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12: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课序:

课题:9、猎人海力布

日期: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民间故事吗?(学生交流)

民间故事是一些长期流传于老百姓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表现了群众美好的愿望。今天我们学习的《猎人海力布》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民间故事,而且具有神话色彩。(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报答、酬谢、崩塌、千真万确。指名读,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2、出示图片,这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据说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山村。海力布是一个猎人,怎么会变成一块石头呢?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读后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出来。

3、读后交流,板书:

起因:海力布救龙女。

经过:海力布得宝石。

结果: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

4、根据板书,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深入文本,感受、探究人物品质

1、这个故事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感人之处。再仔细读读课文,把你最感动的地方画出来,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交流:

(1)第2自然段: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指名读,齐读。

(2)第3~6自然段:海力布和小白蛇的对话,他不求回报,不要珠宝等细节。

指导朗读对话。

(3)第7~9自然段:海力布劝大家搬家的三句话。

(重点指导朗读,抓住海力布的语气和心情:急切—焦急—镇定。海力布牺牲后,大家沉痛的心情。)

3、从使你感动的地方可以看出海力布是个怎样的人?

领悟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板书)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海力布的故事为什么那么吸引读者,能够流传千年呢?

有曲折的情节,情节紧密相扣,想象奇特丰富,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9、猎人海力布

日期:

学情分析:

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了解文章大意,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堂重点训练的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要借助语言训练,初步掌握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文字背后情感的能力,继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3、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4、复述故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从内容到思想”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围绕猎人海力布写了几件事。继续阅读课文,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猎人海力布在你眼中是一个怎么的人?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板书:特点:热心助人

舍己为人)

三、品读释疑

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1)从哪些词中能看出,他的热心助人?

(2)学生朗读积累,引出下文的学习

(一)研读“救小白蛇得宝石”

1、师生分角色朗读:猎人海力布、小白蛇、老龙王

2、设疑:这些都是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用了很多“问”、“说”,但是怎么问,怎么说?没写。大家试着在“问、说”前面加点词。

出示:海力布对小白蛇(

)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

(1)指名学生填空、交流。(同情地、关心地……)

(2)请填空的学生根据填写内容演一演,演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3、请学生照着样子给“救小白蛇”部分的内容加词句,可以加神态、心情、动作等。(学生自由加内容)

4、分享,并三人一组,进行分角色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热心助人。

(二)研读“救乡亲变石头”

1、分角色读“救相亲变石头”的内容。

2、提问:有什么发现?

3、用学习“救小白蛇的宝石”的方法,学习“救乡亲变石头”

4、三人小组,演一演。

5、上台表演,提倡不拿书。大家评价,引导学生在演一演和评一评中感受海力布的舍己为人。

(三)整体感知,加深感悟

1、全班分角色自由准备演一演“救小白蛇得宝石”和“救乡亲变石头”两部分内容。

2、指名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3、现在,哪位同学知道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是怎么来的吗?谁来简要地说一说?

(四)小组表演展示

1、仔细阅读课文,三人小组自由选择一个片段,试着分角色演一演。

2、方法指导:人人都喜欢故事,一个好的故事在触动我们每个人心中一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些关于生活、世界和我们自己的全新的东西。表演故事也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还能让学习富于情趣。表演时要有一定的夸张些的动作,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

要求:表演故事要求有以下几点:



熟悉表演的内容,表演时脱稿演出;

‚

将课文中叙述性、简单的内容根据表现角色的性格与特点进行丰富,可以给人物加上动作、语言等,但切记东拉西扯;

ƒ

几个人合作要做好分工,互相配合;

④表演要戏剧化。别怕过火,表演时要配上丰富的手势、面部表情和戏剧化的身体语言。

3、三人小组继续展示表演。

四、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我们在猎人海力布身上感受到热心助人、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文中,还有很多省略的地方没有具体写。

出示: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

你们想他会怎么说?说什么呢?请大家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一下,写一段话。

(2)三人小组合作完善这段话,并以文中人物的口吻演一演,全班分享,评议。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10、牛郎织女一

日期: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在快速浏览课文和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重点字词语句的能力,有了以上的认识,所以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拟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puXuewang.com)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10、牛郎织女一

日期:

学情分析:

学生们已经初步具备在快速浏览课文和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重点字词语句的能力,有了以上的认识,所以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拟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2、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puXuewaNG.com)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11*、牛郎织女二

日期:

学情分析:

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我们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标: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掌握主要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感受它们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他们在老牛的指点下,终于走在了一起。那么,他们还会经历哪些事情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牛郎织女(二))

二、初读感知,解决生字词。

1、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牛郎织女在人间的生活是怎样的?

3、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4、找找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王母——织女的外祖母

老牛——牛郎的亲密伙伴

牛郎、织女----亲密爱人

三、感受人物形象:

1、牵手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过着怎样的幸福生活,品析织女的人物形象。

交流:

生总结:他们生活幸福,美满。

板书:织女:善良

勤劳

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你是不是想对这两人说点什么?

(2)阅读第2自然段,说说这段的作用。

生交流、汇报:

这段描写了老牛的去世,为后文牛郎披上牛皮上天追赶织女做铺垫。

2、分离

自读课文3、4自然段,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但我们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

3、相会

阅读5—8自然段,思考:牛郎织女被天河隔开,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每年七夕见面?牛郎织女每年七夕会见面。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是中国情人节,你是不是觉得这比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更浪漫?

四、质疑,深化:

1、质疑:为什么牛郎披着牛皮能上天,可是却过不去天河?

2、出示“神话定义”。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

4、为什么牛郎织女最后不在一起?

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五、小结:

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日期: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

2、可以丰富故事里的细节,适当添加人物对话、细致描绘人物形象。

3、讲故事的时候,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4、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讲清楚故事的细节,丰富故事细节。

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能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演。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

2、教师导言:前几天老师曾经收集过民间故事,老师整理之后,给每个民间故事都配了一张封面,还做成了精美的影集。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老师精心选择的几副照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面有哪些民间故事,你听到过或看到过?(课件出示多幅照片)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导入话题:大家阅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真多啊!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讲民间事故”的分享会,说一说你们的喜欢的民间故事。(课件出示)讲民间故事

二、明确交际要求。

1、读教材,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互相交流,说说这次口语交际可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讲?(这次口语交际要求我们开一个民间故事会。内容是民间故事。大家可以将你所听到或读到过的中国民间故事内容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

3、小组交流:本次口语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互动交流,汇报交际。

1、练习寻方法。

(1)课件出示图片(一)。

先出示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的图片,分别请2名学生看图片讲故事。其他同学评哪些地方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①学生自由准备,请2位学生看图将故事。

②听后,就怎么样讲故事才讲得生动、又吸引力,进行交流。(引导学生与他人互动时,要在注意他人感受的情况下,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让对方听着舒服;让学生结合实例明白:讲的人丰富了故事的细节,像织女和牛郎第一次见面时说了什么,织女穿的纱衣是什么样的等细节都讲清楚了等)

(2)课件出示图片(二)。

出示王母带走织女时的图片,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讲后其它同学评议怎样讲得生动、有吸引力,并推选一位学生进行交流。

①小组交际,代表作汇报发言。

②学生评议讲得好的地方。

③教师小结讲好民间故事的方法:

2、讲清楚故事的细节,如添加人物对话,描绘人物形象;2、讲故事的时候,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选定故事

想一想你知道哪些民间故事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印象深的民间故事。

4、交际分享。

交流要求:先想好了再说,注意叙述的顺序;态度自然大方,讲清楚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1)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民间故事。

(2)小组交流,相互间提出意见或建议。

(3)组内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口语交际活动。

①汇报要求:发言的同学要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不要中途打断;有疑问或者要提意见的,等听完之后再举手发言;发问和提意见要有礼貌,注意礼貌用语。

②各小组推举代表轮流讲民间故事(教师适当指导点拨,重点从细节是否讲清楚,有没有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等进行指导)。

5、评议谁最棒。

(1)全班评议,看讲的同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语言是否流畅、细节是否清楚,是否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2)从说得有趣,活动开展的过程精彩,收获丰富、感受深刻、说得好的学生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奖”、“最佳口才奖”,并宣布评选结果。

(3)教师小结。

四、欣赏范例。

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

牛郎听到姑娘找衣服,急忙红着脸双手托着纱衣从树林里走了出来,说:“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呢。”织女急忙接过衣服手忙脚乱地穿在身上。织女穿好衣服,坐在湖边对着清清的湖水梳理她长长的黑头发,牛郎静静地看着织女,心想,这就是老牛说的仙女了。于是整了整衣服和发髻,走到织女身边坐下来,说:“你好,仙女!我叫牛郎。”织女抬起头奇怪地看着牛郎问:“你怎么知道我是仙女?”牛郎镇定地说:“是我家老牛告诉我的。”织女更加奇怪了,“你家老牛告诉你的?怎么可能。牛怎么告诉你的?”牛郎低着头小声说:“我很小爹妈就死了,哥嫂把我赶出家门,我一直和牛相依为命。昨天晚上,它突然开口说话,告诉我说,让我今天黄昏到这儿来,有很多仙女在洗澡,从草地上拿走粉红色的纱衣跑到树林里等着,跟我要衣服的仙女就是我的妻子……”

……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日期: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2、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3、培养学生的语言

组织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摘录和删减”、“改写和概括”的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缩写故事,明确什么地方需要删减,哪些地方需要改写,哪些地方需要概括。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出示故事《草船借箭》)同学们,谁能给我们概括一下,这个故事说了什么呢?(学生看故事,自由发言)对比一下原来的故事内容和你们讲的,有什么不同?(学生自己讲的比原来的内容短)那么故事的情节完整吗?(完整)你们能听清楚来龙去脉吗?(能)像刚刚同学们这种用概括的语言来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就称为缩写。(板书:缩写)但是,口头表述的和我们书面表达的,还是有区别的。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如何缩写故事。(板书:缩写故事)

二、

启发思路

1、理解什么是“摘录和删减”

2、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

3、结合实例,理解概念

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删减: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概括)

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

三、习作指导

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来到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救了小白蛇,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1、齐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

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

学生交流并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择其中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最好有优秀作品和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学生对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五、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序: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日期: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

2、能发现“词句段运用”中第一部分里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3、提供学习范例,学习如何扩写故事情节。

4、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乞巧》,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5、

激发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怎样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读了之后你知道了哪些讲好故事的方法?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将大家熟悉的民间故事讲得具有新鲜感的方法。

4、

练一练,学运用。

(续编故事)海力布变成石头后还会发生什么事情。

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推荐一位同学全班交流。

师生互相评议:情节是否合理,有无“添油加醋”,有无大胆的想象。

5、我拓展,我积累。

(1)平时讲述熟悉的民间故事,你有哪些好方法?(几个人演一演,通过模仿人物的表情、手势、语言等,效果也非常好。)

(2)小组交流,分享精彩故事,学习讲好大家熟悉故事的方法。

(3)代表展示,全班评议。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部分,思考: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指名交流。

(3)教师小结:左边都是短语,是一种具体现象的描述;右边是成语,是左边短语意思的高度概括。左边的短语通俗易懂口语化,右边的用语书面化。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1)家长听课会上,老师叫小明用“真是”造句,小明说“爸爸真是个大坏蛋”,在旁的小明爸爸听后差点。

(2)小明

地跑来对我说:“那道题我做了两小时还做不来,简直气死我了”。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1)青年人应当敢于创新,敢于实践,而不应当

,束手束脚。

(2)有句谚语说:

的人终究是干不了大事的。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1)老师对打架的两个男生说:“你们两个都有问题,,都不要把责任推得那么远……”

(2)今天我去为你助威了,可是同去的伙伴太少,我也是

,这边的氛围不热烈,真是遗憾、。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1)俗语说:!可俗话又说: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2)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亲为他提供的题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母亲仍是他的忠实的读者和的批评者。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1)今日一切皆是恩师所赐,弟子,怎敢不感恩图报?

(2)从小爷爷对我说,

。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

哪有新中国。

3、我拓展,我积累。

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

齐心协力

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隔岸观火

一个鼻孔出气

一丘之貉

三、扩写故事。

1、读一读,找规律。

(1)学生阅读文中范例。思考:如何将情节说得更具体?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是扩写故事,也就是通过丰富故事里细节,把狼和小羊对话、神态、动作等写了出来,形象生动,很吸引人。

(3)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参考前面《口语交际》里“牛郎织女第一次见面”

2、练一练,学运用。

根据这段话把海力布救乡亲们之后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并把补充的部分写出来。

海力布说罢,变成了一块石头。乡亲们后悔极了,遵照他的意思赶快迁走了。

3、我拓展,我积累。

寻找本组课文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四人小组进行练习。

三、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出示古诗,师范读,学生跟读。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自由朗读,互相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

(3)简介古诗: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4)理解重点词语。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5)理解诗意。

①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②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练一练,学运用。

(1)赏析:诗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2)《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首诗中的诗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第三单元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