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古诗41—70首

发布时间:2020-03-02 08:52: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41.清 明 (唐)杜牧

清 明 时 节 雨 纷 纷, 路 上 行 人 欲 断 魂。 借 问 酒 家 何 处 有? 牧 童 遥 指 杏 花 村。 【解读】:

(1)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怅然若失的复杂心情。

(2) 重点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雨丝纷飞,行人心绪烦乱,诗人孤身一人,冒雨赶路,不免惆怅、懊恼。

(3)诗意:清明时候又赶上细雨纷纷,路上的行人心情更加愁闷。想打听一声哪儿才有酒店,放牛娃指指远处的杏花村。

42.江南春 (唐) 杜牧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解读】: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2)诗意: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43.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 晚 意 不 适, 驱 车 登 古 原。 夕 阳 无 限 好, 只 是近黄 昏。

【解读】: (1)这首诗对夕阳晚照的赞美,不给人以消极之感,而有“老境最佳“的哲理意味,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奋进的鼓舞。

(2)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夕阳的映照下,天边绚烂的晚霞发出夺目的光彩,这壮丽的景象在接近黄昏的时候最美!

(3)诗意:傍晚时分我心情抑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正是这将近黄昏的时刻令人陶醉。

44.蜂 (唐)罗隐

不 论平地 与 山 尖, 无 限 风 光 尽 被 占。 采 得 百 花 成 蜜 后, 为 谁 辛 苦 为 谁 甜?

【解读】:

(1)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2)诗意: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5.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轮,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解读】:

(1)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小诗,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一个专心垂钓的孩童形象。

(2)诗意: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46.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 但 爱 鲈 鱼 美。 君 看 一 叶 舟, 出 入 风 波 里。 【解读】:

(1)这首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体现了作者对渔民的同情。

(2)这首诗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寄寓的情感差不多。也体现了范仲淹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3)诗意: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 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您请看看一叶小扁舟, 出了风口又入波浪里。

47.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解读】:

(1)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2)诗意: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庆新春到处是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 钟 山只 隔 数 重 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解读】: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歌,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2)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传说王安石为“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形象地写出了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象,也写出了浓烈的思乡之情。 (3)诗意: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远望钟山也只相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49.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 檐 长 扫 净 无 苔, 花 木 成 畦(qí) 手 自 栽。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西 山 排 闼(tà) 送 青 来。

【解读】:

(1)这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通过对湖阴先生洁净清幽的环境描写,赞颂了他高洁脱俗的性情。

(2)诗意: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 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解读】:

(1)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2)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51.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 光 潋 滟(liàn yàn)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浓 妆 淡 抹 总 相 宜。 【解读】:

(1)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2)重点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句话把西湖在不同的天气里所呈现出来的美丽景色,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写出了西湖风光的美。

(2)诗意: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52.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蒌 蒿(lóu hāo) 满 地 芦 芽 短,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解读】:

(1)全诗景物自然和谐,洋溢着春天欣欣向荣的气象。

(2)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53.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近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解读】:

(1)这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于对景色的描绘。 (2)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如果对复杂的事物不作深入的调查,就容易被局部现象所迷惑,对事物就难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3)诗意: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54.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 死 亦 为 鬼 雄。 至 今 思 项 羽, 不 肯 过 江 东。 【解读】:

(1)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屈辱偷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光明磊落的襟怀。

(2)诗意: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55.示 儿 (宋) 陆游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解读】:

(1)这首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2)重点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对儿子提出希望,也看出诗人对有朝一日收复失地充满信心。

(3)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当宋朝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 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 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 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解读】:

(1)这是一首爱国诗篇,强烈地反映出诗人渴望尽快收复大好山河、统一祖国的愿望。

(2)重点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句话既表现了“遗民”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朝廷的愤怒。 (3)诗意: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 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 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 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57.四时田园杂兴(1) (宋) 范成大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 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 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 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解读】:

(1)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2)诗意:白天去田里除草,夜晚在家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2) (宋) 范成大

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 麦 花 雪 白 菜 花 稀。 日 长 篱 落 无 人 过,

唯 有 蜻 蜓 蛱(jiá) 蝶 飞。

【解读】:

(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初夏时节的田园风景画。

(2)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59.小 池 (宋) 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 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 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 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解读】: (1)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池优美的风光。

(2) 诗意:泉眼无声像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在水面是爱日光温柔,嫩绿的荷叶刚露出一点尖角,早有可爱的小蜻蜓站在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 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 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解读】:

(1)这首诗虽然送林子方时的心情没有写明,但通过美好的景物可以体会到诗人欣喜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六月美景的赞美之情。

(2)重点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西湖夏荷特有的风貌。

(2)诗意:到底还是六月的西湖最美,风光与其他时候大不相同。莲叶接天一望无际的碧绿,荷花映日呈现出异样娇红。

61.春 日 (宋) 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 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 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解读】:

(1)这首诗写的是游春之事,把春天的景色描绘得生气勃勃。也说明一个道理:因为有了东风,才有万紫千红的春天。

(2)名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句诗写出了春天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3)诗意: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无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风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2.题临安邸(dǐ) (宋) 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解读】:

(1)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

(2)诗意: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休?暖风熏得游人们陶醉,简直把杭州当成汴州。

63.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 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 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解读】:

(1)这首诗通过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不仅仅写了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写出了一片盎然春意,而且富有哲理,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3)诗意: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64.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 遍 山 原 白 满 川, 子 规 声 里 雨 如 烟。 乡 村 四 月 闲 人 少, 才 了 蚕 桑 又 插 田。

【解读】:

(1)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初夏风光的诗歌,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颂。

(2)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又马上要开始插秧了。

65.村 居 (清) 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 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 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 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解读】:

(1)这是一首描写早春二月乡村风景的小诗,也是一首描写儿童活动的小诗。 (2)诗意: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66.墨 梅 (元) 王冕

吾 家 洗 砚 池 头 树, 朵 朵 花 开 淡 墨 痕。 不 要 人 夸 好 颜 色, 只 流 清 气 满 乾 坤。

【解读】:

(1) 这是一首题画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作者借梅自喻,表现了自己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2) 诗意: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 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 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67.石灰吟 (明) 于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解读】:

(1)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2)重点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自己不怕牺牲、永留清白在人间的追求。

(3)诗意:经过千万次锤击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火烧看得平平常常。粉身碎骨也都不怕,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

68.竹 石 (清) 郑燮(xiâ)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解读】:

(1)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顽强又执着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2)诗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69.所 见 (清) 袁枚

牧 童 骑 黄 牛,

歌 声 振 林 樾(yuâ)。 意 欲 捕 鸣 蝉, 忽 然 闭 口 立。

【解读】: (1)这是一首反应儿童生活的诗篇。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小牧童机灵可爱的形象。

(2)诗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突然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70.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

万 马 齐 喑( yīn) 究 可 哀。 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 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解读】:

(1)这是一首很有名的政治诗。诗人有力地鞭挞了封建专制的统治,反应了诗人改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2)诗意: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70首古诗

古诗70首注音版

70首古诗鉴赏

古诗70首复习题

古诗70首复习题

古诗70首注音版

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

必背古诗70首

必背古诗70首

古诗41—70首
《古诗41—70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70首古诗 古诗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