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某某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1 20:01:0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考

(201*年*月)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条件。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客观上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既成为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成为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随着人类对环境认识的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相辅相成、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也逐渐被充分认知。

**市位于**东部、**山脉南段,**江、**江、*江中上游,与**、**、**接壤,平均海拔***米以上,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生态环境的自然退化比较突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要着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人类生活空间的宜居适度。总结发展过程中历史经验与教训,就是需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着力解决生态价值实现过程中人类的生存与生产力价值发展共存互进的问题。**作为**生态环境脆弱、****色彩浓厚、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集中综合*域,协调促进生

1 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因此,如何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们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一直以来,特别是市委*届六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既定目标任务,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使命担当,敏锐地抢抓机遇,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措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保持追赶跨越强劲势头;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强产业推进“三转三变”、抓改革放活农牧*经济社会、拓空间增加农牧民收入、补短板改善农牧民生活,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强化顶层设计,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工匠的精神、绣花的功夫抓实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年,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可比价),是****年的*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 亿元,年均增长**%,是****年的**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亿元,年均增长***%,是****年的*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年均分别增长11.5%、13%,分别是****年的1.72倍和1.84倍,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均高于全*平均水平。投资结构实现从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向财政、金融、社会等多元投资转变,投资方向实现从注重基础设施向培育产业、改善民生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从单一投资拉动向投资拉动、产业推动、消费带动的多轮驱动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从单一传统种养向三大产业融合发展转变,产业发展实现从低层次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转变,发展质量实现从高速高位运行向高速高质齐头并进转变,经济社会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更加高效、社会更加公平、发展更可持续,既符合中央、全*经济社会工作会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又符合**实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思想在**的鲜活运用,也是落实*党委稳中求进、进中求好、补齐短板工作总基调,正确处理“****”在**的成功实践。

(二)环境保护工作现状。**是****悠久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是****的物资集散地、连接****的枢纽和**通往祖国**的重要门户,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

3 地、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也是**的革命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地方,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历史上就有“*******”之说。全市幅员面积**万平方公里,下辖**县(*)***个乡(镇)****个村(居),总人口***万,居住着*、*、*、**等**个民族。全市现有耕地**万公顷,天然草场***万公顷,林地***万公顷。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铜、铅锌、菱镁等*大类**种,各类矿床(点)***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量****万千瓦以上,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贯彻落实中央新时期治*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确保**生态环境良好”为战略目标,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把保护好*东高原生态作为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严格落实中央和***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科学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

4 统一,促进了发展、稳定、生态协调并进,开创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共生、相融互促的良好局面。目前,**主要江河干流、流经主要城镇的河流和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标准,主城*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在权威第三方机构关于《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分析报告2018》中,****市和云南丽江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并列第一),森林覆盖率由34.18%提高到34.78%,森林蓄积量2.61亿立方米,生态环境持续良好。

二、**市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取得的成效及面临的困难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从远古天然和谐,到近代工业革命时期的征服与对抗,到当代的自觉调整努力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一矛盾运动和对立统一规律的客观反映,充分印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互依存制约、相克相生、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市始终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不片面强调任何一方,坚持做到在开发建设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开发建设,实现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同抓共进。

(一)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社会成本的组成部分,把环境保护作为降低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途径。**市充分认识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坚定不移地践行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在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上,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以清洁发展为根本,依法拆除***、**县旧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万吨,完成******酒业、****公司等生产线技术改造,建成****建材公司**兆瓦余热发电项目,鼓励支持成立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家;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开发“一支笔”审批制度,坚持“安全、环保、稳定”三条底线和“三优先、过三关、出三效”原则,实现了“三高”项目和企业“零审批”“零引进”;加快推进“****”接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编制《***域太阳能发电基地开发建设规划》,完成光伏发电项目投资***亿元,并网装机***兆瓦,始终如一恪守“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理念。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结构的优化布局、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效益共同提高、质量同时改善,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二)坚持发展中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通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和对全世界其他地*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认知,**市深刻认识到: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之经济社会得不到发展,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会因财力的匮乏而得不到有效改善,最终制约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实现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力构建安全屏障,大力实施*东“**”流域造林绿化、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村集体、合作社、群众个人承包荒坡荒滩荒地开展绿化造林、经济林木种植和人工种草,2013年以来全市已建成重点乡(镇)公益林专业保护站***个,管护面积****万亩;完成营造林***万亩,实施退耕还林**万亩、禁牧还草***万亩,兑付草补、林补资金**多亿元;结合实际科学提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等“****”目标,目前已成功创建***级生态园林城市。全力推进生态脱贫,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富民利民的关系,深入实施生态助民脱贫工程,招收**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管护员,占全市精准扶贫总人口**%以上,实现人均增收

7 ****元以上;实施重点*域造林项目带动****户****名贫困人口,户均增收****余元。竭力保护自然资源,持续加强对江河源头*、草原、湖泊、湿地、天然林和地质遗迹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建设,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空间。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保护*、公园**个,其中国家级*个、***级*个、县级**个,总面积**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同时,以防治水污染为重点,投入****万元完成11县(*)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完成*家国控*控重点污染源和***家餐饮、住宿、医疗机构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持续筑牢绿水保护防线。扎实开展***级生态村创建,持续推进农村垃圾、村容村貌整治行动,累计创建***级生态村***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3以上,农村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反哺”,是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的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实际成果。

(三)发展与保护互促共进的不足。受特殊地质结构和地理条件影响,**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应对气候变化和抵御灾害能力还比较弱;同时,面对**主要经济社会指标总量小、层次低、质量不高,“六大”经济社会指标人均排名全*垫底,“开发和保护、建设和

8 吃饭”的两难问题始终存在;产业结构不优、效益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未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与****差距较大,特别是深度贫困地*脱贫攻坚、高质量标准教育、优质公共医疗服务等保障改善民生任务极为繁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实际,**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中央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相比,与*党委、政府建设美丽**的工作要求相比,与**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地位相比,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相比,与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

三、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环保问题已成为全市人民共同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之一,成为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即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

9 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这“七个坚持”贯穿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发展和贡献,是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以***书记为班长的*党委在全面总结**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十三对关系”,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鲜活运用,是全*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方法,顺应新时代新理念新要求,完全符合**实际,应当一以贯之、长期坚持。要深刻学习领会好、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正确运用好“*****”指导实践,就需要我们从适应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坚持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扭转过去唯GDP论的思想观念,

10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美丽**,切实筑牢*东生态安全屏障,为“美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最大贡献。

(一)准确把握“三大攻坚战”的新部署新要求,全力以赴打好**********保卫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确定的今后*年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关系到我国经济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我们必须立足**在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所处的特殊战略位置,围绕打好*********保卫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持续巩固扩大中央和***环保督察成果,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好美丽**。一是全面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正确处理好保护生态和富民利民的关系,持续加大对江河源头*、草原、湖泊、湿地、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11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工作,启动土地防沙化治理工程,加快*****国家级自然保护*五期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四期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以乡土品种、乡土苗

11 木为主的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开展荒山、荒滩、荒坡等具备条件*域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面推进城镇周边绿化、国省道绿色通道建设和县乡村所在地、学校绿化工程,探索推行农牧民群众承包荒山荒地荒坡等造林,建设苗圃基地、种植生态林木和经济林木,成立贫困群众造林合作社,广泛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积极创建***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重点抓好新增经济林、森林抚育、人工造林以及退耕还林、种苗基地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绿色覆盖面。二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环评审查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节能减排关,严禁“三高”企业或项目进入**;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河长制工作,启动开展湖长制、林长制工作,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及其影响农产品质量调查,守住蓝天、碧水、青山、净土;清醒认识**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领跑全国,但绿色发展指数却排名靠后的严峻挑战,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创建行动,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三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和***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

12 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和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积极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力争将全市自然保护*和禁止开发*全部纳入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范围,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扎实开展湿地和水资源补偿试点,争取将**纳入国家生态综合补偿机制先行先试*,逐步建立生态综合补偿长效机制。

(二)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重点,坚决把好生态环境保护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性安排,将会带来乡村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的深层变革和乡村环境风貌的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指出,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因此,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而言,将生态环保理念和实践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是客观所需、农民所盼。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坚决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深刻领会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义和具体路径。从现实和长远的维度,看到乡村振兴战略给环保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找准环保工作在乡村振兴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担当,弄清环保部门在乡村振兴中将要扮演的角

13 色和工作重点,主动服务好以发展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二是要精准掌握本地环境容量,做好近期长远环境规划,为制定乡村经济规划、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禀赋之上。对符合产业政策及各类规划、环境影响可控、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的项目,要充分发挥好环保审批的“闸门”作用,把好乡村产业和重大项目的环境准入关。坚决把工艺设备落后、污染负荷严重、缺乏发展潜力、没有环境效益的项目拒之门外,促进经济发展决策与环境保护决策高度融合,确保乡村发展始终保持磅礴之力。三是要因地制宜,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固废等常规污染问题综合治理。突出农村化肥农药污染专项治理和土壤污染综合整治,确保农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绝对安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总结近年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经验教训,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中长期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振兴规划,并抓好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使其发挥真正效益。

(三)准确把握生态环保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全力推进产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生态环保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生态环保不断强化的基础上,又反

14 过来促进生态环保管理质量的提升,二者是良性互动、循环推进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生态环保无疑是为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市要紧紧围绕中央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牢牢抓住国家建设“****”接续基地、**特色文化保护地和*******的有利契机,大力培育风、光、水电和旅游服务等一批绿色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一是着力打造清洁能源、绿色矿山经济。紧紧抓住国家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电力供应、用发电权交易办法进行补偿等新机遇,主动加强与各水电开发企业合作,坚持干流定时序、定投资、定进度、定奖惩加快督促开发,支流争取创造条件自主联合开发,加快推进***、***、**、**等电站建设进度,协调实施**电网通向内地的高压走廊,推动建设千万级太阳能外送基地;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减缓措施,高度重视库*周边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综合研究对应的生态修复、补偿措施,及时做好水土保持和恢复植被工作。加强大江大河鱼类生态习性研

15 究,在干支流统筹考虑鱼类栖息地保护,并通过设置过鱼设施、生态调度和增殖补偿手段减小水电开发对江河(曲)生态环境的影响。积极适应矿产资源开发绿色、低碳、环保需要,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和环境保护工作规划,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矿业权登记备案、年度信息公示、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三同时”、土地复垦、排污收费和违约退出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紧盯优势矿产资源,落实抓重点、定任务、定时限、出效益,全力推进**铜矿、******菱镁矿和**新型干法水泥厂等一批具有开发价值大、经济社会效益好、环境影响小的矿产资源开发,做大做强建筑建材、天然饮用水、生物医药、民族手工业等产业。二是积极培育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为契机,着眼增加“特色、高端、精品”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求,以发展多元型旅游业态、实现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为重点,结合蓝天碧水、空气清新的优良生态环境,树牢大旅游、大产业、大统筹、大规划、大投入、大发展和“请专家来发现价值、请策划家来提升价值、请企业家来实现价值”的意识,注重党政统筹、部门联动、上下协同、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发挥**历史、*位、生态、资源、文化等独特优势,把旅游产业资金和基金重点投向保障要素、完善设施和鼓励扶持农牧民群众“吃上旅游生态饭”

16 上,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和旅游标准化、景*精品化建设,鼓励支持国道沿线群众改善旅游住宿条件,主动融入*****旅游经济圈,推动全域旅游向质量效益、环境友好和产业集约化方向发展转变,努力实现旅游经济和生态效益“双增收”。三是重点建设绿色经济开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开发*发展的根本依托。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等世界成功经济功能*的实践表明,开发*要聚集“财气”(创业)和“人气”(居住),必须实现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成为开发*的*域品牌和招商引资的“名片”。“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已经有过非常深刻的教训。因此,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对全市各级各类经济开发*、产业园*按照“环境保护好,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集约度高,经济运行质量高”的目标,通过加强*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项目环保审批、探索构建“林带+林*+园林”多层次的园*绿化体系和完善的*域环境监测及检测体系等措施,并充分借助援*省市企业在科技、信息、管理、人才、资金特别是生态型经济园*建设方面的资源和优势,致力打造创新高地、创业基地、就业福地、财富宝地、生态绿地和城乡统筹、改善民生、改革开放的窗口,确保我市各级各类经济开发*、产业园*绿色发展、持续发挥产业聚集、拉动经济、辐射带动等作用。

(四)准确把握制度建设对工作推进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切实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要善于从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入手,坚持以环境法治作为统领和指导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性制度,按照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健康风险防控的管理导向,围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良环境公共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按照“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力补齐环境保护工作短板”工作思路,进一步调整和改进**环境管控制度,建立最严格的源头严防制度、最严格的过程严管制度、最严格的后果严惩制度、最有效的经济调解制度,从根本上规范环保执法监管主体及相关利害人的行为,确保全市经济社会活动朝着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向调整和改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将环境保护工作摆在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同谋划、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及时成立、动态调整充实各级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组织、职能部门牵头、各方支持参与的整体工作合力。同时,要坚持把中央和***环境保护各项决策部署、环保法律法规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制定年度学习计划,注重学习考核;并探索健全党委、政府每年专题听取环境保护汇报,定期分析研究重点环保工作制度,推动中央和***关于环保的

18 各项部署在**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强化制度保障。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保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实际,制定并完善一批生态文明建设规定和环保目标责任落实机制,逐级与县(*)、乡(镇)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把环保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绩效目标管理,强化生态保护建设“人、财、物”保障。充分用好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制度,动态掌握各县(*)、各部门推动环保工作情况,精准督导、协调解决全市环保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用好大气联防联控机制,从影响大气质量的餐饮业油烟、建筑工地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着手,强化由市环保、住建、发改、食药、交通、城管等部门共同执法、多方整治的有效工作机制。充分用好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全市11县(*)建立的“条块结合、划片包干,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定人定岗、责任到人”的网格化环境管理体系为工作基础,真正做到环境监管无缝隙、全覆盖。三是强化纪律保障。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的制度规定及《**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真正将环保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针对全市环保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庸政、懒政、怠政等问题,坚持先查处、

19 再整改、后追责,对每个问题、每个案件做到现场核查、追根溯源、厘清责任、依法处理、限期整改、及时问责、长效跟踪,以绝不姑息、绝不手软的铁腕追责问责确保环保工作落到实处,既对环保监管单位、责任主体和具体责任人形成强大震慑,又亮明市委、市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四是强化舆论保障。坚持把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力量和共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行为自觉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全民参与,突出宣传教育的引导性、针对性和多样性。借助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短信、微信微博、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媒介,依托“四讲四爱”、“三爱三美”、“小手拉大手”和“参观环保设施”等活动载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采取点对点、面对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市各族群众的环保意识,树立自然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能够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生产力的思想,营造人人关心、支持、爱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相适应的位置,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对待,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在保护好环境

20 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决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1

牡丹江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桦甸市环保局原局长李晓光: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见与思考

论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思考

生态与环境保护

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如何协调发展

县级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

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查与思考(整理)

某某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考
《某某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