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从“语用”的视角进行课前谈话

发布时间:2020-03-02 03:32: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从“语用”的视角进行课前谈话

【现状点击】

现在,教学观摩课、公开课、赛课等课堂教学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借班上课成了教学交流活动的重要方式。面对陌生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几乎所有的上课教师都会进行课前谈话。因为不是正式上课,很多教师的谈话都相当随意。据笔者观察,教师的课前谈话常有如下几种问题。

1.华丽的多媒体秀

在教学像《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些写景类课文时,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前和学生交流去过哪些旅游景点,然后播放一些和文本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试图激发学生走进文本的兴趣。在还未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之前,过早出示图像只会冲淡语文味,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特体验。

2.教师的个人秀

借班上课,学生肯定会对新教师充满好奇。有的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听主持人介绍或看课件获取的信息来了解教师。这种关注、筛选信息的意识培养的确有积极意义,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写”的始终只有教师。曾听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课,教师课前谈的都是个人的“光辉史”,却没有想过让学生来介绍一下自己,他们才真正应该被“大写”。

3.缤纷的游戏秀

有的教师为了融洽师生关系,喜欢和学生玩游戏,像一些脑筋急转弯。游戏的确能让学生活跃起来,但游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放松,还应该在其中蕴含更多的语文特质。那些无厘头的,与语文、与文本学习缺少关联的游戏,反而让学生沉不下心来进入新课学习。

4.苍白的温情秀

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前和学生拉关系,套近乎。“初次见面,大家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一回生,两回熟”“听说我们班同学特棒,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看来我和大家还挺有缘”……尤其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样的温情表白不一定受用。教学是相互推动和影响的过程,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诚和激情,将学生引向良好的学习状态。

【深入思考 】

有效的课前谈话,能在课前短短的几分钟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与文本建立联系。课前谈话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方法策略也各不相同。有效的课前谈话通常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沟通学习内容

课前谈话与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它不包括在40分钟之内,却与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谈话的内容必须与文本有着密切的关联,和文本学习“气韵相连”。通过课前谈话这座桥,能帮助学生顺利而愉快地通往文本学习的彼岸。

2.指向语文学习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课前谈话最终也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无论什么形式的课前谈话,都应该有个明确的指向――语文学习。在拉近师生距离、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在“语用”方面获得增量应该成为课前谈话的应有之义。唤醒学生已有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让他们收获知识、能力、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成长。

3.调动学习状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借班上课时,新环境和新教师都会对学生或多或少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课前谈话能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谈话,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带着对上课教师的喜欢,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以一种认真专注的良好状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

【策略研究】

课前谈话这个短暂的上课预热过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如果课前谈话能从“语用”的角度切入,就可能为后面的正式上课带来更多语文学习的“正能量”。

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前谈话体现“语用”,更有意义呢?笔者结合一些实例,具体阐释以下几种方法。

1.链接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实践机会也无处不在。课前谈话,有时候可以链接与文本相关联的古诗文。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淀进入新课的学习,又能帮助他们积累古诗词,获得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可谓一举多得。

如笔者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时,课前请学生吟诵与桥相关的诗句并交流感受。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毛泽东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刘百熙的“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这些诗句让学生感受了不同韵味的桥,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语文素养,为走近文本中的这座“桥”作了巧妙自然的铺垫。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时,笔者出示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所见》《村居》《过故人庄》的图片,请学生看图回忆古诗,吟诵古诗,思考这些古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从看图诵诗引到美景如画的课文,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课文作了自然过渡,同时也为体会文本的美好意境奠定了基调。

2.抛砖引玉,观照表达特色

歌德有句名言:“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语言形式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文本“怎么写”时,我们也可以在课前谈话中有意识地去观照文本有特点的表达方式,文本典型的语言特色,无痕地引领学生开始文本语言形式的发现之旅。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小木偶的故事》一文有大量描写表情的词,如委屈、笑嘻嘻、龇牙咧嘴等。根据这一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课前,笔者出示了一组描写表情的词:眉开眼笑、垂头丧气、大吃一惊、勃然大怒、愁眉苦脸、目瞪口呆,请学生进行表演,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积累和体验。这样的谈话内容充分体现了文本的表达形式,与课文教学时通过画、读、记、抄,感受文中描写表情词语的精妙,引导学生准确运用这类词语,生动续编小木偶拥有人类表情后发生的故事一脉相承。

又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燕子》一文介绍了燕子的样子、飞行、休息等特点,尤其对于外形,作者是抓住其最具特点的部位来写的。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前谈话:逐句出示谜面――一身黑羽毛,一张大嘴巴,成天沙哑地哇哇哇。学生猜谜语,引导发现谜面的最后一句非常重要,这一句体现了乌鸦最与众不同的特点。再让学生猜另一个谜语: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思考燕子最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巧妙地向学生传达着一个重要的信息――抓住特点来写事物,为接下来学习文本最典型的表达方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就地取材,用活文本语言

上课之前,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情境,尽可能以一种亲密、和谐的姿态走进文本,开始新课的学习。在寻求各种资源搭建通往新课的桥梁时,教材本身也不该被遗忘。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用足、用活教材,将文本中的语言无痕活化为谈话交流的内容。

曾听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一课,上课前播放纽约大都会的相关图片,伴随着背景音乐,滚动出示: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播放纽约大都会内景)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她。/近了,/更近了,/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永远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这样的处理,将文本前四个自然段的散文语句巧妙转化为诗歌,先声夺人,营造了独有韵味的美好意境。

一次区级赛课活动,教学内容为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富饶的海洋》,一位教师的课前谈话与上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让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关于海洋的词语积累、出示文中形容海洋的四字词语后,教师送给学生一首描写大海的诗,就是排列成诗的第一段。这样的谈话,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将文本语言进行陌生化处理,开辟了一条通往文本的密道。

4.关注文体,凸显体裁特征

选入教材的文本都有较为鲜明的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价值,应该选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阅读策略。课前谈话,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体现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了解这一类文体最本质的学习内容和阅读方法,引领他们从学“一篇”走向学“一类”。

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狮子和鹿》一课,笔者安排了这样的课前谈话:依次出示《坐井观天》《守株待兔》《揠苗助长》三幅图片,和学生一起做“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回顾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三个故事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叫寓意。有些故事直接写出了寓意,有的没有,需要自己动脑筋去思考。这个过程,唤醒了学生学习寓言这一文体已有的经验,自然地回顾复习了寓言的特点,也为本课体会寓意这一学习任务作了铺垫。

又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一课,可以这样开始课前谈话。先请学生交流最近阅读的课外书,然后教师为大家推荐“回顾?拓展八”中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敲门声》: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让学生交流读后感受,学生心里满是疑问和悬念。教师便介绍这么短的小说有个专门的名称――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小说可以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通过这样的谈话,学生对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微型小说”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对微型小说的文体特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奏响了有效教学的前奏。

如果将一堂课比作演奏一支曲子,那么课前谈话就好比是演奏前定调调弦试音的准备。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作用却不容忽视。借班上课时,教师应该重视课前谈话的预设和实施,用好用活课前谈话,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增值!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315101)

从“语用”的视角进行课前谈话

课前谈话

课前谈话

名师课前谈话(优秀)

课前谈话的技巧

从五个视角看

从人力资源视角浅析

小学数学课课前谈话和小游戏

语用视角,让神话教学凸显语文味

哈佛,从另外一个视角

从“语用”的视角进行课前谈话
《从“语用”的视角进行课前谈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