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自然资源学复习

发布时间:2020-03-03 19:21: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范式的构成和功能: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历来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自然资源的稀缺和冲突在当代更成为与人口,环境和发展相联系的世界性关注。自然资源学应社会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范式是科学性质的标志。范式为科学共同体一致拥有,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范式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为一批组织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范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拥护者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体内部交流比较充分,有相同的探索目标,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范式包括范例,即共同体的典型事例和具体的题解。范式不仅留下来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 自然资源:一般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藏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自然资源概念内涵:产生的天然性;构成的条件性;未来的发展性;利用的文化性。 资源基础:即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条件储量:是已查明的储量,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为止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是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稀缺性.绝对稀缺: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造成的稀缺;相对稀缺:由于分布不均造成的局部稀缺

2整体性: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对于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因资源的整体特性,会对其它资源、环境形成影响。 3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导致了资源稀缺特性的丰富化,由此也派生出竞争性特征。 4多用性: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5动态性: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6社会性

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离开了人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谈自然资源就毫无意义。自然资源从本质上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自然资源的价值响应于知识的增加、技术的改善、人类需求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高度的动态性;2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使用后就消耗掉的不可更新资源:确定最佳的消耗速率问题。可循环使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确保资源总量的基本不变3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取决于人类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可更新资源的可得性依赖于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调控供需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系统。

增长的极限1 悲观派的主要观点:太空船地球说,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世界模型32 乐观派的主要观点:历史外推论,市场响应论,替代的作用,耗散结构论。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生态系统是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 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物质能量联系、生产力、动态及管理等。 生物因子:气候、地质、地形、土壤、水等 非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活动 限制因子: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生态因子中某一个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生态占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其实质是将人类对自然资源(包括生态服务功能)的消耗与生态影响联系起来 。 生态潜力:即生态供给,是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功能 (用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来度量)。自然资源承载力是指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生态赤字:一个地区的生态潜力小于生态占用。 生态盈余:生态潜力大于生态占用。 全球基准:扣除其他生物生存所需地域面积后的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拥有量,为1.6hm2 供给是卖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出售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是买者在某一时间、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资源或劳务的数量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指自然存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的可得数量。 自然需要:是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欲望) 有效需求:指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和满足这种需要的能力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1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2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如木材的价格只计采伐和运输成本,不计营林成本,更不用说地租了,因此造成森林资源无价;再如水资源,只计供水成本,不计排水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外部性内化),更不计水资源本身的价值等;3历史因素:由于社会发展早期,资源与环境问题并不突出;4“公共财产”问题:诸如大气圈、江河湖海、荒野等。

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3国家税收流失;4资源物质补偿(量值上的消耗)和价值补偿不足(现行的市场价远低于实际价值价格),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构建1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并非由劳动决定而是由效用决定的。这一理论后来被进一步完善为边际效用价值论。

2、自然资源价值的构成 矿产资源的评价;地质评价:矿床类型,矿石储量,矿石质量,矿石开采条件与区位条件。经济评价:年开采能力与开采年限,投资与成本,价值与利润。环境影响评价:人类健康,生态系统,环境的美学与娱乐价值,环境污染,资源变化,自然要素,文物古迹,对周围地区或上下游地区的影响。 报酬递减律:凡将某一变动生产要素连续投入附加到另一有限的固定要素上时,逐渐会达到一点,在此点后的每一单位投入的附加产出(边际产出)将减少并且最终成为一个负数.报酬递增揭示人力资源尤其是技术进步对整个GDP的贡献不断增长的规律 报酬递减主要说明一定技术条件下,对作为固定生产要素的自然资源不断追加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过程中,产出的变动规律 自然资源保护的含义道德伦理与生态伦理层次的保护含义:对子孙后代生存状况的关怀,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价值和权利.管理与可持续性层次的保护含义:使自然资源对人类福利的功能具有可持续性,给后代留下同等的利用机会和条件.经济效益层次的保护含义:资源利用的长期效用最大化,实质是资源在目前和未来之间分配的决策。 影响自然资源保护决策的其他因素 经营者计划期 :资源利用的长期效用最大化,需要计划期长到足以能够采用带来最大经济和社会净收益的方案。但实际上计划期可能受到限制;租期与租赁协定;已投入的资本和劳动;抽回投资的需要 ;选择保护措施的能力和余地自然资源管理的主要社会目标

1经济效率目标:技术效率,产品选择效率,配置效率2分配公平目标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获利益和所造成代价在时、空分配上的公平分配公平:平均分配与按资、按劳、按资源贡献分配;结果公平与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个人观点与政府考虑;经济增长对于分配公平的作用3社会发展目标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是众多地区人民生存的基本手段;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增长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还能将自然资源转化成资本,并可以用来为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提供投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在促进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结构、投资政策、资源管理政策、分配政策等;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弥补市场机制在满足社会发展目标中的缺陷4资源保障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资源保障包括持续、稳定地获得国际市场上的低价供应和保护贸易渠道 5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质量目标

自然资源学实习报告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综述

珍惜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审计

自然资源评价

自然资源教案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旅游资源学复习

物流学复习

自然资源学复习
《自然资源学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