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孔子学院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0-03-01 21:46: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体会

-----孔子学院与中国梦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而孔子学院的诞生与发展与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思想不谋而合。

毋庸置疑,中国的政治经济蓬勃发展,在我国“硬实力”已经卓有成效的时候,开始重视提高自身“软实力”,而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外交政策也是该国“软实力”的重要资源。文化外交已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政治外交、经济外交之外的重要补充,世界各国纷纷依靠文化手段来开展国际间的公共活动,达成对外战略意图。战争博弈是暂态,文化博弈是常态。任何一个大国,在确定其世界地位之后,都必然会以文化外交方式来进行长治久安的建设工作。应该认识到,文化外交不但是大国崛起的必然选择,而且更应成为大国国策的核心要义之一。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却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已经开始冲击全球文化领域。

1

一、海外汉语教学和孔子学院的发展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树立有所助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语言文化的代表性推广机构—孔子学院的成立和发展,是当代中国文化外交的战略之一,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外交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著名代表人物,尽管中国文化的内涵比孔子学说要丰富得多,但孔子学说的强大包容性,是中国传统文明的内核,孔子本人的地位也早已得到世人的尊崇,更能代表中国古老悠久文化的本质。秉承孔子的“和为贵”的理念,以传授汉语和推广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的创办正是当代中国文化外交所奉行的“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在当代文化外交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中国整体外交格局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相对来说,无论是传统的教育外事工作,还是一般的文化外联,都没有上升到这样的层次。所以,孔子学院已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外交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和突出亮点。

孔子学院的发展以及海外汉语教学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树立有着很大的助益。目前中国的国际形象,特别在西方,基本上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塑造的,现在依旧有着 “中国威胁论”,使中国的国际形象极大受损。而孔子学院的发展恰恰用中国自己的口号向世界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向世界说明中国,辩解是非曲直。通过平和、吸引、寓教于乐的方式营造理解,释放善意,以此打破隔阂、误解,使不同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加深对中国国情以及中华文明的了解。

二、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反思

2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基础,是民族形成的基本要素。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汉语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孔子学院作为当代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平台,不但加强了汉语的传播,而且也把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而且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也处处体现了中国谋求与各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荣,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外交理念。中国凭借着自身的这种仁爱、包容的“和合”文化外交思想,为增强中国“软实力”赢得了喝彩。

比如内罗毕孔子学院自开课以来,来自中国的教师们每周会向学生们讲授汉语,传播中国文化。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他们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请中国驻肯尼亚大使讲课,请华人书法家现场书写演示中国书法,观摩中国电影等等。久而久之,中国灯笼、中国结、长城和天坛等成了他们熟悉的事物。就像内罗毕孔子学院的学生一样,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学生们在一点一滴的学习熏陶中,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儒家文化展示了她独特的魅力,慢慢地开始浸润他们的心灵。中国文化以这样一种独特而亲和的方式传播到海外,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中国的软实力。

但是通过国家汉办对我们的培训,我们也了解到以往的孔子学院在输出中国文化方面或多或少陷入了偏重传统文化、对当代文化艺术成就挖掘较少的弊端。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资源的挖掘潜力也不够,往往过于偏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当代中国的时代风貌、人文精神和文化艺术成就宣传的力度还不太够。这就使得世界对中国的总体

3 印象往往还停留在“五千年文化、长城、故宫”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中国的新形象并未被世界认知。孔子学院以汉语推广入手,但孔子学院肩负的重任决不止教授汉语这么简单,还应该顺应时机,古为今用,统筹考虑如何更好的挖掘中国文化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推广中华文化,把孔子学院的办学内容提升到“文化中心”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作为汉语培训的基地,这也是目前孔子学院应该考虑的发展道路。

在孔子学院的推广过程中,更要注重向世界全方位地展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成果,既要对传统文明、儒家文化的生命力进行深度挖掘,也要介绍中国现代文化的繁荣与创新。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局部和整体互补,努力推出题材丰富、技法创新、风格新颖、内涵深刻的当代优秀文艺作品,通过电影、舞蹈、音乐、体育、服饰文化等多个角度,既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更要让人体会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底蕴,体会当今时代的中国现实,向世界展示一个发展、开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并存的全新中国,让世界也可以体会到现代中国的魅力。

三、教师在孔子学院发展中的角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教师节座谈会中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自古以来,中华

4 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正所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在古代,孔子被推崇为“大成至圣先师”,被誉为“万世师表”。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英雄辈出,大师荟萃,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新中国成立65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长期以来,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纷纷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5 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为进一步加强孔子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保障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孔子学院总部暨中国国家汉办决定与孔子学院所在大学合作设立核心教师岗位项目。并且为促进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加强国际汉语教学和教育援外工作,中国教育部与国家汉办根据与国外的教育交流协议和国外对汉语教学的需求,由国家汉办具体负责向国外教育部、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单位派出汉语教学顾问及汉语教师。目前,国家公派教师岗位共计357个,遍布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的92个国家。2006年在岗教师357人。

教师在实现中国梦,实现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以及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指出,教师第一位是传道,并提出了“四有”好教师的标准。“师以德为本,育人品当先”。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更应该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要作净化社会风气的表率。作为高校教师,要按照“四有”标准审视自己,先“立己德”后“树人德”,既培养学生成才,也培养学生成人,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更加要求教师为国家和人类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孔子学院的发展更加要求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坚定信念努力传播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人民交

6 流学习,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取长补短。既要做到因材施教又要实现教学相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播,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我们要始终怀着深深的荣誉感、使命感以及孔子学院的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感,满怀感情地向世界人民介绍中国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要满怀热情的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民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要始终激情饱满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实现一带一路的伟大目标以及孔子学院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认识到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作用的重要性以及孔子学院的发展在助推“中国梦”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各大知名教授专家的大视野和高校领导的大情怀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知晓了中国、知晓了世界、知晓了天下,让我们从战略的高度认识了“孔子学院与中国梦”的关系。

厦门大学洪成得教授在讲座中提到中国梦包含让我们的语言成为世界的通话,让我们的文化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孔子学院的繁荣发展则意味着我们祖国经济日益繁荣,我们的国立日渐强盛;意味着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世界,我们的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孔子学院的发展将为我们成为语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中国梦想搭建桥梁,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它自己的贡献。

7

孔子学院

读《论语》:孔子的“中国梦”

孔子学院(版)

孔子学院资料

孔子学院论文

孔子学院简介

孔子学院与文化软实力

孔子与中国文人论文

中国在国外建100所《孔子学院》有感

“中国梦”与

孔子学院与中国梦
《孔子学院与中国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