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名人志士

发布时间:2020-03-01 18:30:4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近代爱国先驱、抗日志士、爱国诗人和教育家,祖籍蕉岭县。

1864年12月26日出生于台湾苗栗县铜锣湾。字仙根,又名仓海,号蛰仙,又号蛰庵、仲阏,诗文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1912年2月26日在蕉岭淡定村病故。

近代爱国志士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悲愤交加,当即刺血上书,抗议李鸿章的卖国行径。此后他多次联合台湾绅士向朝廷发出呼吁电,要求废约抗战。清政府不但置台湾领土和几百万同胞于不顾,而且急诏撤回守土官兵。丘逢甲联合一批爱国志士,与日军展开抗战。日本侵略军进攻台湾后,台北、台南和台中的防务分别由唐景崧、刘永福和丘逢甲、林朝栋负责。由于唐平时放纵部下,纪律松散,无心抗战,一与日军交手,便节节败退,不久基隆失守,唐化装逃离台北,台北被日军轻易占领。消息传来,丘逢甲急举义军赴台北增援,途中得知台北已沦陷,唐已内渡,气愤至极。日军沿铁路南侵直达新竹,丘逢甲率义军与日本侵略军血战20余昼夜,进行了大小20多场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终因“饷尽弹尽,死伤过重”而撤退。1895年秋,他离台内渡,回到原籍蕉岭。此后至死不忘复台。 诗界革命巨子

丘逢甲是杰出的爱国诗人。离台后,仍写诗牢记复土雪耻。他平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歌,现仍保存有2000余首,有《岭云海日楼诗钞》、《柏庄诗草》传世。他一生写了大量怀念故土亲人、渴望早日光复台湾的诗歌,气势磅礴,充满爱国感情,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杰出教育家

早年在台湾教学,内渡后先后主讲潮州韩山书院、东山书院、景韩书院,后致力于创办新学。他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在家乡蕉岭县(原镇平县)创办镇平初级师范讲习所,镇平县立中学等。他力图教育改革,向学生介绍新思潮和西方文明,鼓励青年出洋留学,研究国家富强之道。1908年,他被广东教育界推举为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并受聘为两广学务公所议绅。广东省军政府成立后,他任教育司司长,成为广东省最有声望的教育家之一。

民主革命家

丘逢甲是同盟会会员,他盛赞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粤籍巨商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08年,他被推为同盟会岭东盟主。他积极支持姚雨平、朱执信、邹鲁等人的革命活动。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庇护被追捕的革命志士。1912年元旦,丘逢甲被推举为出席南京中央临时政府成立议会的广东代表之一,被选为参议院参议员,在辛亥革命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这是丘逢甲在1896年写的诗《春愁》。诗人在乡回想一年前割让台湾之事,愁绪难排,潸然泪下,甚是感人。事隔100多年后的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就台湾问题妙答中外记者,抑扬顿挫地吟出了这首诗,他深情地说:“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胞血脉相连,一条海峡不能把我们的骨肉隔断……”

丘逢甲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志士、卓越的教育家和杰出的诗人,祖籍广东蕉岭县。1864年,他出生于台湾省苗栗县铜锣湾一位教书先生家里,那年正是甲子年,父亲丘龙章想起了延平郡王郑成功也是甲子年生的,就给他起了个“逢甲”的名字。他自幼天资聪颖,4岁随父读书,6岁能诗,7岁能文,到12岁时,已能熟读四书五经,背诵不少唐诗宋词。14岁应童子试,获全台第一名。赴考时,主考官丁日昌以“甲年逢甲子”令对,他随口应道:“丁岁遇丁公”。丁又令作台湾竹枝诗,他日呈百首。丁日昌大为赞赏,赠以“东宁(台湾的别名)才子”印一方。1888年,丘逢甲在福州乡试中举,次年春,年仅26岁的丘逢甲赴京会试,考取进士,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无意仕途,弃官返回台湾,一面担任《台湾通志》的编撰,一面致力于书院讲学,鼓吹维新的进步思想,是当时士大夫中富有影响的人物。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年少时就“毅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丘逢甲深为战局的前途担忧。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丘逢甲悲愤地说:“清廷与吾台民恩义绝矣”,表示“桑梓之地,义与存亡”,“誓不从倭”,怒斥“清廷失人心,何以治天下?”他挺身而出,号召台湾同胞联合起来反对日本的侵占,并创办了义军。但终因寡不敌众,义军伤亡惨重,丘逢甲也在战斗中负伤。此时他仍主张联合台湾山胞,据山死守,与台湾共存亡。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接受部将谢道隆等人“台虽亡,能强祖国则可复土雪耻”的建议,挥泪离台,内渡大陆,以再图恢复。

1895年秋,丘逢甲回到祖籍蕉岭县淡定村,一心报仇雪耻,念念不忘收复台湾,立下“十年如未死,卷土定重来”的誓言。他的住地“心泰平草庐”,名为“培远堂”,面向台湾。堂侧两厢命名为“念台精舍”和“岭云海日楼”。他还将儿子丘琮改名为“念台”。

丘逢甲回乡后抱定“能强国则可复土雪耻”,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于是他决定走教育救国的道路,“从头整顿旧河山”。

丘逢甲的诗歌熔铸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著名诗人柳亚子评丘诗:“时流竞说黄公度,英气终输仓海君;血战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梁启超则称他为“诗界革命之巨子”。

如今,在丘逢甲祖籍蕉岭县,先贤的精神正被发扬光大。1984年和1988年,蕉岭县政府对丘逢甲故居按原貌进行两次整修,使之成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向人们展示丘逢甲光辉的爱国业绩。1994年,省政府拨款在该县城镇兴建了丘逢甲陈列室和纪念亭。目前,蕉岭县拟投资3000万元,建设丘逢甲纪念公园、纪念广场、筹拍《丘逢甲》电视连续剧等,进一步保护和开发这一名人资源,以建设文化先进县,促进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名人志士

古往今来志士感人事迹

名人赠言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皖南名人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名人志士
《名人志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