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武昌革命遗址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4:21: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革命遗址观后感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去年十月份的时候,晴空万里,鸟语花香。我独自一个人在革命的故里武汉的革命博物展厅里,参观文化遗址。

毛泽东故居,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1927年上半年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居住的地方。

初踏进毛泽东故居首先感受到一股古朴气息,青砖绿瓦,青石板路,穿过一条天井左方便是毛泽东与澎湃曾经居住的地方,室内简单朴素只有一张床,床上一顶蚊帐。从居室布局上可以看出革命先驱不图主观享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踏过一个小小的庭院就可以进入毛泽东与各革命先驱商谈国事的客厅,客厅正中央挂着毛泽东主席的画像。客厅左侧是毛泽东与其妻杨开慧其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一起居住的地方。据当时接待的王敏珠副馆长介绍,毛岸青默默地站在父母的卧室,一遍遍摩挲着与兄长毛岸英依偎在母亲杨开慧身边的照片,久久不肯离去。革命先烈们在生活上的简朴为我们年轻一代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生活上我们要秉承革命先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态度,不比吃穿比干劲,认真学习为人民谋利益。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大革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开幕式在武昌第一小学风雨操场举行。中共五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辛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会址处我主要参观了会场和陈列馆。在会场上我们依稀能够看到当时的热烈场面,闭上眼睛静心想象我仿佛看到了当年哪些革命先驱们高昂激情的演讲,革命的号角不时在我耳中回旋,久久未能拭去。在陈列馆我们在导游的讲解下编织着当时发生的史实,看到当年那些革命者用过的皮包、碗、衣服等用具和革命先烈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图片,我的精神又受到了一次洗礼──我们年轻人要紧握革命者们递给我们的接力棒,将革命的精神永远的传递下去。

几个小时的参观很快过去了,在上车的一刹那我回头观望了一下革命遗址感悟颇深。大学生活是短暂的,我们的青春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现在的宝贵时光,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确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共产主义理论,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游古琴台观后感

古琴台是武汉著名音乐文化古迹。我石阶而上,首先来到了蜡像馆,一走进去,就被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所吸引了,哦!原来那就是相传了两千多年的著名音乐《高山流水》,四周围的人物都是用蜡做的,个个形象逼真、维妙维肖。

此台为纪念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深情而建。因为纪念楚国钟子期、俞伯牙而建,又有“伯牙台”之称。千年传颂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据明末话本选集《今古奇观》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人氏,仕至晋国上大夫的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张一风帆,返乡省亲。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察看,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论艺,伯牙始知此人非俗士,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也。此时,伯牙续弦再操瑶琴,始奏一曲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上大夫与樵夫结为挚友,相约翌年中秋在钟家重聚。一年以后,俞伯牙重回故地时,子期不幸离开了人间。伯牙面对一丘新土,悲痛欲绝,便在坟前抚琴祭奠,重弹“高山流水曲”以寄托哀思,琴声惊天动地,哭声悲切,招来山中黎民百姓围观,闻琴韵铿锵,鼓掌大声而散。伯牙见此情景更为伤心,对天长吟:“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吟罢,伯牙从衣间取出小刀,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台上用力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从此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由此,“高山流水遇知音”传为佳话,千古不衰。“知音”典故由此而来。古琴台就是后人为纪念这一对挚友而建。有道是:“清风明月本无价,流水高山自有情”。

随后,我们又游览了 知音雕塑、高山流水、印心石屋、琴台„„ 这次游了古琴台,不但给我平添了许多欢乐,还赐给我了许多课外知识。在回家的路上,那首优美的《高山流水》不停的在我耳边回荡„„

冬日武大情

对武汉大学的景仰有很长时间,早就闻说那里的樱花很出名,校园很美。走近武大,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用花岗岩石篆刻的——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质朴而让人心生敬意。

据说它是在1993年百年校庆前夕仿照老牌楼,由武大海内外校友集资建造的。四根八棱圆柱(四柱八方),表示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柱头上的云纹,表示高等学府的深邃和高尚。上覆琉璃瓦之颜色为孔雀蓝,仅次于皇家的金黄色。

作为武汉大学的“门面”,武大的校门牌楼可以说是兼大气与古韵与一体。牌楼上用繁体从右到左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六个大字,在校门牌楼下的石碑上刻着武大的校训。而在牌楼的背面,还刻着六个大字,概括了武大的基本学科分类,从右至左依次是“文、法、理、工、农、医”,这几个字都是繁体。

从自强学堂到国立武汉大学,她永远的以这种姿态,渐渐成了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角色。更何况,它本身就是雄伟壮丽的。再更何况,曾经有人说,这是中国最有气魄的校名,它被念作:学大汉,武立国。

当我和伙伴们兴冲冲地走进位于东湖之滨、珞珈山下的武大校园时,我为之一振。君不见,武大校园,满园尽是民国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依山就势,中西合璧,罗马风格和琉璃瓦,相得益彰„„经过百年的风雨,依然完好。那一块块斑驳的墙砖,那一片片瓦蓝的琉璃,无不记录着她的辉煌、她的厚重、她的屈辱、她的辛酸„„而和这些古老建筑群相映成趣的便是她的满园苍翠、桃红樱白、鸟语花香。真可谓: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的历史溯源于 1893 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 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 校内有珞珈山、狮子山、侧船山、半边山、小龟山、火石山等,蜿蜒起伏,相互呼应,错落有致;登高远眺,视野开阔,湖光山色,气象万千,自然风光独领风骚;仿古建筑构思精巧,群而不乱,典雅凝重,银墙琉瓦掩映于苍翠林木和万花丛中,更显得仪态端庄秀丽,令人留连忘返。

学生生活区已形成樱园、梅园、枫园、桂园等,各有特色和情趣。尤其是樱园,每当寒冬过后,梅花凋谢之时,早樱开放。盛开时节,樱园酷似花的海洋,成上万游客慕名而至,留连观赏,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的意趣。 拾级而上,看到的是武大以前的图书馆,很是古老,有点破败,但我们没有太多的理由去打扰武大学子的思绪,于是我们坐在了图书馆外的带点欧式风格的条椅上,看晨曦中的武大,带点温情,带点景仰,心情很是奇怪,更多的是感受武大那悠久的历史,雄大的建筑。看远处的洛珈山只有那山才可以见证武大的沧桑,又或者只有那图书馆里堆满灰尘的古书才有资格解读武大浸透光辉和悠远的从前„„

心情复杂无以言表,只是很羡慕武大的学生,他们有着那份历史的熏陶, 每天生活在这样的历史之下,不是天之骄子那又是什么??身上又怎不会比别人多一份自信与骄傲„„

武昌革命遗址观后感

革命遗址考察报告

革命遗址调查报告

武昌首义观后感

巧家县革命遗址普查报告

731遗址观后感

圆明园遗址观后感

武汉革命遗址游后感

滨州市博兴县革命遗址普查报告

红安七里坪革命遗址·烈士陵园

武昌革命遗址观后感
《武昌革命遗址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