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党史教案

发布时间:2020-03-02 05:44: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计算机系第二期党校培训党史教案

各位学员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计算机系辅导员老师薄文乾,也是第二支部组织委员。受系党总支委聘,给大家教授中共党史和时事政治两块课程,希望大家积极地配合老师,预祝大家学习愉快!

一、中共党史的基本内容

根据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可将中共党史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中共党史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各民族的解放和人民幸福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通过反复实践而日愈结合的历史;是党内正确纠正错误,光明面战胜阴暗面的历史;也是通过无数艰难曲折,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历史。

二、中共党史的基本线索

(一)、按内容分为四条线索

第一条线索:阐述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指革命史。

第二条线索:阐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指毛泽东思想发展史。

第三条线索:阐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产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指党内斗争史。

第四条线索:阐述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阶级、政党、团体的关系史。——指党外关系史。

(二)按年代划分,见下列图表

三、中共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

1、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共成立前,各地出现了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到中共“一大”召开时,共出现了八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创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李大钊创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创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谭平山创建)、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王烬美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创建)、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周恩来创建)、东京共产主义小组(施存统、周佛海创建)。

2、中共“一大”至“五大”的召开。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了中共“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共的成立,正式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2)、中共“二大”。1922 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包括最高、最低纲领。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包括东三省)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原文:“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简称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的召开及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工作的完成。

(3)、中共“三大”。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三大”,确定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4)、中共“四大”。1925年元月在上海召开“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在武汉召开“五大”,虽批评了陈独秀所犯的右倾错误,但没有提出解决办法,因而在紧急关头没能挽救中国革命。

3、中共创立的伟大意义。

中共的创立是一件破天荒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1)、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改变了“一盘散沙”,无组织无领导的状态。

(2)、从此,中国革命的航船有了舵手,茫茫黑夜有了指路明灯。

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种“新”主要表现在:有了新的领导者;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动;有了新的前途。

(3)、从此,受尽凌辱、压迫和剥削的中国人民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武器,真正走上了彻底解放的光辉道路。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2 党的“三大”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之后,党通过努力,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年元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审定的《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主张,赋予三民主义以新解释,将其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而确定了两党合作的共同基础;大会规定了改组国民党的各项办法,从而正式确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五、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主要体现在两篇文章中: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文章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具体而细致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及政治态度,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文章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如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是我党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农民问题理论,表明毛泽东思想已在革命风暴中萌芽了。

(二)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及发展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具体说是四篇文章的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岗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特别是1930年5月发表的《反对本本主义》。

1937年,毛泽东写了《矛盾论》、《实践论》,1938年写《论持久战》,1940年写《新民主主义论》和《〈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特别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表明我党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已经形成为完整体系,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正式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六、长征简单经过

1934.10.21,红军反“围剿”再也不能继续坚持下去,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自江西瑞金、雩都和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其他各路红军也先后开始长征。

红七军团(即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1934.7.6从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红六军团:1934.8.7,从湘赣革命根据地遂川横石出发。 红二十五军:1934.11.16,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罗山何家冲出发。

红四方面军:1935.3.28,从川陕革命根据地苍溪出发。

二、六军团(1936.7改称红二方面军):1935.11.19,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桑植刘家坪出发。

红军在长征途中,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中央红军曾在川西懋功与红四方

3 面军会师;红

二、六军团也在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1935.12在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10三大主力红军(红

一、

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七、遵义会议

在长征过程中,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红军处处被动,革命面临灭亡的危险。1935.元.7,中央红军到达贵州遵义,于15日—17日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决定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后在行军途中又加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小组”)。遵义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地位,成为中共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标志。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

(一)理论内容

毛泽东于1939.10—1940.元,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内容是:

1、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革命。理解: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依靠力量—人民大众;斗争目标—反帝反封。

3、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政治、经济、文化纲领。

4、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5、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二)理论意义

1、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为革命的成功指明了方向。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学说。

3、批判了党内“左”“右”倾错误,统一了思想,促进了革命发展。

4、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九、中共“七大”

(一)“七大”召开前的形势及会议的召开

1、“六大”以来的经验教训需总结。

2、抗战即将胜利,需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七大”,毛泽东主持并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二)“七大”的突出贡献

1、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

2、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3、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团结

十、八大的主要内容(成就)

“八大”鲜明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围绕这一主题,八大取得了以下成就:

1、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八大确定了我国的主要矛盾由政治斗争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

2、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3、提出了国家政治生活中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强调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反对个人崇拜。 八大的历史作用

1、适时地提出工作重点的转移,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是对马列主义创造性的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

3、八大对我们今天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十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一)历史背景

1、粉碎“四人帮”,全国形势大好,但工作在徘徊前进。 随着揭批“四人帮”伟大斗争的开展,工农业、科教文卫等工作走上了正轨,并取得显著成绩。但总的说党的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主要表现在纠正“*”全局性“左”倾错误这一根本问题上遇到了阻碍。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继续犯“左”的错误。

华的主要错误是:①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②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③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④继续维护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并制造和接受对他的个人崇拜。⑤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

2、“*”造成的失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十年“*”,十年浩劫。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果,中国在好多方面不是前进了,而是倒退了。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该文作者胡福明,当时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现在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由此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准备。

(二)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

1、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全会认为: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毛泽东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2、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和口号,及时地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组织路线。全会针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严重教训,决定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的集体领导。

4、提出要注意解决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失调问题。

5、着重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任务。

(三)会议的历史功绩

1、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思想、政治、组织路线)。

2、结束了党的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将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引向健康发展之道路。

十二、中共十四大

1、会议简况

会议于1992年10月12日——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000人,代表全国5100万党员。

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10月19日举行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江为总书记、江、李鹏、乔石、李瑞环、朱榕基、刘华清、胡锦涛为政治局常委。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尉建行为中纪委书记。

2、大会的突出贡献

(1)、完整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九个方面)。

(2)、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新党章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了总纲。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提出

根据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精神,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以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十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一)、中共十五大

1、会议简况

会议于1997年9月12日—18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2048名,代表全国5800万党员。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6 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会议选举产生了193名中央委员,151名中央候补委员,115名中纪委委员。

9月19日召开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了22名中央政治局委员,2名候补委员。选举江泽民、李鹏、朱榕基、胡锦涛、李瑞环、尉建行、李岚清为政治局常委,江泽民为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任中央军委主席。

2、大会解决的主要问题

(1)、对本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四顾和展望。

(2)、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4)、强调要从严治党、惩治腐败。

(5)、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阐述了推进组国统一的步伐及方针政策。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五大的最突出贡献是明确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对时代主题作出了新判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十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为解决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二、“三个代表”集中概括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 (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经济层面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政党,如果想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历史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就必须能够敏锐地洞察和把握生产力发展趋势,反映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任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又有先进的社会制度,就能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能在不同国家不同力量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走在前面,就能更有力量地提高综合国力。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国这几年经济取得了持续较快的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

7 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直接的体现。

(2)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政治层面上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诞生和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夺取政权,执掌政权,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为了人民。这也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同时也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将人民团结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克服一切困难,立于不败之地。

共产党执政是为人民和国家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必须认真调查和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和人民交付的工作做好,努力使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和价值得到实现。这是现阶段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2004年初,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7万,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减少277万今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控制在4.5%,我国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西部打开战略的实施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文化层面上解决了党的先进性问题 。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先进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决定着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物质文明的发展决定着精神文明的发展。反过来,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一切先进的政党,都不可能忽视这个规律。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先进文化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判断某种文化即社会意识的先进与否,主要看它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凡是促进社会存在发展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凡是阻碍社会存在发展的文化则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文化。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而不是颓废的、消极的、愚昧落后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文化。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组成部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不仅在其拥有先进的思想道德,还在其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人民利益第一,坚持不懈地

8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不断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并将其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就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感染力,展现在世界面前。

(二)、做“三个代表”思想的实践者

关于广大青年学生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已经提出了总的要求,这便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存高远,胸怀宽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我们青年学生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教导,在实践“三个代表”的实际行动中,不断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计算机系 薄文乾

2009年4月15日

9 十

五、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科 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落脚点是发展,是用来指导更好地发展的,离开了发展主旋律就毫无意义。我们建筑科学研究院要紧扣发展谋发展,要名副其实地科学发 展。“坚持创新,科学管理,加快发展,稳步改制”是我院近几年的发展方针,其核心是加快发展,“凝心聚力快发展,开拓创新攀新高”是我院的主旋律,因此全 院上下要大力开拓业务、大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确保攀新高目标的实现。

2、坚持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是我院的共同愿景。我院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责任 是创造绿色的财富,服务客户要物有所值,与此同时要实现员工价值自我发展。在我院目前有些部门发展不平衡,个人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与综合资源不协调的矛 盾仍十分突出,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予以克服。

10

3、坚持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现 在的发展应该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而不能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下面用一组数据来说明资源消耗严重威协我国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我国GDP总量占 世界不到5%,但消耗的水泥约占世界的50%,钢铁占30%左右,煤炭占40%左右;建筑耗能占总耗能27.6%,而我国目前建筑耗能是发达国家平均值的 3-5倍,其中外墙传热系数高3.8-4.5倍,外窗高2-3倍,屋面高3-6倍。而我国人均煤炭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人均原油储量只有世 界平均水平的11.1%,因些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将很快耗尽我国的能源资源,石油不足40年将耗尽,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将难以描绘。

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就是要走集约化、节约化发展之路。就我院来讲就是大力推行节能和节地型建筑,做好建筑节能推广和相应技术研发工作,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要求、科学发展的要求,亦是时代的要求。

4、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理论方法,更重要的是实践和措施,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建科院实际情况提出指导思想如下:克服改制影响、科学规划未来、缩小部门差距、加大科技创新、实现持续发展。

克服改制影响就是要认识到改制本身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科学的体制和机制的设计,用制度的力量促进企业发展;科学规划未来就是各部门要通过对国家产 业政策的宏观分析制订各部门的发展规划与之相协调;缩小部门差距就是检测中心要以节能和人居健康环境检测技术为支撑,巩固其院基础地位。建材所、科技公司 要以循环经济和建筑节能为研发目标,大力发展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建好江苏省粉煤灰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基地,让“灰姑娘”成为“白雪公主”;设计 所、加固公司要面向节地、节能型建筑的需求,在增层、改造加固、节能改造技术上下功夫,做成镇江顶尖加固设计、施工专业公司;监理公司应把握推广科学发展 必须要加强科学管理的机遇,努力向集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咨询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管理咨询机构迈进。加大科技创新就是作为建设科技服务企业,必须以科 技创新为发展主动力在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人才培养方面加大投入真正成为“提供一流的建设科技开展、工程质量检测、监理设计服务型科技型团队”,实现单位 健康持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党史苏区史教案

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教案

中国共产党党史教学教案

党史

党史

党史

党史

党史教育教案3英雄赞歌

党史教案 美丽宁乡,美好家园

党史教案 第二章 坚实的步伐

党史教案
《党史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党史课教案 党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