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色彩心理效应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3 21:51:4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色彩心理效应特征分析

当人们看某种颜色或色组时, 便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生活经历中所遇到过的与此相关的感觉, 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共鸣, 同时在情感上作出某种反应。尽管人们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宗教信仰等方面有所不同, 而对色彩的心理效应有所同异, 但对色彩在情感上的反应和情感表达大致上是一致的。

众所周知, 光与色对眼和脑的各种效应属于生理学范畴, 它不仅表现在对人的感观刺激上, 光与色几乎对所有的生物均有一定的生理效应。虽然我们不能把色彩的生理效应绝对化, 我们也无法理解在西班牙斗牛场上为什么公牛见到红色就进攻, 见到黄色就退却的真正原因, 但至少可以说动物和人类一样, 在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中确实有着某种共同性的东西, 而这种感受主要表现为动物对外界条件刺激所作出的条件反射。然而对人而言, 这种外界条件所引起的心理反应相对来说就复杂多了。它不仅包括最简单的生理影响, 还涉及自身的嗜好、职业、爱好、年龄、性别、环境和民族习俗以及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的积累长久等等。

从色彩给人的心理所引起的情感反应而言, 积极的色彩效应和消极的色彩给人们的心理刺激和效应是不大相同的, 不同的色彩刺激或使人积极兴奋, 或使人消沉悲伤。这就是为什么在节日喜庆、宴会厅以及商场的色彩设计中, 一般多用积极的纯度较高的暖色的原因: 它可以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 积极、欢快、活泼的环境气氛; 而在丧葬的悲伤场面一般不宜用纯度较高的色彩, 多以素净的单色为主调, 以产生一种肃穆、悲痛伤感的芬围。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对色彩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 医院医生的服装大致上均为白色, 因为白色在人们的心理上总是给人洁净神圣的感觉。红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被广大人民所喜爱的历史, 它不仅在节日喜庆时被人们采用, 作为欢乐、庆典、胜利时的装饰色,而且连平时的标志、宣传品、大量的包装设计、服装设计也常常采用。有人说, 姑娘们在初恋时爱穿浅红、粉红色的衣裙, 是由于粉红色温柔而易于接近; 热恋时爱穿玫瑰红或深红的衣服, 既热情又内向、含蓄; 结婚时则要换上大红的服饰, 这时的一切都明朗化了, 也更加热烈了( 这只是一种说法, 但从中可以看出色彩带给人们的微妙的心理作用) 。

色彩本身自然无所谓感情, 这里所说的色彩感应只是发生在人与色彩感觉之间的心理效果。人们对于色彩的考虑往往是通过心理来判断的。作为视觉传达的重要因素的色彩, 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左右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一般来说, 这种影响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 一是由色彩的物理性刺激直接导致的某些心理体验, 可称为色彩的直感性心理效应。如高明度色刺眼, 使人心慌;红色夺目鲜艳, 易使人兴奋。这种直感性心理反应强烈时, 就会同时唤起知觉中其他更为强烈、更为复杂的心理感受。如饱和的红色, 在强烈刺激下令人产生兴奋、闷热的心理情绪, 由于它与我们在印象中的火、血、红旗等概念相关联, 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争、伤痛、革命等, 这种因前种效应联想到的所引起的在人们心理上更为强烈、层次意义更深的心理反应, 属第二个方面, 即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这种间接性色彩心理效应, 包括色彩感觉的转移, 色彩的联想、象征、好恶、思维乃至记忆等。两种效应相比较, 前者具有更多的客观性、普遍性; 后者则带有较多的主观性、特殊性、复杂性、广泛性。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通常与个人或团体的文化背景及社会环境有关, 随着地域、时间、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我们知道, 色彩感觉的产生来源于光线对眼睛的物理刺激, 是一个纯粹的生理过程。而其之所以能产生复杂的心理效应, 是因为色彩的视觉感与人的大脑中平时经验的记忆产生了同构关系, 从而使色彩变成一种抽象的概念, 存贮在大脑之中。

然而, 人与人的心理状态, 以及对色彩的感知程度又是各不相同的, 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一定的文化背景。即使是同一个人, 在情绪高潮和低潮的情况下, 或在特殊情况下, 对色彩的反应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由各种不同的心态组成, 如感觉、知觉、思维、情绪、联想等等, 而视觉只是包括听觉、味觉、嗅觉等在内的感觉的一种。因此, 当视觉形态的形和色作用于心理时, 并非是对某物或某色个别属性的反应, 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过程首先是作用于人的生理反应, 其次才是心理反应。另外, 对色彩的嗜好和色彩的象征性也会给色彩带来某种特别的心理效应:心理联想。

色彩心理联想是指当人们看到某一色时, 时常会由该色联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客观存在事物, 这些事物可以是具体的物体, 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色彩的联想与平时生活的经验最为密切相关。例如对于红色, 我们既可以联相到具体的事物, 如太阳、火焰、红旗、鲜花等, 也可以产生抽象的联想, 如革命、激昂、热情等; 又如黑色, 既可联想到黑色衣服、黑色汽车、黑夜等具体的事物, 也可联想到死亡、绝望等抽象概念。从心理学上看, 联想是知觉的产物, 它不仅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 还可能同时影响到其他感觉器官, 如听觉、味觉、触觉等。比如, 我们说这种色调看起来很嘈杂, 或者说这两种颜色相配显得很和谐, 这里的嘈杂与和谐均属于听觉的范围。事实上, 这只不过是由听觉经验的积累、记忆直至引起视觉上反应的心理效应罢了。在很早以前, 就有人研究色彩与听觉特别是与音乐的关系, 并建立了音波与光波振动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常低音代表低明度色彩, 高音代表高明度色彩。在国外一些残疾人学校, 教师就是用音乐来向那些先天失明的人灌输色彩的概念, 如一段激昂的音乐表示红色, 一段欢快的乐曲表示黄色, 黑色则用庄重的音乐表示, 浅蓝色则用柔和的音乐表示等。国外也有一些球队曾利用色彩在心理上的不同效应作用, 把球员更衣室和休息室装饰成蓝色以便使球员很好地休息, 而把动员入场区则装饰成红色, 以便使球员在红色的刺激下迅速进入最佳的运动状态。在医学界, 有人利用红色曾作过这样的试验, 发现在较饱和的红色刺激下, 人的血压会有明显的升高。可见, 色彩心理效应已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无可否认的是, 当对某种色彩的联想在一定的地域、环境, 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被某个民族、某种社会集团所认可并加以推广时, 就构成了色彩的象征。色彩象征体现了色彩联想中共性的一面, 是人们将这种共性普遍化、一般化后所形成的表达某类特定事物的形式。因此, 色彩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 同样的色彩在世界不同地区往往表示不同的信息。如黄色,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帝王的色彩, 象征着帝王的崇高与威严, 一般平民是不敢随意使用的, 否则就会有欺君之罪; 在古罗马时期, 黄色也被当作是高贵的色, 普通人是不准使用的; 在东南亚各国佛教中, 黄色显示 超世脱俗!等教义, 神与佛头上的黄色光圈代表着神圣; 美国、日本等国则把黄色作为思念和期待的象征; 在基督教中, 由于黄是犹大衣服的色, 故在欧美国家被视为庸俗、低下的最下等色, 流传到我国也是如此。又如白色, 在中国人眼中意味着丧葬, 而在欧洲人则意味着喜庆, 意义完全相反。在中国近代, 红色一直是革命的象征, 人们对红色的敏感甚至到了荒唐的程度, 国民党统治时期, 谁家珍藏了红布则有通匪或赤党的嫌疑; 在中国文化大革命非常时期, 红色风暴更是席卷全国, 从红太阳、红海洋到万里山河一片红等, 无不极具强烈的政治色彩, 人们对于具有政治意义的革命的红色顶礼膜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反感红色或拒绝红色则会被认为是不革命甚至是反革命。在那个政治生命主宰一切的年代里, 人们生活中的色彩十分单调, 服装色彩流行较为普遍的象征一定意义的和艰苦朴素的军绿、蓝、灰、黑之外, 其他的色彩则一概被冠以 资产阶级!含义的色彩性质。在那些虚伪的政治色彩统治一切的年代中, 人们不敢对其他色彩有非分之想。由此可见, 色彩在特定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效应与象征的特殊性, 有时确实是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美国色彩学家切斯金认为, 支配色彩嗜好有三个重要因素: 第一是自我介入( 个人的嗜好, 占20% ) ; 第二是体面的维持( 自我与环境的调和, 占40%) ; 第三是快乐的追求( 追寻流行, 占40% ) 。其中两项均涉及环境影响, 占百分比最高。环境因素包括职业与场合的调和、教育程度、地位的相称、宗教信仰、民族与传统等。当然, 个性仍具有应用色调的很大潜在力量。尽管对色彩嗜好存有个人差异, 但从相对色彩象征的特殊性来讲, 我们同样发现, 人们对色彩的喜好也能在某一范围内存在着共性的因素。例如, 应用在服装色彩中的灰色系列, 无论男女都喜欢。对色彩喜好的不同人群, 大致上是这样的: 男人喜欢蓝、绿色系的色; 女人喜欢红、紫色系的色; 知识分子喜欢含蓄的低纯度色系的色( 这里不包含职业环境影响) ; 民间就曾有红女绿男的说法, 这就是说, 色彩心理效应的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总之, 对于色彩心理的研究, 可使我们对色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某种教条上, 而是更好地为发展现代社会经济, 提高生活质量服务。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 我国在经济上的迅速腾飞和加入WTO, 我们社会生活色彩五彩缤纷,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色彩在自己现代物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了。人们在生活中吃、穿、住、行都很讲究色彩。愉悦的色彩常常会给我们一份好的心情、一份意外的惊喜。享受色彩带给我们甜蜜美好的生活已不再是梦想。21 世纪是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 色彩将与科学技术一起在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_附件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的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定稿)

色彩的心理效应教案

城市色彩特征分析

色彩给人的视觉心理效应

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效应

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效应特征分析
《色彩心理效应特征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