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20-03-01 21:37:2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本章复习内容: 自然资源

(一)目标要求: 1.识记要求:

(1)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时空分布及成因,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2)了解我国利用自然资源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在图上掌握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4)综合分析发展海洋产业的有利条件。 2.能力要求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有利、不利)

(二)知识结构:

二.内容讲解

(一)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多,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3.自然资源形势严峻。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的位次

人均值约占世界人均值的几分之几

土地面积

3

三分之一

矿产储量

3

五分之一

耕地面积

4

三分之一

河流年径流量

6

四分之一

森林总面积

6

五分之一

(二)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1.水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已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造成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不是总量不足,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衡。 (1)分布:

①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若将“水资源”与人口、耕地面积结合起来看,我国水土资源配合欠佳,缺水最严重的华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40%,水资源仅占全国的6%,这里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河流径流量小,更重要的是人口稠密,耕地广大,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② 时间: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2)措施

① 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工程 三条线路的规划情况如下: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市江阴段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大致与其平行的河道作为主干线,通过13级抽水台阶提水64米到东平湖,再采用隧洞虹吸方式穿越黄河进入天津北大港水库。总调水规模为每秒800至1000立方米,年调水量150多亿立方米,主要解决黄淮地区东部、山东、冀东和天津的缺水问题,主干线长1150千米。工程分三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

一、二期工程。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引水,加高水库大坝,沿京广线以西的伏牛山、太行山引水到北京玉渊潭,供水范围是京、津、华北地区,年调水量140多亿立方米,全长近1240多千米。工程分两期实施,到2010年完成一期,从丹江口水库引水80到90亿立方米。 西线:从大渡河、雅砻江、通天河调水150亿立方米至黄河上游,供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用水。

②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将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③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水污染和浪费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用水紧张的状况,今后我们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开展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或杜绝水的浪费。 2.水能资源: (1)特点:

水电与火电相比,具有清洁、廉价的特点;而且水力发电是可再生资源,可循环使用。 (2)分布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许多河流在流经阶梯交界处时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蕴藏巨大。

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其中长江水系、雅鲁藏布江、黄河中上游和珠江水系尤其丰富,已开发的水电站,大多分布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目前,电量居前的电站有二滩、葛洲坝、龙羊峡等。正在建设的三峡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三)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1.特点:

(1)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2)比例不当

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少;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少;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分布及利用类型 (1)耕地

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草地

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3)林地

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 3.问题、措施 (1)问题:

滥砍滥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滥垦草原或过度放牧导致的沙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因乱建设滥占耕地导致的大量农田丧失等等。 我国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是: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 (2)对策: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其他对策:依照政策法令管理;做好开源与节流两项工作;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保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土地利用中的基本原则)

(四)矿产资源 1.特点:

(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例如:煤、铁、石油产区以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则南方居多。相对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形成重要矿产地,但也造成不同地区间资源流通交换,加重运输负担。

(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三大伴生矿:四川攀枝花钒钛铁矿、甘肃金昌的镍铜矿、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铁矿) (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2.分布 (1)能源

我国能源矿产的分布:我国能源的储量和产量居第一位的是煤,其次为石油、天然气。 ① 煤:华北60%,东北、西北。南方除云南、贵州等少数地区外,煤炭资源较少。

重要的煤田有:山西:大同、阳泉、西山;河北:开滦、峰峰;山东兖州、陕西:神府;河南:平顶山;江苏:徐州;安徽:淮南、淮北;内蒙古:东胜、准格尔、霍林河;辽宁、阜新;黑龙江:鸡西、鹤岗;贵州:六盘水等。

② 油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

著名的油田有:东北黑龙江的大庆,辽宁的辽河。天津附近的华北油田、山东的胜利以及中原油田(简称中华胜利了)、甘肃的玉门、新疆的克拉玛依等。

③ 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蒙陕高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及东部浅海大陆架地区。

主要的天然气田有:陕北靖边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的长庆气田(以长庆气田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输气管道);塔里木的轮南(西气东输);柴达木的涩北气田(涩宁兰输气管道);四川的泸州、自贡威远、江油、达川和重庆的涪陵、万州等地(四川盆地环形输气管道);南海的崖城13—1气田(向香港输气管道);东海的平湖气田(向上海输气管道)和春晓气田(供气宁波、绍兴05年建成)

(2)金属 ① 铁矿:铁矿是重要的矿产,因为钢铁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特征。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但贫矿多,优质富铁矿少。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其中河北、辽宁、四川最多。

著名的铁矿有: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辽宁鞍山、本溪、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等。 ② 有色金属矿: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稀土、锡、钨、钛、锑、锂、菱镁矿居世界首位。

重要的矿山有:铜矿:江西德兴、云南东川、湖北大冶(铜、铁);钨:江西大余;锡:云南个旧;锑矿:湖南锡矿山;汞矿:贵州铜仁;镍矿:甘肃金昌;稀土矿:内蒙古白云鄂博;金矿:山东招远;铝土矿:贵州修文、山东淄博、广西:平果;铅锌矿湖南水口山、青海锡铁山等

3.主要问题和对策:

(1)煤炭、石油、电力不足加强→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

(2)乱采滥挖,既破坏环境,又浪费严重→依《矿产资源法》护矿,综合利用,并研究利用替代性新材料。

(五)海洋资源(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1.种类: (1)生物 ① 渔场形成有利条件:第一,宽浅大陆架,水温适宜;第二,河流注入带来丰富有机质、营养盐类;第三,寒暖流交汇,也使营养盐类丰富。这样就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充足饵料。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一年有两个鱼汛:冬季的带鱼汛和夏季的墨鱼汛) ② 舟山渔场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原因:a地处台湾暖流和沿岸冷海流交汇点,鱼的种类多。b有长江、钱塘江等河流排放到该海域的大量有机物质和盐类,鱼的饵料丰富。c周围岛屿众多,为鱼的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d位置适中,处在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地带。 (2)化学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其它还有苏北沿海、台湾西部(布袋盐场)和海南岛西部(莺歌海盐场)等也是良好的晒盐场所。

① 长芦盐场形成原因:盐场的分布受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影响。长芦盐场地处渤海湾西岸。因为这一带有晒盐的优越自然条件: 有漫长宽广平坦的泥质海滩。 有利于海水蒸发的天气,即雨季短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② 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处于背风坡

(3)矿产: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份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4)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2.问题:过度捕捞和近海石油污染

3.对策:a.禁止过度捕捞,做到捕捞结合;b.防治海洋污染,教案《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六)森林资源

1.基本特点:a.宜林地区广,森林树种丰富;b.森林覆盖率低(13.9%),林木蓄积量小;c.森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d.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2.主要分布地区:a.全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为主;b.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天然林为主;c.南方林区——台湾、福建、江西等省的山区,以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 3.七大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黄土高原水土保护林工程,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4.成就: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七)草场资源

1.我国草场资源面积居世界第2位,是我国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

2.我国五大草原区:东北草原区;蒙、甘、宁草原区;新疆草原区;青藏草原区;南方草山区。 3.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温带草原,代表畜种有蒙古马、蒙古羊、三河马、三河牛等);新疆牧区(高山草甸,主要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区,代表畜种有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伊犁马等);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属高原牧场、高山草甸,代表性畜种有藏山羊、藏绵羊、牦牛等)。 4.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增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5.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人工草场。

【典型例题】

[例1] 根据下表数字,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表中数字反映出我国人地关系的突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土地资源面临的严重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保护我国的土地资源,我国政府确立的两个基本国策: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耕地越来越少 (2)土地承载量受到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3)① 实行计划生育 ②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 ) a.节约用水

b.进行跨流域调水 c.兴修水库

d.防治水污染 2.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正确叙述是( ) a.土地资源的类型多样,总量丰富 b.各种土地类型的比例十分合理

c.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丘 d.由于“开源”与“节流”,土地资源越来越多 3.下列油田位于山东省和河南省之间的是( ) a.辽河 b.中原 c.华北 d.胜利 4.下列铁矿同在辽宁的一组是( ) a.鞍山、马鞍山 b.石碌、攀枝花 c.本溪、迁安 d.鞍山、本溪 5.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正确叙述是( ) a.我国海洋开发程度很高

b.我国海洋捕鱼量居世界首位 c.我国是世界海盐生产大国

d.我国禁止捕捞海洋生物资源

二.综合题

6.读下面回答问题:

(1)下列矿产地及矿产名称是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a、b处于我国的西北干旱区,从地形上看a位于_________,b靠近_________平原,它们是西北重要的灌溉农业区,其灌溉水源主要是_________ ,两地农业的发展对a、b工矿业的发展的影响是_________

(3)c、d、e处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区_______资源的储量居全国之首。此处长江沿岸和海南岛还有____矿分布,这为本区工矿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c 6.(1)金昌镍矿;白云鄂博铁及稀土矿;攀枝花铁及钒、钛等伴生矿;锡矿山锑;大余钨矿 (2)河西走廊;河套;祁连山冰雪融水;黄河水提供了农业基地 (3)有色金属;铁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通研教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讲授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教材结构上本章具有开放性特点,有所侧重的选取部分重点讲述,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淡化了传统教材中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摸清重点,避免面面俱到。

编写者以全新的思路,广阔的视野从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中选取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学科基础知识,将他们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既保持了传统经典知识的精华,又融合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如西气东输工程、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中巨量的化学资源、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等。同时注重了学科自身特点-----地理图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如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另一方面,通过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加快知识更新的同时应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把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落到实处。

由于世界地理部分没有对自然资源知识作专门系统的介绍,故教师在本章教学中应在资源分类及特点方面作适当补充。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2、各类资源的特点、分布及相关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 教学目标

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2、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 自然资源概况内容: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矿产资源

1、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2、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我国能源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3、金属矿产 铁矿的分布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 【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 【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4、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总结的方法进行。

导入方案:同学们,知道纸张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木材)谁还能说出有那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知识---自然资源。

其中,本节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这部分内容使用了“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4幅图加以辅助,可见如何指导学生读图来理解把握这部分内容,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地图要素做适当处理,使学生更直接认识和理解这一教学重点内容。 我国矿产资源的有关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注意难点和控制点的把握,具体可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教学,提纲如下:

1、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的条件是什么?它与具有地区性优势的矿产有什么不同?

3、读煤、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图,说出其主要产地。

4、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请从矿产分布的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状况

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重点、难点

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 土地资源内容:

1、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2、土地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 教学建议

为深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教师可从比较方式(中国与美国、世界)和能力层次(循序渐进)上做不同安排。

引导学生讨论“空中楼阁”成语,并导入人类生产、生活和土地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人多地少”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读图和动手作题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理解基本图形表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是本节教材的另一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一章中学到的气温和降水知识来分析、推导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规律性。讲述“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时,分两个层次:一是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二是同类土地资源不同地区的生产力特点差异。教师可将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中国耕地分布图、中国林地分布图和中国草地分布图做成可叠置的幻灯片,以利于学生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三、水资源 教学目标

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

2、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及形成原因

3、解决水资源不足及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 教学重点、难点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解决途径 水资源内容:

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

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3.水资源的季节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

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4、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

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兴修水库,建设水利工程。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淡水污染。

5、水能的分布与开发

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亿干瓦,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水能的分布: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藏地区,长江水系水能最丰富,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另外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也较多。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说出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上各有哪些水电站?(长江上有:丹江口、葛洲坝、龚嘴等;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珠江上有:岩滩、龙滩等水电站。) 教学建议

水资源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等息息相关,在本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指导读图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和水资源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在导入中,可布置学生收集当地抗旱、抗洪的资料,了解这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了解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本节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水资源分布悬殊。水资源与降水量具有相关性,教学中教师可借用“降水量分布”图帮助学生推导、掌握水资源分布悬殊这一重点。第二是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教师可借助“南水北调”图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我国已建成几座?(2)南水北调将从哪条河调水到哪些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分析。

四、海洋资源 教学目标

1、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

2、海洋矿产资源、化学资源

3、海洋资源利用的广阔前景 教学重点、难点

1、海洋资源的种类

2、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资源内容:

1、多样的生物资源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 海盐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 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3、海洋能源、海洋空间与海洋保护 教学建议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含世界地理部分知识和本章前三节关于陆地资源中涉及的知识),在归纳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种类的基础上,推导和归纳海洋资源,分类后导入新课。教师宜采用阅读指导法讲述“海洋资源”,教师可将教材内容设计成阅读提纲帮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海盐分布地区及主要盐场,因内容简单,可让学生从教材p72“中国近海海洋资源”图中找出我国主要产盐地区及著名盐场。另外,教师可同时讲述盐场的成因以加深理解。

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教师可补充讲解中国近海寒暖流的交汇情况。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推荐)

3.1《自然资源概况》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推荐)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__中国的水资源教案_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教案_湘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河流湖泊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中国的民族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集体备课教案

1.1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4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