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机制方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3 21:42: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机械专业就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工学院09级机制三班学号:200940614304姓名:龙金贵摘要:机械类专业是一个是实实在在的专业,大到万吨巨轮,小到移动电话,高精到航天飞机,普通到曲别针的制造,都离不开该类人才,机械类专业还具有通用性的优势,做工程师的同时也可以去搞管理,所以只要整个社会经济正常发展,该专业毕业生就不乏就业岗位,他们既可以成长为工程师,也能胜任管理岗位,毋庸置疑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路看好。同时,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源泉。对于像机械制造业这样具有悠久的历史的行业来说,创新是特别需要的。在新的世纪中,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各学科的融合将更为紧密。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机械制造业将出现一个美好的未来。在新的世纪中,它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就业前景一路看好发展方向四个化正文:

一、就业前景:进入21世纪,更多企业已意识到机械制造的重要性。据国家轻工业局副局长朱焘介绍,现代工业产品的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业的成功。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不再是主要矛盾,抢占市场,获胜的关键在于机械的创新,在于其能否引导世界潮流。今天的汽车、手机、电脑市场中,各企业越来越关注其设计问题,谁的工业设计有创新能取胜,谁就能赢得市场。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象日本东芝,拥有的机械设计师数以百计。还有国内大企业海尔集团,就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机械设计专家,每年投入的开发设计费达8000多万元。这些高投入获得了高回报,海尔产品广泛行销海外世界市场就是一个证明。这说明,市场需求更多的机械设计就业人才,机械设计越来越在市场受到重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加入WTO在即,只有机械设计人才得到重视、使用,我国的工业产品才能跻身广阔的世界市场,市场需要多层次、多门类的机械设计人才,机械设计人才在未来有极大的升值潜力。"机械设计"将是一个为我们国家、我们的企业大量创造知识产权的黄金水道。作为机械设计师,一方面是要大量地学习这些新知识,要有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是文化的积淀,这种文化的积淀也不是我们读几本好书,把古代的某个物品搬出来,把它翻翻新,这就叫创新了,而是怎么去结合中国文化元素,提取当中的文化底蕴的东西,这又是一个需要修炼的内功;第三点是作为机械设计师,对手段的能力要强,从做机械设计的角度上来讲,你所掌握的计算机软件要远远多于做平面和装璜的。机械设计除了有CAID等辅

助工业设计的软件以外,还有许多的渲染、结构的软件,像CAD、PROE等各种加工的软件,直至和加工设备的接口的编程,这都需要工业设计师掌握和了解。所以机械设计师在世界上之所以能够成为高端的人才,他应该是从整体的设计业务当中成长起来的最高端的一批

也是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没多久,在这里说一点自己的看法吧。这个专业的工作很好找,至少在浙江是这样的,遍地都有需要这个专业的工厂。但是这个工作也很难找,怎么说呢,这里面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的专业水平,如果你专业过硬,那么你在学校就可以同一些大企业达成就业协议,比如三一重工,吉利汽车,常石造船等等,着眼今后,可以这样说,机械行业将焕发生机。经过数年的改革调整,我国的机械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确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机械行业逐步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有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的制造业和加工工业中心,在这种形势下,对机械的需求必将有较大的提升。行业得到发展,继而会对用人提出数量方面和质量方面的要求,因此专家预测,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改善,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在今后10年内,社会对机械行业毕业生总体需求较大,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最为紧缺。目前不少企业的生产设备逐步更新换代,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懂得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机械专业人才将大受欢迎。不过目前我国高校的一些机械类专业教学内容陈旧,不能适应培养高水平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需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较高。因为这些专业将来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需要从事车、钳、铣、刨等工作,所以报读这些专业的人不多,因而相关岗位上的人才缺口比较大。现在在不少地方的人才市场上,高级机械技术工人的待遇已直逼高学历人士。另外工业工程和工业设计专业也有望成为热门专业,因为我国的工业设计人才相对缺乏,我们20年来所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仅3万人左右,只相当于目前韩国该专业在校生的数量。

从行业发展看,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发电设备、印刷机械等专业的前景都值得看好,需要说明的是,机械类专业的名称、内涵过去和今天有所不同,现在经调整、合并,机械类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制造工程”等专业。

以下数据是俩年前的,没找到最新的

毕业生就业率:92.01%。

热门分析:它是以培养现代机械工程师为目的的专业,也是我国高校开设得最久的专业之一。多年来,它长盛不衰的奥秘就在于: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何等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们物质生活用品供应的基本保障。考生类别:理工类。

就业前景: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北京、上海、浙江、辽宁、山东。

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

就业行业或部门 百分率

国有企业 34.35%

录取研究生 14.68%

民营及私营企业 12.59%

其他事业单位 1.10%

高等学校 1.23%

机关 1.24%

科研设计单位 7.94%

三资企业 12.14%

部队 3.54%

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 0.99%

出国 1.43%

自主创业 0.43%

金融单位 0.25%

医疗卫生单位 0.08%

注:本专业的各方向及就业率分别是: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88.68%、机械设计及制造82.72%、汽车与拖拉机81.61%、机车车辆工程91.44%、流体传动及控制84.53%、真空技术及设备88.89%、机械电子工程88.44%、设备工程与管理85.63%、金属材料与热处理87.23%、铸造84.47%、塑性成型工艺及设备92.46%、焊接工艺及设备92.79%。

机械是目前就业率很高的专业,但是赚钱多少要看你以后的能力,一般研究生在北方4000左右,本科生3000左右.

二、发展方向:柔性化——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

在技术上要实现柔性化。本世纪初,超精密加工精度可达到1nm。超精密加工目前包含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研磨和精密特种加工等三个方面。超精密加工能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产品的小型化,增强零件的互换性,提高装配生产率,促进自动化装配。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最新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微型机械大大发展。微型机械尺寸在1nm~1μm的机械。它是集微型机构、微型传动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甚至外围接口电路、通讯电路和电源等为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它远远超出了传统机械的概念和范畴,其应用领域相当广泛。

在将来,机器人将被更为广泛的应用于生产。为适应柔性自动化的需要,机器人必须有视觉系统,能对装配件的形体与姿态进行识别,应装有位置与触觉传感器,进行精确定位与抓握力的控制,自动导引车也应有视觉或声发射传感器,用以发现行进中可能有的障碍物等。越是柔性化的过程,越需要传感器。

当然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的社会中,生产过程中仅仅有技术上的柔性还是不够的,还要求在管理上的柔性。这也就是产生了一些新的生产模式。像精益生产特别强调“准时化”管理和人因的发挥,努力消灭一切浪费现象以获得最好的效益,强调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尊重人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自主精神和责任感,其柔性范畴扩大到人员。而敏捷制造极富创造性地构建了一种企业的动态联盟 ——虚拟公司,以便能灵活快速地对市场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使整个制造生产系统无论在技术、管理或是人员、组织上都具备充分的柔性,尤其强调了组织的柔性。

在日益强调环保的今天,柔性化也体现在清洁生产。制造技术应是一项与环境协调的技术,它应该是一项遵循“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原则的技术。

灵捷化——使生产推向市场准备时间缩为最短,使机械制造厂的机制能灵活转向。

未来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不确定性表现为动态多变和不可预期。主要表现为非大量化 (demafization)、分散化(fragmentation)和个性化(individualization)以及上述变化速率的加快。另一个原因是技术更新换代速率的加快。加之市场规模越来越大,大系统中不可控制因素增多,会发生更高阶和多变量系统的混沌。未来产品的特征是个性化、多样化,以及前所未有的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这也就要求企业的改革,才能去适应这种外部环境显著的变化。 将来企业其主要特征是生产组织小型化,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在。

将来的情况是对待库存要格外小心,库存问题需要格外重视。零库存将是一个追求的目标。面对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经营上和生产上的灵活性、机敏性变得相当

重要,企业极需注意产品积压,极需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以摆脱积压与缺货并存、设备闲置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局面。小型化的生产方式是一种革新,它将打破了制造效率方面的传统神话。

由于未来的变化是如此之快,生产将必然要求越来越多地使用虚拟技术。虚拟制造实际上是一种计算机科学技术,以信息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柱,在产品设计或制造系统的物理实现之前,就能使人体会到或感觉到未来产品的性能或者制造系统的状态,从而可以做出前瞻性的决策与优化实施方案。虚拟制造从根本上改变了设计、试制、修改设计、规模生产的传统制造模式。在产品真正制出之前,在虚拟制造环境中生成软产品原型代替传统的硬样品进行试验,对其性能和可制造性进行预测和评价,从而缩短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提高系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最新的进展是在并行工程环境下,开展虚拟成形制造,使得在产品的设计完成时,成形制造的准备工作也同时完成。它能够更快得响应市场的需求。

同时企业的生产模式上要改变,要进行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模式,当市场出现新的机遇时,通过不同的公司,不同地点的工厂或车间的动态联盟,可以重新组织协调工作。敏捷制造具有高度的制造柔性,对市场能够迅速响应并能实现产品多品种变批量的快速制造。

智能化――柔性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柔性自动化的新发展和延伸。智能化制造将会显著减少制造过程物耗、能耗,显著地提升传统制造产业的水平,故探索智能化制造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制造系统正在由原先的能量驱动型转变为信息驱动型 ,这就要求制造系统不但要具备柔性,而且还要表现出智能,否则是难以处理大量而复杂的信息工作量的。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和激烈竞争的复杂环境,也要求制造系统表现出更高的灵活、敏捷和智能。

智能化是为了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智能化不仅贯穿在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如智能编程、智能数据库、智能监控),还要贯穿在产品的售后服务和维修中。即不仅在控制机床加工时数控系统是智能的,而且在系统出了故障,诊断、维修也都是智能的,对操作维修人员的要求降至最低。因此我们认为智能化的制造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的功能:①自律能力;②人机一体化;③虚拟现实技术;④自组织与超柔性;⑤学习能力与自我维护能力。由此出发的智能制造将作为一种模式,是集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于一身,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高技术含量和高技术水平的先进制造系统,也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它突出了在制造诸环节中,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

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同时, 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

同时智能制造也是一个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不是单纯去追求人工智能,而是努力追求人的智能和机器智能的有效结合。

信息化——机械制造业将不再是由物质和能量借助于信息的力量生产出价值,而是由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因此,信息产业和智力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也将是由信息主导的,并采用先进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组织管理方式的全新的机械制造业。它将促进着设计技术的现代化,加工制造的精密化、快速化,自动化技术的柔性化、智能化,整个制造过程的网络化、全球化。各种先进生产模式如CIMS、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企业与虚拟制造,也无不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通过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企业生产的柔性和敏捷性大大提高。

信息化的一个主要的特征是网络化。网络化制造正是信息高速公路基础上的一种模式。以Internet和Intranet为表征的网络技术的商用化,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为分布式信息系统结构的广泛应用建构了基础。分布式信息系统除了价格性能比优越外,它还特别适合系统发展的要求,适合离散性制造业的固有特征,适应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制造。未来数控机床的一种趋势是网络化,通过开放式的CNC同环球网的连接,车间能够从跟踪到收集机床生产情况等更多的信息。机床数据也能够在用户与设备供应商之间共享,通过GECISCO远程监测和诊断甬道。“过去,即使供应商在网址有服务与维修专家,对解决某些故障仍需要一定时间。”随着RM&D系统的发展,供应商能够监测来自世界各地的设备,细微的毛病立即得到解决或派专家服务,同以前相比使机床运转的花费更少。 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内容

参考文献:《中央时政新闻》《机械就业远景》

社会实践方向选题

暑期社会实践方向专题

社会实践题目(专业方向)

学生社会实践选题方向

电大会计方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方向调查报告

商务英语方向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择业方向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机制方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机制方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