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敬业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2 06:42:0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奉公敬业小故事

1、时传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14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在旧中国,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歧视,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解放后,新中国给了他做人的尊严,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使他扬眉吐气,他对党充满感激。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规定他们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

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国家主席刘少奇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时传祥高兴地表示:“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当一辈子掏粪工。”自此以后,他更加努力,更加热爱本职工作。

时传祥1975年病逝,终年60岁。去世之前他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2、比尔•盖茨小时候

1965年,我在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有一天,一位负责教九岁儿童班的老师来找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他想再找个活干,能否在图书馆里干点什么。我说:“让他来吧。”一会儿,一个身材瘦小、沙色头发的男孩走进来了。他问道:“你们有活儿让我干吗?”我给他讲解有关杜威十进位制的图书分类上架法,他听后立刻心领神会。后来我又给他看一大摞过期借阅书卡,书卡上的书我起先认为已经还了,但是实际上由于书卡有误,这些书找不着了。他问我:“这是件侦探式的工作吗?”我回答说:“是。”话音刚落,他就像一名所向披靡

的侦探干起来了。老师进来告诉他该休息的时候,他已经找出三本书卡有误的书。他不肯休息,坚持要把活先干完。老师说馆内空气不好,应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他这才停下手头的工作。次日早晨,他来得很早。他说要干完找书的工作。下班时,他又说要当一名正式的图书馆管理员,我很痛快地答应了,因为他干起活来孜孜不倦。

几周以后,我发现办公桌上有张留言条,邀请我到这个男孩家里吃晚饭。我应邀去了并且过得很愉快。临走时,他母亲说,他们全家要搬到毗邻的社区去住,孩子也得转学。但是孩子首先挂念的就是他不能再在原学校的图书馆里工作了,谁来找那些丢失的图书呢?

孩子要走了,我与他依依惜别。起先我认为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可是他的那份工作热情使我觉得他非同寻常。

我很想念他。可是这种思念之情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几天之后,没想到他又回来了。他告诉我,新去的那所学校的图书馆管理员不让学生在图书馆帮忙干活儿。他高兴地说:“妈妈又让我回原校念书了,爸爸上班路上叫我搭段车,要是他有事,我就走着来上学。”

我当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孩子的决心和毅力如此之大,将来一定能干番事业。然而我尚没料到,他长大以后,竟成为一名信息时代的奇才、一位微型软件的巨头、一个世

界的首富。他的名字就是:比尔•盖茨。

3、在荷兰,一个初中刚毕业的青年农民在一个小镇找到了门卫工作,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60年。在这个清闲的岗位上,他没有悠闲,而是选择了打磨镜片,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技艺超过了专业水平,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人士都高,借助他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世界还不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

他获得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英国女王亲临小镇去看望他。他老老实实地把手中的镜片磨好,不仅成为了科学家,而且,因为专注和劳动,也确保了健康,他活了90岁。

这人的名字叫万\"列文虎克。

4、有位外科护士首次参与外科手术,在这次腹部手术中负责清点所用的医疗器具和材料。在手术就要结束时,这位护士对医生说:\"你只取出了十一个棉球,而刚才我们用了十二个,我们得找出余下的那一个。\"医生却说:\"我已经把棉球全部取出来了,现在,我们来把切口缝好。\"那位新护士坚决反对:\"医生,你不能这样做,请为病人着想。\"

医生眼里顿时闪出钦佩的光彩:\"你是一个合格的护士,你通过了这次特别的考试。\"原来,精明的医生把第十二个棉球踩在了自己的脚下,当他看到新来的护士如此认真时,他高兴地抬起了脚,露出了那第十二个棉球。

5、有一位本领高超的木匠,因为年事已高就要退休了。他告诉他的老板:他想离开建筑业,然后和妻子儿女享受一下轻松自在的生活。老板实在是有点舍不得这样好的木匠离去,所以希望他能在离开前再盖一栋具有个人品位的房子来。木匠欣然答应了,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次他并没有很用心。他草草地用劣质的材料就把这间屋子盖好了。其实,用这种方式来结束他的事业生涯,实在是有点不妥。房子落成时,老板来了,顺便看了看,然后把大门的钥匙交给这个木匠说:“这就是你的房子了,是我送给你的一个礼物!”木匠实在是太惊讶了!当然也非常后悔。因为如果他知道这间房子是他自己的,他一定会用最好的木材,用最精致的工艺来把它盖好。其实我们每个人自己正在做的活儿,归根结底都是在准备为自己建造一间房子。如果我们不肯努力地去做,那么我们只能住进自己为自己建造的最后的也是最粗糙的“房子”里。

6、京城七月的一天,一位年过六旬的全国知名度非常高的

相声表演艺术家早早地走出家门。今天他没有开车,而是招手上了一辆出租车。

开车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一见艺术家,心里不禁乐开了花:“哎呦,老爷子,离老远我看着就像您,还真的是您啊!”说完,拿出一个笔记本:“老人家,给我签个名吧。说实话,我开车三年了,第一次拉您这么大的名人。”艺术家很认真地给他签了名字,一路也就攀谈下去。

半小时后,艺术家下了出租车。待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开车走远之后,他又招手上了另外一辆出租车。司机师傅是个女同志,她虽然没有要求艺术家为她签名,但是好奇的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

下了这辆出租车,他又招手上了另外一辆。几个小时过去了,艺术家换了四五辆车,绕了大半个北京城。

中午时分,他又随手招了一辆出租车。开车的师傅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看到艺术家这张全国人民都很熟悉的脸时,很是高兴的样子。不过,在汽车驶上马路后,他就不再言语,这不免让艺术家有点尴尬。直到十分钟后,碰到红灯,这位司机才扭头问道:“老人家,今年的春节晚会您还上么?”艺术家刚说了两句话,红灯变绿灯,司机师傅又目视前方,不再言语。到了目的地后,艺术家没有马上下车,而是问他:“师傅,做我的专职司机干不干?”司机一愣:“老人家,你在和我开玩笑吧!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砸

到我头上?”艺术家笑了:“是这样,我的年岁大了,反应也差劲了。上周我自己开车,出了点事故,差点送了老命。老伴和儿女都不放心,说啥也不让我自己开车了。所以我就琢磨聘请一位专职的驾驶员。”中年司机又问:“您怎么一下子就相中我啦?”艺术家说:“你是惟一的一位在开车的时候不做其他事情的师傅。”

敬业,就会有好运。就这么简单。

7、.一块羊排决定战争成败。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排骨。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分给羊斟一份。羊斟大气,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大本营驶去。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被郑军的抓了俘虏。

8.一声叫喊决定中国统一良机。公元383年,已经一统北方

的苻坚为成就自己并吞八荒的伟业,征调了90万大军挥师南下,并跟随着前秦军的先锋部队到达了寿阳和晋军隔淝水相望。战前,他派出东晋的降将朱序去劝说晋军统帅谢石和谢玄放弃抵抗。但朱序身在曹营心在汉,到晋营后反而向二谢建议应该趁前秦军还没集结完毕,速战速决歼灭其先头部队。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派人劝说苻坚命令前秦军后撤,以便晋军过河后能腾出决战场地。苻坚答应了谢玄的请求,命令前秦军后撤。由于前秦军人多,在战前突然接到了后撤的命令,阵势立即大乱。这时朱序又在后方高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这样一来,前秦军将士们顿时六神无主,后撤变成了逃命,全军大溃。晋军趁势抢渡淝水,追赶溃不成军的前秦军。前秦军人马相踏,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可遏制地一溃千里。苻坚本人也受伤挂彩,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洛阳。志在必得的苻坚败在了朱序的手中。强盛的前秦帝国也因此遭受重创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又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中国统一的良机,被朱序的一声叫喊大大地推迟了。

9、许振超敬业故事

(1)、干皮带机电工,他努力学习电工知识,看设备图纸,逐渐掌握了电工技术。由于好学,他被调去操作当时最先进的机械———门机。起初,由于对门机的性能不了解,

许振超吃了不少苦。有一次,他稍不留神,胳膊肘便碰到了电闸,门机突然断电,无法正常运转,他吓坏了!电工重新调整了控制器的电源线,门机才恢复作业。虽说这是件小事,但对许振超的触动很大,门机司机不掌握相关电路知识,闭着眼摸“把子”,真是寸步难行啊!

从那时起,他便下定决心钻研门机操作控制原理。他借来电器图纸,把电器原理图分成几个部分,抄录到小本子上,随身携带;又在电器的重要部位标上名称,用笨办法,一点一点地学,还主动向技术人员请教。

随着对机械了解的加深,他又不断地琢磨机械为什么会出故障,电线和保险丝怎么会烧断,继电器的加速时间为什么要设定在秒数等问题,有时候问得身边的技术员都难以回答。后来,他就试着修门机,成了队里司机中第一个会修门机的人。

(2)、工程师的佩服之情

为了追寻一条新闻线索,一名记者专门打电话到上海,找到一位姓陈的工程师,问他对许振超的印象。这位工程师说:“我认识老许十几年了,他的桥吊运行、管理、维修技

术不光是在青岛港,就是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是名副其实的桥吊专家。他身上总有一种不满足的创新精神,再先进的设备,他都敢改。”

原来,这位工程师就是当年青岛港安装新型桥吊时,被撤换下来的厂方现场指挥,顶替他的正是许振超。这位工程师不但没有记恨在心,而且十分尊重、佩服许振超。十几年来,他所负责的20多条桥吊工艺的改进和设计,都听取了许振超的意见。《文汇报》报道许振超的事迹,看到报纸后,他还专门给老许打电话,“你上报了!”

(3)敢碰“王牌”

许振超修桥吊的技术,不只限于排除一般性机械故障,而且连一些精密的技术部件也敢碰。

桥吊上的重量传感器是国外厂家的“王牌”产品,按规定不能打开,坏了只能换。有一次,这个重量传感器坏了,他打开一看,只见竹子洞大小的空间里,布满了蜘蛛网般的电阻丝,像人的大脑神经一样。这玩艺儿能修吗?工友们望着他一脸怀疑。

许振超憋足了一口气:外国人能造出来,咱就一定能修好。他把重量传感器拆下来,带回家仔细研究,将每根线的颜色、位置都做好记录。然后,他戴上眼罩,拿着修表用的游丝镊子,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检查,终于发现是一根细如蚕丝的电阻丝断了。

毛病找到了,但焊接更为关键。焊点比芝麻粒儿还小,焊不好,就前功尽弃。他将自己最顺手的电烙铁磨尖,自配了焊料,顶着强光,像脑外科医生做微循环手术一样,屏住气,稳住手,一点一点地试探着焊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再来一次。用了整整一周的业余时间,老许终于将外国人的“王牌”产品攻下来了。

敬业故事

个人敬业故事

敬业的故事

国税局敬业故事

敬业

敬业

敬业

敬业之星

敬业实干

爱国敬业

敬业故事
《敬业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敬业的故事 敬业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