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听上官逸飞《化性谈》有感

发布时间:2020-03-03 16:24:5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听上官逸飞《化性谈与家庭教育》,读王凤仪老善人《化性谈》有感

话题还得从这次学习活动的《通知》说起。我第一次看到《化性谈》名词是在集团关于此次学习活动的《通知》上,出于工作的习惯把《通知》好好看了便于办理。主题内容《化性谈》字样让我不解,我便拿起电话询问集团办负责办理《通知》的熊主管,一方面意在提醒《化性谈》字样是否有误,一方面探究《化性谈》含义所在,便于给予其他疑问人员作出解释。熊主管在电话里很是肯定:《化性谈》字样没有误,只是对其含义不甚明了。于是,我便带着疑惑“百度一下”„„;王凤仪—王善人、刘有生—刘善人的一篇篇《化性谈》教育善文呈现眼前,精彩纷呈、目不暇给,我被震撼了„„;于是,我开始为听上官逸飞老师的《化性谈与家庭教育》讲课做起了功课„„。听课前的两天里,我将王凤仪老善人的《化性谈》读了两遍,刘善人的在北大讲病和广西中医学院的讲道善文等进行阅读,由于本人悟性较差,加之匆忙,尚未读懂读透,不解精髓,带着领悟真谛的渴望,走进上官逸飞的化性教诲和人生感悟。

上官逸飞老师以已化性、修德、学道之亲历,传道解惑,触及心灵,启迪人生。我认为《化性谈》是一篇功德善文,一部健康教本,更是一部心灵圣经,让我们学会“知己、知人、知性、知命”。《化性谈》之精髓当为“性、道、命”的人生阐述,诠释幸福人生的健康宝典。

何谓性?听了上官老师的身教和《化性谈》的诠释,顿觉豁然开朗,《化性谈》道出: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以前对“天性、禀性、习性”之意也略知一二,但往往混为一谈,含糊其辞,理不清之间关系。方才知晓:天性是纯善无恶的,是天赋予的,正如孟子说的“性善”;禀性是纯恶无善的,又称气禀性,表现为怒、恨、怨、恼、烦;习性是可善可恶的,是后天养成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的就是习性。所以,人的习性关键要看他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所为,做什么事就生什么性。做善就生善性,做恶就生恶性,都在人自己。

因此,我们不难悟出:人要请天性,必先去私欲;要想化禀性,先去找好处、认不是;要想去习性,先去不良嗜好。若能去习性、化禀性(怒、恨、怨、恼、烦)、便能天性圆满。禀性(怒、恨、怨、恼、烦)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如能化解,人之天性显现;若不能化,则会让人身心疲惫、殚精竭虑、久之得病甚至夭亡。故《化性谈》告诫:“以天性用事的人会找人好处,以禀性当家的准看人不对,而习性是物欲所绕”。故此,营造幸福健康人生,去习性、化禀性最好的方法就是王善人所讲:“不怨人,不生气、不上火,找好处、认不是”了。

不怨人。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心生怨气,久之生病,甚至招祸,能不是苦海?怨人是小人,难成大器。“小人有过怨他人”,怨人之人,常在意别人,自己不努力,还在意别人是否看得起自己,岂不怪哉,必难成大器。其实,一个人做到不怨人,只要保持好歹自知,淡然处之,管他别人看得起还是看不起呢!只是一个不怨天、不怨地、不怨任何说三道四,必当与怨气无缘,身心康健。

不生气、不上火。气与火都是心里生的。因别人招惹就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因急事所逼就着急,生火上行变成热;寒热都要伤人,焉能不病。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即使富贵,也没乐趣 。古人治病先治心,心安则病退。故,要做到不生气、不上火,就要修炼成“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 尽本分、不贪欲,保持平常心,这样气火自然不生,也就无灾无病。

找好处、认不是。王善人如是说: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是“收脏”,认不是生智慧水。“聚灵”就是收阳光,心存温暖,能够养心;“收脏”是存阴气,心里阴暗,必然伤身;智慧水能调五味、合五色,随方就圆。因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少看别人的短处;用放大镜去看别人,去放大别人的长处,人人身上有好处,就是恶人身上也有好处;用显微镜去看自己,经常去认识自己的不足,找自己的不是,人和天是一体的,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内的事,人要能找着本分,就能找到自己的不是。找好处胜用“暖心丸”,认不是胜服“清凉散”,使人变得阳光,恭敬谦卑,身心愉悦,心平气和,神清气爽,永无苦恼,延年益寿。

什么是道?道的释义有很多,《化性谈》中的道乃指“天道”,人人都有,天人合一,道不远人。讲道也就是讲人,若不讲人,哪有讲道?故,天道即为人道。修天道须从人道修起,古圣云:“天无道不成天,地无道不成地,人无道何为人”。天有道,日月星辰转运有序;地有道,四季分明万物复苏;人有道,人伦道德不亏方为人也。人若亏了人伦道德,身虽异于禽兽,但心与禽兽有何分别。因此,古人修道,主要修人伦大道,人道者——五伦八德。也不乏历朝明君,实施仁政,用“五伦八德”治理天下,国泰民安,创和盛世。

其实,“五伦八德”就是做人之标准,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法则,亲仁本分,守候敦伦,和谐共生,当今人们理应效仿继承。无论是从国家、企业、家庭以及个人来说,天道不可违之,否则,必将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国家之道,就是要保护人民,保护环境,丰衣足食,国泰民安;国与国和平共处,睦邻友好,共存共荣;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无论是一战或二战中,发动战争的侵略者国家没有一个好的下场,日本侵略者至今都不能允许有自己的军队保卫国家,死亡的所谓“英雄”也不能公开祭奠,这些都是违天道所致。组成国家的每个企业和单位也是这样,必遵天道,企业方能发展壮大,长盛不衰,否则,行将淘汰。

企业之道,就是按章纳税,守法经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勇担社会责任,企业与国家、社会和员工实现共赢,共同进步。那些偷税漏税、仿冒伪劣、制假贩假、非法竞争、欺行霸市、逃避责任的企业必定遭到惩罚,最终走向破产和倒闭。

家庭之道,就是要守“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夫妻有别—夫义妇顺、兄弟有序—兄友弟恭”之伦理;要行“妇德女道、为人子之道、父母之道、教养子女之道、姑嫂道、妯娌道、婆惜道、继母道、孀妇道”之人道;大凡守敦伦,尽本分,行人道好的家庭一定家丁兴旺,富足殷实,和谐美满,延年益寿。反之,则家业破败,风水不顺,招之横祸,病灾不断。

行好了家庭道,人道也在其中。员工作为企业大家庭的一员,员工之道,是每位员工必须面对和力行的。也就是每位员工要在企业大家庭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找准自己的位置,负起自己的责任,尽到自己的本分,力行自己的员工之道”;员工道行的好的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会业兴人旺,和谐发展;而行好员工道的员工,在企业中会够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一定能给自己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和企业共同成长。否则,员工自己会遇诸事不顺,业障阻碍,绩效低下,前途渺茫,诺诺无为,一事无成。企业也会因此提高人力成本和增加用人风险。

再说命,又为何物?《化性谈》道出: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阴命。道义是天命;知识、能力、钱财是宿命;禀性(怒、恨、怨、恼、烦)是阴命。人要是把这三命研究明白,并且用好命,人的命准好。命好与不好,全在自己,哪还用算命?命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是立住了天命。我们在工作中,若是不尽职、不尽力、喜虚荣、做假事、名不副实,就立不住命。天命要长,宿命要止,阴命要了。行天道、修德性是长天命;学习技艺、积攒钱财是长宿命;善用宿命长知足能消阴命。以宿命为公益的长天命;以宿命为自己享受的长阴命。比如:诸多企业家回报社会捐资建校、抗震救灾募捐善款、帮扶济贫救助弱势就是长天

命,企业也会因此公德而福报满满。然而,如今很多人只知用阴命、重宿命、不知长天命;他们富有了、却忘了本分,整天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欺行霸市、横行乡里、违规违纪、违背良心,犹如行尸走肉,必遭天谴和报应,反而长了阴命、消了天命。有此可见,要长天命就要守住人的本分,本分内的事就是人的天命、人的天职;当市长的全市民众救赎他的命,当老师的学生就是他的命,为人父母的子女就是他(她)的命,放牛放羊的牛羊就是他的命;那么,我们做员工的呢?企业和产品就是我们的命,如果没有了企业、没有了产品,也就没有了工作,我们还能成为企业的员工吗?所以,作为企业员工的我们,只有忠诚于企业,恪守本分,把工作做好,把产品做好,把市场做好,这样就能长我们员工的天命。

纵观《化性谈》全部,发现它是和中国所有传统文化理论的精髓是一脉相承的。从先秦汉初诸子百家的《四书》《五经》到明清时期的《菜根谭》《弟子规》的尊尊教诲,无不阐述着蕴含着儒释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道理和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至理格言。《化性谈》同折射出做人做事“圆天性,行天道,长天命”的人生敬言。只要人们恪尽本分、遵循伦道、行善修德,不怨人,找好处、认不是,学道化性,就一定会有一个健康、美满、快乐、幸福的人生。(雨峰)

王逸飞

听周飞老师讲座有感

听谈责任有感心得体会

听龚雄飞专家讲座有感

听龚雄飞校长讲座有感

邀请化性谈老师讲课申请表

范逸飞的作文

种植阳光袁逸飞

听聂老师讲座有感让思想飞

魅力课堂——听龚雄飞讲座有感

听上官逸飞《化性谈》有感
《听上官逸飞《化性谈》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