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济南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3-02 14:11: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济南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管理者,指导者,协调者,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这是我对班主任这个角色的认识和定位。我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这“三者”展开的。

一、管理者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些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上的经验,那便是“精神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精神管理为主”是说要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这个方面,它是制度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制度管理为辅”并不是说制度管理不重要,更不是说学生不需要严格管理,可以放任自流,各行其是,只是说制度管理只有建立在精神管理的基础上才有效,否则便是苛严的,令学生反感的,无效的或不那么有效的。

精神管理的内容也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便是“为全体班级成员设立一个奋斗目标,并不断强化、升华这个目标”。

这个奋斗目标要设得高一点,要面对全体班级成员,要把家长、班主任包括进去,否则便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作用、凝聚作用。1999年毕业的那届学生就是李校长首次以校长身份招生而大吃别人白眼的那届,学校计划招生240人,好歹招了220多,有点门路的纷纷外出借读,最后只剩下183人。我是高二文理分班后接的,虽是文科快班,但班级最后一名已位列全年级第116,生员质量之差可想而知。就是这班学生,我给他们设立的目标是要有名牌,出一小批重点,全部考上本科。目标是第一次家长会提出的,先分析种种有利条件:学校大环境,学校新领导班子励精图治,李校长决心打一场高考翻身仗;年级中环境,年级主任陈融老师刚送完高三,成绩优异,属常胜之帅,调度有方;班级小环境,师资力量雄厚,老教师经验丰富,年轻教师全是后起之秀,有信心有决心把这班学生带好。然后,面对全体家长我明确表示,只要家长、学生事事都按我安排的办,就一定能实现这三个目标,而只有三个指标全部实现了,我才算是一个成功的班主任。结果是两年后王曦以南济市文科状元的身份被南京大学的王牌专业录取,另有7位同学被南开、山大、重大、南京理工大录取,全班45人有29人考上了本科,是当年南济市高考成绩最好的文科班。但三个指标只完成了两个,全班考上本科没能实现。

接着,我当了我校第一个实验班的班主任。我为这个班设立的目标是要有清华北大,出一小批名牌,全部考上重本。结果是三年后,出了清华北大,出了一小批名牌,全班49人有29人考上了重本,是当年南济市高考理科成绩最好的班。但仍是三个目标只完成了两个,全部考上重本没能实现。

对照当初的目标与承诺,可以说我是一个不成功的班主任。但耐人寻味的是,没有一个家长、学生这样认为。他们一不怨学校,二不怨老师,他们怨的是自己。他们都发自内心地甚至不止一次地表示是自己不争气,没做到事事都按老师说的办,而那些事事都按老师说的办的,不全都考上重本了吗?而且是那么好的重本。是的,面对大多数同学辉煌的成绩,再怨学校不好,老师不好,的确显得苍白,的确有点说不出口。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提出了一个过高的目标,里面包含有难以实现的部分,它可能使你“陷”进去,使你难堪;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出了一个目标之后,你就要“不断地强化、升华它”,用整整三年的时间强化、升华它,使它切切实实地起到激励、凝聚作用,使它化为实实在在的高考成绩,否则,目标激起的学习热情便会不断弱化,淡化,目标也便成了大话、空话,甚至变成人们的笑柄。

如何强化、升华呢?借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就是不间断地灌输。这个“讲”与“灌输”决不是简单地重复,简单的重复只能提高接受者的阈值,使他们麻木,使他们生厌。这个讲与灌输应是不拘形式的,新鲜感人的;应是精心设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应是不断提升的,成系列化的。下面以2002届为例加以说明。

提出全班三年奋斗目标后的第一个班会,我又为学生作了“为三十而立打基础,为七年后创业做准备”的宣讲。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兼顾解决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引发的种种心理问题。这次宣讲使学生明白了人才的培养、自我的塑造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考上好大学只是一个阶段目标,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考上好大学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使学生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因此,不能因眼前的一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要为人生的大目标不间断地充实自己。因此,也不能因一点小小的挫折、暂时的落后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后来者可以居上。

第二个班会的主题是“为了爱我的和我爱的”。我说:“在回答‘为何上高中’这个问题时,一个男生说‘为了考上好大学,将来开个大公司,赚大钱,使自己和家人过上好日子’,一个女生说‘为了将来有能力为操劳一辈子的父母买一个花园别墅’,你觉得他们的想法怎样?”顿时学生议论纷纷,但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做出回答。我首先肯定了这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想法,在大多

数学生惊诧的目光中,我继续讲,一个充分发展的社会必定是以每个社会成员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所以,“个人奋斗”“个人的发展”已经包含了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因子,应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只不过,这个奋斗与发展应以不损害他人的奋斗与发展为前提。我说,回报父母,已内含了回报社会的因素,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是不可能爱社会的。我又说,回报父母,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为人父母者,可能更看重的是后者。不必等到将来,你们每天的进步,优异的在校表现,优异的学业成绩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几周后,我又就《参考消息》上的一篇发了一番感慨。那篇是美国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写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瓶颈”。这位美国人预言,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就经济总量而言,中国会在21世纪50年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如果“瓶颈”问题解决得好的话,这个时间还会提前。读到这里,我动情地讲:“同学们,第一经济大国,多么诱人的字眼!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积贫积弱,受尽了欺凌;一百多年来,有多少仁人志士,有多少民族英雄,为了民族的复兴奔走呼号,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自己的生命。现在,百年强国梦就要成为现实了!它是在你们的有生之年实现的,它是通过你们的奋斗实现的,这是怎样的人生际遇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你们就是百年强国梦的实现者,你们就是无数仁人志士无数民族英雄的继承人!”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学生们是怎样地挺直了腰板,眼睛变得闪闪发光。接着我又问学生:“猜一猜,那个美国人提到的诸多‘瓶颈’中最大的‘瓶颈’是什么?”学生没猜对。我说:“是人的素质,也就是你们这一代人的素质,也就是你们是否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学业准备去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社会发展难题。”立时,学生们又变得若有所思。

隔了几周,我又以马克思“我是为人类工作的”名言为引发,结合毛泽东、鲁迅、诺贝尔、居里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的轶事指出:事实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都是“为人类工作的”。他们往往在少年时代便确立了自己的理想,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理想,升华自己的理想。正是这美好的理想给他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动力,激发出了无穷无尽的才能。他们的工作是跨越时空的,是跨越国界的,是属于全人类的。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将永远造福人类。

就这样,我大约用半个学期的时间,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反复宣讲,使学生真正明确或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树立了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人生目标

就这样,利用二到三年的时间,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灌输,内容涉及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金钱观、做人与做学问、集体与个人、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贡献与索取、人生的角色转换与责任感、做生活的主人不做本能的奴隶、使命感与紧迫感、做精神的富有者等几十个母题和子题。一般都是围绕一个母题设计若干个子题,根据这些子题从现实生活中选择相应的人和事,略作分析,指明意义。一段时间后,综合子题涉及的人和事提出母题,给予一定的理论阐发。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刻钟。

马克思曾这样表述精神物质的转化:“诚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先进的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便会转化成无穷无尽的物质力量。”套用这句名言,我也作如下表述:“诚然,精神管理不能代替学科知识的学习。但是,先进的管理一旦掌握了学生,便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学习成绩。”这,已为事实所证明。

再补充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进行思想教育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要紧密结合班级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否则,便会无的放失,流于形式。因此,我经常分别召开男生会、女生会。

进行思想教育要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缺少实际,便显得空泛虚浮;缺少理论,便显得就事论事,不具一般指导意义。比如,在讲完吴士宏的奋斗史后,我做了“奋斗——人生幸福的源泉”的理论阐发。

进行思想教育,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努力做到多层次多角度。比如学习的意义,便应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为学生做出安身立命之本、实现个人价值、完善自身、回报社会、振兴民族、造福人类等不同层次的解读,以引起全体学生的共鸣。

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提炼,争取给学生留下一点历久不忘的东西。比如,谈骄傲自满的危害,我把它提炼成一句话:“才人因骄而败,常人因满而庸。”一年多后,我在学生的作文中见到了它。比如,针对部分学生缺少意志力的实际,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一个意志薄弱者,带给自己的,永是连连的懊丧和悔恨;带给家人的,永是深深的失望和叹息。”时过6年,还有学生记得这句话,她说,她自觉不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就把这句话当作了座右铭,以时时来警戒自己。

进行思想教育,决不能回避社会热点问题、现实敏感问题,如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高考制度的弊端、中西方教育制度利弊比较、中国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奖、“减负”问题、韩寒现象、辍学创业问题等等。由于一些不负责任的人、不负责任的媒体在这些问题上哗众取宠,发表了大量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有意隐瞒事实真相,或故意不做全面分析,丑化自己,美化西方,搅乱了学生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削弱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滋生或强化了学生的“盲目崇外”心理。使得现今不少学生以“叛逆者”自居,心安理得地不努力学习、不认真学习,居然还能得到大家的赞赏,有人表示佩服,有人表示崇拜;还有部分学生虽还能正常学习,但自认为是重压之下不得已而委曲求全,从心底里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受迫害者”,因而经常自哀自怜,情绪波动严重。因此,对于以上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以及社会上不时发生的可能影响学生思想的事件,教师不但不能回避,还要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做出正面回答的同时,还要力争教给学生一点历史的看待问题、辨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以上提及的诸多问题,至今仍是学生揶揄学校教育的话柄,仍有澄清必要。下面就“减负”问题说说自己的宣讲要点。其他问题的宣讲要点,附后或另文。

1999年下半年的那场“减负”不少老师可能还记忆犹新。一时间,报刊连篇累牍,各级教育部门的红头文件措辞严厉,规定具体,并组织专门班子明察暗访,如有违反,“格杀勿论”,但热闹了不过半年,便不了了之,一切故我。当时,周六不补课了,晚自习不上了,课时缩减了,作业不让多布置了。说实在话,这些措施我举双手赞成,但学生思想上明显松了,行动上明显松了,让我和年级主任成远方老师心忧如焚。开学前,成老师就找我商量,一起定下了“出清华北大,本科录取率不低于50%”的年级目标,此情此景,怎能不急?遵照学校领导的要求,在成老师的安排下,年级各班都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的宣讲要点如下:“减负”减的是“过重的课业负担”,怎么减,减什么,减多少,减了以后干什么,减的结果会怎样,都要具体分析,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跟风。“负担”因人而异,“减负”不能“一刀切”。这恰如甲乙丙三人挑挑子,甲乙都挑了100斤,甲只能挑50斤,要坚决减负;乙能挑150斤,不但不能减负,还要适当加负;丙的挑子是空的,还减什么负?“负担”因志趣而异,因心态而异。一些人打电子游戏,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多么辛苦,负担多重?但他们并不当作负担。而哪怕老师布置一点点作业,他们也当作负担。李开复在数字王国里遨游,每天常达16小时,乐此不疲;李肇星在外语世界里跋涉,每天十几小时,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上大学时曾几次因精力过度集中而被关在图书馆中。正因为自觉“加负”,李开复才成了微软副总裁、微软研究院院长,李肇星才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外交新星。历史常反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种现象掩盖另一种现象,一个极端紧接着另一个极端,年轻人可千万不要被暂时现象蒙蔽,盲目跟风。“*”期间,知识越多越反动,但仍有不少人偷偷自学科学知识。恢复高考后,他们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成了社会的中坚,而那些盲目跟风者呢,荒废了自己,不少人加入了社会救济者的行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不要让人生悲剧重演。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学生负担是轻。但你能相信唱唱跳跳,玩玩乐乐,泡泡球场,打打游戏就能掌握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遗产吗?那些一流人才,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哪一个不是废寝忘食地学习,废寝忘食地攻关?正因为有太多的美国

青年不争气,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美国才每年都从国外大量引进高科技人才。他们有这个财力呀,那是前人打下的基础。我们行吗?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历史注定了我们这一代是卧薪尝胆艰苦奋斗坚苦卓绝的一代,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要自觉造福后人,主动为国分忧。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注意材料的新鲜。就地取材,即时取材,时空距离越近,教育效果越好。比如外班的优秀学生,本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国内外当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报纸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材料,与教育直接有关的自不待言,其他行业的报道稍加“迁移”便可成为教育学生的好材料。正是通过我的“每天播报”,学生才认识了全球第一cEo韦尔奇、逆风飞扬的吴士宏、商界硬汉子史玉柱、家贫志坚的甘泉、哈佛女孩刘亦婷、水稻之父袁隆平、外语奇才李肇星、数字英雄张朝阳、永攀高峰的张瑞敏……2002年上半年,正是高三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也是米卢最红的时候,我把他的“快乐足球”改造成“快乐学习”,把他的“态度决定一切”作为班级座右铭。

以上即为精神管理的主要内涵及主要做法。

开头已经提到,“精神管理为主,制度管理为辅”并不是说制度管理不重要,更不是说学生不需要严格管理,可以放任自流,各行其是。实际上,制度管理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制度的制定要非常具体,非常细致,施行起来要非常严格,非常到位,否则,便失去了制度管理的意义。如果说,精神管理是一种宏观管理,那么,制度管理便是细节管理。精神的宏观管理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制度的细节管理将激发出的学习热情转化为紧张有序的具体行动。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前者,后者便显得缺少人文内涵,显得面目可憎;没有后者,前者便显得缺少务实精神,显得虚邈迂阔。

制度管理要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进入校门起到走出校门止,方方面面都有明确要求,自觉遵守为主,老师同学监督为辅;从走出校门起到进入家门止,方方面面也有明确要求,自觉遵守为主,家长监督为辅;即便是假期,也有明确要求,自觉遵守为主,家长监督、老师“电话查岗”为辅。

制度管理也要面向全班提出明确的目标,以集体荣誉感增强个人自律的力量。比如为了消灭迟到现象,我提出了力争做“全勤小组”“全勤班级”的目标。第一学期,全班累计迟到五次,;第二学期,累计二次;第三学期,实现了“全勤班级”。

总起来说,精神管理到位,制度管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尽管我的规定十分细致,十分严格,有些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但学生并不觉其细其严,而是点到做到,乐于遵守,乐于将老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制度管理还涉及到搞好班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班委会团支部作用等问题,在此不展开。

二、指导者

我曾经在一篇中这样为班主任定位:“班主任应是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一个由混沌懵懂到自我唤醒的生命阶段。他们开始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他们充满了困惑,渴望有人指点迷津。沉重的学业、复杂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经常促使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生命的意义何在?当问题得不到明确的解答时,尤其是他们遇到了不如意的事,或遭遇到挫折,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时,他们经常感到活得无聊,活得没劲。不用说,处于这样一种精神状态,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的学业提高,都极为不利。

当然,解决青年学生的精神需求问题,全社会都有责任,特别是他们的父母,应该把这作为头条大事来抓,而不应仅仅关心他们的物质需求和学习成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的很多父母或由于认识不到,或由于自身的缺失,不能很好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如此一来,我们当教师的,就不得不面对许多问题学生和潜在的问题学生。

对于这些精神缺失的问题学生,缺少针对性的浅层次的说教是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你的说教是他听滥了的,满足不了他的深层精神需求。简单的诉诸于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压服”往往效果更糟,因为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心理上的逆反期、“自我”的膨胀期,“压服”往往只能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反抗,事情的结果往往是这个方面压下去的,又换个形式在另一方面成倍地释放。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才把精神管理放在了班主任工作的首位,才把班主任定位于“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这方面的内容在“管理者”一节中已有较多涉及,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学业方面的指导。

何谓学业指导?我这里所说的学业指导是指从宏观上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这种指导很重要吗?非常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仅次于精神方面的指导,做人方面的指导。在我看来,很多学生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业指导而败,很多班主任就是因为不重视学业指导或学业指导有误而未能使自己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更上层楼。进行学业指导的依据是什么?进行学业指导依据的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高考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及所学学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实际。学业指导应在何时进行?学业指导应贯穿于整个高中三年,高一及高三是重点。对高一新生,必须反复指导,才能生效;对高三学生,必须经常进行阶段性的指导;高二文理分班后,也需加强指导。学业指导一般面对全体学生,同时注意特殊学生特殊指导,重点学生重点指导,注意在指导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我指导的能力及时时反思、科学调整的习惯。教师的学业指导能力从何而来?从不断总结中来,从不断学习中来。有两本书对我帮助很大,一本是《在北大等你》,一本是《在清华等你》,全是各地高考文理科状元的经验谈。这两本书,是1996年买的。通过认真学习这两本书,我学得了不少跨学科的知识,基本搞清了高中所设各学科的学科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两本书使我懂得了,在同等付出的前提下,不同的应对策略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使我懂得了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的重要性。

下面对以上所谈及的一些方面略作阐发或加以举例说明。

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时,高考的要求是必须要考虑的。

高考看总分,你就得要求学生均衡发展;高考文理分科,你就得允许学生有所侧重;高考总分的构成上,加大了语数外的权重,你就不能让学生平均用力。现在,对高考的种种非议铺天盖地,成了一种时髦,不少学生也拾人牙慧,为自己的畸形行为辩护。作为一名教师决不能回避,要讲清道理,避免自己的学生在思想上行动上陷入误区。实际上,把高考的要求跟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根本对立起来是没有道理的,是非常错误的。二者大体上是统一的。高考看总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要求。高考文理分科,则是考虑了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高考总分的各科权重,突出了语数外,也决不是轻率的决定:语数是发展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基础,其重要性,是其他各科所无法比拟的,外语则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交流工具。 / 首页 上一页

2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进行学业指导,必须多角度分析比较各学科特点,并进而提出应对措施、学习方略。

大致说来,相对而言,高中所设学科,有侧重知识的,如历史、政治,这类学科就必须将识记知识放在首位,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有侧重能力的,如数学、物理,这类学科必须将理解放在首位,搞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所学内容与已学内容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做一定量的习题加以深化与巩固;有介乎二者之间的,如生物、化学、地理,学习者须把握知识能力的衔接点平衡点,二者兼顾,相互促进。此外,还有两门特殊学科,语文和外语。两门学科都属语言学科,都强调长期的系统的积累,都强调在使用中学习,在使用中将基础知识内化为基本能力,但二者的不同又极为明显:语文是母语,经过十几年的学习,高中已达高级阶段,学习者除了继续扩充知识外,应将相当精力放在知识的整合内化上,即“省”和“悟”上,放在弥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重大缺失上;外语的学习在高中尚处初级阶段,大致相当于语文的小学二三年级,识记单词是重中之重,单词量的多少基本上就反映了水平的高低,学习者应化大力气扩充单词。

高中各学科还有“长线学科”“短线学科”之分。所谓“长线学科”是指那些“突击效应”不那么明显的学科,“短线学科”则相反。一般而言,按“突击效应”由弱到强给高中各学科排队如下: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

你如果基本认可以上分析,你就不能不承认我们现在好多习以为常的做法可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的,不利于高考出成绩的;你就会发现周围可能充斥着大量的“短期行为”。比如,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业需求的学生,却要求完成同样的书面作业,是不是不太合理?这当中是不是隐藏着巨大的精力浪费、时间浪费?如果这作业量再大得吓人,偶有没完成者,便大加挞伐,罚做x遍,这是否符合“投入产出比的最大化”要求?比如不允许已有明显文理倾向的高一学生适当偏科,硬逼他9门学科平均用力,全都学深学精;比如“红本”“黄本”“投影”一起上,恨不能将学生的时间全部据为己有;比如几科老师齐下手,猛砸作业,使学生穷于应付,占用了学生消化吸收整合的时间,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权利。被动机械,高耗低效,长此以往,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还有何主动性积极性可言?还有何创造性可言?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极力主张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高一时,我主张布置弹性作业,反对以书面作业压学生;到了高二,我允许学生可以不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到了高三,干脆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练习。至于我教的语文,除了隔周一次的课堂作文必须统一完成外,三年没布置过必须完成的作业,全是指导性作业,可做可不做,可多做可少做,且留出足够的课堂完成时间。“不与课任教师争时间”是我给自己定的戒规。身为班主任,手握学生的“生杀予夺”之权,若争若抢,谁能争得过你抢得过你?势必引发恶性竞争,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或冷了课任老师的心。我把工夫用在备课上课堂上,把工夫用在指导学生自主钻研上,成绩也未见其差。

我经常提醒学生,无论哪科,都要注意把时间用在看书消化上,放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理解上,放在查漏补缺上,放在自主探究上。我在班里多次强调:“一个盲目地被动地跟着老师走的人,决成不了一流学生。”要求学生时时反思、调整自己的学习,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着力点,“最佳经济增长点”,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自从1999年认识到考试成绩属于学生的隐私以后,我就从不公布学生的成绩,从不给学生排队,但我给学生两个“参考坐标”,一个是总分的,一个是语数外三科的。由“参考坐标”,学生可大致了解自己在年级的位次,据以反思调整。平时各科小考,我也给一个类似的坐标,并向课任教师请教试题特点、难易程度,讲给学生,供学生反思调整时参考。

寒暑假,我不让课任教师布置假期作业,而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一至两门,或恶补弱势学科,或发展出强势学科,效果极佳。最典型的例子是99年毕业的文科班学生田瑾。这个学生各科都不错,惟有数学全班倒数第一。高中两年,考数学从没及格过,98年暑假前的统考,她只考了35分。我让她暑假专攻数学,不找家教,立足自学,从高中数学的第一页学起,如果还看不懂,就上溯到初中的有关知识,切实搞懂搞通,做到书上的例题、习题全懂全会即可,不搞“题海战术”。这个学生照说照办,每天学习数学不下十个小时。结果,开学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她就拿到了高中的第一个及格,99年高考,她的数学成绩名列全班第二,弱科成了强科。

实验班的部分学生和家长有参加竞赛的要求,个别家长还将此作为接受保送的条件向学校提出。鉴于此,我积极促成、组织、协调竞赛辅导,并根据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明确提出了“搞竞赛瞄高考,以竞赛促高考;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指导方针。即通过积极参加竞赛,扩充学科知识,提高思维水平及自我探究水平,发展出几门强势学科,最终落脚于高考,服务于高考,而将竞赛保送作为可能出现的副产品,视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局部调整。事实证明了我的指导方针是正确的,有明显弱科而综合实力不太强的董方帅以生物竞赛全省第13的成绩保送上了浙大;无明显弱科而综合实力较强的于飞谢绝了四所名牌高校的保送邀请,以全省理科总分第34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张雪杉及时放弃了化学竞赛决赛,全力准备高考,以全省理科总分第十三的成绩如愿进了北大,她的理综考了满分300分,位列全省第一,不能说没有理化生三科竞赛她全都参加的功劳。

班主任的指导作用不仅限于精神指导、学业指导,它应该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应包括对学生家长的指导,在此不作展开。

三、协调者

读到这儿,恐怕你已经明白我为什么在开头将班主任这个角色定位于“管理者,指导者,协调者,三位一体,缺一不可”了吧? / 首页 上一页 2 3 5 6 下一页 尾页

这个协调者非当不可。你想,我要求学生课间十分钟先做课前准备,再上厕所,再在室外活动放松,以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地进行下节课的学习,如果有人却“从无时间概念”,逢“堂”必拖,课间十分钟变成了五分钟,三分钟,甚至两分钟,一分钟,严重破坏了学生的学习节奏,不协调怎么行?我正努力消除某生的自卑心理,培养她的自信心,如果有人却因该生影响了他的“平均分”而冷风热雨,极尽嘲讽,险些使我多日的工作成果毁于一旦,不协调怎么行?我主张弹性作业,主张将寒暑假完全放给学生,不预先与课任老师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怎么行?……一句话,这个协调者非当不可。

校长书记不能当,他们只能从思想层面、政策层面、人事层面上进行宏观调控,何况,他们还有更复杂的外部协调工作要做?主任们不能当,有大量的半宏观的调控工作等着他们。这个微观的调控者只能你来当。因为你是这个班级的第一责任人,治班的整体思路要由你来拿,你是这五六个人或七八个人的“班长”,你是“主教练”。

好了,既然“舍我其谁”,也就“当仁不让”了,那就当吧。但你一定得明白,你并不是班长,并不是主教练,你和其他课任一样,都是普通教师,你的话并不带有指令性,因此,你得讲究点艺术,你得以“非协调的方式”达到协调的目的。

其实这当中也没什么大奥妙。虽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摩擦和误会,但只要大家目的一致,出于公心,多交流,多沟通,就没有打不开的心扉,没有过不去的门槛。就算是因此而得罪了人也没什么,要知道,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出成绩都不好。

年龄优势是个优势,但并不是必要条件。97年我接手的那个文科班,教数学的郭老师、教外语的秦老师孙老师都年长我十岁左右,一样协调得了,一样相处得愉快。我参加工作第二年当班主任,十多年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一样协调得了,一样成为好朋友。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关键不在年龄大小,关键在于你有无成型的治班思路,是否提出了足以激励大家的奋斗目标。与课任老师相处,和与学生相处,与家长相处一样,天下的大小道理都是相通的。

综合以上内容,试做以下概括:管理是基础,目的是统一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指导是关键,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将管理激发出的学习热情转化为优异的学习成绩;协调是保证,目的是统一任课教师步调,形成合力,将管理、指导的效能发挥到极致。

最后再做几点补充说明:

1、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还望领导、老师多多指正。文中未涉及、未展开之处,老师们如有兴趣,还可采取多种形式共同探讨。

2、老师们如觉得以上所言尚有几分道理,尚有可行之处,本人当然备受鼓舞。本人觉得,第一节“管理者”部分比较成熟,可以比较放心地取用。第二节“指导者”部分,题目太大,所涉太深,起草时颇费斟酌,仍感辞不达义,力不从心,充其量不过是提出问题,以引起大家注意,供大家研究罢了。且该节内容与第一节内容联系紧密,互为表里,切勿断章取用。比如,我主张实行弹性作业,指导性作业,结果是学生练习更多了,学习更有效了;如果学生打游戏去了,谈恋爱去了,岂不有悖初衷?这里面有很多的精神铺垫,有很多的调控措施,切勿简单取用。至于第三节所谈的“协调者”角色为不少班主任所忽略,有根本不做协调的,有只做简单被动协调的,主动协调比较缺乏。实际上,主动协调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总分,所以专门提出,略做阐发,以期引起大家注意。至于方法,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难以详述。

2、我认为,“管理者”一节中的基本精神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一切类型的班级。试想,监狱中的犯人尚有精神改造的余地,青年学生怎会是顽石一块?对后进班级、后进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并非“对牛弹琴”。只是要更加精心地选择切入点,更加小心翼翼地唤起和维护他们的自尊,更加耐心更加宽容地对待他们的反复。同时,要十分清楚,思想政治工作不是万能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不要让少数学生的所作所为败坏了自己的情绪,动摇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

3、我认为,好多老师也有同感,好班主任首先必须是一个好课任老师,换言之,教好课是当好班主任的必要前提。己不正无以要求别人正,己不精无以要求别人精。要想叫学生听你的话,首先必须叫学生听你的课。自己的课上得一塌糊涂,却要求学生精益求精,学生马上觉得你是在“忽悠”。拉倒吧,一切免谈。

4、我认为,一个好班主任首先必须想当好这个班主任,换言之,想当好班主任是当好班主任的另一必要前提。既然领导把这个班交给了你,你也接了,为什么不把它带好呢?带好了也是带,带不好也是带,反正都得带,为什么不往好里带呢?无所作为的结果,往往是无所作为的思想带来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如此。所以,不要老是抱怨所带班级差吧,不要老是嘀咕这帮学生“油水不大”吧,还是赶紧琢磨琢磨治班思路吧,还是赶紧想想如何为全班同学提出一个奋斗目标,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吧,如此一来,说不定真的能从这帮看似“油水不大”的学生身上捣鼓出点名堂来。我带的99届文科快班比现在的快班差很多,不也出了点成绩吗?王曦在初中仅是班里排名45名左右的学生,不也成了南济市文科状元?2002届实验班的生员情况能是全市最好的吗?于飞、张雪杉的中考成绩也就是刚刚够实验的录取线,全市有多少学生排在他们之前?成龙中考成绩仅超我校录取线12分,全市又有多少学生排在他的前面,高考不也雄居全市理科第四?我二十多岁第一次当班主任是迫不得已,接的是全校没人愿接的最乱最差的班,两年后高考却位列全镇第一,我才得以调入国办高中,得以顺利调入省城。所以,无所作为的结果往往是无所作为的思想所致,这话应该无大差吧?

5、一个好班主任应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探索者、学习者。当好班主任需要广泛的知识,这些知识只能从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中来。大学所学只是给你打了个基础,决不能以此为满足,要不断学习探究,不断总结,不断充实提高自己。我认为,学好哲学、管理学、心理学最为重要。哲学能为你提供解剖分析社会现象的武器,管理学能为你提供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方法,心理学能为你提供洞悉学生内心的“显微镜”“望远镜”。我曾读了一本《企业管理学》,收获颇丰,“投入产出比”“最佳经济增长点”“核心竞争力”等经济术语被我迁移用到了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上。你还得养成读报的习惯,以此把握社会的律动,寻找教育资源。你得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获得这样的能力:不但能通过观察了解,知道学生在干什么,想什么,还能预先推知学生会

/ 首页 上一页 3 4 6 下一页 尾页

想什么,干什么,力争把工作做到前头,防患于未然。总之,你得“苦练内功”,不能奢望靠侥幸获得成功。

记不清是谁说的了,“学业要靠学业来培养,精神要靠精神来提升”,作为对教师的要求,这话真是说得既含蓄又明确。较高的思想境界,较高的学业素养,应是对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对一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还有两句话,也不记得是谁说的了。一句是“是学生培养了老师”,话说得真是辨证。老师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不勤工作勤思考,水平怎能提高?另一句是“老师欣赏学生,学生欣赏老师,师生强烈共振,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的确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应是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值得追求的一种境界。

/ 首页 上一页 4 5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中学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班主任工作总结

济南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
《济南中学班主任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