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申论

发布时间:2020-03-03 18:56: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新大纲)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我国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还存在五大矛盾和问题。

这五大矛盾和问题分别是: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尽管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业生产力水平偏低、经营规模普遍偏小、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化不强的特征并未根本改变。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无论是覆盖面还是保障水平,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条件较差,目前全国还有2.5亿农民饮水安全缺乏保证,近100个乡镇不通公路,近1万个乡镇不通沥青路和水泥路,约200万户农村人口用不上电。一些地区村镇布局不合理,垃圾处理、生态保护设施缺乏。

——农民的民主权利和财产权利尚未得到切实保护,侵犯农民权益问题时有发生。农民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护,低价征收征用农民土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较突出,征地纠纷频繁发生。农民工的权益保障还不到位,农民工工资水平较低,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子女教育、廉租住房等权利缺乏有力的制度保护。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需要下更大决心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切实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在规范转移支付、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加强政府支农资金管理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些涉及统筹城乡发展的深层次改革,如推进大中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形成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流转的机制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对策链接

(一)培育城乡平等的国民意识

意识引导行动,或先有意识、后有行动。要想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的行动,而要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的行动,必先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统筹城乡发展绝不仅仅是政府的事,而是所有国民的事,因此仅政府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还不够,还需要所有国民都有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城乡平等竞争或公平竞争,因此培育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识主要是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或培养城乡公平的国民待遇意识。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因为中国国民受封建等级意识的毒害很深,城市居民有很强的优越意识,而农村居民有很强的自卑意识。迄今为止,我们都很容易从城乡交流的现实中发现:很多人在意识深处认为市民享有很多特权、农民不能享有国家各种福利保障待遇是天经地义的,一些人对此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在这种国民意识下,要实现真正的统筹城乡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努力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

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要采取以下行动:党和政府要消除对宣传城乡公民平等意识的顾虑,国民地位平等只会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不会威胁社会稳定,如果长期容许城乡公民不平等,则反而会真正威胁社会稳定;在城市市民中大规模、持续地开展尊重农民或民工(这个称谓要尽快取消)的宣传活动,对那些尊重农民或民工的人和行为进行奖励,对那些不尊重农民或民工的人和行为进行教育和惩罚;在农村居民中大规模、持续地开展“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鼓励农民进城与城市居民平等竞争;要求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在任何场合都要做尊重农民或民工的表率;通过网络等媒体开展城乡国民平等的大讨论,激发国民的城乡平等意识等。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城乡统一制度。城乡统筹发展的含义可以表述为:“城乡制度统

一、城乡权利平等、城乡自由互动、城乡合理分工、城乡广泛协作”,其中城乡制度统一是基础和关键。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包括建立城乡统一或城乡相互衔接的财产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福利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等。要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赋予或归还农民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与市民基本相同的产权(包括土地财产权、物质财产权、现金财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等)、自由选择权(包括自由择业权、自由迁徙权、自由投资权、自由流通权、自由退出经济组织权、自由选择经营品种权、自由选择经营方式权、自由结社权、自由表达意见权等)和平等交易权(包括平等纳税权、平等非税负担权、平等福利权、平等财政支出享受权、平等国有资产享受权、平等受教育权、平等价格权、平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平等自我保护权、平等无偿劳动权等)。建立城乡统一基本制度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难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举措。如果我们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制度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则统筹城乡发展才会现出希望的曙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等战略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建立城乡统一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如下: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产权制度(含城乡衔接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流转制度)、住房产权制度、资金产权制度等;建立城乡统一的价格制度,如实行城乡统

一、自由的价格制度,彻底消除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打破垄断行业的垄断定价,减少对部分农产品的保护定价,提高农业本身的竞争力;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如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择业制度、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人才和劳动力服务网络;建立城乡统一的福利保障和教育制度,如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凡是城市居民享有的各种福利保障和教育待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农民也应同样享有;建立城乡统一的财税金融制度,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统一城乡居民的非税负担,使城乡的财政支出与其人口比例大致相适应,对农村金融资金的转移进行适当的限制等。

(三)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

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属于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具有外部性,必须要由政府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行货币、稳定宏观经济、扩大就业、保护弱势群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教育、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基本福利、维护公共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稳定人口、倡导现代精神文明等。在这些公共服务中,城乡差别不大的有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发行货币、稳定宏观经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稳定人口、倡导现代精神文明等;城乡差距较大或城乡不太公平的有扩大就业、保护弱势群体、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教育、保障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基本福利、维护公众安全等。按理说,既然是公共服务,就应面向所有公众或国民公平地提供,但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实行城乡分割制度,在提供后一部分公共服务时主要偏向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的这一部分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和短缺。要想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就必须由政府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

政府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包括:提供城乡公平的就业保障服务,将农民的就业也纳入国家就业保障体系;按照与城市基本相当的标准,保护农村的弱势群体,如“五保户”、残疾人员等;与城市一样,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财政支出范围;在农村实行与城市标准基本相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按照统一的高考标准录取农村的考生;参照城市的标准,为农民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按照统一的标准设立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农民也实行与市民一样的劳动保护;逐步统一城乡计划生育政策,实现城乡之间人口的均衡增长;尽快按照基本相同的标准和协调一致的步骤来实施城乡资源环境保护等。考虑到农民过去做出了较多的奉献和牺牲,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今后新增的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与此同时,要着重推进如下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政府体制改革: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如减少政府层次、精简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农村自治组织等;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如重视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和提拔、加强上下级之间干部的交流等;推进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如按照经济区域的要求,适当调整行政区划;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如促进不同等级城市或城镇之间的公平竞争,减少上级城市对下级城市或城镇的收入上缴等;在国务院设立农村工作委员会,将农业部与其他农业机构整合起来等。

(四)推进城乡协调的经济发展

协调城乡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因为城乡就业、收入、建设和福利统筹等都依赖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2 培育城乡平等竞争的国民意识、建立城乡统一基本制度和政府提供城乡公平的公共服务也有赖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包括:协调城乡经济增长,实现城乡GDP(或人均GDP)的均衡增长;协调城乡产业发展,使城乡之间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协调城乡企业发展,实现城乡各类企业之间公平竞争,使城乡企业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协调城乡要素配置,实现城乡之间劳动力和人口的自由流动,按照平等交易(或等价交换)原则,实现城乡之间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

推进城乡协调的经济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制定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总体思路、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保障措施等;建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利益机制,如建立城乡产业发展品牌共享机制、上下游产业间的利益共享机制等;建立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网络,如建立城乡产业连锁网络,大力发展横跨城乡的产业集群;开展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项目布局,适当增加农村的产业项目,或促进城市项目向农村辐射;营造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合理环境,如放宽农民创业的行业准入,降低农民创业的门槛,建立农民进城创业的援助机制(如廉租公寓、投诉中心等),设立统筹城乡居民创业的信息服务网络,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等。

(五)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物质形态上,只有当人们从物质形态上看到城乡之间各有特色和优势,整体差距不大,才能说基本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要实现城乡之间在物质形态上的统筹发展,主要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都离不开规划。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当然,由于城市与农村在人口密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明显不同,统筹城乡的规划建设并不一定要求城乡完全一致,关键是要各有特色,在规划上要统一进行,在总体建设水平上不能差得太远,在基础设施和房屋的维护上要基本接近。目前,中国的城乡规划刚开始考虑统一,城乡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的档次差距还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可考虑从如下一些方面入手:尽快制定《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将其落实到城乡规划的实践中去;组织有关力量,制定全国及各地的城镇体系规划(或城市群规划或城市带规划或都市圈规划),将规划范围内的农村也一并考虑进去;引导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镇化规划有机衔接起来,避免就农村建设农村;鼓励各地制定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搞好城乡基础设施的衔接,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农村房屋建设的规范标准,引导农民自建住房,突出各地特色,避免千镇一面、万村一律等。

延伸阅读

统筹城乡发展要做到“四个防止”

高卫红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某些微观层面还存在类似于“一阵风”、“表面文章”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打了折扣,不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亟待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四个防止”。

第一,要坚持脚踏实地,建立长远目标,防止“一阵风”。目前在有些地方,城乡一体化发展“一阵风”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有的地方一开始紧锣密鼓,从乡镇到村庄普遍配备了设施,安排了人员,似乎从此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时隔不久,由于疏于监管,或者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的垃圾池遍地狼藉,再也无人及时清理。在村村通油路方面,有些地方迅速行动,很快把公路修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但是剪彩的鞭炮声余音未了,就出现了公路质量和管护问题。有的地方大张旗鼓实行了农村低保,刚开始尚能够每月及时发放,不久后就不能兑现诺言,低保户抱怨一个季度还领不到一次低保金。此类现象的出现,引起群众的不满,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过程,不是仅靠几项政策、几年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面积广大,长期以来积累的“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些年来,我国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需要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必须坚持脚踏实地,着眼长远目标,耐心细致地做好一切基础工作,切不可把统筹发展变成运动式的“一阵风”。

防止“一阵风”,关键是每个地方都要设立一个统筹发展的长远规划并严格遵循。这一规划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改变,不因工作重心的转移而忽略。这一规划要全面、科学,能够为当地工作的目标考核提供参照。有了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就可以循着一个方向做下去,把统筹城乡发展的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敷衍了事。

第二,要坚持全面发展,争取以点带面,防止片面追求亮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亮点的示范引导作用。这里所说的亮点,不是形象工程的亮点,而是实实在在地能够对城乡一体化全局工作产生借鉴作用的亮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城乡发展亮点纷呈,仅山东就有滕州的土地流转,诸城的农村社区建设,莱芜的农村居民社会化养老,寿光的现代农业等等。一些区县、乡镇、村庄(社区)也有自己的亮点。这些亮点既有看点,也有思路,既有政策措施,又有具体做法,对整个工作全局的开展产生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由于亮点的作用十分明显,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亮点工程”,但由此也在个别地方出现了片面追求亮点、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例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一些村建设了设施齐全的文体广场,这些广场往往成为领导参观、外地观摩的“亮点工程”。但是,还有很多村庄连一个简易的篮球场都没有。在农村养老方面,有的地方只重视个别敬老院的建设,把它们建成部分老年人的幸福家园,但是还有很多农村老年人连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亮点之“亮”,往往会掩盖那些较为灰暗的部分。

之所以出现片面追求“亮点”的现象,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一是个别地方政府认为,解决“三农”问题见效慢,不易出政绩,即使劳心费力把每一个村庄都搞好了,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在路宽路平距离近、领导看起来又方便的地方搞建设,容易出典型出政绩被提拔。二是个别部门领导检查工作,很多时候是走既定的路线,往往是看几个点,听一听汇报,就算大功告成。这就形成了一种片面的工作评价导向,使有关领导干部越来越重视亮点的产生,形成了片面的政绩观。有这样的发展理念,也就不可能有完整全面的规划。然而,亮点再亮,也只能是“点”,我们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不是让一部分农村“亮”起来,而是要让广大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争取以点带面。

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地区差异,防止“一刀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和模式。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发展速度来说,对于经济基础比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起点可以高一些,步子可以快一些;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更加注重做好基础工作,稳中求进。从发展方式来说,每一个地方都要把握好自身特点,努力发挥本地优势,切不可盲目照搬他人经验。

在当前阶段,忽视地区差异搞“一刀切”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有个别地方在对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没有全面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发动群众连片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有时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地方一味追求土地流转的规模,不顾各乡镇土地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统一制定流转指标,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地方不具体分析当地的财力物力状况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农村一律实行集中居住,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导致农村建设“清一色”,无特色。

之所以出现“一刀切”现象,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急躁情绪。其初衷是可以理解的,都希望“三农”问题解决得快一些,让农民群众早一天过上好日子。于是,急于推广成功的做法,急于照搬外地的经验,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防止“一刀切”现象,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本地区的基本情况,摸清自己的家底。每推行一项措施,要听取专家的建议,倾听群众的心声。要尊重乡镇与乡镇的不同,村庄与村庄的差异。防止“一刀切”现象,还需要克

4 服急躁冒进的思想,坚持水滴石穿的精神,只要找准适合当地的科学发展思路,就耐下心来,一步一步去做,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第四,要坚持科学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防止政府包办。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的角色是引导和服务,发展的主角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因此,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能实行政府包办。

近年来政府包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在某些地方,基层政府在群众反对的情况下,私自做主把农民的土地租赁给企业,引发了当地群众上访。也有些时候,只顾投入大量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忽视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不理解政策,使政策大打折扣。例如,有的地方在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程中,虽然政府补贴比例很高,但是部分村民对个人缴费仍有顾虑,担心将来政策会有改变,因此,对参保持观望态度,使惠民政策受到了“瓶颈”制约。

政府包办或许可以解决暂时的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任何好的政策措施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群众热情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持久动力。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够使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把好事办好。这就需要在推行政策之时,务必要耐心做好宣传,加强引导,让农民朋友理解政策,善于利用政策机遇获得自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2010国考申论热点:如何共同应对甲型H1N1流感 2009年3月底以来,墨西哥、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或称H1N1型猪流感)疫情,根据最新数据,甲型H1N1流感目前已经蔓延至全球39个国家,确诊病例达到8461例,并导致74人死亡。甲型流感的蔓延不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还沉重打击了处于金融危机阴影下的全球经济。面对流感疫情的发展,各国对疫情蔓延进行严密防范。国际社会采取了“迅速有效”的应对措施,尽快克服流感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影响。

有关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坏消息继续从各国传出。截至北京时间十六日十七时,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确诊病例(包括死亡病例)上升至八千四百六十一例,疫情蔓延至三十九个国家和地区。

当天,日本首次发现国内感染病例。神户两名高中生被确诊感染,加上当天早些时候已经确诊的另一病例,日本当天共确诊了三名感染患者。三人近期均无出国纪录,为日本首次发现的国内感染病例。

马来西亚十六日确认了该国第二例确诊病例。马来西亚卫生部官员称,第二例甲型流感患者是位与第一例甲型流感患者同机从美国新泽西飞抵吉隆坡的女性学生,且两人是朋友。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

同样在亚洲,印度卫生部证实,该国已经确诊了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是一名二十三岁的男性,他上周从美国纽约乘阿联酋航空公司客机途经迪拜飞抵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

土耳其在同一日证实了同样从美国输出的一个确诊病例。该国卫生部长阿克达指出,土耳其首例患者为美国公民,这位患者从美国途经荷兰阿姆斯特丹,然后在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转机准备前往伊拉克时,被监测出高烧。

在此次疫情“重灾区”之一的加拿大,当地时间十五日新增病例四十七例。加公共卫生局分析指出,截至当日,加拿大病例平均年龄为二十一岁,其中一半患者的年龄在二十四岁以下。来源:www.daodoc.com

在近期疫情较为缓和的墨西哥,目前有八个州仍未恢复正常教学活动。该国卫生部长科尔多瓦称,下周将是确认流感疫情是否保持下降趋势的关键时期,从十八日起,该国所有三十二个州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均将复课。

新加坡卫生部则宣布,鉴于世界卫生组织对甲型H1N1流感的权威研究报告,以及墨西哥新增确诊病例和输出病例都在不断减少,新加坡取消对从墨西哥入境旅客的居家隔离令。但将继续在各陆、海、空关口进行体温检测。

在医疗方面,中国宣布,首个专门针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药性的基因确证和耐药性分析的基因芯片,近日在

5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主持这项研究的专家表示,这种芯片采用纳米标记信号放大技术,可准确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且在获取样本后三至四个小时内即可完成检测过程。

2010年公考申论热点经济篇:抗旱救灾 背景链接:

6月中旬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部分地区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夏伏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截至9月1日,全国农作物受旱面积1.2亿亩,其中干枯3764万亩;701万人、379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重旱区主要为内蒙古、辽宁、河北、吉林、湖南、广西等6个省区,一些地区出现50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经济损失严重。

自然灾害是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不仅仅是自然因素,还有社会因素。虽然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此次的灾情与生态环境恶化有必然联系,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植被遭受破坏,自然蓄水能力差,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也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助长了人们的短视行为,客观上“促成”了旱灾的频繁发生。

标准表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尽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薄弱的局面。

2009年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南农村视察明确指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提高农业抗旱能力的要本之策, 要加强控制性水源工程和应急性水源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配套改造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所谓机制就是为了达到一个确定的目标形成一系列科学、规范、配套,可行的制度和方法)需要统筹考虑各种因素:首先,需要国家的支持,通过资金支持,鼓励农民建立合作经济社等方式进行政策性辅助;还需要市场的高效调节,市场的效率和竞争机制可以调节价格也可以保证农民的用水效率,也需要农民合作起来,实现乡村社会基础的重建和共同体维持,把乡村水利供给的社会基础筑牢。

抗旱减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克服靠天等雨的意识和松懈麻痹的思想,实行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才能提高长效应急抗旱减灾能力。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既能增加机械、建材等的需求,拉动当前的经济增长,又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论对当前还是长远,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政府主要投入大型工程和公益性设施,同时对农民建设小型农田设施进行补助和奖励。“

旱情如此严重,其直接元区固然是天灾,但幕后黑手却是人祸。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源的粗放利用等问题。很多地方重工轻农、重商轻农,农业水利建设基本没有投入。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最新热点解析:沙尘暴来源:京佳公务员

2010/3/25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一、相关背景

20日18时,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新一轮沙尘天气会接踵而至。而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肆虐一天后基本结束,据称,这是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16个省份约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

6

据悉,目前,已进入沙尘天气高发期。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采取切实措施,做好沙尘暴应急处置工作。各级应急人员要坚守岗位,随时掌握相关情况并及时报告;各地要做好灾前预报预防及沙尘暴发生中的应急处置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预案,并对可能发生沙尘暴的地区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妥善安置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必要时组织人员对灾情作详细调查。同时,还提醒人们在沙尘天气发生时,应尽量减少外出和户外活动,若需外出应戴好纱巾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建筑工地要覆盖好裸露沙地和废弃物,加固好易被大风吹落的搭建物。

二、沙尘暴概述

(一)沙尘暴概念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百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二)沙尘暴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或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轻者可使大量牲畜患染呼吸道及肠胃疾病,严重时将导致大量“春乏”牲畜死亡、刮走农田沃土、种子和幼苗。沙尘暴还会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生命财产损失。1993年5月5日,发生在甘肃省金昌市、武威市、武威市民勤县、白银市等地市的强沙尘暴天气,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6亿元,死亡50人,重伤153人。2000年4月12日,永昌、金昌、威武、民勤等地市强沙尘暴天气,据不完全统计仅金昌、威武两地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534万元。

4、影响交通安全(飞机、汽车等交通事故)。沙尘暴天气经常影响交通安全,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三)我国沙尘暴的现状

经统计,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

(四)沙尘暴的成因

客观地讲,今年的沙尘天气和特大旱灾,与气候异常有直接关系。据气象专家称,沙尘天气主要是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不稳定的热力条件形成大风或强风天气造成的。

但毋庸讳言,我们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追求GDP的政绩观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一些地方政府嘴上讲保护生态环境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头等大事,但实际干的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断子孙后路”的蠢事;一些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顾环境危害制定“土政策”允许上污染企业,为环境违法企业“保驾护航”,形成“老板赚钱、群众受害、政府埋单”的恶性循环链。

三、相关对策

沙尘旱灾肆虐,是对人类警示,因此京佳教育认为当下我们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主动节能减排,防治污染,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此外,还要强化防灾减灾意识,加大政府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第一、恢复植被,加强防止风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能减少沙尘源地。根据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制定防灾、抗灾、救灾规划,积极推广各种减灾技术,并建设一批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御体系。

第二、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为因素对土地的压力,保护好环境。

第三、加强沙尘暴的发生、危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普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所生活的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不仅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人们要自觉地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第四、政府官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个干部能不能被提拔重用,不仅要看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和成绩,更要看他对环保治理的态度和效果。将环保成效作为选拔官员的一项标准,对未按期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地方和部门,将坚决实行“一票否决”,环保“成绩单”将直接影响官员的选拔任用。以“环保成绩”选拔官员,让牺牲环境为代价捞个人政绩的投机者没了市场,能够促使更多的干部转变观念,务实作风,树立科学的为政思维,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第

五、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过度。由于交通不便等缘故,西部的生产方式还基本停留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放火烧山,导致地面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急于脱贫,一些老百姓靠挖甘草、搂发菜、开矿发财,这些行为都给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因此,必须发展集约型农业,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出,防止不断的毁林开荒行为。

2010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最新热点解析:西南旱情来源:中公教育

2010/3/29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2010年上半年,云南、山东、江苏、湖南、海南、内蒙古、重庆、辽宁和宁夏等10省陆续发布公告,将在4月最后一个周末进行公务员考试。“联考”之势已经形成,针对上半年社会热点事件,整理出了“申论热点面对面”备考系列,帮助考生在熟悉热点事件的同时,提升理论素质,最终在考试中拔得头筹,一举成“公”。

一、事件背景阐述

“河水断流、水井干涸、农田龟裂„„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西南5省区市的旱情不断加重,其中云南、广西的部分地区的旱情已达到特大干旱等级,贵州省秋冬连旱,出现80年一遇的严重干旱,部分地区旱情甚至百年一遇„„”

自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遭遇特大旱灾,农作物绝收、饮用水奇缺,牵动了社会各方的心弦。严重龟裂的土地,温总理紧锁的双眉、沉重的语气,让我们无不为这一罕见的旱情所震撼。

1、受灾省区及各地灾情:

云南——最大粮仓130多天无降雨。全省已有超过800万人、48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最大粮仓陆良县125天无降雨。

贵州——84县230天滴雨未下。230余天无雨,84个县(市、区)沦为重度受灾。全省农作物受旱面积417.5万亩,153.3万人、75.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广西——31万人靠送水度日。 13个市77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782万人,饮水困难人口达219万人。

四川——稻田无水拟种烤烟。 13个市(州)55个县(市区)616万人受灾,131万人饮水发生困难;水稻田拟改种耐旱烤烟,流了500年的泉眼干涸。

重庆——两江枯水大船难靠岸。34个区县出现旱情,农作物受旱270万亩,94万人出现饮水困难;低水位使大吨位船舶只能“蹲”在江心没法靠岸„„

蔓延——湖南、甘肃未能幸免。湖南5个市(州)38个县(市区)近3700多个村民小组38万多人饮水困难;甘肃受旱面积达1628.3万亩,143.6万亩地下种困难,72万人饮水困难。

2、灾情成因:

(1)降水偏少蓄水不足系造成旱情主因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邱瑞田认为,降水偏少和蓄水不足造成南方旱情的主要原因。

今年降水量,南方五省严重偏枯,一些河道来水量不足常年平均的50%,部分河道少于九成,造成整个西南五省出现严重干旱。由于持续时间长,这个面积逐渐扩大到目前的状况。现在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几乎处于不饱和状态,蓄水严重不足,从而造成严重的供水不足。

(2)水资源利用率低。

南方水资源量非常充沛,但是它的河道属于峡谷型的河道,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大致上我们水资源利用率在6%左右,这是相当低的,这和它的特殊地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3)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天气晴好,持续高温。

在此影响下,副热带高压整体偏强,东亚季风携带的水汽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北方降雪频繁。相反之下,我国西南地区是下沉气流占优势,常出现晴好少雨天气。

(4)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

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西南省市边缘“溜”过去。加上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秦岭,无法对盆地及其他地区造成影响。加之“水汽”条件不丰富,无法形成较好的降水。

(5)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也有专家认为这次西南严重旱情的成因不乏下列因素:

第一,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南一些省份提倡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作物涵水能力较差,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第二,西南的矿产、矿石资源丰富,但矿产大量开采,尤其石材的开发,对西南的保湿屏障破坏很大,缺乏地下水保持气候湿润,也使喀斯特地貌调节旱涝的功能受到破坏。

二、相关知识储备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坚持走科学发展观道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文本。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及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保障人畜饮水安全。

优先解决群众饮水问题,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群众的生活用水。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饮水解困方案,落实供水措施。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以及拉水等多种措施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2、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发展。

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危害,尊重自然规律,调整结构,推广抗旱技术,根据水源情况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夺取今年农业丰收

3、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经济,加强基础水利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通过科学手段,因地制宜,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从根本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0

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幸福锡山”建设 全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开展“幸福锡山”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 【信息发布时间:2010-3-4 阅读次数:166】【我要打印】【关闭】 【字号 大 中 小 】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幸福锡山”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为主旨,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强化人才、科技、生态、文化、民生“五个自觉”,以超越的勇气、超常的力度,大力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事事都有好保障,人人都有好身体,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加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近期目标:以建设创新型经济城区为战略导向,突出“三高”原则,加快“四城”建设,协调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社会事业、文化建设、民主法治、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等重点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把锡山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迸发、人民就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民意诉求畅通、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城区。

中长期目标:以先进幸福地区为标杆,大力推进全民幸福计划,力争到2020年,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社会和谐力、文化软实力、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新体系全面建立,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使锡山广大群众更具幸福感、快乐感、满意感和归属感。

力争到“十二五”末,把锡山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迸发、人民就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民意诉求畅通、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城区。3月1日下午,我区召开全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开展“幸福锡山”建设动员大会,动员全区上下以开展“幸福锡山”建设为实践载体,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奋力开创锡山赶超发展的新局面。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戴解平到会讲话。区委书记朱爱勋在会上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目的,在创新实践中深入推进“幸福锡山”建设。

区委副书记、区长陆志坚主持会议。参加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的区领导还有吴富生、周积生、华炳泉、张黎平、高燕、赵巧新、王红彦、张映雪。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市委在对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总结、深入思考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幸福市(县)区建设活动,以此作为我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努力开创具有无锡特色的转型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新局面。

戴解平在讲话中要求,锡山各级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委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增进人民幸福、建设幸福社会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锡山实际,认真借鉴江阴经验,认清转型发展形势,更好地推动民生意识的觉醒和民生工作的自觉,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他希望锡山各级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具体要求上来,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全力确保幸福锡山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戴解平指出,锡山区是无锡“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重要板块,对全市发展大局举足轻重。他强调,要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幸福锡山”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明晰目标,扎实举措,全面推进“幸福锡山”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领导,凝心聚力为“幸福锡山”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以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更加务实的创新举措、更加高昂的干劲斗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锡山”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无锡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和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朱爱勋在讲话中指出,建设“幸福锡山”是率先基本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检验,是党政机关执政为民的评判标准。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幸福锡山”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开展幸福锡山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朱爱勋指出,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锡山”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增进人民幸福、建设幸福社会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幸福锡山”建设六项工程为载体,统筹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把锡山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迸发、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民意诉求畅通、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城区。

朱爱勋说,“幸福锡山”建设内涵丰富,要求具体,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是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会上,安镇街道党工委、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党支部就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交流发言。会前,与会代表观看了“幸福江阴”专题片。

以人为本深入推进“幸福锡山”建设 全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开展“幸福锡山”建设动员大会召开

------------------ 【信息发布时间:2010-3-4 阅读次数:166】【我要打印】【关闭】 【字号 大 中 小 】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幸福锡山”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为主旨,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强化人才、科技、生态、文化、民生“五个自觉”,以超越的勇气、超常的力度,大力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事事都有好保障,人人都有好身体,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加快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近期目标:以建设创新型经济城区为战略导向,突出“三高”原则,加快“四城”建设,协调推进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保障、社会事业、文化建设、民主法治、生态环境和城乡统筹等重点工作,力争到“十二五”末,把锡山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迸发、人民就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民意诉求畅通、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城区。

中长期目标:以先进幸福地区为标杆,大力推进全民幸福计划,力争到2020年,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产业竞争力、自主创新力、社会和谐力、文化软实力、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新体系全面建立,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使锡山广大群众更具幸福感、快乐感、满意感和归属感。

力争到“十二五”末,把锡山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迸发、人民就业充分、生态环境优美、民意诉求畅通、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城区。3月1日下午,我区召开全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开展“幸福锡山”建设动员大会,动员全区上下以开展“幸福锡山”建设为实践载体,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动力,奋力开创锡山赶超发展的新局面。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戴解平到会讲话。区委书记朱爱勋在会上强调,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目的,在创新实践中深入推进“幸福锡山”建设。

区委副书记、区长陆志坚主持会议。参加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的区领导还有吴富生、周积生、华炳泉、张黎平、高燕、赵巧新、王红彦、张映雪。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市委在对三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总结、深入思考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幸福市(县)区建设活动,以此作为我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努力开创具有无锡特色的转型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新局面。

戴解平在讲话中要求,锡山各级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市委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增进人民幸福、建设幸福社会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锡山实际,认真借鉴江阴经验,认清

12 转型发展形势,更好地推动民生意识的觉醒和民生工作的自觉,不断提升人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他希望锡山各级组织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具体要求上来,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全力确保幸福锡山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戴解平指出,锡山区是无锡“七区一体、一体两翼”的重要板块,对全市发展大局举足轻重。他强调,要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幸福锡山”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明晰目标,扎实举措,全面推进“幸福锡山”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领导,凝心聚力为“幸福锡山”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以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更加务实的创新举措、更加高昂的干劲斗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锡山”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无锡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和幸福安康和谐宜人首善城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朱爱勋在讲话中指出,建设“幸福锡山”是率先基本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检验,是党政机关执政为民的评判标准。全区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幸福锡山”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开展幸福锡山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朱爱勋指出,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锡山”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增进人民幸福、建设幸福社会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幸福锡山”建设六项工程为载体,统筹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把锡山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活力迸发、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民意诉求畅通、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的幸福城区。

朱爱勋说,“幸福锡山”建设内涵丰富,要求具体,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是群众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他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会上,安镇街道党工委、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江苏申锡建筑机械有限公司党支部就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交流发言。会前,与会代表观看了“幸福江阴”专题片。

富裕和谐秀美 “幸福宜兴”建设开启大幕

2010年02月22日10:02 来源:无锡新传媒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2月21日,宜兴市召开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开展“幸福宜兴”建设动员大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小平,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出席大会。

毛小平在大会上讲话。他说,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了宜兴市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对宜兴的未来发展和“幸福宜兴”的建设充满信心和期待。他指出,“幸福宜兴”建设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内涵,是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各级各部门执政为民的新追求。他希望宜兴做到三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快发展,夯实“幸福宜兴”建设的基础,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更高,思路要更明确,干劲要更足;二是坚定不移惠民生,让宜兴民众普享发展的成果,大力实施人居环境工程、就业创业工程、社会事业工程、平安和谐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三是坚定不移优化机制,以此来强化和保障“幸福宜兴”的建设,特别是在创新创优干部考核机制、城乡一体化机制、民主参与机制、群众诉求和表达机制方面下功夫,使宜兴成为宜居宜业、民富民安、共享成果的幸福之城。

13

蒋洪亮就认真贯彻无锡市委市政府精神,以开展“幸福宜兴”建设为载体,推动民生新发展,开辟科学发展新境界,加快把宜兴建成全省科学发展的新亮点作了部署。“幸福宜兴”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增进人民幸福、建设幸福社会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作为“幸福宜兴”建设的具体实践,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贯穿于社会转型的全过程,坚持民生为先,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加快把宜兴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秀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民众满意的幸福之城。(许元强)

“幸福南长”建设路径确定

来源:无锡日报

时间:2010-3-4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22 [ 打印 ] [ 关闭 ] [ 收藏 ]

昨天,南长区召开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暨“幸福南长、魅力南长”建设动员大会。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黄继鹏出席大会。

会上出台了南长区《关于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南长、魅力南长”活动的实施意见》,确定“幸福南长”的建设路径:以“五大幸福工程”为抓手,以开展建设“幸福街道”、“幸福社区”、“幸福家庭”活动为载体,强化人才、科技、文化、生态、民生“五个互动”,加快建设都市产业创新区、文化休闲特色区、品质人居引领区,努力把南长建设成为幸福宜人首善区、最有魅力中心城。“五大幸福工程”具体包括经济创新富民工程、社会事业强民工程、社保安居惠民工程、和谐稳定安民工程、生态文化乐民工程。

即日起,南长区将广泛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幸福南长、魅力南长”建设,开展“幸福进万家,魅力我添彩\"主题活动,把\"幸福南长\"建设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使建设活动变成为民服务、为民解难、为民送暖的过程,变成建设美好家园、造福一方百姓、缔造幸福生活的民心工程。同时,每年在全区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幸福南长、魅力南长\"建设活动群众幸福指数测量,使建设过程真正成为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的过程,广泛凝聚建设活动的合力。

如何保障幸福铜陵建设?

www.daodoc.com

2010-01-12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幸福铜陵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全市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凝聚各方智慧,强化工作举措,形成齐心协力促发展、同舟共济谋幸福的生动局面。

第一,促进幸福是最大民生,越是重民生,越要加速发展。没有发展,幸福无从谈起。发展必须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一要把发展的旗帜举得更高。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力量。高举发展的旗帜,就要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紧扣第一要务,紧密结合铜陵实际,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高举发展的旗帜,就要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发展不够是我市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是我们最大的任务,从而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到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上来,放到化解矛盾、排除阻力、营造环境上来,以实际行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二要把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大。在新一轮发展中,先进地区迈出一小步,我们必须迈出一大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步子要再快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就铜陵来讲,我们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好,还可以更好;快,还应该更快。无论是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首个千亿产业与企业,以至赶超湖北黄石、湖南益阳,都需要我们强化\"与长三角城市比人均,与中部地区城市比总量\"的赶超意识,发扬舍我其谁、气贯长

14 虹的\"亮剑\"精神,以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更优的结构、更强的后劲,奋起直追,争先进位,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抢占先机、缩小差距,才有可能谈跨越。三要把发展的干劲鼓得更足。干劲足,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干劲不足,再小的困难也会束手无策。在这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形势下,铜陵新一轮的发展,要么落伍塌陷,要么后发赶超,除此别无选择。我们必须抓住应对金融危机形势下弯道超越的关键时期,坚定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快发展和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理念,抢抓机遇,先手亮剑,快手出招,妙手布局,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干劲,以不怕艰难险阻的斗志,着力推进城乡大建设,促进经济大发展,切实夯实幸福铜陵建设的物质基础。

第二,感知幸福是主观体验,越是讲主观,越要善于引领。经济发展是幸福快乐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惟一因素;丰衣足食是幸福快乐的重要保证,但不是绝对保证。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幸福更多的是主观感受,不囿于外在条件,取决于内在认知。必须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认识幸福从何而来,幸福如何把握,幸福怎样提升。一要着力引导在生活感悟中认识幸福。一个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发现内心。一些人不幸福的根源在于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总是与别人比收入、比待遇、比职务,越比越有\"不足不平\"的感觉。对自我认识不深、把握不准,幸福就会渐行渐远,痛苦就会越来越近。我们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知足\"与\"知不足\"的关系,正确看待自己,客观面对现实,在心理和心态的\"知足\"中感受快乐,体验幸福,在工作和追求的\"知不足\"中奋发进取,收获幸福。二要着力引导在辛勤劳动中创造幸福。大家都深知幸福源自创造、劳动体现价值的道理。幸福不是别人施舍的,天上不会掉馅饼,\"等靠要\"这种不劳而获的幻想永远都是两手空空的下场。不经历一番辛苦的耕耘,就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首先成为幸福的创造者,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后才能享受到幸福。我们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鼓励创新、追求幸福的社会氛围,让一切成就个人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幸福源泉充分涌流。三要着力引导在相互分享中体验幸福。懂得分享的人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梨,懂得分享的人就可以品尝两种水果。把快乐告诉别人,快乐就增加一倍;把忧伤告诉别人,忧伤就减掉一半。要积极倡导\"我奉献,我幸福\"的理念,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培育团结协作、互助共济、乐于奉献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只有人人都能分享彼此的幸福,幸福之花才能处处开放。四要着力引导在人人参与中共建幸福。建设幸福铜陵,是全市74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让全市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建设幸福铜陵中来,使每个人都成为幸福铜陵大舞台上的演员,而不是观众,这是必须大力倡导的理念。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不能把自己仅仅当成了\"幸福铜陵\"的旁观者、享受者和评判者,坚决防止和克服只要关心温暖、不思进取发展,只想坐享其成、不愿吃苦耐劳的不良倾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媒,大力宣传幸福铜陵的民本理念,提高人民群众对幸福铜陵的认知度、关注度、参与度,使幸福铜陵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并化为铜陵人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谋求幸福是艰巨任务,越是任务重,越要强化组织保证。建设幸福铜陵,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增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为建设幸福铜陵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一要善统筹,提高谋事的水平。建设幸福铜陵,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幸福铜陵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要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幸福铜陵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做到统筹考虑、协调推进。当前,受现实条件所限,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积极而为,量力而行。既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抓紧、抓细、抓实,打好攻坚战;也要规划出长远蓝图,坚持抓、不断抓、长期抓,打好持久战,一件事、一件事地做,逐步提高幸福铜陵建设水平。二要重实践,增强干事的能力。这次市委全委会对幸福铜陵建设只是点题,破题和推进的任务就落在了各级干1部的肩上。大家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多深入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既要准确掌握群众的所需所盼,又要深刻反思我们在工作上的所缺所差,更要从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汲取智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群众的诉求少一些层层批示、多一些直接办理,少一些模棱两可、多一些明确意见,少一些按部就班、多一些急事急办,真正做到为加快发展尽心尽力,为群众幸福任劳任怨。同时,各级组织要把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各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绩尺\",特别是组织部门要把推进幸福铜陵建设的情况作为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统计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幸福铜陵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强跟踪监测,把监测结果同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结果一道公布,用指标指引,以指标促进,依指标落实,将指标作为干部干事的目标,化作人民群众幸福的笑脸。三要严要求,增强不出事的本领。能干事、干成事是能力,不出事是本领。作为一名干部,是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为个人\"幸福\"谋利,还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幸福尽责,这是一个重大考验。现在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妄图把个人的\"幸福\"建立在金钱之上。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从新形势、新要求出发,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不断扩大干部监

15 督的范围和领域,尤其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切实加大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各种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不断强化党的纪律约束。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促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把74万铜陵人民更加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个人幸福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之上,在创造铜陵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施展才华、树立形象、实现价值。

深化推进幸福江阴建设

http://www.daodoc.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10年02月26日10:27 来源:江阴日报

昨天上午,市委书记朱民阳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讨论研究有关深化幸福江阴建设工作、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和信访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幸福江阴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进一步深化幸福江阴建设,真正做到以人民幸福评估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幸福社会建设上作出有益探索。市领导王锡南、吴崇翟、黄满忠、赵国权、高佩、蔡叶明、孙小虎、薛良、须振宇、孙英、袁秋中、费平、钱文琴、龚振东、封晓春、陶苏根、张济建参加会议。

会议讨论听取了有关深化幸福江阴建设的情况汇报,分别研究了创新体制机制为民办实事、让拆迁工程成为民心工程、民主推动民生、完善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三置换”工作、把幸福江阴向国际社会推广、幸福江阴建设学习计划和督查计划等各项具体工作。会议提出,要根据中央领导对幸福江阴建设的批示要求,结合江阴实际,进一步加快和深化幸福江阴建设,把幸福江阴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要坚持以民生需求倒逼经济转型优化、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实施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做大做强经济实力奠定物质基础;要以制度创新为保障,落实工作措施,通过市场化、社会化手段,让百姓参与到城市建设的管理、服务、评价中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问题,探索出创新体制机制为民办实事的新路径;要量化工作措施、时间节点、工作要求,真正让折迁工程成为民心工程;要坚持目标化、具体化、科学化,整体推进民主推动民生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从制度上进行保障,使民主推动民生成为幸福江阴建设的持续推动力;要把弱势群体作为“小比例”、大问题,以“人均享有”到“人人享有”为目标,系统筹划、有力组织、合力推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关注弱势群体,加快推进“三置换”工作,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和谐;要坚持环保优先,规划建设不开发区,以生态的高度自觉,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留好空间,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要学习国内外幸福社会建设的先进经验,不仅让江阴人认可,还要更多地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认可,并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把幸福江阴建设引向深入,加快向现代化目标迈进。

在讨论研究《2010年体制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意见》时,会议指出,体制改革工作要体现创新性和江阴特色,要注重从制度层面保障和巩固改革发展,要与幸福江阴建设的目标要求相结合,在推动各项工作攻坚克难中,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在听取全市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后,会议强调,信访工作不仅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全市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提高处理信访的能力,加强基层信访建设,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幸福社会建设之政府责任

——解读“和谐幸福新诸暨”

在关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福祉的不断提升,在更高层次、更大程度上追求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受和社会认同,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符合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在这方

16 面,诸暨的创新实践,为幸福县域的建设,进而为幸福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发展样本。

一、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说过:“历史认为那些为公共谋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因为这是为一切人而牺牲,到那时候,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微小的、可怜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属于亿万人民。”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演讲中指出要提高中国国民的幸福指数。国家统计局随后表示,将推出幸福指数、社会和谐指数等一些“软”的统计内容。在县级层面,江苏江阴、浙江诸暨较早地把建设“幸福江阴”、“和谐幸福新诸暨”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这表明,上至中央、下至地方,中国各级政府越来越多地开始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

二、建设幸福县域的诸暨实践

2005年,零点公司针对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浙江诸暨、福建长乐等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展开名为“中国女性生活质量指数研究”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的地区中,诸暨女性以75.4分排名最高,对自己的生活最满意,同时也最具有幸福感。北京女性的幸福感竟然比不上诸暨女性?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事实上,秉持“一切为了诸暨的发展、一切为了诸暨的利益、一切为了百姓的福祉”这一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一直是历届诸暨党委、政府乐此不疲的大事、要事。

三、建设幸福社会的诸暨经验

中国社科院李崇富教授认为:“在当前的中国,解决人们的幸福问题,政府依然是主导。”“和谐幸福新诸暨”的建设实践告诉我们:人民幸福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也大有作为。

建设幸福社会,政府应强势推进经济发展。“经济立市”创造幸福诸暨之源。从“错过了太阳,决不能再错过月亮”理念下的允许和鼓励个私经济发展,到“办群众想办而又办不了的事”主动承担自己的职责,诸暨市各级政府从观念带动、政策推动、服务拉动等多方面入手,着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政府在宏观调控下的强势,并不是对市场经济的破坏,而恰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建设幸福社会,政府应高度关注社会公平。“公平兴市”铸就幸福诸暨之魂。落实科学发展观,既需要和谐共建,做大“蛋糕”,也需要幸福共享,分好“蛋糕”。诸暨通过区域统筹,对发达的店口、大唐及欠发达的陈璜地区实施一地一策,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统一规划城乡发展、实现公共财政城乡一体,消除城乡发展差距,从而很好地处理了“平均数”与“大多数”的关系,体现出幸福感受的群体性和公平性。

建设幸福社会,政府应始终保障民生。“民生安市”敲开幸福诸暨之门。民生问题,稳定为首。在诸暨,各级党委、政府在新时期“枫桥经验”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依然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新时期的“枫桥经验”又着重体现群众的主体性,提高群众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枫桥经验”难道不是政府善治的生动体现吗?“为民谋福”应成为善治政府的基本理念。

建设幸福社会,政府应全力打造生态和谐。“生态靓市”奠定幸福诸暨之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认为,生态环境的优劣成为影响国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左右百姓的幸福程度。对此,诸暨市先后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诸暨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人民富裕、生态优良、生活幸福的县市。

(作者单位 诸暨市委党校)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幸福铜陵

17 www.daodoc.com

2010-01-12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一、幸福是发展的重要指标

什么样的铜陵叫幸福铜陵?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是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和林立的工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居民的心理健康,也就是幸福感、幸福指数。幸福铜陵的定义,更多的当然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和谐和城市的美好,实现人的发展和城市的进步。幸福铜陵应是一个生产发展、生活丰裕、公平公正、治安良好、环境优美、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闪亮新铜都。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而幸福感、幸福指数,则是衡量人的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夯实幸福铜陵的经济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强化社会公正、保障社会安全、注重人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把居民的幸福指数作为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实现人和城市的全面发展。

二、夯实幸福铜陵的经济基础

建设幸福铜陵,要加快经济全面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园区为载体,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抓手,以扩大开放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为着力点,以培育特色经济为突破口,打造促进经济发展的良好平台,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总量和质量,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效益,为增加收入、充分就业提供保障。

建设幸福铜陵,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以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公共卫生、社区服务的力度,完善城乡一体的公路基础设施、公交系统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建和改造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加强和完善社区卫生、社会保险服务,积极推进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三、促进社会公平

建设幸福铜陵,要提供公平的就业机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深化户籍、劳动就业等制度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人员流动政策,规范发展就业服务机构。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加强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保障劳动合同制度的顺利执行。

建设幸福铜陵,要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要加强劳动保护,健全劳动保障监察体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过渡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推动工资制度改革。同时要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转移支付机制。

建设幸福铜陵,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落实工作,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

四、强化社会公正

建设幸福铜陵,要不断加强民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政务公开制度,扩大公众对政府决策的参与程度,建立专家咨询和论证评估制度,建立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

建设幸福铜陵,要大力抓好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法律制度,健全权力配置、制约与监督机制,通过深层次体制改革推动廉政建设,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获取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被滥用的空间,注重廉政的社会环境建设,培育廉政文化。

建设幸福铜陵,要着力加强效能建设。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工作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得更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效能考评制、失职追究制、公示制,以制度化、规范化改进机关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五、保障社会安全

建设幸福铜陵,要保障群众食品安全。健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制度,对食品安全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上抓好督查工作,落实集体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并做好食品安全抽样检测,保证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建设幸福铜陵,要切实保障生产安全。完善安全生产决策、安全生产检查、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伤亡事故调查处理等制度。加强对企业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职工劳动保护待遇、重大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处理、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监督。建立健全参与安全生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及民主监督的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企业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建立事故隐患、职业危害跟踪整改制度和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倡导安全文化,树立安全文化宣传新理念。

建设幸福铜陵,要维持良好的社会治安。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进一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与管理体制,加强社会建设,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着眼于预防为主和专群结合,进一步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坚强有力的第一道防线。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严厉打击各种严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

六、促进环境和谐

建设幸福铜陵,要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从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土地改革、生态环境、事权财权下划等多方面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幸福铜陵,要不断丰富文化建设内容。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幸福铜陵,要注重生态建设平衡。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快环境科技创新,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严格环境执法,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严肃处罚违法行为。

19 建设好幸福家园

--虎年新春评论之二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过去的30年,深圳创造了经济奇迹。未来的30年,深圳要有雄心创造“幸福奇迹”!

我们所要创造的“幸福奇迹”,是人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幸福,是人与社会和谐共荣的幸福,是人的心灵和谐健康的幸福。这种“幸福奇迹”,是城市文明在经济奇迹基础上的一次质的提升,是而立之年的深圳更高境界的城市理想。诗意栖居的所在,寄寓身心的福地——生栖于斯,何其幸也!

幸福的家园,应当是美丽的家园。幸福不幸福,不是光看有多少收入,物质有多丰裕。出门就堵车,何来幸福?空气污浊,何来幸福?环境的品质取决于人的努力。在硬环境方面,应尽快补上特区外的基础建设短板,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绿道网”建设,这些都将有效优化城市环境。在软环境方面,关键是高标准地管理好城市环境,特别是快速提高特区外及部分“城中村”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以国际一流的大手笔规划、塑造、管理城市环境,我们才能在高效、有序的城市生活中,享受到蓝天白云的怡情、清新空气的扑面和街头漫步的惬意。

幸福的家园,应当是安居的家园。如果总是为治安担心,为房价焦虑,何来幸福?看病排队一排就是老半天,何来幸福?要用“幸福”的准星来校对发展的靶标!通过建立现代财政体系等途径,确保公共服务、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倾斜,既推动改革,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又加大建设,从总体上提高城市保障能力,让老百姓真正实现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少数人的幸福,不是真正的幸福。深圳理应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高标准规划、均衡化布局公共资源,使这座城市里的居民,无论生活在何处,都能均等地享受到高水平的公共服务。如果说过去30年,深圳竖起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标杆,那么未来30年,深圳应当努力确立起一个社会发展的标杆。

幸福的家园,应当是每个人心灵的家园。人与人冷漠以对,何来幸福?常作“异乡人”,何来幸福?今天的深圳,公民社会初现雏形,关爱之风日盛,正在催生新型的人伦关系。建设好幸福家园,正应因势利导,培育公共精神,扩大公共空间,提升居民社会交往的品质。谁不向往彼此尊重的人际关系?继续强化开放、包容的深圳城市品格,让每个人的个性、权利都得到尊重,让每个建设者都活得有尊严,我们的城市才会充满人情味,我们的城市才会成为每个居民共同的家园。幸福,来自心灵的深处。创造“幸福奇迹”,特别需要重视人文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悉心呵护城市核心价值观,教育居民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觉悟,引导居民注重心灵健康,充实精神生活,以良好的道德自觉、高尚的精神生活,全面提高人生质量,提升幸福感。

从经济奇迹到“幸福奇迹”,是挑战,也是跨越。深圳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开辟未来,建设美好的幸福家园。

和谐共建 幸福共享 奋力开创幸福江阴建设新局面07-02-01 22:28 发表于:《江苏城市论坛》 分类:未分类 各位委员、同志们:

政协江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在全市人民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战略构想,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向着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全面推进幸福江阴建设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新征程上召开的重要会议。我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政协委员和与会同志致以亲切的问候!

刚刚过去的2006年,是创新突破、奋发有为的一年。我们完成了三件大事:一是积极探索科学发展观在江阴的具体实践,确立了建设幸福江阴的奋斗目标;二是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三是通过先进性教育和两级党委换届,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调优各级领导班子,形成了发展江阴、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一年来,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幸福江阴为目标,学习华西经验,弘扬江阴精神,凝心聚力,扎实工作,团结拼搏,在新的征程上竞相争先、奋勇前进。立足民生,发展经济。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市工业总量突破3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

20 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95%,高新技术产业销售占到全市工业销售的34%,“三资”投入农业达6.3亿元。力求民富,促进增收。以就业、创业、保障为抓手,着力构建群众持续增收机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602元和9500元,同比分别增长15.45%和11.25%;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38.34亿元,同比增长15.09%;历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分别达到25.2万人、11.7万人和23.2万人;财政用于惠民的各项支出达到7亿元,创历史最高;城镇登记失业率2.85%,创历史新低。突出民享,改善生态。以科技创新力推产业升级,坚定不移地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高循环率发展道路,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实施省级以上高新技术项目160项;以环保优先力促环境升级,全市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去年初分别下降4.2%和6.3%,污水集中处理和废水达标排放率分别达到50%和85.3%;以绿化造林力助生态升级,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建设,完成造林绿化4.92万亩,森林覆盖率同比提高2.86个百分点,达到20.2%。确保民安,构建和谐。着力完善“大调解”、“大防控”机制,各类社会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7%,技防城市建设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环境安全稳定,连续四年被授予全省治安安全市,顺利通过法治江苏合格市省级验收。安全生产常抓不懈,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大力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建设,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蔚然成风。注重民强,提升素质。加快发展科教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科技三下乡”、“文化欢乐行.幸福进万家”等科技普及和文化教育活动,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幸福江阴.免费健康体检”工程,全市累计65万农民直接受益。全面完成“村村体育健身工程”,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日益丰富。

过去的一年,是江阴综合实力持续提升的一年,是人民群众不断得益的一年,是幸福江阴建设初见成效的一年。全市上下以和谐、创新、幸福、可持续为发展导向,万众一心,共建共享,顺利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80亿元,同比增长22.8%;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40.01亿元和60.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18%和25%,创历史新高。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于全省前列,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再次名列第

一、实现“四连冠”,建成了首批国家生态市,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全国先进集体、全国“四五”普法和民政工作先进市。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艰苦奋斗、团结拼搏的结果,其中凝聚着全市广大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智慧和汗水。一年来,市政协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广泛团结市各党派、各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紧紧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就“建设幸福江阴”目标开展的“五个好”建设等调研成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江阴市委,向全体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爱国人士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重点突破年,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的推进落实年。去年年底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了“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城市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的目标任务。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阶段、新目标赋予了我们新的更大的责任。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就必须充分发挥全市人民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创新创造,为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和美好愿望而不懈努力、顽强奋斗。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记责任和使命,以更加高昂的热情、创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积极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中去,为江阴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献智出力、再立新功。

一、和谐共建,幸福共享,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是时代赋予的神圣发展使命,不仅是我们共同的重要职责,更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保护群众发展潜能,团结和带领人民,服务和惠及人民,共同推进和谐建设,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提高幸福指数。

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在组织上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在政治上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优势独特,地位重要,作用不可替代。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巩固发展当前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围绕建设幸福江阴大局,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搞建设上,把智慧用在促发展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更大范围内凝聚共识和力量,在更深程度上统一意志和行动。要把促进和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把中央

21 精神与江阴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政协的各项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把履行职能的着力点放在对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思考上,放在对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深层次矛盾的分析上,放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的对策研究上,精心组织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加强对我市一些具有综合性、前瞻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实行同步服务与超前献策相结合,专题性建议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力求从全局的高度研究问题,从实践的角度提出对策,为党委、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尤其要着眼建设幸福江阴的目标任务,按照好中求快、优中求进的要求,尽最大可能地把广大委员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把政协智力库、智囊团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建言献策,破解难题,聚合力量,努力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取得突破,不断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让全社会的创新思想充分活跃起来、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创造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积极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发展创新、工作创优,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创业可敬、创新可爱、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动员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和谐社会、幸福江阴的各项建设管理中来,真正形成齐心共建、协力共管的良好局面。要引导各类经济组织主动承担起加快发展的责任,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努力为幸福江阴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承担起科学发展的责任,坚持自主创新、科技创业,不断为全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出新的贡献;努力承担起和谐发展的责任,参与地方建设,服务地方发展,对企业职工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真正为全市的可持续发展、幸福江阴目标的实现履职尽能。诚信是和谐的基石,是精神文明内在升华的标志,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深入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培养和增强市民的诚信意识,以诚信增进和谐,以和谐推动发展,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团结和睦的思想基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二、和谐共建,幸福共享,必须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安定有序、协调发展

和谐共建、幸福共享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期”,又处在一个“矛盾凸现期”,尤其是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不和谐、不稳定因素还将长期存在,化解各种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和谐因素为发展要素,千方百计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江阴特色的现代化率先发展道路。

人民政协界别多、联系面广,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团结的优势,善于用共同理想凝心聚力,用和谐理念增进团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提供更为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要把社情民意作为施政惠民的第一信号。围绕\"衣食住行、安居乐业、身心健康\"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多为人民鼓与呼,多提科学的对策与建议,多做协调协作的工作,努力促进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使他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到真真切切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通过正当途径、积极方法反映合理诉求、提出积极建议、指出批评意见,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营造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要把社情民意作为问政于民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文化层次高、社会知名度高的优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积极协助党和政府把握社会动态,努力探索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有效途径。要在充分反映民意的同时,及时把党的政策带给群众,把市委、市政府的惠民措施带给群众,使各项决策的实施、工作的落实真正建立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上,真正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集中到发展建设上来。要把社情民意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尺度。我们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最困难的地方、群众意见最多的地方、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势必也是社情民意最为集中的地方。我们只有把群众呼声的大小、社会矛盾的多少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追求,把群众的支持、群众的参与作为工作的基础,真正从群众的所需、所急、所盼入手,既立足当前解决现实问题,又着眼长远安排长远问题,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才能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起建设幸福江阴的强大力量。

三、和谐共建,幸福共享,政协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和感受,既是检验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尺,又是综合考量社会和谐程度的温度计。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受和社会认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追求和责任。但幸福不是与生俱来、不可能唾手而得,幸福更不是一种给予和索取。人民群众是创造幸福的主体,幸福需要人民群众自己创造,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建设。

22 政协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大力发挥在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新征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领群众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幸福。

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积极顺应时代形势和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始终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民谋幸福,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竭尽全力为民解困难,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拓展政治协商的新领域,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创造参政议政的新途径,常议宏观之事,广纳务实之言,多献有识之策,全面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与各界人士的联系,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认真做好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协调关系、增进共识的工作,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真正让和谐共建、幸福共享成为各界人士的共同行动和一致追求。要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和联络联谊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宣传政策,联络感情,扩大交往,牵线搭桥,为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全市经济发展作出不懈努力。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积极推动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不断推动政协工作实现新发展、新提升。政协组织中的共产党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体现党员先进性,牢记党的宗旨,遵守政协章程,带头履行职责,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真正使自己成为合作共事的模范、发扬民主的模范、廉洁奉公的模范、联系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模范,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市广大干群为建设幸福江阴共同奋斗。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政协组织是政治协商的机构、参政议政的场所、民主监督的渠道和形式。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政协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把政协工作作为一项全局的、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党委议事日程,重视研究和部署政协工作,定期了解政协工作,切实解决好政协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做好政协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建议。要大力支持人民政协依照章程独立负责地开展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积极为他们履行职能提供保证。要认真办理政协组织和委员的建议、意见和提案,诚恳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政协委员的所在单位要积极支持他们履行职责,重视发挥委员的作用,为他们参加政治活动提供保证。

各位委员、同志们,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伟大征程中,人民政协使命光荣,大有可为。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定信心,集思广益,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

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之我见

杨立勋

最近,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三问深圳。三道题直指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回答好第一道题,深圳才能获得巨大精神财富。回答好第二道题,深圳才能第二次赢在起点。回答好第三道题,确保30年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深圳才有资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才有资本成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缩影与诠释者。

此时此刻,市委提出建设民生幸福城市的战略目标,力争把前30年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变经济大市为民生幸福城市,这是再造特区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探索新路子的重大战略举措。

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成在惠民利民,败在华而不实;重在持之以恒,贵在系统推进。我认为,具体要从以下六方面加快推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

第一,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必须树立民生政绩观。发展GDP(国民生产总值)是政绩,提升GNH(国民幸福指数)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的政绩。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树立民生政绩观,摒弃GDP至上的狭隘政绩观,通过政策、规划、立法、投入、考评等方面提高GDP向GNH的转化率。只有把经济发展水平转化为民生幸福水平,才能谈得

23 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二,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必须加快民生立法工作。过去30年,深圳在经济建设领域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未来30年,深圳要利用较大市立法权和特区立法权,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特区立法权,加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促进民生幸福城市建设,通过立法保障民生幸福城市建设,通过立法规范民生幸福城市建设,使市委提出的民生幸福城市建设目标不因领导人兴趣变化而变化,不因领导人更替而变化,不因领导人工作繁重而变化,确保民生幸福城市建设走上法制化的发展轨道。

第三,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必须加快制定民生发展规划。过去30年,深圳没有专门制定民生发展规划,而是将民生建设纳入各个行业规划之中,目标分散,责任主体不明,影响民生幸福城市建设进程。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遵循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也要制定民生幸福发展规划。只有制定民生幸福中长期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才能明确方向,细化目标,固化责任,确保民生幸福城市建设走上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第四,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必须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建设民生幸福城市,说到底就是政府为民生事业“买单”的过程,是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过程,是改革收入再分配体系的过程,是党委政府树立民生政绩观的过程。应当建立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把取之于民的税收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民生福利事业上来,切实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上学难、乘车难、住房难、停车难等问题,努力解决好社会治安问题、水污染问题、空气质量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努力解决低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乐有所去,确保民生幸福城市建设走上长效化的发展轨道。

第五,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必须建立民生项目甄选机制。什么是民生项目?什么是民生实事?什么是民生工程?不是政府说了算,而应由人民群众来决定。政府每年提出的十大民生实事也应当由人民群众来决定,政府可以委托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按轻重缓急来确定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表。民生实事的绩效如何,也应当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只有建立科学的民生项目甄选机制与科学的民生绩效评价机制,才能从源头杜绝“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人民群众支持不支持,应当成为政府确定民生项目的唯一指标。

第六,建设民生幸福城市必须建立民生幸福指数监测体系。要尽快制定民生幸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要有测量民生幸福的客观指标,也要有测量民生幸福的主观感受指标;既要国际通用指标,也要有地方特色指标;既要有物质层面指标,也要有精神文化层面指标。确定指标既要征求专家意见,更要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民生幸福指标评价体系要相对稳定,必须每年进行测评,以便进行纵向比较研究。长此以往,深圳不仅有一条GDP的增长曲线,还将有产生一条GNH的增长曲线,如果两条曲线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良性互动,深圳就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这个时候,深圳才有资格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也才能确保民生幸福城市建设走上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作者为深圳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五)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必须落实到物质形态上,只有当人们从物质形态上看到城乡之间各有特色和优势,整体差距不大,才能说基本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要实现城乡之间在物质形态上的统筹发展,主要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设都离不开规划。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当然,由于城市与农村在人口密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明显不同,统筹城乡的规划建设并不一定要求城乡完全一致,关键是要各有特色,在规划上要统一进行,在总体建设水平上不能差得太远,在基础设施和房屋的维护上要基本接近。目前,中国的城乡规划刚开始考虑统一,城乡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的档次差距还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推进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可考虑从如下一些方面入手:尽快制定《城乡规划法》实施细则,将其落实到城乡规划

24 的实践中去;组织有关力量,制定全国及各地的城镇体系规划(或城市群规划或城市带规划或都市圈规划),将规划范围内的农村也一并考虑进去;引导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将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镇化规划有机衔接起来,避免就农村建设农村;鼓励各地制定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搞好城乡基础设施的衔接,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农村房屋建设的规范标准,引导农民自建住房,突出各地特色,避免千镇一面、万村一律等。

延伸阅读

统筹城乡发展要做到“四个防止”

高卫红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但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某些微观层面还存在类似于“一阵风”、“表面文章”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打了折扣,不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因此,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亟待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四个防止”。

第一,要坚持脚踏实地,建立长远目标,防止“一阵风”。目前在有些地方,城乡一体化发展“一阵风”现象屡见不鲜。例如,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有的地方一开始紧锣密鼓,从乡镇到村庄普遍配备了设施,安排了人员,似乎从此后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但是时隔不久,由于疏于监管,或者工作重心的转移,农村的垃圾池遍地狼藉,再也无人及时清理。在村村通油路方面,有些地方迅速行动,很快把公路修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但是剪彩的鞭炮声余音未了,就出现了公路质量和管护问题。有的地方大张旗鼓实行了农村低保,刚开始尚能够每月及时发放,不久后就不能兑现诺言,低保户抱怨一个季度还领不到一次低保金。此类现象的出现,引起群众的不满,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需要长期不懈奋斗的过程,不是仅靠几项政策、几年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尤其是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面积广大,长期以来积累的“三农”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些年来,我国提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需要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必须坚持脚踏实地,着眼长远目标,耐心细致地做好一切基础工作,切不可把统筹发展变成运动式的“一阵风”。

防止“一阵风”,关键是每个地方都要设立一个统筹发展的长远规划并严格遵循。这一规划不因领导人的变动而改变,不因工作重心的转移而忽略。这一规划要全面、科学,能够为当地工作的目标考核提供参照。有了这样一个发展目标,就可以循着一个方向做下去,把统筹城乡发展的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敷衍了事。

第二,要坚持全面发展,争取以点带面,防止片面追求亮点。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亮点的示范引导作用。这里所说的亮点,不是形象工程的亮点,而是实实在在地能够对城乡一体化全局工作产生借鉴作用的亮点。近年来,全国各地城乡发展亮点纷呈,仅山东就有滕州的土地流转,诸城的农村社区建设,莱芜的农村居民社会化养老,寿光的现代农业等等。一些区县、乡镇、村庄(社区)也有自己的亮点。这些亮点既有看点,也有思路,既有政策措施,又有具体做法,对整个工作全局的开展产生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由于亮点的作用十分明显,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亮点工程”,但由此也在个别地方出现了片面追求亮点、忽视全面发展的现象。例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一些村建设了设施齐全的文体广场,这些广场往往成为领导参观、外地观摩的“亮点工程”。但是,还有很多村庄连一个简易的篮球场都没有。在农村养老方面,有的地方只重视个别敬老院的建设,把它们建成部分老年人的幸福家园,但是还有很多农村老年人连基本生存问题都难以解决。亮点之“亮”,往往会掩盖那些较为灰暗的部分。

之所以出现片面追求“亮点”的现象,是不正确的政绩观在作怪。一是个别地方政府认为,解决“三农”问题见效慢,不易出政绩,即使劳心费力把每一个村庄都搞好了,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到。在路宽路平距离近、领导看起来

25 又方便的地方搞建设,容易出典型出政绩被提拔。二是个别部门领导检查工作,很多时候是走既定的路线,往往是看几个点,听一听汇报,就算大功告成。这就形成了一种片面的工作评价导向,使有关领导干部越来越重视亮点的产生,形成了片面的政绩观。有这样的发展理念,也就不可能有完整全面的规划。然而,亮点再亮,也只能是“点”,我们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的,不是让一部分农村“亮”起来,而是要让广大城乡协调发展。因此,在抓好亮点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争取以点带面。

第三,要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地区差异,防止“一刀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和模式。在我国,由于各地经济基础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从发展速度来说,对于经济基础比较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起点可以高一些,步子可以快一些;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方,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更加注重做好基础工作,稳中求进。从发展方式来说,每一个地方都要把握好自身特点,努力发挥本地优势,切不可盲目照搬他人经验。

在当前阶段,忽视地区差异搞“一刀切”的现象并不少见。例如有个别地方在对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没有全面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发动群众连片种植某种经济作物,有时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地方一味追求土地流转的规模,不顾各乡镇土地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差异,统一制定流转指标,使基层干部无所适从。有的地方不具体分析当地的财力物力状况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农村一律实行集中居住,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导致农村建设“清一色”,无特色。

之所以出现“一刀切”现象,是因为一些地方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存在急躁情绪。其初衷是可以理解的,都希望“三农”问题解决得快一些,让农民群众早一天过上好日子。于是,急于推广成功的做法,急于照搬外地的经验,结果事与愿违,事倍功半。

防止“一刀切”现象,需要做好调查研究,充分认识本地区的基本情况,摸清自己的家底。每推行一项措施,要听取专家的建议,倾听群众的心声。要尊重乡镇与乡镇的不同,村庄与村庄的差异。防止“一刀切”现象,还需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思想,坚持水滴石穿的精神,只要找准适合当地的科学发展思路,就耐下心来,一步一步去做,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第四,要坚持科学引导,调动群众积极性,防止政府包办。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的角色是引导和服务,发展的主角是广大的农民群众。因此,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不能实行政府包办。

近年来政府包办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例如,在某些地方,基层政府在群众反对的情况下,私自做主把农民的土地租赁给企业,引发了当地群众上访。也有些时候,只顾投入大量资金为群众办实事,忽视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群众不理解政策,使政策大打折扣。例如,有的地方在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程中,虽然政府补贴比例很高,但是部分村民对个人缴费仍有顾虑,担心将来政策会有改变,因此,对参保持观望态度,使惠民政策受到了“瓶颈”制约。

政府包办或许可以解决暂时的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任何好的政策措施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群众热情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持久动力。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起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够使政策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真正把好事办好。这就需要在推行政策之时,务必要耐心做好宣传,加强引导,让农民朋友理解政策,善于利用政策机遇获得自身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关于交通肇事是否给予被害者家属抚恤问题的请示

最高人民法院:

据我省××县人民法院报告,他们对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是否给予被害者家属抚恤的问题,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害者若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并遗有家属要抚养的,给予抚恤。另一种意见认为,只要不是由被害者自己的过失所引起的死亡事故,不管被害者有无劳动能力,都应酌情给予抚恤,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有利于安抚死者家属。

是否妥当,请批复。

26

××省高级人民法院

××××年×月×日

[例文评析]

这是一篇请求指示的请示。正文内容简洁明了,请示事项单一明确。以“据„„报告”作行文依据、背景,然后对交通肇事致被害人死亡是否给予其家属抚恤的问题提出两种不同意见,同时表明行文单位的倾向意见,最后,请求上级单位给予指示。

关于申请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资格的请示

××建工集团:

我公司是经国家建设部核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一级资质企业,成立于××××年×月。公司注册资本××××万元,现有职工××××人,其中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机械设备1000多台,总功率2.2万KW。公司在区内外设有土建、设计、装饰、机械施工、设备水电安装、房地产、建筑工程监理、电脑软件开发等10多个分公司。在几内亚、冈比亚等国家设有经理部和全合资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司生产经营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位居××省内同行业前列,被评为我省最大经营规模建筑企业十强第一名、中国500家最大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施工企业,连续9年被评为“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荣获“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国施工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国工程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两次荣获中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公司现年施工能力可完成工作量××亿元,竣工面积××多万平方米。

前年,我公司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工作质量方面,取得了走向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企业管理已与国际接轨。为拓展经营渠道,搞活国有企业,提高国有资产增值率,我公司现申请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资格,申请对外经营范围为:

1.承包境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境内国际招标工程。

2.建筑材料(产品)、设备出口。

3.对外派遣实施境外工程需要的劳务人员。

特此请示,请批复。

××建工集团第×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年十月二十五日

[例文评析]

这是一份请求批准的请示。正文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句通过陈述公司的历史、设施设备以及获得的各种荣誉,以表明实力,作为申请事项的依据、原由。目的句之后提出申请的事项,即对外承包劳务经营权资格及对外经营范围。结语以请示习惯用语提出请求。

本文主旨鲜明,将写公司的实力作为行文重点,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语言明晰、简洁。

关于改向日本伊丹市赠建风景亭的请示

省人民政府:

去年,我市政府曾以佛府[1989]040号文上报《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送一座风景塔的请示》,并获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粤办函〔1989〕245号《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建风景塔、赠送花岗岩石问题的复函》同意。在我市与伊丹市就建塔的具体事宜商谈时,伊丹市提出,由于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在建筑上受建筑标准法等法律的制约,经作可行性调查后认为,建造风景塔是不可能的,因此,向我市提出希望能改为赠建一座风景亭。考虑到建风景亭比风景塔工程量小,所需建筑材料少,耗资相对也少,经我市研究,决定同意伊丹市的要求,把原赠建的风景塔改为赠建风景亭。当否,请批示。

附件:

27

1.《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送一座风景塔的请示》(佛府〔1989〕040号)

2.《关于向日本伊丹市赠建风景塔、赠送花岗岩石问题的复函》(粤办函〔1989〕245号)

3.伊丹佛山两市友好交流第八次会谈备忘录

佛山市人民政府

××××年×月××日

[例文评析]

这是一份请求批准的请示。虽然是一份“老文”,但仍具借鉴价值。正文以四句话说完请示的内容。第一句交代事件的原由:佛山市给伊丹市赠建一座风景塔,去年已获批准。第二句陈述伊丹市要求改赠风景亭的理由:建塔受建筑标准法制约。第三句说明佛山市同意伊丹市要求的理由。第四句话使用了请示的惯用结语。

最值得注意的是文章附了三份文件,说明拟稿人拟文注重技巧。附件可以有效地节省正文的篇幅,而且方便上级机关查阅相关文件。

全文陈述有据,文字简洁清楚。不足之处是首句中两个文件的文号均应加圆括号并移至各文件书名号之后。另,“当否,请批示”该另起一段。

关于解决救灾贷款规模和救灾资金的紧急请示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

今年入汛以来,我省连续遭受大暴雨、飑线风、冰雹袭击,造成了严重的洪涝灾害。4月1日至6月27日,全省平均降雨量981毫米,有36个县(市)降雨量超过1000毫米,最高的达1736毫米。仅6月1日至27日,全省平均降雨量461毫米,比历年同期增加1倍,接近建国以来雨量最多的1954年,部分地区超过1954年同期雨量的122毫米。这次降雨来势凶猛,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暴雨过程多,降雨集中,强度大,致使山洪暴发,江河水位多次猛涨,大幅度超过警戒水位。信江、乐安河、修河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袁河宜春站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99米,赣站水位也达建国以来第二位。因长江洪水来得早,水位高,致使××湖水位已超过历史同期最高水位,许多地区多次受淹遭灾。

严重的洪涝灾害,给我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截止6月28日,全省有85个县(市)、1696个乡(镇)1519.13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有29个县(市)城区进水受淹,2915个自然村、114.27万人被洪水围困;冲毁自然村22个、1184户;因灾死亡202人,伤4835人;受灾农作物面积103.58万公顷,成灾面积72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32.65万公顷,毁坏农田41043公顷;倒塌房屋12.46万间,8.18万人无家可归;死亡大牲畜33万头;毁坏公路路基面3217.26公里,10

5、

316、320、20

6、

318、323等六条国道通讯线路1091公里、广播线路1928公里;2.3万家企业(含乡镇企业)受灾,其中:4221家因灾停产,5167家部分停产。据初步统计,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97.33亿元。

近日,我行已尽最大努力紧急调剂3000万元贷款规模投入重灾区。由于信贷资金十分紧张,6月中旬,我行备付率仅5.54%,扣除“汇出汇款”须在人民银行存人保证金(特种存款)的因素,实际备付率仅5.02%。本月下旬归还总行借款0.3亿元;尚需清算占用农行资金0.84亿元;以及由于灾民一方面支取存款增多,另一方面农行发放救灾贷款,预计本月下旬将出现贷差0.6亿元,仅此三项6月下旬就要运用资金1.74亿元,月末备付率将继续下降。因此,救灾资金确实无力解决。

为了尽快支持灾区灾民和使企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恳请总行解决我省年度救灾贷款规模6亿元、救灾资金3亿元,其中:银行救灾规模2亿元;信用社救灾规模4亿元。

专此请示,恳请批复。

函的写作范例

四川省电力工业局关于

在宝珠寺水电站库区进行开发有关意见的函

28 广元市人民政府:

宝珠寺水电站于1996年10月开始蓄水,1996年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水库已基本形成。据了解,目前库区有关部门正积极筹划在宝珠寺水电站库区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为保障水库和大坝的安全运行,现将我局有关意见函告如下。

一、宝珠寺水电站是由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四川省电力工业局负责还贷建设的重点水电工程。

四川省电力工业局既是宝珠寺水电站工程的业主,又是工程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四川省电力工业局拥有宝珠寺水电站工程(包括水库)的管理权和开发权,宝珠寺水电厂直接受四川省电力工业局领导,是宝珠寺水电站工程管理和开发的直接主体。尽管如此,为支持库区移民发展生产,根据《四川省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办法》第三十条\"大型电站形成后的水面和消落区,在服从工程管理机构的统一指挥、管理、调度和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组织移民优先开发利用\"和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开展综合经营事业,应由工程管理单位统一规划。可由工程管理单位自营,也可以与有关单位签订经济合同,进行协作或联合经营,应注意有关社队利益,搞好团结和生产\"的精神,我局原则同意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筹组织库区移民对宝珠寺水电站库区进行适当开发,但任何开发活动必须服从宝珠寺水电厂的统一规划,并与宝珠寺水电厂签订有关经济、安全、责任方面的协议。

二、根据国务院颁发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条\"兴建大坝时,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国家规定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的规定,宝珠寺水电站应划定管理和保护范围。但宝珠寺水电站首台机组刚投产,大坝未全部建成,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尚未划定,依照批准设计和国家有关规定,大坝上游3-5公里,以及整个库区征地线以下,属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在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修建码头、鱼塘的,须经大坝主管部门批准\"和《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确有必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等活动,应征得水利电力主管机关的同意\"的规定,任何单位在宝珠寺水电站大坝管理和保护范围内进行开发活动,必须经四川省电力局批准后方可实施,未经我局批准擅自在大坝保护和管理范围内搞开发,都是违反国务院规定的。

三、凡是在水库以内的任何开发和经营活动,必须服从宝珠寺水电厂对水库的统一运用调度,不得影响水库的安全运行。库区的利用应在服从电厂的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统筹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以上意见,特此函告。感谢贵府及其它各级地方政府对电力部门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关于鄂穗两地携手联合打捞\"中山舰\"的函

湖北省人民政府:

现沉于长江金口赤矾山江底的\"中山舰\",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物,尽快将其打捞、修复和陈列展览,是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心声。

\"中山舰\"是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物。该舰192喀年参加\"保卫大武汉会战\"时被日军炸沉。尽快打捞\"中山舰\",使其重展英姿,是一件深得海内外同胞和两岸有识之士拥戴的义举。这对于充实完善中国现代革命史文物,并重现其历史价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改善两岸关系,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大业的早日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由于\"中山舰\"在广州的时间长达21年,且围绕\"中山舰\"的几次主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广州。因此,\"中山舰\"是把广州建设成为中国现代革命史教育基地,向广州、全国乃至海内外同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缺少的文物。近几年采,广东省、广州市人大、政协、民革,黄埔军校同学会中的不少代表、委员、成员,各界有关专家学者、人民群众,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向广州市政府采电来函.希望广州市政府主动与贵省联系章一起尽快组织打捞\"中山舰\",并进行修复和陈列。为此,我们经过认真研究.提出由两地政府本着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的态度,

29 协商联合打捞,修复。展出的办法和有关问题。

专此函达,请答复。

广州市人民政府(盖章)

X X年x月X日

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

××××年×月×日

[例文评析]

这是一则请求上级机关支持、帮助的请示。标题写“紧急请示”,是因为情况紧急。正文前三段依次介绍了受灾情况、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本行现在的救灾资金已无力解决困难等实情。这是请示的背景,也是请示的原由。在此基础上,第四段于目的句式之后很自然地就提出了请示事项,即需解决的资金的类别及数量。全文以惯用语“专此请示,恳请批复”作结。

文章在陈述困难及事实时,注重用统计数字说明问题,显得理据充分,要求合理,本文的行文富于节奏,并有适度的与主旨相适应的感情,语言得体。

30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
《申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申论上 申论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