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观察视角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20-10-07 08:38:00 来源:教学心得体会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推荐第1篇: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心得体会

勐戛片区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学习心得

2014年12月10日我校四位数学教师参加了勐戛片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课堂教学诊断活动,观摩了三位老师的三节新课改的数学课,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熊莲芬老师上的第三节课,她让学生自己做主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教学内容,老师引导学生很到位,老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我们作为山区小学,从原来的教学模式转化成新课改的路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一段路是坎坷和艰辛的。要改变首先教师要敢于改变学习观念,其次教师要敢于尝试,大胆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教师的方法要敢于创新。通过观摩和学习认识到课堂教学观察与诊断的一些知识,现在分享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观察与诊断在个人教学中的作用。

1、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取、发展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助于发展个人的教学实践智慧。每个教师都有专业专科的知识,应该应用于平时教学实践中,同时又从实践中获取教学的提升。

2、课堂观察可以增进专业反省意识,扩大反省的范围与对象,提高教师对专业的领悟与反省能力。学生学不好的原因要综合分析,而首先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省。

3、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观察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与提升。

二、进一步学会了如何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即明确了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与基本形式。

1、课堂观察的四点基本要求: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适当的观察内容;有科学的观察方法;有清晰的观察分析和结论。

2、课堂观察的五种基本形式:课堂活动全息观察;关键问题聚焦观察;依据价值评判标准的课堂观察;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典型个体追踪观察。

三、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程序与内容。

通过本课的视频与案例举例,我也学会了如何针对数学教学的不同课型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与诊断布置。如观察的内容可以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规范与习惯、反思与评价、能力与发展及三维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来设计。

四、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观察与诊断在平时教学教研中的应用。平时的教研活动主要包括说课,听课,评课。很多人教师在评课这一环节总感觉不知说什么好,也就是优缺点看不到,从而使的评课无实际意义。而通过本课的学习也让明确了在听课时进行课堂观察与诊断,实际上可做为评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而让教研达到真正的目的。

五、进一步明确了备好课的重要性。

在以前的教学中,备课能注重教学重难点的突出,教学方法及教具的应用,学生的接受能力等。通过本课学习我时一步明确了备好课的重要性: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好学生,其中课堂观察与诊断是一个重要分析依据。

推荐第2篇:分视角课堂观察纪实

分视角课堂观察纪实

第一组:代表发言人

我们组承担的课堂观察视角是《教材文本与课程资源》。本节课教师准备充足,课前做了学情调查,以学定教,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本课堂观察视角来看,有以下亮点:

①通过设计知识结构,让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整体把握,实现了知识的有机整合,有一定的直观性。②对疑难问题的解决通过图表及学案的形式,让学生区分易混点,既让学生能正确把握教材知识点,又学到了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③教师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中能结合社会生活现象、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教学内容生活化,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④所举事例与教材吻合度高,引导学生探究,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⑤课程资源形式运用方式灵活有效。

建议:①对知识点的处理,应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实现师生互动,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重视问题生成与处理,把课程开发利用转向深层次。②因为是节复习课,对知识体系构建应放手给学生,适当加大知识容量,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如合作中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应重视。③课程资源开发要体现学科特点,特别是教师、学生等校本资源的开发,体现思品课的知行统一和道德践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第二组:代表发言人

我们组承担的课堂观察视角是《问题预设与生成》。

1、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方面:运用了学案、板书、口述方式提出问题,问题设计能围绕教材知识,又能突出重点和疑难点,目的明确,具有概括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疑难问题来源于对学生的调查,而不是凭空想象,具有科学性。但有些问题设计欠具体,没有体现层次性和梯度。可以通过细化问题再综合提升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对诚信的认识,就可以这样处理。既能巩固双基,又能使知识发生串联,提高问题的综合性。

2、提问的有效性方面:本节教师共提问14次,通过表格、先问后答、学案方式呈现。提问问题具有一定思维含量,能面向全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通过个别回答又关注了学生个体,同时鼓励学生举手示意,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问题载体的优化和问题本身的科学设计。

3、讨论的实效性方面:本节课共设计了2个讨论题,讨论时间分别为3分钟左右。讨论的问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具有讨论的价值。教师对讨论过程有适当指导,明确了讨论的方向、分工与任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进行客观的即时性总结与评价,且有始有终,发挥了规范、导向、鼓励的作用。但是教师没有参与到讨论中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建议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注意倾听学生的课堂声音或参与某一个小组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指导讨论过程。同时,时间可以适当放宽,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和认识会更加充分。

4、生成问题的处理方面:本节复习课,基本按照教师课前预设进行,生成问题较少。但是教师一直在教给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还对学生及时进行行为上的道德要求,在即将进行的期末检测中要做到诚信,品德教育水到渠成。 第三组:代表发言人

我们组承担的课堂观察视角是《教法与学法》。本节复习课在教学方法上运用了讲解法、图表法、举例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了讨论法,运用了市教研室提倡的学案导学。有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知识结构,板书简洁明了,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处理问题,效果较好。建议教师在讲解重点问题时要向纵深挖掘,讲解前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在组织学生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要注意代表全组成员的意见,其他小组进行必要的补充补充、评价,从而促进组际间的互动交流,最后教师要总结同学的意见,对问题进行梳理,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在学法指导方面,教师能够指导学生去预习、自读,指导学生如何去合作,从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出发,指导学生如何去解读有关材料,认识有关社会现象,尝试运用了多种记忆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指导学习规范,培养学习技能,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习效果较好。建议对有些纯知识性的东西不要指导学生死记硬背,要在理解、应用、观点内化、行为导行上下功夫。 第四组:代表发言人

我们组承担的课堂观察视角是《方式与方法》。本节课采用了“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反馈展示交流——行为指导践行”的教学方式,在学习方式上坚持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根据学案提供的自学提纲积极自学,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能够自觉进行交流探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在学习方法上,学生采用了举例子、对比法、理解记忆法、分析归纳法、训练法、质疑法、兵教兵等,方法的交叉运用避免了学习形式的单一。

问题与建议:①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要注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阅读标记、联想体悟、随时记录、善于倾听、积极发言等。②小组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处理好组内与组间的竞争与合作,解决教学问题”,运用这一现实事例,更有利于解决竞争、合作、双赢这一教学重点。③学生在归纳学习中,要注意归纳观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不可含糊其辞。④教材中纯知识性的东西不能死记硬背,要注意理解应用,观点内化,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外显。⑤可以适当将竞赛、辩论等学习方法引入课堂。比如,“老实人吃亏”,“要在竞争的大潮中立足,必须打败所有对手”等,通过思辨,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第五组:代表发言人 我们组承担的课堂观察视角是《状态与效果》。本节课中学生展示了较好的学习状态。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学习,有较好的小组讨论习惯,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时参与面较广,发言积极,大胆,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积极回答,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积极主动。从另一方面来看,这节复习课,教学设计缺乏新意,学生没有波澜起伏的学习状态。我们小组认为,这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再有竞赛或辩论(当然辩题要科学,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学习形式,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学生会呈现出更好的学习状态。同时学生应当注意培养课堂倾听和课堂记录的良好习惯。个别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看上去既不认真考虑问题,更不主动回答问题,教师对这类学生关注少,可能是听课教师站位比较多、教师不方便指导的缘故。

在学习效果方面,效果不错。突出体现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学科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比较到位,会举例,能较好的解决问题,双基目标达成度高。同时,根据本节的教学,学生能够明确在与他人的合作与竞争中,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误的,应当怎样努力去做等,应当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民主、和谐,双方都有成功的体验。在这方面提点建议的话,我们认为注意了以下两个方面,学习效果会更好。一是要给学生留出相对充足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二是一些学科学习规范和方法教师虽然注意强化了,学生那里应当注重在学习实践中操练。时间应当从课堂潜在的无效时间中挤出。

推荐第3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英语阅读课课堂观察报告

----宜昌外校 万金桥

枝江英杰学校的熊翠娥老师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阅读课,我选择了从教师教学这一维度来观察这节课。在这一维度不同的视角中,我各选取了一个观察点。下面,我就从各观察点的所观、所思阐述如下:

第一,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中,熊老师成功地扮演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首先,有效地调控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在warming up环节中,熊老师从自己热爱运动入手,利用分小组,既复习了知识,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导入新课。在教学的环节设置中,当新知识被呈现出来后,老师巧妙的设置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勇于用目标语言表达自己,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新单词的教学还是句型的感知,周老师都没有将它们从文章中剥离开来单独教学,而是通过具体的图片、情境呈现,使学生展开联想,形象地去记忆。其实在正式阅读文章之前,学生已对本课的重点句型做到了心中有数。进入while-reading后,通过新词汇的处理、skiming,scanning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内容由易到难,时间的分配也较合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知识,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值得一提的是,周老师非常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在skimming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这个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做2c,并朗读。在此基础上,再作了一个简单的对文中人物的体育用品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复述文章,这是本堂课的输出部分,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在复述过程中灵活运用英语。Post-reading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内,对于本小组在这节课中所获得的体育用品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学生的合作意识得以加强。更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是,周老师的情感目标—愉快地合作学习与运动,就这样鲜活的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印象深刻。

其次,课堂教学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呈现合理,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熊老师始终保持着热情、自然的教态,课堂用语浅显易懂,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指令,展示的课件和板书也从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帮助。

第二,从教师的提问及解决方式视角看,熊老师做到了问题设计层次化,解决方式多样化,理答方式科学化。 在导入环节中,熊老师多数运用简单的一般疑问句来提问,学生能从yes\\no的回答中理解这个问题背后的意义,了解本课的内容。此时的问题多为判断、理解性质,学生的回答多为集体作答,而教师的理答方式多为表示认可。在阅读环节中,问题的性质升级为理解并运用,需要通过阅读文章,把信息经过加工来解决一些问题,如回答WH questions,此时学生的回答为个体居多,而教师则出现了追问,重复问题等对应方式,不管如何,值得肯定的是,熊老师对学生回答以鼓励为主,能用“good,well done,you are so clever”等评价语进行称赞、表扬。

第三,从学生的活动视角分析,本堂课的学生学习方式更多的融合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老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认真倾听讲课,并在每一个指令下达后做相关的练习和准备,比如competition, discuion, pairwork, retell等活动,在阅读部分也能够及时完成2c等练习;同时也能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纠正自身的错误或给予他人帮助。

第四,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融洽而和谐的,师生、生生、师班之间的互动都体现在了整个教学活动中。对于不同性质的问题和不同情况的过渡,熊老师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互动,推进教学进程。

第五,从学生的错误和教师的处理这一维度分析,无疑熊老师的课堂中学生回答出现的错误是少量的,从这里也可以反映出她的教学是有效的。美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宽容学生的错误时不可原谅的。”今天,在熊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对于学生的错误,她没有批评、指责;而是能及时鼓励,积极引导,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带领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在聆听精彩课堂的同时关注细节,观察思考,是一种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熊老师的课中,我体会到了熊老师注重教学内容的细节到位,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让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更扎实,精准。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无疑我的所观,所思是浅显的、粗糙的、是有待于进一步剖析的,但通过观摩如此生动的阅读课堂,并完成这样一份报告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推荐第4篇: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总结

中牟一高

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总结

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按照上级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具体包括:

一、全面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基本情况。

1、师生问卷:学校按照计划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进行学生、教师问卷,以了解教学实际情况。问卷主要内容是调查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师生满意度等。从问卷情况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集中体现在教师仍然垄断着课堂,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缺少学习兴趣。信息传递单一,教学信息仍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状态中,许多教学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利用不够,特别是储存在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资源开发不充分,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气氛不民主、不平等,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居高临下”,学生围着教师转,“惟命是从” ,学生的独立人格、个性特长、创新意识很难有机会得到培养等等。问卷结果更表明课题研究的必要性,也更坚定了我们开展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2、师生座谈:围绕着课堂教学,我们找部分教师和学生分别座谈,探讨课堂教和学各环节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听课:学校领导大范围听课,多是采用随机听课的形式。主要目的是了解课堂教学环节的真实情况,寻找目前课堂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从听课中发现问题集中在:

(1)教师普遍讲的偏多,尤其是理科的教学;

(2)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能力还待提高;

(3)教师有效组织课堂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4)课堂教学教具、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设备利用偏低,有些板书与多媒体使用不合理。

(5)基本没有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原因分析:

(1)教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角色”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合理安排学生参入;

(2)教师观念有待改进,部分教师总是认为,讲完才算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讲学生不会,所以该放手时不敢放手;

(3)教师平时授课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上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讲的太多形成学生对老师过分依赖,教师突然改变教学方式学生不适应、不配合、不参与;

(4)教师设置问题不合理,学生不能有效接受,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思路;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等。

二、查找无效、低效教学环节。

学校结合中牟一高科研处的布置,召开了备课组长、各年级教师会议,列举教学环节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将学生问卷反映的问题和要求反映给大家,要求各备课组根据学校的布置,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无效环节观察活动,08年11月开始,我校每周举行20余节研讨课(各备课组至少1节),讲课时领导和本组教师参加听课,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共同探讨各环节存在问题。学校根据听课情况,列出了课堂教学中课前组织、作业讲评、课堂导入、教学目标、学案导学、自学指导、师生配合、课堂组织、问题设置、课堂提问、教师理答方式、辅助教具使用与板书、课堂小结等13个方面容易存在的无效、低效环节,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研讨补充。

三、建立有效的制度。

根据形势的需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重新制定、修订了“中牟一高一种教师评估考核办法”“中牟一高关于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施意见”“ 中

牟一高听评课制度”“ 中牟一高学案设计与使用要求”“ 备课组评估条例”“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等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各项要求的落实。

四、加强落实。

1、加大培训力度

(1)思想培训。利用组长例会首先对组长进行思想培训,然后分年级组对全体教师进行思想培训提高认识,明确问题的严重性、活动的必要性和改革的重要性,结合“同读一本书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解决思想问题。

(2)业务培训。学校收集整理编写了《如何进行讲评课》、《如何评课》等学习材料,下发至个年级各备课组,通过领导深入教研组的方式,分学科组着重进行了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环节观察”和“如何说课”的培训工作。针对教师课堂教学环节观察方面普遍存在的重参与不重实效、重知识传授不重课堂环节组织、重观察教师不重学生等现象,学校分年级专门召开了“有效观察课堂教学环节”的培训会,着重课中观察的看、听、记、思等方面,培训了教师怎样看授课教师的基本状态、授课行为;怎样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态、和学习行为;怎样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记教学环节、环节过度、细节特色、记板书设计、点评批语等方面的内容。要使课堂教学环节更高效,必须要有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了更好地促进集体备课,创建浓厚的研讨氛围,学校组织了毕业1—8年青年教师说课培训,由我校获得山东省说课比赛第一名的张秀妮老师主讲,并形成文字材料下发。

(3)学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牟一高说课稿》《中牟一高一种集体备课稿》《中牟一高学案》《中牟一高教学案》等有明确要求和格式的文本,下发至各备课组,使每位教师心中有要求,脑中有格式,手中有样式。

2、提供交流平台。

(1)改革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方案,加强课前说课、课后评课力度,明确课中观察的具体要求和措施,是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更有实际效果。

(2)针对性举行教龄5-8年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在第一学期每位教师一节汇报课的基础上,挑选优秀的教师举行公开课,活动之前进行了详细的准备,对授课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并要进行课前说课,保证公开课的质量,保证这项活动的效果。

(3)举行《学案》《教学案》《说课稿》等方面的评比检查活动,评选优秀的各种教学材料进行推广学习,使每位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3、加强督促检查。

继续实行教学环节周例检制度。每周备课组上交研讨课安排表、学案、教研记录等上交,级部主任检查、督促、落实。

各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各种公开课、汇报课、各种评比检查等活动,级部主任等教学领导必须亲自参加并提出具体要求,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提高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重视程度,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但是工作中还存问题:比如各备课组之间、教师之间发展不平衡,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开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的集约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牟一高

2011.8

推荐第5篇:以科学的课堂观察视角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科学的课堂观察视角反思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组 房华

暑期有幸参加了中教服培训中心举办的“全国中小学教研组长、学科主任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班”的学习,收获甚丰。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这一课题,学习了专家的报告后,结合近年来自身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思考,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度的思考和感悟。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即:(1)课堂教学有效果。教学效果是指教学活动结果中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的部分,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是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吻合程度的评价。(2)课堂教学有效率。由于教学活动本身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沿用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将教学效率表述为:由于教学投入的直接表现是师生双方时间、精力的投入,教学产出的直接表现是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也可如此表述教学效率。(3)课堂教学有效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地说,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果量的把握。有效教学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又反对过于量化。而是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4)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对于每天备课、上课的一线教师,除了学生的测试成绩和作业反馈,我们又通过哪些课堂观察视角来评价自身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课堂观察有两个大的视角:即关注知识传授和关注学生发展。科学的课堂观察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维度一:课程性质

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

内容:怎样处理教材的?采用了哪些策略(增/删/换/合/立)?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

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结果怎样?

评价: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如何获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评价除了分数外还应该关注什么?提出问题是否有新意;操作求解是否有创意;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率;结果呈现是否有特色;反思拓展是否有眼光;自我感受是否有收获;兴趣动力是否有增强;学科素养是否有提高等。

资源: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验/多媒体),怎样利用?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维度二:教师教学

环节: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呈示: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媒体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动作(实验/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体现了哪些规范?

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读文/作业/活动)?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结果怎样?

机智: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景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呈现哪些非言语行为(表情/移动/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

对于维度二教师的教学,我们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的实施:(1)如何把问题的权利,百分之百地还给学生;(2)如何把发现简捷解法的“专利”,大智若愚地让给学生;(3)如何把在班集体中显露数学才能的机遇,诚心诚意地留给学生;(4)如何把通向成功之巅的阶梯,十分艺术地架设给学生; (5)如何把带有鼓励与期望的评语,语重心长地写给学生。 维度三:学生学习

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互动: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班)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多少人清楚?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对于维度三学生学习,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1)每天的三类习题A、勾画在书上,不必有详细过程 B、认真写在本上 C、选做,挑战性作业。(2) 看书的指导,自己做个性的章节小结。(3) 留一些个性色彩的创意作业(我的函数图象库,我眼中的数学美,哪些键生成不动点?我帮老师做软件„„)其二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1) 身边的数学(走进商场找数列, (2) 学生自己的问题应该更重视(每年学生的选题和开题„)(3) 注意介绍有价值的数学史料,数学文化的成果(专家的讲座:飞去来,美丽的松花,美丽的分形,美丽的数学邮票)(4) 入手点比较“低”,又有较深背景的问题„„等。其三是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更多的问题。比如设计好的问题环境、设置问题链、设置开放性问题或只提供问题环境由学生提出问题等。 维度四:课堂文化

思考: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学生思考的习惯(时间/回答/提问/作业/笔记/人数)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思考行为? 民主: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样的?怎样处理不同意见?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人数/时间/结构/程度/感受)是怎样的?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师生/学生间的关系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民主行为?

创新: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表达和对待?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课堂环境布置(空间安排/座位安排/板报/功能区)怎样体现创新的?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关爱: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怎样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怎样关注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关爱行为?

特质:在哪些方面(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略/学习指导/对话)体现特色?教师体现了哪些优势(语言/学识/技能/思维/敏感性/幽默/机智/情感/表演)?师生/生生关系(对话/话语/行为/结构)体现了哪些特征(平等/和谐/民主)?

以上四个维度教师更容易关注课程性质本身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或教学环节。然而上课是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教师仅仅关注于“上课”本身,是不能直面关键的‘学习’的。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需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入手,深入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各种形式的课程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叠出不穷,而大多卓有成效的课程改革无不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从以教师认为的学科体系为线索进行讲解,变成由教师帮助,以学生的认知(或学习)为线索,让学生自己进行建构,即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众多的课改模式中,荣获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后“茶馆式”教学》在关注学生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可借鉴的经验。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们中很多教师很容易讲得太多,而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常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暴露学生学习中问题不够,解决更少,教师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学生是怎么思考的。教师没有正视学生间差异,即使有关注,也只是在学业成绩上,除了布置大量练习和补课之外,缺少其他办法。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因此我们老师更需要从理顺教材到关注课堂中的学生。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教师提问的指向与要求;教师理答的方式提问的学生层次与频度;学生课堂讨论时教师的行为学生的参与度(参与讨论人数、次数、回答次数与内容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们也认同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教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是文本、实验,以及电脑开发的教学资源等。总有一部分内容学生自己能学会,学科、年级、学生不同,能学会的内容有所不同。任何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头脑里都不是“空”的,都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学生之间差异不仅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学生的差异,有的能分层,有的分不了层。一种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学,恰当的方式、方法、手段能提高教学效能。

而后“茶馆式”教学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改进:(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过去,强调教师讲“重点”、“难点”,后“茶馆式”教学强调教师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两者是有区别的。“重点”不一定是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教师认为的“难点”也不一定是学生的“难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是“学生会的”。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学会?评价一定要融入教学,让学生带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习题进行先学,问题、习题设计的依据为课堂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这些问题、习题用于学生对自己,对其他学生评价,也用于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的学情分析,不仅分析“学生先学”之前,还要分析“学生先学”之后;不但有备课时的静态分析,还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分析。这样的教学设计已经是学生学习的逻辑结构,但是没有规定具体的方式、方法与手段。自然,教师讲解大大减少,学生差异得到关注。(2)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有他们原有的知识、经历,这些知识、经历,有的能帮助新知识的掌握,甚至会出现“闪光点”,有的却与新知识掌握相悖。“相异构想”可以是错误的,也可以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还可以都是正确的,但思考的角度不同。如果不管学生在想什么,只在乎教师讲得正确,是灌输。关注学生的“相异构想”,让学生、教师充分对话,才是启发。学生可以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还可以与客观世界对话。教学中完全可能在某一问题上学生有很多“相异构想”。如军舰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学生会认为“因为接触面大”、“因为是海水”、“因为形状改变了”等等。“相异构想”越多,越适合合作学习。因为,一位教师很难同时与这么多学生逐一对话,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教别人的同时,自身也在提高。 教师只有关注了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学生的创新素养才可能得到呵护与培育。

在教学方式上,后“茶馆式”教学从两个维度归纳教学方式。组织方式维度,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独立学习,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指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群体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全班大组学习。组织方式的变化,反映出教学逻辑结构的变化,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学习的组织方式。认知方式维度,有“书中学”和“做中学”。 面对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学生缺乏必要的经历,或者经历不全面,应用“做中学”的方式更为重要。“做中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由于是两个维度的分类,因此,在独立学习中可以应用“书中学”方式,也可以应用“做中学”方式,在合作学习中也是如此。

在教学手段方面,后“茶馆式”教学创设了很多“脚手架”。后“茶馆式”教学把教师设计的问题、习题、图表、录像等称作“脚手架”。“脚手架”有别于“坡度”、“铺垫”。“坡度”、“铺垫”往往是教师讲解时的需要。“脚手架”由教师创设,学生自己学习中使用,它是一种“学具”。“脚手架”又是一种特定的学具,这个班级学生适合的“脚手架”,另一个班不一定适合。

在教学策略方面,后“茶馆式”教学采取的教学策略有(1)学生先学引导性策略。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或者让学生自己收集学习资源的同时,提出学生先学的明确要求。包括学习的侧重面、关注点,学习期望达成的目标等等,作学生先学的引导。(2)学生自己学习最大化策略。教师以不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自己学习,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达到最大化,逐步做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3)预设问题设计突出“重点”、“难点”策略。教师预设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用于暴露学生疑惑(包括学生自己认为学会,实际没有学会),也用于教学评价。预设问题设计应该突出学科“重点”和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4)关注有价值的生成性问题策略。教师关注学生典型错误,关注学生不同思维,尤为关注学生有创意的“闪光点”。(5)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策略。在独立学习时有学生对自己评价;在小组合作时有学生对学生评价;在全班合作学习时既有教师对学生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评价。(6)学生先解疑教师后解疑策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疑,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都没法解疑时,教师才进行解疑。(7)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策略。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可以单独应用,更多的为结合应用,还可以多次应用。(8)“书中学”与“做中学”并举策略。“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不是一种对另一种的取代,而是并举。面对目前学生实践太少,探究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做中学”方式的应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反思自身教学行为中某些被我们所忽略的细节,不断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第6篇: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

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局

久违的春雪过后,大地尽显盎然春意。随着2011年的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人们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关注也逐渐升温——

在这个非同寻常的年份,刚刚交出“十一五”靓丽答卷的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结构调整怎样提速?百姓能否更好分享财富蛋糕?社会事业“短板”怎样继续补长?改革攻坚如何再发力?

在重压力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2月18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本月24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1年开局仅一个多月,货币政策就经历了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最近5个月里,央行先后三次加息并五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货币政策操作,历史上十分罕见,严控通胀的决心可见一斑。”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说。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以年均超过11%的增长速度,在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中破浪前行。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站上了新起点。

但扑面而来的挑战和不可预知的风险,也让这艘巨轮在新的一年里不得不更加小心行驶,谨慎应对:国际农产品价格已经连续7个多月上涨,国内通胀压力不断凸显,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不断加剧,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物价走高,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近忧;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仍不乐观,这是远虑。”经济学家余永定分析。

“十二五”规划建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并提出要让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效益明显提高。

既要解决近忧,又需绸缪远虑,成为开局之年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的关键所在。

“开局之年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向,就是要着力熨平经济波动,保持平稳发展势头。新年伊始,从货币政策操作到房地产调控再到稳定农产品价格,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密集出台。随着政策效应的释放,物价上涨会呈前高后低走势,预期全年不会出现明显通胀。”李稻葵说。“当前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内在优势以及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过„十一五‟的磨砺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又积累了新经验,铸造了新优势,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说。

经济结构调整,如何破解“调而不快”之困?

就在几天前,“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GDP总量第二大国”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不过对于这一切,身处其中的中国人,却显得颇为冷静。

“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确实不易,但更应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

题。靠投资和出口为主要拉动力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余永定指出。

刚刚过去的5年,在出台节能减排硬约束指标等多项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经济结构有所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城镇化率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指标印证了进展,也折射出当前经济结构“调而不快”的困局:目前,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结构调整我们说了很多年,但失衡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个五年周期,“十二五”正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开局之年,如何抓住“牛鼻子”,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显得尤为迫切。“„扩大内需‟已成为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要找准内需空间,有的放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可为内需开拓很大空间;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将为扩大消费提供强劲和持久动力;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也会释放旺盛的市场需求。

“开局之年乃至今后5年,要锁定这些目标,花更大的力气,真正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胡鞍钢说。

调节收入分配,百姓如何更好地分享财富蛋糕?

随着经济规模不断跃升,我国人均GDP有望突破4000美元关口,但同时,判断收入分配公平性指标的基尼系数也已越过0.4的警戒线,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间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客观地看,造成当前贫富差距、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是基本国情、发展阶段、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

“„收入隔行如隔山‟,反映了现行收入分配制度一定程度上的扭曲。不仅行业间、地区间、城乡间收入差距不尽合理,就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来说,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收入分配制度已经走到亟须调整的„十字路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陆续“试水”最低工资上调、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去年以来,调节收入分配的一系列举措在各地陆续推进。面对新的5年,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如何把蛋糕分得更公平合理,已成为避不开、绕不过的重大问题。

为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提出,今年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上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年伊始,来自各部门的多项举措,也传递出努力让百姓“钱袋子更鼓”的信息。

“这些部署和动作,将促进社会收入结构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提升,全体人民也将能更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胡鞍钢说。

公共服务“短板”亟待补长,社会建设如何再提速?

新年伊始,为缓解持续的交通拥堵,北京市采取摇号上车牌等措施。一时间,“拥堵”成为全国关注的热词。人们感叹,越来越富有的中国,正遭遇前有未有的“拥堵”:从入托到出行都存在“人挤人”的景象。

一系列“拥堵”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公共服务的缺失。事实上,过去5年,公共财政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民生支出上的比重不断提高。但面对不断增长的民生需求,面对百姓的新期待,这张社会服务网仍显不足。

社会事业这块“短板”如不尽快有效补上,既不利于改善民生,也会拖经济发展、扩大内需的后腿。

“当前,我们既需要也有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应该加快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开局之年,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正明显提速,“拥堵”之痛有望缓解——

作为医改的攻坚之年,今年将大幅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显著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今年我国将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今年,以基层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加快推动,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

攻坚阶段,改革如何再发力?

新年伊始,房产税改革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居民个人住房开征房产税,意味着掌握了可对包括收入、消费、财产等多个环节实施税收调节的相应手段。”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从完善税制的角度认为,“这对于正处在转型关键期的中国至关重要”。

作为一项财税改革,房产税的试点,也引发了人们对开局之年改革走向的关注。

“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由易到难推进到如今,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又必须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认为。

不深化改革,就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期,丧失已有的发展成果。今后5年,正是改革的攻坚时期,站在开局之年,改革究竟如何再发力?

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改革的路径已经清晰可见:从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看,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改革要取得明显进展,更好地发挥市场价格信号作用;政府职能要加快转变,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则需要完善沿海、沿边、内陆开放格局,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这些改革指向,着眼于建立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这既是今年,也是„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改革的新特征。”迟福林说。

推荐第7篇:以督导的视角看课堂教学

以督导的视角看课堂教学

(11月9日在全校教学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督导处 杨佩贤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未接触正题之前,我先简要地介绍一下教学督导组的情况。一是因为今天我讲的内容都是教学督导组成员平时听课对课堂教学的分析,二是因为咱们学院今年进了许多新同志,对教学督导组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为得到大家对教学督导组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为此,我先简要地作以介绍:目前,教学督导组共有8位兼职督导员,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比较丰富、且都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老同志。他们虽然年龄比较大,但各个老当益壮,都有一种“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也奋蹄”的自觉精神;也都有一种对学院的教育事业、对中青年教师高度负责的精神;即使是中年同志,也有一定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我讲这些情况,无非是希望今后能得到各位老师的配合与支持,以期共同搞好我们学院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出质量、让课堂出效益,进而达到质量特色兴校的目的。

今天,我准备讲三个大问题。下面,我先讲第一个大问题。

一、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态势

由于学院领导对课堂教学的高度重视,由于全体教师不懈地努力,也由于“一稿三课”工程的实施,因而,我院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显现出了良好的态势,这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看出。

(一)越来越注重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应该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的正确制定和完成,是衡量一节课好与坏的主要尺度,也是教师教学基本功的体现。因而,我校教师现在也越来越注重对教学目标的确定,使用课件的教师,往往在一节课的开头便在屏幕上打出了本章本节的教学目标;不用课件的教师,也能在每章前把本章的教学目标交待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本章本节应达到的学习目的,以把握学习方向。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院的课堂教学逐渐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越来越注重对教材的整合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会处理教材、驾驭教材。这就是说,不是教材有什么我就讲什么,教材怎样写我就怎样讲,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尤其是要针对我们高职院校的特点,结合专业的实际需要、形势的发展对教材进行合理地、逻辑地组织与处理,使教材成为学习过程的重要资源,但又不是唯一的资源。或者进一步说,那就是教师不能完全离开教材去讲,那学生要这本书就没用了;但又不能完全照教材去讲,那学生要教师也没用了。总之,教师要会用教材、用好教材,学会整合教材,咱们有些教师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把教材整合成了几大模块进行讲授,使讲授更加系统化,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市场经济对本专业的需求。

(三)越来越注重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

作为教师要立足于教材,把握教材的主旨,同时,又能够超越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作有益地补充,让学生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又能学到课本之外,即实践知识、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知识,由此感受到知识的美,感受到知

1 识所蕴含的无穷魅力。由于课堂上信息量的增加,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把学生从狭小的课本天地中解放出来,扩大学生的视野,久而久之,就能够逐渐培养学生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应该说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但现在咱们有些教师在讲课时越来越注意不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而是对教材内容作了恰到好处的补充。比如说讲“英语语法”的教师在这方面就已有探索和突破,在讲清书本上基础知识、教给学生规律性东西的同时,又能把自己在企业做英语翻译工作时经常用到的知识,作为例句和短语补充到了教材中,这使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而且,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还有其它学科的教师由于注意到了既立足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因而,使一节课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象,让学生听起来有一种愉悦感,感到是一种欣赏和享受。

(四)越来越注重对教材深度的挖掘

这一点在考证课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在做单选和多选题时,现在,有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举一返三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原理上懂得选项的依据,越来越注意对教材深度的挖掘。这就是说,现在老师带学生做练习,不仅是让学生说出A、B、C等选项的答案,或者是教师自己直接把答案说给学生,让学生在书上填好,而且还要讲出深层次的道理,即讲出为什么要这样选的理由,特别是当有歧义答案出现时,教师更是注意能给学生讲清选A、不选B的缘由,运用基本原理说答案,让学生心服口服。

(五)越来越注重设疑互动法的运用

作为教师的都知道,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这样说来,设疑提问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现在咱们许多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在备课、讲课时都注意设计提问环节,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上设疑,都很动脑筋,如有的老师讲的“财经应用文写作”课,很明显地看到了这位老师采用的就是层层设疑、层层提问、步步深入、步步引导的方法,真是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

(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胡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中有一点是这样讲的:“要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应该说现在我院的课堂教学走的就是这么一条路子,许多老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一些专业中有的老师的教学流程非常清楚:先讲授操作方法——教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练习(有的采取的是让个别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有的是让学生自己在下边练习;还有的是把二者做法相结合)——教师巡视指导——当堂检查。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实际操作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还有的教师能巧妙地把学生身边的实物,如粉笔盒、窗框、门框或其它现象引入到教学中,由此,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为培养动手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七)越来越注重真情投入,声情并茂

作为教师,走进课堂便应进入角色,不娇柔,不造作,全方位地真情投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咱们有些老师进入课堂后就使人产生了这种印象。这些老师不仅课备得熟,讲得好,而且面部表情给学生及听者都打下了很深的烙印,是一种真情地投入,面部呈现的始终是一种自然的微笑,是一种职业的微笑,给人一种真实感、愉悦感。除面部丰富的表情外,有些老师的语言表述也很吸引学生,抑扬顿挫分明,很有激情;声音又很甜美,对学生是严中带有一种

2 亲切感,即便是纠正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错误,态度也是和蔼的,语气是平缓的,目光是期待的,而讲起课来则是声情并茂,激情释放。这样老师的一节课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度过的,不知不觉中下课铃声响了。

(八)越来越注重主体作用的凸显 作为常识,我们每一位老师都知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效果就越好。正因为我们的老师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许多老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气氛活跃。如有的老师在授课时,她打乱了学生正常的座位秩序,让学生像开学术研讨会一样地呈∪型坐着,三面面对讲台(在这里指小班型说的,大班型做不到这一点,而这也只是一种形式问题)。关键是下面的教学安排,教师仅用1/3多一点的时间讲完了基础知识,然后学生立即投入到了本节课的虚拟情境中,由学生到教室中间做日语会话表演。学生到了台前,无任何拘束感与羞怯感,对话表演大方得体,其他同学则在下面全神贯注地看。这样的情景剧在一节课中竟有三次出现,待学生表演过后,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点评。除外语课外,现在有一些大班型的课程也改变了过去的讲法,凸显了让学生多说、多练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为充分地发挥。

(九)越来越注重对课件的设计

一些老师的课件内容清晰,字体大小适中;有的为凸显重点问题,改换了别的颜色,甚至是几种颜色共用,很醒目;有的形式很新颖,有效地配合了教学内容的展示;有的适当地加入了图片资料,这些都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十)越来越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在有的教师开始注重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在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而,有的教师开始在这方面下功夫训练学生了,这都是好的态势的显现。

当然,十个多月来,咱们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良好态势不仅仅就表现在这十个方面,这里说的是主要的方面。

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问题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要忽略问题的存在。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二、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教学目标要准确

有的老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得不够准确,从屏幕上就看得很明显;有的老师没有把本章本节的教学目的说清楚,话没说到位、没说完;有的是把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混淆了,这样学生就不好把握学习方向。

(二)注意讲授重点要突出 有的教师在讲课时,根本看不出他所讲的章节的重点内容,而是平分秋色地去讲,没有对重点问题的交待,更看不出对难点问题的突破,照着教材的问题一个一个平铺直叙地讲,结果导致学生不爱听,说话、玩手机或者趴着睡觉等现象的出现。

(三)注意讲课思路要清晰

有的个别教师讲课整体思路不清,甚至有些混乱。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仿佛问题之间都是孤立的,一节课下来不知讲的是什么内容,捋不清头绪。

(四)注意授课容量要丰满

有的教师授课时节奏缓慢,容量小,有时给人供不上听的感觉,看来备课时没有计划好,就是说备课这一环节没有把握住。

(五)注意语言表达要精彩

有的老师讲课时缺少激情,语言平淡,无抑扬顿挫感,不吸引人;有的声音小,音量未放开,后边听不清。

(六)注意课堂管理要严格

有的教师不善于组织教学,任凭学生说话的说话,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但教师对此却熟视无睹,仍旧是一个人站在讲台前,照着多媒体去讲,这种现象发生在外聘教师身上较多,但咱们老师也应给予注意,也不排除有类似情况的存在。

(七)注意主体作用要发挥

有的课堂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不够,整节课几乎没有学生的活动与配合,都是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课堂气氛相当沉闷,教学效果不好。

(八)注意课件制作要科学 有的课件内容制作得不科学,就是教材上大、小题目的翻版;有的内容偏多,字体小,后边根本看不清;更为严重的是,有的配图毫无意义,甚至起相反的作用。比如:有的老师在课件的下面,配了一副小猫乱动的图画,还加了一行字:没事瞎转悠。这样的课件跟本节教学根本没有关系,它对学生也没任何教育意义,对此,应给予注意。

在此,我也给想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老师提几点建议,即提几点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三、搞好课堂教学应努力的方向

(一)通览教材,吃透教材 一定要通览教材,吃透教材,决不能是讲一章看一章,更不能讲一节看一节。只有全面理解了教材的体例、框架结构、内容,才能自由地把握教材,驾轻就熟地处理教材、取舍教材、补充教材。吃不透、嚼不烂教材是讲不好课的。

(二)拓展内容,把握前沿

平时要多看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或资料,以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更要多看些本专业理论前沿的学术论文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课堂内容。

(三)钻研教法,不断创新

要下功夫钻研教法。研究教法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咱们职业院校专业的特点,结合所任班级学生的特点、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法,经过摸索之后,定会有所成效。

(四)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同志间要互相多听听课,以取长补短。我个人认为,无论听谁的课都能受到启发,总能学到一些东西。同专业的看人家对教材是怎么处理的,在教法上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即使对方是一节不太成功的课,那也还可以从中吸取些教训,这也会为自己敲敲警钟。

此外,各位老师还要经常征求学生对自己讲课的意见或建议,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虽已是寒冬时节,但是我相信有院领导对教学的高度重视,有各位同仁

4 的刻苦努力,我们的课堂定会充满春的暖意,夏的火热,结出秋的硕果!那时,“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创建名校”的目标将指日可待!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九日

推荐第8篇:体育课堂教学观察表(参考)

体育课堂教学观察表

任课教师:李荣全教学内容:正面下手发球班级:七年级人数:36 观察者:张万永、朱双双、孙晶夏观察日期:2011.9.16 观察内容:教学适时评价

观察维度:教师即时评价语言与时机,学生情绪态度表现 环节

教学内容

评价语言、时机

学生情绪态度

诊断分析

1、教学提问,对学生回

开始 准备 部分

1、课堂常规

学生反映

2、各种姿势跑

3、热身操

平淡

答给予及时教学表扬

2、结合天气、学生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为主体教学作好铺垫

1、教师自评:不是很好

2、教师评语:重心移动好

1、教师完整示范

2、徒手模仿,重心移动

3、原地抛球模仿练习

4、抛击球模仿

5、提问:完整动本 部 分

作学生的回答

6、两人配合,一

的。(一次)

3、教师评语:好的。(两次)

4、教师评语:好的。(四次)

5、教师评语:好的。(一次)

6、个别辅导,纠正一组女生学生练习两次:对

7、对一组同学指正:这个高度对吗?

8、教师评语:有两个同学

整体来说,生练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错。但是,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情绪调动变化不太明显

建议:

1、评价语言相对单调,能否变换一些表扬的语言。例如:不错、真棒等。

2、评价形式能否再丰富些。除语言评价外能否采取鼓掌、叫好等。甚至是夸张的形式。可能对调动课堂气氛与学习欲望更有效。

3、评价时机能否更及时观察到错误。能否及时评价纠错,起到警示作用。

人持球,一人击球 已经很像样了

7、抛球练习

8、对发练习

9、自由对发练习

10、学生展示

11、接力赛

9、教师评语:不要急,调整好,对

10、①教师评语:手臂有点弯,应该直臂②教师评语:还可以,手臂稍微有点弯 ③教师评语:稍微有点侧,好的(两次)

11、最后一名蛙跳十次

结束

学生自评

部分

学生给自己打分举手汇报

部分学生有自

豪感

观察到好的方面,能否及时表扬,起到示范作用。

推荐第9篇:观察物体心得体会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永昌第一小学 高志华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的一个内容。以前的几何教学,教材上主要是对形体的具体认识的设计,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没有一定的落实措施,教师在教学中的随意性较大,而现在根据“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标准编排的“观察物体”,就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从学生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在我们的环境中,除了看不见的空气,不定型的水之外,绝大部分东西都有形状,只是有的形状简单,有的形状复杂,因此,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置身于三维世界之中。他们具有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早期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他们渐渐将这种感性经验发展为抽象的概念,渐渐获得了简单的几何形体的概念,这是一个体验、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也是一个包括观察、想像、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

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推荐第10篇: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关于课堂观察与认识的思考》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当第一次听到这一个名词时,总觉得课堂观察不外乎就是看,看教师,看学生,看教学效果,看问题、评教学,殊不知,在经过这一年多的学习,特别是这次学校又组织学习了时主任的《关于课堂观察与认识的思考》的专题报告之后,我深深体会到课堂观察也是一门学问,是需要教师的专业精神与相当的专业水平的。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把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三个阶段,课堂观察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这样看来,课堂观察,它有明确的目标性,计划性,组织相当严密。这与我们以前所参与的听课、评课大不相同,一般的听评课,随意性较大,看到什么记什么,观察的问题过于分散,一个人观察多个方面的问题,看似面面俱到,却是面面不到,不够深入。发现的问题尽管能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但是没有系统和深刻的分析总结,是一种不自觉的研究行为。而课堂观察,观察的点是课前就确定的,无论课前说课、讨论、还是课上的观察,课后的反思、讨论,都是围绕研究目标进行的。而且课堂观察有明确的分工,观察点具体,观察者就一门心思观察一个方面的问题,配以量表等观察工具,可操作性强,那么观察的问题怎么不深入不专业呢?

课堂观察让我们听课、评课者消除了很多疑虑,因为它所关注的问题不再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是为教师的教学划分等级,它指向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课堂观察的过程是合作体关注学习,研究学习和促进学习的过程。它旨在提高课堂效率。听课评课的目的已发生改变,我想这也是教师在走进专业发展中的一种尝试,但这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因为观察都的认识水平,理论水平,决定了观察的深度,想要有深刻的认识,必先有相当的理论支持,所以我们观察者必须要在理论方面加强学习。 课堂观察跟传统的听课评课不同的还在于,它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中,教师不只是在观察,其实是在通过观察而参与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即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我来教,可以这样设计„„”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持续的行为改进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在观察中,不要只停留在记录教学环节的层面上,更要记录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练就这样一种反思自己的教学自觉,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敏锐起来。

我通过学习课堂观察,产生了不少的困惑,如观察点的选定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开始时以为很容易就能选定一个观察点,但在与其它同事商量讨论中才发现观察点的选定还要考虑它的价值问题,选好观察点,课堂观察才能更顺利地进行;量表的设计更是一个大的难题,因为我们是试验阶段,因此都是先采取拿来主义,把人家现成的量表拿来改一下就用了,但在实际操作中,觉得量表的针对性还不太强,还需要再根据该课的设计及课型等,细细斟酌一些量化标准,才更容易操作。在观察时,尽管有了观察量表,但是对课堂进行观察时,还是不觉地按了以往的习惯去做,什么也去关注一下,到头来,有些应该要关注的细节问题却在不注意间遗漏了,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我们成长的秘诀,我们要坚信通过不断的练习最终会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愉悦,我们要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自己的顶岗实习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从教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1篇: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技能》心得体会

增城市第一中学 张叶玲

刚开始以为“课堂观察”,就是看教师,看学生,看教学效果,看问题、评教学,后来,经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沙龙学习活动才知道课堂观察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事情,而且还是一门需要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的课程。以下是本人通过学习观察技能的一些体会:

课堂观察可以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联想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通过对比,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课堂观察中,教师不仅仅是在观察,其实也是在观察中参与了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即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来教„„”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持续的行为改进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在观察中,不能只停留记录教学环节层面上,更要记录当时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通过视觉的观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会让我们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但在我的实际课堂中,对课堂进行观察时,按照以前的惯例,有时候什么都去关注一下,到头来,有些应该要关注的细节问题却在不注意间遗漏了,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秘诀,所以我们要学会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促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愉悦,为自己以后的从教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12篇:观察物体心得体会

《观察物体》一课教学心得体会

一、关于重点、难点的突破。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围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在组织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应在重点、难点处展开,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由例及理;在设计巩固练习时,更要围绕重点和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由理及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如何辨别观察者处于被观察者的左边或右边是一教学难点。我们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带着问题观察、教师现场演示,辨左右的专项练习等环节的设计轻松的突破、化解了这一难点,使学生清楚地明白:照片上被观察者的脸向左,说明观察者是站在被观察者的左边看到的,如果观察者处于被观察者的右边,那么看到的结果是被观察者的脸是朝右的。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每一件被观察者都是有头有脸的,不可能都那么明显地区别朝左还是朝右,如观察花瓶、水果等就不太容易找到它们的特征,那么碰到这种常见的综合性的情况又怎么办?因此在课的后半节,我利用录像介绍美丽的校园引入辨认照片;利用茶壶这一实物再次让学生现场感知、亲身体验,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出如何辨别处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不同结果的技能和方法。

二、关于探究。

本节课涉及到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位置问题,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是观察物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培养空间观念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观察,对周围环境和实物产生直接感知。探究时间太短,会使探究流于形式;没有充分的探究时间,不同意见就不能发表,就不能引起争论,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就不可能出现生动活泼的探究局面。本节课中判断小猴的两张照片哪张是从左边拍的,哪张是从右边拍的?如果学生一下子就都很准确地判断到位,那后面的观察活动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学生错误的判断正显示了他们知识存储的盲区,活动才显示了作用。知识的形成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指望通过一节、两节课的活动,知识链就很快形成。对部分学生而言,可能是需要在生活中慢慢领悟的。另外,在低年级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很难掌握分寸与尺度的。放得太开,孩子们会无从下手,活动目的不能达到;收得太紧,学生就只能跟着老师设计的套路走,体现不了探究的价值,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关于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国家领导曾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任务之一,如何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而又要不露痕迹,其实真的不容易。在本节课中不仅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而且在拓展应用部分还巧妙地与中国女排奥运夺冠联系起来,起到了点化思考、升华主题的效果。但是作为一名走进新课程的教师,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德育应贯穿在平时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

四、关于好课。

听过名师上课的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是执教者那睿智、幽默的教学语言,那自然无痕的组织、调控,以及难点突破上的独具匠心了。因为:环节的设计可以预先钻研;“导入”、“总结”则可以精心组织斟酌;而媒体的运用也可以集众人之智慧和力量。面对不断变化着的课堂,面对随时有新的问题提出来或随时会碰上新困难、发生新错误的学生,我们课前的预设就会显得有些苍白,一不小心你就会被那些晶晶亮的小眼睛们给生成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经常问问自己对教材是否钻研透彻,学生是否已走进自己的心里。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的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第13篇: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

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

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

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

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

1、概括是什么?

2、怎样去概括?

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就不可能有所提升。以上只是本人学习的一点拙见。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郑华

通过学习,觉得对自己的日常课堂教学实践很有指导意义:

一、教学目标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一般都会考虑几点:

1、教学目标确定是否恰当(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是否具有整体性或系统性;是否可操作)。

2、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明确与学生明确问题;呈现方式)。

3、教学目标是否落实(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目标的关系;教学目标具体化、充分展开;怎样把学习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这里就有一个疑惑,教学目标需要让学生明确吗?一种反对的观点认为数学课的教学目标通常都是类似的,比如情感与价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只是根据学生年级段的不同,教学目标要达到的程度不同而已,因而教学目标不需要每节课呈现。我个人比较赞同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

1、上课直接告知学生(板书、口述);

2、可以在课的尾声让学生归纳提炼教学目标;

3、让学生上课伊始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目标;

4、让学生在自学时根据师生共用讲稿来预习。

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有各种变通,可能就是把前三种呈现方式结合着用的。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确,而且十分必要。

二、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

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

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

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

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这里我想问,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教得充分吗?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应用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

——《课堂观察与诊断的作用》

王立平

通过学习孔凡哲教授讲的《课堂教学观察、诊断与评价》一讲,受益匪浅,进一步明确了课堂观察与诊断的作用。

首先课堂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

1、课堂观察可以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课堂观察即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参与研究则是教师获取、发展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2、课堂观察可以增进专业反省意识。课堂观察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有效刺激,课前会议的讨论,课后会议的反馈、反省与评议,足以使观察者、被观察者对于自身原有的专业实践认知与行为之间形成不平衡,进而引发批判、质疑先前行动假设的动机。由教师同伴向授课教师提供大量真实信息,提供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可以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是一种真正的发展性评价,淡化了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如果教师持续地开展课堂观察,这种反省行为就会不断得到强化,进而迁移至其他的学校专业活动,扩大反省的范围与对象,提高教师对专业的领悟与反省能力。

3、课堂观察常常被用于教师培训,尤其是新任教师或者实习教师的培训,职前的教师培训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教学,不断改进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微格教学的使用就是利用一些技术设备的辅助,实现受训者事后对自己的教学的观察和分析,这对实习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学习过程。同时有经验的教师或者管理人员通过对新任教师教学的观察分析,找出不足,快速而有效地帮助新任教师掌握教学技能,顺利地开始其专业化的教学生涯。然而,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专业化是教师一生职业生涯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师的在职培训同样也少不了课堂观察,通过观察,随时纠正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创造一个更有活力的环境

4、课堂观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识,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大特点及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参与研究。在传统的研究模式中,往往是大学或者特定研究机构的专家对教学进行研究,然后告知教师应当如何去做。“采用研究者的姿态后,教师从受控制的地位中解脱出来,采用这样一种批判性的方法,教师不仅是在从事一项有意义的专业发展的活动,也是在进行一个不断改善并变得更自主的专业判断的过程„„好的教师应当有专业判断的自主性,他不需要被告知做什么,不依赖于研究者、监督者、改革者,但并不是说,他不可以接受专家学者的思想,建议和支持,而是接受必须是在服从他自己判断的基础上,所有教育专家的任务都是为课堂中的教师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其次课堂观察能为教育决策与评价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第三课堂观察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切实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第四课堂观察可以促进教师间形成学习共同体,营造合作的教研文化。

第14篇: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我参加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在2012年12月1日滇滩镇水城完小组织的教研活动。有五个乡镇完小的教师共200余人参加听课。参观三室、常规活动,与我一同参加的教师们,听课时没有手机响,没有随意进出,年长的,年轻的都仔细听,认真记,这种进取的心让我深深叹服。

这次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我得到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学会了更多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启发和进步。我就将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收获的想法总结如下:

1、我参加听了三年级的语文写作课“吹泡泡”,五年级数学课“多边形的面积”,一年级的两堂语文课,对我教育和启发很大,教师上课大方得体,非常的有感染力,把激情带进课堂,以饱满、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态走进课堂,寓教于乐。

2、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了一个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把欢乐带进课堂用幽默风趣话语来拔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在乐学中渐渐做到会学善学。

3、教学设计上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何让学生动脑子学习等方面,设计出灵活得当有效的教学步骤。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学乐学,越学越爱学。

5、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也就是创造氛围、空间,不但提供学,还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时时人人都有提问、发表交流,展示的机会,精心组织学习活动,组织好学生自学,使每个学生都能独立思考,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引入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调控,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通过听各位老师的课,通过和其他老师的交流,在我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通过互相比较,找出了自己工作中的漏洞,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补充自己的不足,希望自己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学习到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工作质量有所提高。

第15篇: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需要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所以这次我积极参与了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听评课与课堂观察》的学习,课程中阐述了丰富的知识内涵、鲜活的实例以及各位老师的互相探讨研究,让我收获颇多,很多东西值得我学习借鉴。下面我简单的谈一下我的学习感受。

通过学习让我对课堂观察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堂观察就是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 (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是课堂观察“为什么”、“是什么”、“追求什么”的问题。通过观察,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改善。课堂观察的方法可以是多元的,观察者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课堂上一个或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观察,也可以是对不同教师的同一节课进行观察,还可以是对一个教师的多节课进行跟踪观察.课堂观察不但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独立的教育科研方法,它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教师走进他人的课堂,可能会因此而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对于自己来说,既然主动地走进了他人的课堂,当自己走出他人的课堂时,也就得问自己一句话: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最为根本的目的。观察他人的课堂,鼓励他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课堂经验,修正自己的课堂教训,还有必要加深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刚结识“课堂观察”这个新颖的概念,尽管抽象,没有任何经验,感觉实施课堂观察,能够很好地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教学是依赖教师和学生而存在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落脚点。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来得到检验。因此,课堂观察始终紧紧围绕有效课堂的进行而存在。

其次,课堂观察研究能提供教师教学行为的客观素材,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实践性反思素材,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课堂观察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活动。可视为一种促进教学的方法,可以增进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习成效;课堂观察也是一种探究,通过这一途径,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

课堂观察后的反思,让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青年教师,如何通过课堂观察使自己的教学有效性提高,除了平常上课时,作为被观察对象,在课后从其他老师那听到指正和建议外。我觉得自己平常在教学中的自我反思则更加重要,毕竟听课的次数有限,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每堂课都录下来。所以每节课后能及时地反思课堂上观察发现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课堂上,有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的问学生“对不对?是吗?”诸如此类的口头禅。虽然没有统计过,但自己也感觉到出现的频率好象还挺多的。另外,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存在着问题多,问题散的不足。自己感觉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都有必要问,但是在实际课堂上操作的时候,有些问题就显得太浅,一下的内容再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可能只能观察到一部分不足之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思是找到存在的问题,而从观察老教师的课堂中则是找到解决自身不足的方法,从而积累经验。观察他人的课堂,可能因此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也可能总结出他人的课堂教训,但课堂观察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自己的课堂,加深自身对于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

确实一堂课要上好,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例如:多媒体的使用、教师的语言是否有感情、问题的设计、朗读的指导、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映等。但是一堂课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一个教师也不可能是毫无缺点的,然而课堂观察则是尽可能的发现问题,减少缺点。教学优点越多,缺点越少,那么课堂教学就越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将努力战胜这些自身存在的缺点,提升教学水平。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

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

4、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

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

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

1、概括是什么?

2、怎样去概括?

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成长=经验+反思。这是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

最后是现场观察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前到场是必须的,这点在多年的学校生活中早已经养成了习惯,同时也不能分散上课学生和老师的注意力,因此,有如奇装异服之类的是绝对禁止的,同时在课堂中也不要随意的跟换观察的位置,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心理影响,唯一做的不足的是,即使在观察的过程中有想法,也不应在课堂过程中交谈起来,以免影响学生和老师上课的进程,这一点在经后的见习中会改正。

总之,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可以增进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提升学习成效;可以有助于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本人要积极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进行分析与反思,善于观察教学课堂,使自己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16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这几年物理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对教学改革的内涵又有了新的认识。新课改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精神和自学能力为目标的,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为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地学习。所以,结合学校的特点和本人近几年的教学体会,下面是我对初中物理教学研究的几点认识。

一、中小学教育的过渡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据大量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小学毕业生刚进中学时,非常不适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多数学生可以逐渐适应中学生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由于中小学衔接不好而导致学业不良,由此不能顺利地完成初中期间的学习任务。所以我想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了解过渡时期学生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过渡时期的学生特点

刚上初中的学生,上进心、好奇心都很强,初中学习生活有浓厚的新鲜感。但同时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每节课传授的知识量太大,教师授课的方法也不同于先前的教师,似乎讲得太快了,自己还没有完全听明白,教师已经转向别的内容。因此,学生感到教材难度大,新内容多,学习速度快。而且孩子入学年龄提前,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在孩子入学后既怕孩子跟不上课程,又怕孩子超荷负重,心理压力大,因此在小学阶段,家长采取陪读等多种多样的辅导方法。但孩子进入中学后,随着各门功课知识的加深,部分家长已无力给孩子详细讲解,也不打算与孩子一起学下去,因此,通常只采取督促的方式。而这个年龄的孩子不像小学生那样听话,也不像高中生那样懂事,正处在不太好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最烦的就是家长过多的督促,因而得不到实质性的帮助。

2、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这一环。刚刚入学的初中生,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而一旦发现中学的学习生活和自己想象的并不一致时,便会垂头丧气,就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此,新生入学后我们要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适应环境和面对挫折的心理学教育,并适当的给予他们帮助。

其次,正确认识从小学向中学过渡时期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抓好过渡时期的班级管理能缩短新生的适应过程,使学生尽快适应中学的紧张而快节奏的学习和生活特点,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学校整体工作都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最后,我们要在教法和学法上完成小学向初中的过渡。小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多思考,为学生中学的学习搭好阶梯。中学教师在教法上应适当保留一些小学的教法,逐步减少机械记忆的含量,增大理解记忆的比重。教师在授课时,要努力把抽象的内容讲得形象具体,并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竞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成绩,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当然,学生从小学向中学过渡光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家庭、社会的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实际,分析过渡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顺利完成中小学学习过渡的条件,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

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研究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刚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但这种新奇感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的教学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倒臵漏斗中的乒乓球不会掉下来”、“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热情

2、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重新安排切合学生实际;课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紧密,处处设疑,对学生有很大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生活奥秘欲望的目的。

3、课堂教学氛围和谐、热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创设一种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来创设这种愉悦的氛围呢?

首先,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为有用的人。对因学习差而抬不起头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同情,给予热情而诚恳的帮助。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好、中、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勤奋努力,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对教学内容津津津有味,课堂充满和谐、活跃的气氛。

其次,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形成鼓励学生提问、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评价和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从而达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教材强调“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做实验,敢于动手,勤于动手”,结合中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做好这些实验,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既能清楚地引如概念,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作为一名具有课堂改革意识的教师,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和业务水平,争取成为一名现代合格而优秀的中学物理教师。

第17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教学常规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入研究新课标,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认真领会区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会事半功倍。我们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才能跟上步伐。

我通过查阅教育教学文献资料,了解到有效的教学系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量促进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总是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取得。也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智力学习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地掌握知识以及团队工作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建立终身学习态度的教学与学习。还有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从本质上讲,有两个因素制约着有效教学:其一是教师必须明确促进什么样的学习;其二是教师必须安排和提供给学生获得这种学习的学习经验。不难看出,着眼于目标的定义,重点强调的是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学之效,结果表现为质量。质量来自哪里?来自日积月累的功效。这日积月累,涉及面甚广。单就课堂教学而言,来自于每一节课,以及相关的课前深入研读教材以至有效备课、课后根据学情差异有效布置和批改作业、培优补差辅导、科学训练考试、深入教学反思和习惯总结提升„„。

认真推敲起来,从一定义以上说,实现教学有效、高效,就是抓好抓实教学常规。说到教学常规,大家都有话可说。但是,说起来常常不外乎这样一些话语:备课,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上课,方式转变

1 师生互动;作业,减轻负担;辅导,有的放矢;训练,讲究科学;反思,教后笔记;总结,撰写论文„„。这些,都没错。

但是细加研究,又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备课,飞跃不易;上课,互动艰难;作业,负担难减;辅导,乱矢穿空;训练,机械重复;反思,鲜花朵朵而已;总结,论文拼凑罢了。要真的做到有效,照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教学的每一个常规环节做到精细。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那就会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下面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尊重教学条件与教学内容的实际

开展课堂教学,应该以尊重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的实际为前提,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有效。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课堂上,我们在选用各种教学媒体时,应遵循“简单、实际、经济、易操作”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适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回归自然。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我们还应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时并未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有时又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课堂上,我们要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一般也不能往下讲另一个问 2 题。也就是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按照学生的实际状态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作支撑。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才能使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的感知鲜明、完整和深刻,但是有的课堂活动太过频繁,密度过大,学生忙于配合老师应付这些活动,忽略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一堂课并不是一堆或有趣或无趣的活动的无序集合,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序列,这些活动相互强化和巩固,从而使学习朝着教师努力的方向发展。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总而言之,“课堂活动是实际的、千变万化的;课堂是质朴的、创新的、激昂的;课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是情不自禁地从灵魂深处流露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的发源地。” 让我们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从“表里不一”走向“表里合一”,从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共同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是教育工作者永无止境的追求。 有效的方法多样,途径多条,关键是——

施教者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态度,要有永无止境的追求精神。 管理者要有科学的评价方法,要有宽容的态度激励的机制。

3 引领者要有深入独到的研究,平等的态度,发挥有效促进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吸收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补充完善自己,努力缩小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习《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如春风吹拂教坛圣地,它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给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这次学习了《课堂教学》,它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全面更清楚的认识,它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课堂教学》让我知道了一堂优质课所具备的特征,那就是深刻、独到、广博、启发、机智、绝招。深刻要求教师看懂、看穿、看透教材,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独到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广博要求教师要有五洲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渊博的知识。启发要求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机智要求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绝招,要求教师身怀绝技,能根据课文的叙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或者教师有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面对一堂优质课的要求,我反思的自己平时的教学,相差甚远。在以后的教学中,上课前我要吃透教材,上课时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平时多看教学教学方面的书,争取把每一堂课上成自己最满意的课。

《课堂教学》阐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预设是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它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是有个性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生活经验,在课堂上会生成一些没想到的问题。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呢?我们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教参作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调空引领生成问题。

《课堂教学》用生动贴切的比喻详细诠释了课程标准的核心三维目标,它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比喻成立方体的长、宽、高,这三者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抄学生背。这种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机械教育只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课堂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创新能力,忽视了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教学》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过程,在学习中让他们掌握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现在教他们是为了将来的不教,在课堂上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他们是喜欢学习还是讨厌,如果课堂中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本位来教学,学生才能在课堂中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课堂教学》中这个比喻给我感触很深。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到文本中,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山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腾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它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它可以使学生 5 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让学生们的心情舒展、轻松;我们在课堂上要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这样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何愁学不好。

《课堂教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知道课前要深挖教材,吃透教材;课堂上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教学时创设教学情景,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互动的学习氛围;课后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总之,学习了《课堂教学》,我的教学理念发生变化,教学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效果发生

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

这次我学了《有效课堂教学与实践》。对于我们一线的老师有了好的很大的帮助和指明了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从教学目标入手: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它不仅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即学生获得发展。因此,要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整合于教学之中,这正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内涵。

其次,从教材内容入手:灵活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经过多次改革其知识内容系统、科学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同样的教材会因为学生具体情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说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新观念,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可以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

第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第四,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6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谓课后反思,即教师在完成一堂课的教学后,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反思就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第18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春风化雨润心田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在第3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举行征文比赛,现把自己从教多年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

一、规范细节要到位。

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古人说天地君师亲,可见为教师是倍受尊崇,之所以如此,就是教师有极好的人品。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为明辨善恶与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所以教师有\"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重大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人格魅力无时不在影响着他的学生,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益出于此。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公平,公正,言行一致,坚持原则,有错就改,心胸豁达,庄重热情,同时还要有一颗爱心。要\"严\"字把关,\"爱\"字当头,这样,他才能赢得学生。如果说过去的教育是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那么现代教育越来越以人的本身发展为教育目的。然而即使这样,热爱学生仍然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古往今来的优秀教师无不热爱自己的学生。教师是爱的职业,从事的是爱的教育。这是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广的爱,这样的爱能容下一切,能融化顽石、能点铁成金。都说母爱无私,其实最无私的应该是师爱。在现代教育中,热爱学生自然具有了时代的特征。有人说过:\"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的原动力。\"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的伙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二、耐住寂寞、抵住诱惑、提高素质、尝试创新。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教师所面临的一些老问题变成了新问题,而更多的新问题则层出不穷。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要能抵御诱惑,守得住寂寞,要有一颗冷静平常心。不要只看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他有他的幸福,我有我的快乐,教师就要志存高远,趣避庸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守志,独立于世。这正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是第一位的,要一身正气,为人师表。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转变理念 ,迎接挑战。我们己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时代,今天的知识就是明天的经济。这就给培养人才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要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方面转变等等。尤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并做到两个转变,一是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二是由技能型向艺术型的转变。在\"和谐、互动、探索、创新\"的基本教学模式中不断钻研摸索,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迎接 \"课改\"。 过去有句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在今天仅有一桶水的观念是不够的,要有一缸水,一江水,常新的水。教师除了在自己所教专业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还要对其它学科和领域的知识\"知得广\"。大家都知道,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我们,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而应教学相长,在学会工作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地给自己增添燃料,储备能量,使自己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必须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自信地面对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在21世纪的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思考方法将比简单的传授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以使学生受用终身,也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教师。\"在本世纪,传统的师生关系将发生变化。教师将更多的在思维方式与知识的导向性上给学生以指点。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样,只会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输,不是表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审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机会总是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总之,今天要做一位合格的老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攀登,与时俱进,才能去迎接一个新的挑战。

2016年9月1日

第19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教研室的带领下,我对“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做了深入的学习,现将学习的心得作一汇报。

数学一直是我们学校最难教学的科目之一。谁教谁知道。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较为严重。

我们的学生大多从初一开始数学就掉队了,以至于现在一看数学书、一听数学课就打盹儿、迷糊。而压根没有、也不会想自己是否听的懂、学的会。缺乏自信心、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因此造成了我们的数学课不好上。

二是从学科的角度上讲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我想不只是我们的学生,可能相当一部分在校学生中数学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客观反映了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它对于思维的连续性、严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而我们的孩子呢恰恰在这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欠缺。

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生变化。

我们现在的学生呢更加的矫情、更加的懒散,更加的没有耐心,缺乏韧性和刚性。有时候老师的苦口婆心换来的只是敷衍和不以为然。所以传统的教育方法并不能适应新时期下的学生。

困难时客观存在的。

那我们怎么办呢?放弃?麻木?还是妥协?都不能。

只有变革。只有在改变中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而“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及方法理念。

我认为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强化教师的目标意识。

每一节课都要有清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有对应的检测练习,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会了没有,老师可以把握这节课的效果。

出示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有记者采访一名马拉松运动员,问他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下来。运动员说我在路上不停的给自己划定目标。开始跑到一颗歪脖子树,到了之后再让自己跑到那块大土包,不停的给自己划短期目的地之后呢发现整个路程也变得不那么遥远了。

教学也是一样。把一个难题不停的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综合小目标之后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那么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呢? 第一是高考的要求。

高考作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我们和学生最终的奋斗目标。那么将高考的要求细化贯彻在具体的课堂中成为了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二是学生的基础能力。

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参考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因此我们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应过滤和处理难度过高,不易理解的部分。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怎么确定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呢? 这就对应着我们必须对应的检测练习。

同样的检测练习必须同时兼顾高考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对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生的检测练习有必要放到黑板上。这样学习较好的同学在做出来的情况下加深了学习兴趣,学习较差做出来的同学品藏到了成功感觉,加大了学习的兴趣。而对学习中等没有做对的学生是一种鞭策。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双黑板教学”的好处,以及应推广的原因。

“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改革”的中心是将教-学这一对交互的矛盾的中心从老师教放到学生学上来。老师应适度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讲台还给学生,将黑板还给学生。

老师应更多的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去发现,去收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我们不在是从一讲到尾,而是每隔一个阶段有对应的测试,或是思考题,在这个间歇老师走下课堂,发现学生的遇到的困难。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到问题的发现解决中来也是新课堂改革的重要思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鼓励老师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不断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过程中更加考察教师的能力。至于小组讨论这样的发现教学模式是否适合我们的课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讨论、完善。我觉得这个过程中,纪律维护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且我认为我们学生的思维水平不一定适合这样的方式。

课堂的管理,作业的监督也是我们教学的关键,甚至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这方面每位老师都有自己有效的办法,在这就不多提了。

“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仅仅是一个理念,并没有唯一的教学方法。在这个理念的统筹下,各位老师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总结出最佳的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基于标准的新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但是依靠这样一次改革就能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了吗?

远远不能。我们所面对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绝不可能依靠一次变革就能得以解决。

要改善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需要依靠年长老师的经验和知识构架、需要年轻教师的活力激情还有想象力,只有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不断的改变适应,集思广益,我们的教学才会的长足的进步。

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20篇: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课堂教学改进实践,让我认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而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课堂教学因素占了相当的比例,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教师要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观察视角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观察视角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