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3-03 04:24: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遵义县三岔镇中学

何从波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关键词』:数学教学

多媒体

『正文』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里已经广泛地应用起来。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已在不少课堂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学校在本学期安装了班班通,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对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我有如下的感触:

1、多媒体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这恰恰也是数学的死穴。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运用多媒体讲“线段、射线、直线”时,先飞入了一条线段,两个端点闪闪发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线段停下时打出字幕:线段。几秒钟后,线段的一个端点消失,没有端点的这一端在慢慢延伸,这时字幕变成“射线”。又过了几秒钟,射线的端点消失,线的两端同时在延伸,这时字幕变成“直线”。最后,三种线同时出现在大屏幕上。以此简单明了的画面,

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形象直观的动画,通俗易懂,一下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看得见,又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靠单一的“听”要强得多。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比起在传统课堂上运用单一的讲授式要有效得多。“教学的本质是交流”。多媒体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互动性加强了,交流就多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2、多媒体的介入节省了时间,增大了课堂容量,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会使我们花很多时间在板书或抽象概念的叙述上,特别是画比较复杂的图形,花的时间就更多。抽象概念的解释更是要“废话”许久。例如我在讲“点与线的位置关系”时,就运用了多媒体,在动画中先出现了一条直线,然后飞入一点落线上,这一点落到线上后闪着光,提醒了学生这个点所在的位置,然后打出字幕:点在直线上。不久,闪光点消失,又飞入了许多点,这些点都落在除直线上的其它地方,字幕也变成了:点在直线外。这样,很快地让学生明白:“点在直线上”是指在这一条线上,而不是指这条直线的上方;与“点在直线上”相对的是“点在直线外”而不是“点在直线下”。这一知识点如果在传统课堂上讲解,虽然画图不复杂,但在语言叙述上花的时间会较多。多媒体的应用,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自主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3、多媒体的应用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恰恰是很多学生致命的弱点。这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成现实生活的场景,这比起三番五次地用语言向学生解释要有效得多。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首先出示了很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点的器物的图片(如起重机的起重臂,电线塔,太阳能热水器吸热管的支架,卫星天线支架等等),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三角形结构),再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通过比较,再联系三角形的特点,很自然地就把“三角形”和“稳定性”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了。然后我让学生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在“玩乐”中就理解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当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确可以提高教学效益,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如果在运用过程中一味依赖多媒体,将会得不偿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把握好 “度”:

节省时间,效率高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之一。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度,因为大量使用事先输入好的内容,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得过快,这就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造成情感交流的缺失,这就会适得其反。不但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使学生怀疑多媒体的可用性。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

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这里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在讲证明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下把整个证明过程显示出来,而应该将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打出,这样既体现了证明题步骤的严密性,又使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去交流。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一下拿出全部过程,会把学生搞得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这样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还会大大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找准“切入点”:

生动形象的直观材料是为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而应用的,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一目标,只是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的话,那么这时的直观材料、教学方法对教学是毫无帮助的,甚至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产生干扰。因此,我们要找准切入的点,该用则用,适用即用,而不要一味的追求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因为课件的准备会花去很多时间,如果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还不如不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智慧出在手指头上”,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上)中“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一知识点,我认为上手工制作课比用多媒体来演示要好。我在上这一节时,让学生两人为一组,分别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随后又让他们沿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这时我才开始讲“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这样收到的效果很不错。(我所教的学生基础较差,如果照本宣科,效果肯定不佳,但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积极性却非常高。)反过来,如果我运用多媒体教学,三两下就演示完了,学生的印象肯定没有自己搞制作深刻,效果当然也就不好。所以,要不要运用多媒体,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性教学手段,课堂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所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既不能一味地追求于形式,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也不能因噎废食,怕麻烦,怕没有效果而不用。只要我们找准了切入点,适用则用,该用就用,就能让多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就能让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七年级数学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二版。

姜连龙、张旭东、范玉忠主编:《新教材完全解读-数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4版。 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版。 艾森克著/高定国、肖晓云译 :《认知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第1版。 陈旭远主编:《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马复、章飞编著:《新课程教学法-初中数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培训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数学课程标准》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