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03 20:51: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1—2020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环境优先,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生态观念转变;加强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完善;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设“低碳、健康、宜居、和美、高效”的生态文明城市,构筑“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法治进步、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安康、城乡一体”的和美家园,争取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和谐发展、环境优先原则。尊重生态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发展基础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原则。按照生态环境特点和环境功能差异,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空间秩序,制定差异化的管控措施,严格保护空间结构,形成开发和保护合理有序的空间格局。坚持统筹安排、突出特色原则。协调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特色与共性的关系,统筹安排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将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行政审批改革、“三旧”改造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相结合,提升环境公共服务能力,维护人民健康和环境权益。

二、工作目标及实施步骤

(一)总体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六个力争”目标:力争全社会环境保护投入占GDP比重明显提高;力争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力争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力争生态文明细胞工程不断强化,广泛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生态镇、生态村、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保诚信企业等一系列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力争到2015年率先成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城市,2020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基本和谐相处。

(二)分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至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启动,生态文明水平得到提升,力争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资源能源消耗水平下降,单位GDP能耗低于0.6吨标煤/万元,碳排放强度低于0.7吨/万元,环境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理念在政府决策、企业生产、市民生活等行为方式中得到推广;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中期目标(至2015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要求,力争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位于国内先列,单位GDP能耗低于0.515吨标煤,碳排放强度小于0.4吨/万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进一步削减;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内河涌水质达标率80%以上;绿色生活方式转变效果明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5%。

3.远期目标(至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全面完成,生态经济体系全面建立,清洁生产水平、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全面推行,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基本和谐相处。

(三)实施步骤。

生态文明建设分四个阶段实施:

1.准备工作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组织编制《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1-2020年)》,按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和办理报批手续;草拟《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2.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召开动员大会,部署生态文明建设 1

工作,出台《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分解创建任务,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发动,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创建的工作氛围。

3.全面建设阶段(2011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全面实施《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1-2020年)》,全面开展低碳经济体系、健康环境体系、宜居生活体系、和谐文化体系和高效制度体系等建设工作,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4.总结提升阶段。分近期总结、中期总结和远期总结三个阶段进行。具体任务是总结前一阶段创建工作,检查建设指标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分析存在不足,部署下阶段工作。

三、任务分解

(一)建设指标。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包括27个规划指标,具体分工见《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分解表》(附件1)。

(二)建设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低碳经济体系建设、健康环境体系建设、宜居生活体系建设、和谐文化体系建设、高效制度体系建设以及建设跟踪等六大任务:

1.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1)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施市委市政府“三个一百”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稳定发展第一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加快特色农业园区、低碳农业示范区建设。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加强产业集聚效益,培育发展低碳技术,推广低碳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总部经济等服务业,促进发展居民社区服务、公共应急体系、社会福利保障等服务业,至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50%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

(2)发展绿色工业。强化企业节能降耗改造,进行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污染防治,加大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2015年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比例达到100%。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2015年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提高到45%,2020年提高到50%以上。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515吨标煤/万元,碳排放强度降低到0.4吨/万元。探索建设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环境保护局。

(3)提升生态农业。依托不同镇区的农产品特点,引导和提倡“品牌农业”,形成“一镇一品”特色农业,建立生态农业园区,推进“一带两区十基地”的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2015年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种植(养殖)面积比重达到70%,2020年达到80%。加大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至2015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5。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海洋渔业局。

(4)引导绿色服务业。完善适应生态旅游发展的宾馆、酒店、餐饮等旅游配套服务体系,争取2020年所有宾馆和旅行社均达到绿色标准。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发展改革局。

2.统筹城乡环境安全,构建健康环境体系。

(1)构建自然生态安全格局。继续建设“一核、五区,三级廊道,十二节点,三条生态隔离带”的自然生态安全格局。继续建设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全面实施《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规划(2007-2020年)》。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五桂山办事处。

(2)强化总量控制和污染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完善现有污水处理厂收集管网和推动二期处理设施建设。2015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中水回用,逐步使中水成为城市绿化、河湖生态、道路浇洒的水源。加快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全面推进内河涌环境整治,优先整治与水环境功能目标差距大、污染严重的内河涌。加强工业污染和农业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补充调查和土壤污染修复试点示范工程。促进珠三角地区生态安全的同保共育。

加强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

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农业局、水务局、城管执法局。

(3)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建立中山市生态监测网络,加强生态保护区的生态监测。增强市环境监测站的辐射和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增设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大气酸雨监测网点,到2015年,新增2个自动监测站,大气监测点增加PM2.5和VOC项目。整合建立四大片区监测实验室,加强基层常规监测能力建设。建设环保业务信息系统网络平台,推进环境监管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

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3.推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宜居生活体系。

(1)景观生态和绿地系统建设。建设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城镇景观,彰显城镇现代风貌。合理布局区域生态系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

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林业局。

(2)市域绿地系统建设。加快市域绿地系统建设,逐步形成“一环、二核、三廊、多楔”的中山市绿地系统。到2020年,新建6个森林公园,城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林业局。

(3)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推广节能节水生活器具使用,鼓励使用节电型电器和照明产品。研究制定阶梯式电价和水价政策,在保障公平和效率基础上,提高市民节能节水积极性。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社区创建活动,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引导节约、健康、均衡的餐饮习惯。建立生活垃圾多元化分类体系,在5-10个社区开展市场化垃圾分类收集制度试点。到2015年,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5%。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水务局。

4.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构建和谐文化体系。

(1)加强宣传力度,健全公众参与制度。探索设立生态文明城市日,制定生态文明宣传方案,利用公众传媒营造生态文明建设舆论氛围,利用网络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多元性和广泛参与性,扩大生态文明宣传范围。加强对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制作《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公民行为手册》,规范公众行为。鼓励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公共参与机制,构建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及公众等定期沟通对话的社区圆桌会议机制。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

(2)建立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组织编写中山市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开展生态文明课堂教育。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3)深化绿色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绿色小区、绿色学校等绿色创建活动,力争每年创建10-20个绿色小区和绿色学校,到2020年,我市全部小区和学校达到绿色小区或绿色学校标准。落实村级“以奖代补”政策,加大市财政对生态村建设投入力度,力争每年创建15-25个市级生态村,不断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局、海洋渔业局。

5.坚持绿色行政,构建高效制度体系。

(1)推进绿色政府建设。推进政府机关绿色化,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实行绿色准入制度,完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和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组织“节约型机关”创建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五桂山生态补偿机制,为五桂山生态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局、林业局、水务局、财政局。

(3)完善绿色考核机制。建立环保目标责任绩效考核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市直单位和镇区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范围,逐步提高生态环保工作指标在绩效考核的分值比例。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

6.建设跟踪。

(1)主要跟踪建设指标及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向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报告,分析

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编制《中山生态简报》,及时通报生态文明进展情况。责任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2)经费保障。各职能部门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经费由各部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由财政安排。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三)重点项目。

根据我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将清洁生产技术推广项目、无公害绿色及有机产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五桂山生态保护区项目、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项目、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南朗伟人故里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污泥处理处置项目、环境信息能力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项目、环境宣教能力建设项目、五桂山生态补偿工程、生态村创建、“三旧”改造、“三个一百”转型升级战略等16个项目列为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具体见《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明细表》(附件2)。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原中山市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抓好各项任务落实。领导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环境保护局、发展改革局、经济和信息化局、教育局、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运输局、水务局、农业局、外经贸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卫生局、统计局、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城管执法局、公安消防局、金融局、旅游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环境保护局。各镇区、各部门要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市镇分级推动、部门联动、上下互动的推进机制。

(二)明确落实责任。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各镇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强化措施,确保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

(三)强化执法监管。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制的规范、引导和保障,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执法和监督管理,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

(四)加大资金投入。

采用政府引导、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入、市场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市财政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发挥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其他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形成多元投资格局。通过财政贴息、投资补助、适度让利、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完善水、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供求方面的调节功能,引导资源按有效利用和生态恢复的方向配置。

(五)广泛宣传发动。

弘扬生态文明,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积极反映社会各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呼声,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公开揭露违法违规行为,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营造“发展生态文明,全民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纳雍县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实施方案.

某镇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某镇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111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
《中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