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发布时间:2020-03-01 20:1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汉语文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薄弱

淡薄

轻薄

厚古薄今 B.强大

强迫

坚强

发愤图强 C.豁达

豁亮

豁口

豁然开朗 D.给予

送给

供给

自给自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式也没有作,犹如铁铸,纹丝不动。 B.漓江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像翠绿的凭障。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小声,千态万状,惟妙惟俏。 D.每当闲暇的时候,她便习惯地坐在钢琴前,弹起心爱的名曲。 3.下列横线连接的词,全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渺小----巨大

节约----浪费

热闹----冷静 B.特殊----普通

轻巧----繁重

索取----奉献 C.清澈----浑浊

轻视----重视

果断----犹豫 D.麻烦---方便

精致----粗糙

冷漠----温柔 4.下列每组成语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开源节流

应运而生

源远流长

有求必应 B. 语无伦次

惊涛骇浪

荒谬绝伦

骇人听闻 C.明知故问

罪魁祸首

故弄玄虚

翘首以待 D.山穷水尽

新陈代谢

日暮途穷

推陈出新 5.下列括号内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犀利(锋利) 孤僻(孤单) 夹杂(搀杂) B.渠道(途径) 狩猎(打猎) 争辩(争论) C.倾吐(倾诉) 热情(热烈) 缔造(创立) D.光景(景况) 主宰(支配) 沉浮(沉寂) 6.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占满了②挂满了 ③溢满了④爬满了

新菖蒲、新艾白、新芦苇,把湖畔江滩的领地

。 金黄色的枇杷带着甜甜的诱惑,把园子里的枝枝杈杈

黄瓜的绿藤、四季豆的青藤、葡萄的长藤,把瓜棚、豆架、篱笆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把江南

。 A.④①②③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7.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深情地回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B.云周西村人民颂扬、学习英雄的歌声激荡着汾河水,响彻了吕梁山,激励着人们前进。 C.这篇精美的文章,使我们感觉到它的思想内涵,感受到人们的关爱和温情。

D.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进我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8.将下列各词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①高尚②杰出 ③严谨④宽广 ⑤非凡

1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以

的科学贡献、

的治学精神、

的智慧、

的胸怀及

的人格而在科学史和整个人类历史上,占有了常人不可企及的地位,得到了世人的敬仰和爱戴。 A.②③⑤①④ B.⑤④③①

C.⑤③①④②

D.②③⑤④① 9.下列句中画线的关联词语,使用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A.一种认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查,并且是反复的检查,就能证明是不是真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C.我们虽然不一定都能成为大科学家、大思想家,但是不能不求知识,不能不明道理。 D.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 10.将下列短语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平事迹

②短的自传

③有繁有简

④自述生平

⑤长篇自传

自传是

的文章。作者为了让别人了解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把自己成长的经历,系统而又有重点地介绍出来,这就是自传。自传

,繁的可达数十万言,简的可少至数百或数十字。

可以包容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周围的环境、人物以及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所作所为等。短的自传则可将重点放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甚至可以选取自己生平的一两件典型事件来写。自传可以是

的实录,也可以具有一定文学性。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②①

D.①③⑤②④

11.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那一天,是我上学以来感觉最快乐和幸福的一天

(我感觉快乐和幸福) B.山谷里遍布的小树林、草场和鲜花盛开的灌木丛,犹如一座座人工建造的风景园林。

(灌木丛犹如风景园林) C.一场春雨过后,辽阔草原上花草一派生机盎然。

(花草生机盎然) D.春光明媚的四月,人迹罕至的山谷中盛开着一片片野花。 (四月盛开着野花) 1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她为了怕人家笑话自己太笨,便整天闷在家里学习。

B.夏夜里,清新的空气,清凉的海风,将工作了一天的人们的疲劳涤荡净尽。 C.青藏铁路通车,记录着中国人民新的里程碑。 D.香山的秋天是一个欣赏红叶的好地方。

13.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小河流进草原是那么辛勤,日日夜夜地流淌,辛辛苦苦地耕耘„„ B.点点星光宛若玉色的百合飘浮在澄静的湖面上。

C.在水天相接处,冰山群像璀璨晶莹的蓝宝石,在阳光下光芒四射。 D.湖面上淡淡的晨雾,有如仙女头上的薄纱,随风飘动。 14.将下列句子插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未雨丝太细了,人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B.因为雨点太小了,人看不见它们。 C.原来这些雨水是根本不存在的。

D.原来这些雨水还没落到地面就被蒸发掉了。

在新疆,很多地方降雨量极小,气候炎热、干燥。有一次,在吐鲁番,我们明明看到天上开始降雨,一条条银丝在空中飘落,大家不禁欢呼:“下雨了!”可奇怪的是,我们伸出手去接雨,却根本接不到一滴水。

下了一场“雨”,可我们连头发都没湿。

1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紧挨着枣红马的是一匹白马 ②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

2 ③这幅国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

④从头到尾一片清白,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 ⑤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

⑥它浑身火红,仰天长笑,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 ⑦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

A.③②⑦①④⑤⑥

B.②⑦⑤⑥①④③ C.③②⑦⑤⑥①④

D.②③⑦⑤⑥①④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边还有序幕,后边还有尾声。

B.散文“形散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十分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所谓“神不散”,是指有丰富充实的内容。

C.说明文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但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说明事物,有时也采用描写的方法。

D.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可分为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两种。论证方式有立论和驳论。

第Ⅱ卷(共102分)

二、阅读: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阅读下方,回答17-30题。

谈语言

王力

(1)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限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得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2)本来,文章是记录人们口语的,是写下来的语言。人们说话干净利落,通俗易懂,语意明白,表达准确,那么,用文字把这些话表现出来,也就不应有错。而实际情况为什么不是这样呢?

(3)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划清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4)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昌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5)还有篇报道,出现“他昌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昌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昌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6)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

(7)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样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8)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而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3 (9)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10)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11)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12)有些话本不符合书面语的要求,不准确,也不规范,但由于说习惯了,改不过来,叫什么“约定俗成②”。谁“约定”的呢?恐怕总是从少数人说错开始,一直不去纠正它,变成“俗成”的吧!所以,不要把“约定俗成”拿来作语病的挡箭牌,该规范的,能够规范的,还是尽量要规范化。

(13)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注]①以讹传讹:把本来就是错误的话,又更加错误地传出去,越传错得越离奇。

②约定俗成:共同议定,根据习惯形成。 17.概括(1)自然段的段意。

18.(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19.(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0.将体现(3)自然段主旨的一句话找出来,抄在答题卡上。

21.从(4)(5)(6)(7)自然段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22.下列判断,与(7)自然段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分析了朱自清早年作品和晚年作品语言风格的不同

B.通过分析朱自清早年和晚年写作风格的不同说明写作文章的道理 C.介绍了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写作经验

D.朱自清早年和晚年写作风格的变化,给后人以启发。

23.按照提出论点、分析论点、表明主张的顺序,在答题卡上给(8)自然段用“//”线划分出层次。

24.根据(9)自然段回答,为什么报刊上使用的语言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

25.(10)自然段对“不以为然”这一成语的意思作了辨析,请用“不以为然”造句。 26.在(11)自然段中,作者说对口语进行加工时“要考虑大众化”,请说明其中“大众化”的含义。

27.下列说法,与(12)(13)自然段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语言的规范标准是发展变化的

B.不要用“约定俗成”反对语言的规范化 C.凡是能规范化的语言应尽量规范化 D.“约定俗成”是改不了的语言习惯

28.从全文看,本文论语言加工问题,针对的对象主要是 A文学创作 B报刊文章 C一般文章

D科学论文

29.依据解释,多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答在答题卡上。 ①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②态度谦逊和蔼,使人容易接近

30.下列对本文表达方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说明为主

B以描写为主

C以议论为主

D以记叙为主

三、作文(60分)

31.题目:(1)奥运的企盼

(2)奥运圣火在珠峰点然有感

要求:①在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体不限

4 ②不得少于600字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

5 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汉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A 2.D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B 17.论述了语言的性质及我们对语言应持的态度18.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发表看法 19.设问

引起下文20.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21.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2.C23.……不一样。// ……科学性。//所以……24.因为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和规范性,以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产生混乱。25.略26.要使加工后的语言被读者读懂,要能够被读者领

6 会理解。27.D28.B29.弄巧成拙

平易近人30.C31.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