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共产党宣言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15:18: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体会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魅力和吸引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非常强的逻辑性。这个逻辑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抽象的推理,而是与现实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从现实出发。它从工业革命把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开始,进而推断出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大阶级;两大阶级对决的时候,工人阶级应该成立自己的政党,维护自己的利益。《宣言》发表至今,影响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我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通过学习《宣言》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近期,重读《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参加了研读的相关讨论,再次结合我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建设实践进行了思考,有以下几点初浅体会。

一、中国共产党仍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流传,中国共产党现在哪还是共产党,是全民党、社会党了。《宣言》中曾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范畴: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是工人阶级,其主要组成者是无产者;今天,绝大多数人仍然是工人阶级,但组成者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1 军人、干部外,还包括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而无产者,反而是少数人,如果还一成不变的话,就成了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政党了。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这段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为我们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科学地理论依据。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特别是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对党的建设中遇到的新课题,不应当简单地找本本上怎么说的,而是要看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否真正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说原则,这就是根本的原则;要说标准,这就是根本的标准。比如说,生产力的发展本身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落后了就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被先进的生产力所代替。就工人阶级的某一部分而言,也可能由

2 于新的生产力不断出现,原先所联系的生产力变得落后了。为了从整体上始终保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也应该随时相应地加以变动,不断地向更加先进的生产力转移。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应该有不断前进的意识。一个执政党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努力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当前的科学发展观,本身是创新的产物,处处体现出创新精神,其实质是要求全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国家

现在有人都认为我们国家是在搞资本主义。《宣言》中指出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要做到这一点,„„采取这样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这些措施有剥夺地产,征收高额累进税,实行普遍义务劳动,消灭城乡差别,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等。利用这一基本原理,各国的共产党或社会党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实践,今天,成功的模式有三种,瑞典式、苏联式和中国式。瑞典式社会主义有别于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他们取得政权,不是用暴力,而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利用普选权作为工人阶

3 级新的武器”来获取政权的,在获得政权后,推行前述的治国措施,把瑞典建成了世界第二富有、福利待遇最好的国家。第二种模式:苏联模式,即通过革命斗争的手段夺取政权,又用斗争的方式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最后导致苏联解体,共产党下台。 第三种模式:中国模式,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学习苏联模式,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夺取政权中获得了成功。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时,还是学习苏联模式,导致经济停止不前。党的第

二、三代领导人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了第三种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已经成效明显。由此观之,什么是社会主义,《宣言》中没有明说,只是指明了方向;世上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模式。既然这样,又怎能说中国的制度不是社会主义?更何况,按照《宣言》的要求,真正的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十分健全这两个根本条件,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在不具备这两个根本条件的情况下,搞所谓的社会主义建设,从而走了弯路。党的第

二、三代领导人明察秋毫,洞察了这一精髓所在,从补上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民主法制健全这两门功课着手,从而使我国初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路。所以说中国的社会制度、性质没有变,仍然是社会主义,而且是符合国情,符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即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更是对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贡献。《共

4 产党宣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头和思想源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宣言》的现代发展和新的形态。我们首先要分析《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它出现在资产阶级的社会体系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主要国家已占据统治地位,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比较差,这时,建立起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提出了未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景,给工人阶级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和更高的生活水平。《宣言》创作于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的前夜,在当时已经存在着很多各国工人组织的背景下,《宣言》并没有产生巨大影响。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宣言》作为一个党纲甚至有些不合时宜。但后来,《宣言》充分显示了它的影响力,而且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征服了世界,远远超出了德国的历史环境。从历史角度出发,《宣言》首先是给出了这样一个愿景的文献,后来才显现出它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价值。喔认为,尤其需要明确两个方面。首先,尽管它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不能因此就脱离其历史背景。这样一份百多年前的文件,要它直接预计到现在的社会情况是比较困难的,更不可能直接设想出对当下问题的解决办法。其次、《宣言》主要针对的是发生在欧洲的工人运动,与欧洲相比,其他国家、大洲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它们都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真正要解决各自的问题,当然还需要每个国家自己来考虑。

三、学习《宣言》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洞察社会,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本领

《宣言》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依然光芒四射,其原因就在于这一理论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列宁到斯大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他们利运用这种本领,找出了本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也应学习这种本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层新现象、新问题,要善于思索,找出科学的破解之法,从而推动工作的效开展。学习《宣言》要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开拓创新。《宣言》中有强调。马、恩指出“这个《宣言》中所论述的一般原则整个来说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产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随着时代条件的不断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变动而变动,才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更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作为党的干部,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不是要求去著书立说,成就理论;而是要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会用党的理论、路

6 线、方针指导工作的本领,这种本领不是要你去照搬照套,唯书唯上,上面没有说的就不敢去做,而应学习伟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善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只唯过去固有的做法,照搬硬套条文本本,就会缺少生机活力。

共产党宣言体会

共产党宣言读书体会

《共产党宣言》读书体会

《共产党宣言》读书体会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的几点体会
《共产党宣言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