在歌曲表现中的作用以及反复记号的运用。 (3) 让学生跟着钢琴唱谱,然后填词唱熟歌曲。

(4) 采取多种演唱形式演唱这首歌曲,如对唱、齐唱等。 2.欣赏

(1)《月夜》

A简介德国作曲家舒曼的生平、创作特征和艺术歌曲的概念等。 B播放录音,请学生描绘出歌曲的意境。 C再放录音,请学生细心聆听钢琴伴奏在歌曲中的烘托作用以及它与歌词的完美融合,并说出来。

D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熟记。 (2)《花好月圆》

A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欢快的气氛。

B介绍中华民族管弦乐的特点、风格特征等。

C请学生将《花好月圆》与前几首欣赏曲目在风格、情绪上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D再听录音,请学生设计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3.音乐活动

4.(1)请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歌曲、散文演唱或配乐诗朗诵。

(2)请学生搜寻一些关于月亮的美术作品,选择合适的音乐,在音乐氛围中赏画。 (3)请学生搜集一些古诗词,如书上所示,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诗朗诵,并注意两者韵律的配合。

第二单元备课 说唱天地

(一) 总要求

1.通过唱歌《重整河山待后生》,初步掌握曲艺音乐的演唱风格。 2.在欣赏相关曲目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3.通过唱歌、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热爱曲艺音乐的感情。

(二) 具体要求

1. 唱熟和背熟《重整河山待后生》。在欣赏京韵大鼓之后,要求学生模仿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2. 在《贺新春》《风雨归舟》《布谷鸟咕咕叫》《蝶恋花 答李淑一》四首曲目的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初步感受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等曲艺音乐的音乐风格特点,并具有初步的辨别能力。

3. 通过对《武松打虎》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山东快书的演唱特点和演唱风格。 4. 要求学生能区别以上五种曲艺音乐种类所使用的方言、伴奏乐器。

第一课时

感受鉴赏

京韵大鼓《贺新春》

表现

唱歌《重整河山待后生》

第二课时

感受与鉴赏 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 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

苏州评弹《蝶恋花 答李淑一》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表现

用山东快书的说唱形式来说唱《武松打虎》的片段

创造

1.辨别曲艺曲种使用的方言和乐器

2.用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来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音乐与相关文化

曲艺与曲艺音乐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 2.京韵大鼓《贺新春》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初步掌握用京韵大鼓的的演唱风

格来演唱。 2.欣赏京韵大鼓《贺新春》,初步了解京韵大鼓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重整河山待后

生》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CD,或看录像、VCD,引起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兴趣。

3.边听录音边哼唱第一段。哼唱二三遍后进行乐谱分析,逐句分析旋律、节奏、词曲关系等。再哼唱一二遍。

4.边听录音边哼唱第二段。哼唱二三遍后进行乐谱分析,逐句分析旋律、节奏、词曲关系等。再哼唱一二遍。 5.第

一、二段连续歌唱。 6.提问:请想一想,《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旋律音调,与哪一种说唱音乐比较接近?

7.欣赏京韵大鼓《贺新春》,并简要分析京韵大鼓的音乐特点(含伴奏乐器、引子过门、旋律音调等)。

8.按照京韵大鼓的风格特点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并逐渐背唱。

第二课

教学内容

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苏州评弹《蝶恋花 答李淑一》、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1.欣赏以上四首曲目,并联系上一节课京韵大鼓《贺新春》,初步理解五种曲艺种类的音乐风格。

2.复习、巩固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并背唱。学着用京韵大鼓演唱形式来演唱。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苏州评弹《蝶恋花 答李淑一》、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2.逐首欣赏。分别简单介绍(1)各曲种流行地区、演唱形式、伴奏乐器。(2)各曲目内容、音乐特点。

3.综合比较京韵大鼓、单弦牌子曲、四川清音、苏州评弹、山东快书的音乐特点、方言种类、伴奏乐器,并回答课本第21页的问题。 4.复习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背唱。

5.学着用京韵大鼓的演唱形式(边击鼓边歌唱)来演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6.如果有时间,将五首欣赏曲目各曲中的一部分再听一遍,让学生来辨别曲种。 7.试着用鸳鸯板和山东方言演唱一段山东快书。

第三单元

(一)总要求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单元的编写意图,了解欧洲巴洛克至20世纪初专业创作音乐的简单常识1,扩展对西洋音乐的认识。使学生记住一些名曲的主题,分时音乐家肖像。

(二)具体要求

1.通过欣赏有代表性的曲目,初步了解欧洲专业创作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音乐、印象派音乐、20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简单特征。 2.熟知教科书上列举的代表性作曲家及其作品的主题。 3.了解咏叹调、小夜曲、音乐瞬间等专有名词的含义。

4.认识教科书上的音乐家的肖像,并在课外收集其他音乐家的肖像。 5.课外收集本单元列举的作曲家的有关生平、乐谱、音响材料。

第一课时

感受与鉴赏 器乐曲 《G弦上的咏叹调》 《哈利路亚》《惊愕交响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欢快的农民集会》

表现

唱歌 《哈利路亚》前四小节旋律

创造

写乐曲说明

音乐与相关文化

欧洲专业创作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代表性作曲家;咏叹调、小夜曲、音乐瞬间等专有名词的含义 第二课时 感受与鉴赏《音乐瞬间》《进行曲》《斯拉夫舞曲》

表现 唱歌

学唱《摇篮曲》《斯拉夫舞曲》主旋律 第三节课 感受与鉴赏《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俄罗斯舞曲》

创造 音乐知识测验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家肖像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哈利路亚》《惊愕交响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欢快的农民集会》

2、唱歌:《哈利路亚》前四小节旋律。

教学准备

钢琴 录音机 CD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这些曲目,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的简单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

2、了解“咏叹调”“小夜曲”等专有名词的含义。

3、细心聆听并熟悉这些作品的主题旋律以及风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经学过的《管弦和鸣》吗?它介绍的是西洋乐器以及器乐音乐,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道去领略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 同学们,你们还认识这些乐器吗?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关于欧洲音乐的文字介绍。

教师播放录音带上设计好的乐曲音色音响片段,遂一提问。

(二) 欣赏

1、《G弦上的咏叹调》

(1)播放录音,熟悉作品;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以及这部作品的创作始末。 (2)讲解“咏叹调”的含义。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用语言描绘出这部作品所表达的情绪以及听音乐后的感受。 (4)边听音乐边写“乐曲说明”

2、《哈利路亚》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介绍这部作品的来源 歌词的大意

(3)聆听音乐,请学生感受其风格和宏伟的气势 (4)请学生跟着录音学唱前四小节的旋律并熟记。

3、《惊愕交响曲》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介绍这部作品的创作由来、风格以及曲名的来源 (3)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中的和弦色彩并讲解 (4)再听录音,试着让学生说说乐曲的调性变化。

4、《G大调弦乐小夜曲》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讲解小夜曲的含义

(3)播放录音,请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

(4)分析乐曲的结构并熟记各部分的主题旋律

(5)边听音乐变感受这部乐曲的和弦色彩与《惊愕交响曲》的和弦色彩有何不同?

5、《欢快的农民集会》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聆听音乐,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以及风格特点

(3)分析乐曲的结构,并比较不同段落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4)试搜集贝多芬的其他作品并与这部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创作手法、风格有何不同。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音乐瞬间》《进行曲》《斯拉夫舞曲》

2、学唱《摇篮曲》《斯拉夫舞曲》主旋律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CD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这三部作品,了解欧洲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了解“音乐瞬间”的含义

3、学唱并熟记《摇篮曲》《斯拉夫舞曲》的主旋律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音乐瞬间》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讲解“音乐瞬间”的含义

(3)播放录音,分析作品的节奏、结构、风格特点以及装饰音的运用 (4)请学生谈谈作品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进行曲》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介绍乐曲选自何处以及它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3)播放录音,分析乐曲的结构、速度

(4)请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描绘出乐曲所表现的欢快场景。

3、《斯拉夫舞曲》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录音,分析结构、节奏、调式。

(3)请学生细心聆听,谈谈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内容。 (4)跟着录音哼唱主旋律并记熟。

(二)唱歌 《摇篮曲》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安静、温柔的情绪并用语言描绘出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跟着录音哼唱,逐渐熟悉歌曲。

4、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先学唱曲谱,再填词演唱。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欣赏:《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俄罗斯舞曲》

2、音乐知识测验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这两首乐曲,了解欧洲印象派音乐、20实际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以及主要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

2、通过音乐知识测验,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

1、《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创作特征。

(2)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乐曲的奇异的音响效果,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3)细心聆听音乐,并将它与前面所听过的音乐相比较,看看有何不同?

2、《俄罗斯舞曲》

(1)简介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介绍乐曲所讲述的故事内容。

(3)播放录音,分析乐曲的结构、风格。

(4)试着谈谈20世纪前后的音乐风格有何不同,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更喜爱哪一种。

(二)音乐知识测验

通过音乐知识测验,使学生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以及不同时期不同作曲家的代表作品的不同风格特征有一个较为宏观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单元

(一) 总要求

通过本单元的唱歌、欣赏、学吹竖笛、创编活动等栏目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深邃、大海的平静、大海的波涛汹涌,更要学生体会人们寄托于大海的丝丝深情。

(二) 具体要求

1、熟练地演唱《鼓浪屿之波》,体会歌中的思乡之情。

2、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感受人们对大海的

赞美与热爱。

3、通过创编与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一) 教具

钢琴、录音机、磁带、CD等

(二) 文字、图片资料

有关大海的诗词、图片等

第一课时

感受与鉴赏 《西沙,可爱的家乡》

表现

《鼓浪屿之波》

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地理(以大海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不同海岸给人留下的不同感受、鼓浪屿的位置等) 第二课时

感受与鉴赏

《大海啊 故乡》《海滨音诗》

创造

用音乐、舞蹈、绘画诗歌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大海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唱歌:《鼓浪屿之波》

2、欣赏:《西沙 可爱的家乡》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鼓浪屿之波》,并有感情的演唱。

2、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感受大海的光彩和寓意于大海的深情。

教学过程

1、唱歌:《鼓浪屿之波》

(1)提问:是否知道鼓浪屿的地理位置?简介鼓浪屿。

(2)提问:有没有听过这首歌?若有情哼唱出主旋律。 (3)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与音乐风格。

(4)请学生谈谈歌曲的基本情绪,以及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它表现了什

么样的形象?

(5)老师范唱,让学生在钢琴伴奏下唱准乐谱,注意乐句的语气。 (6)填词学唱歌曲

(7)优美抒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8)可分小组演唱。

(9)

是否听过其他的有关大海的歌曲?请为大家表演。

2、欣赏:《西沙 可爱的家乡》 (1)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美丽风光。 (2)分析乐曲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的基本情绪。 (4)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歌曲的主旋律并熟记。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大海啊 故乡》

2、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大海啊故乡》和《海滨音诗》,加深学生对大海的了解和热爱。

2、学会用竖笛演奏《大海啊故乡》,并体会它与歌曲演唱的不同之处。

3、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同一体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教学过程

1、欣赏

(1)《大海啊故乡》

A提问:有人会唱这首歌吗?

B分析这首歌曲的调性、调号、基本结构。 C播放录音,谈谈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表现内容 D跟着录音齐唱这首歌曲。

(2)《海滨音诗》

A介绍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B分析这首乐曲的调性、调号、基本结构

C播放录音,谈谈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以及它所描绘的情景。

D再播放录音,找出这首乐曲有几个主题?这几个主题在情绪上有何不同?

第五单元

教学要求

(一) 总要求

1、初步了解北美音乐文化区的音乐艺术特点,进一步培养理解多元文化的观念。

2、理解多种音乐要素(如:节奏、调式、音阶、旋律、多声合唱等)对音乐表现和音乐风格的作用。

(二) 具体要求

1、学唱歌曲《红河谷》,要求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来演唱,最后要学会背唱。

2、通过欣赏合唱《红河谷》,启发学生将它与齐唱歌曲《红河谷》进行比较,体会多声音乐与单声音乐的不同特点。

3、在欣赏《列 布朗底》《歌唱伙伴》《仪式歌》《波底 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等曲目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音乐文化中多元共处的缤纷色彩。

教学准备

1、录音机 幻灯机等

2、教学录音带

3、北美洲地图

4、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形象图。

第一课时

感受与鉴赏

合唱歌曲《红河谷》

表现

唱歌《红河谷》

第二课时

感受与鉴赏

手风琴曲《列 布朗底》

因纽特人《歌唱伙伴》

印第安人《仪式歌》

《波底 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蓝色狂想曲》

表现

学唱《蓝色狂想曲》的主旋律

创造

1、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2、用听过的音乐为人物形象配乐。

音乐与相关文化

北美洲与北美音乐文化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和合唱曲《红河谷》

2、手风琴曲《列 布朗底》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地声音有表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曲《红河谷》,通过与齐唱曲的比较,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合唱的特点。

3、欣赏手风琴曲《列 布朗底》,结合歌曲、合唱曲《红河谷》,让学生初步了解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红河谷》。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CD或看录像、VCD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3、边听录音边哼唱第一段。哼唱二三遍后进行乐谱分析。如果学生的音乐基础较好,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1)调式、调性、音阶(2)节拍、节奏特点(3)曲式、句式(4)旋律进行特点(5)词曲关系、感情特点

4、再哼唱一二遍,唱熟,初步背唱。

5、欣赏合唱曲《红河谷》,与歌曲《红河谷》进行比较;启发学生理解合唱与齐唱的不同: (1)利用声部的穿插、衬托,增添变化,增强厚度,丰富表现力。(2)通过调性转换,丰富音乐色彩。

6、如果时间允许,可再欣赏手风琴曲《列 布朗底》,启发学生将它与《红河谷》联系在一起,初步理解欧洲移民后裔音乐与欧洲音乐的血缘关系,及其音乐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因纽特人《歌唱伙伴》 印第安人《仪式歌》 美国的非洲黑人《波底 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爵士乐《蓝色狂想曲》

教学目标

1、欣赏以上四首曲目,初步认识北美洲因纽特人、有那点人、非洲黑人的音乐特点。 联系《红河谷》《列 布朗底》,初步理解北美音乐文化区多元共处的色彩缤纷的艺术特点。

2、复习、巩固歌曲《红河谷》,并背唱。

3、组织音乐活动:(1)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2)用欣赏过的四首乐曲为欧洲移民后裔、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形象图配乐。

教学过程

1、教师用语言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欣赏因纽特人歌唱伙伴》 印第安人《仪式歌》 美国的非洲黑人《波底 斯拉宾和弗拉德弗德》 爵士乐《蓝色狂想曲》

2、逐首欣赏。分别简单介绍乐曲流传背景、内容、音乐特点及其典型性。

3、综合比较北美洲的欧洲移民后裔音乐、非洲黑人移民后裔音乐、因纽特人音乐、印第安人音乐、没过南部地区的爵士音乐的不同特点,总结北美洲音乐的多元共处五彩缤纷的特点。

4、用挂图形式或多媒体、或幻灯投影形式,展示欧洲移民后裔、因纽特人、印第安人、非洲黑人形象图,再次部分欣赏以上四首欣赏曲目,对上相应的形象图。

5复习歌曲《红河谷》,背唱歌词。要求用舒展自然地声音有表情的歌唱。

6、启发学生为《红河谷》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唱边表演,部分同学用竖笛或口风琴伴奏。 7视唱《蓝色狂想曲》的主题旋律,进一步感受作品。

第六单元

教学要求

(一) 总要求

1、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2、学习学习吹奏竖笛《铃儿响叮当》

3、音乐欣赏:《我爱你 塞北的雪》《咏雪》《十一月 雪橇》《沁园春 雪》

(二) 具体要求

1、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踏雪寻梅》,并正确地表现歌曲的音乐情感和作品的意境。

2、通过欣赏《我爱你 塞北的雪》咏雪》《十一月 雪橇》《沁园春 雪》赣州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特征。

3、能够用竖笛或其他乐器吹奏《铃儿响叮当》,并试着背谱演奏这一首乐曲。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演唱、演奏、创编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三) 教学准备

1、录音机、磁带、投影仪。

2、音乐家画像挂图。

3、有关冬季风光片。

第一课时

感受与鉴赏

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器乐曲《咏雪》

音乐与相关文化

朗诵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第二课时

感受与鉴赏

《沁园春雪》 钢琴曲《十一月 雪橇》

演奏

竖笛吹奏:《铃儿响叮当》

创造

音乐活动:结合《铃儿响叮当》创编并表演

第一课

(一)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踏雪寻梅》

2、欣赏:(1)声乐作品《我爱你塞北的雪》

(2)器乐作品《咏雪》

(3)《沁园春雪》

(二)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等

(三)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

2、通过欣赏《我爱你塞北的雪》《咏雪》《沁园春雪》三首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是怎样表现冬景,抒发情怀的。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

,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在情绪、情感、速度、力度等方面《沁园春雪做一些对比。

2、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如下: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

(2)轻声唱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曲为学生伴奏(2——3遍) (4)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3、教师要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4、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的轻一些,后两小节唱的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八年级习作原地(鲁教版)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试题

鲁教版八年级语文目录

鲁教版初一音乐教学计划

鲁教版八年级上下册生字词.

鲁教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鲁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单元测试

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鲁教版音乐八年级备课(版)
《鲁教版音乐八年级备课(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