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2 05:15: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必要的因素,并非只是“辅助”,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新课程实施纲要》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新的教学活动需要信息技术,其重要意义在于以此来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作为主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和能力的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已经成为一门工具性学科,我们要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来教授,让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和学习之中,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更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很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的教材简直太乱套了,虽然内容直观、图文并茂,但太过简单,根本不适合教学,那一定是你没有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缘故,这是在给我们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以兴趣为导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主导学生主动学习,尽最大能力的发挥其主体性,以达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各个年级的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差不多都是几副简单的图案再配上几句话,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本的图案(形象直观,简单易懂),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课堂教学效果立刻上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几项任务,如何让这几项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45分钟,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想办法完成教学任务,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然而,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体会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最终能在自己的操作下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我想这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多注意培养,让学生运用形式多样的方法去学习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动力,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每堂课中都学有所成,增强期待感,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吸引学生。我想在这里可以试着采用任务驱动法的形式让学生去主动参与,体验小小的成功感。

例如: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由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得不耐烦,比如文字输入练习、指法训练等;同一班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也有差距,有些学生“未教先知”,他们在家里或其他地方能接触到电脑,对已经掌握的内容就不再感兴趣,而新转来的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接触过电脑等。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已经会的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不会的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呢?这就要教师放弃“以教为主”,让学生“以学为主”,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自主。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那些“未教先知”者的潜力,鼓励他们进行示范和叙述,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归纳,梳理,这样,一方面使其他学生熟悉从伙伴那里学习技能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能暴露出“未教先知”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同伴中学习,可以为不会的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在心理上可能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教无定法,法在心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充满生机的学科,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理念来思考和认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让信息技术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教学改革,为我们带来了生机勃勃的又一个教育的春天。只要我们勇于开拓,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的教学之树必将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问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地位

[内容提要]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问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地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细化任务、明确探索方向;提供相关资料,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及时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操作性 综合实践性 问题式 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学科已在广大中小学普及开来。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本身,而忽略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过去在课堂上总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这门课是一个操作很强的课程,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会窒息孩子们的创造活动。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掌握好信息技术这门新型学科呢?我认为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关键。在这里,我就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根据自己对信息技术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自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得出一点经验,提供大家参考:“问题式”教学在信息技术中地位。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学科,它与传统的其它学科相比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

1、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综合实践性,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调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实践能力。

2、它极富创造性。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既能深入的理解各种信息手段的特征,深入理解各种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方法,又能对给定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并能对各种信息的运用进行评价和完善。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特的创造力。

3、它集现实性、实效性于一体,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单纯的某些知识和某种技能,而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等一系列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的的学科教育。 由于信息课有着独特的特点,我们在上课中不能延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和教材实际,设计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的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问题式”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环境,师生发现问题,以问题的出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新知识的特点和学习者的特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对问题情境的体验中产生问题意识、发现并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Word制作小报时,制作的小报里包含了“文本框”、“图片”、“艺术字”、“绘图工具”等一系列要讲解的内容,它们是怎么融合在一起的呢?在上课时,教师首先将设计好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多制作几份,每一份都有不同的风格,学生在感受了美的熏陶之后,必然会提出“我是否也能制作出这样的作品?”、“如何制作?”、“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掌握哪些技能?”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自主力。

二、分析问题、细化任务、明确探索方向

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知识如何获得,需要查阅哪些资料,是大家独立完成呢还是需要小组协作完成。在细化任务,明确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是以指导者、促进者的身份出现的。具体的分析、分工过程是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进行的,但是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概括、归纳和总结,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指导,促进学生迅速明确探索方向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提供相关资料,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为学生查找和制作一些相关的资料,准备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如图片,文本,素材及相关网址等)。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在课前布置收集资料的任务,以备在课堂上学习和交流。在自主探索学习中,老师应该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资源方式进行学习,例如自学课本,阅读电子教材,或访问相关网址。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选,自己看,自己学,自己试。学生对解决问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初步理解和实践验证,从而形成知识表象和动作技能,“帮助学生成功,创设成功机会”。只有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才能使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稳定的情感。从而有利于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身潜能,逐步树立自尊和自信,以积极健康的自我观念推动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情感状态及认知活动的改善。

四、及时评价,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还要对学生问题解决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功过得失。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认清自己的不足;同学互评可以使学生发掘他人的长处,相互促进。通过及时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失误和漏洞,学习他人独特的长处和优点,侧面鞭策自己不断进步。如:学生完成小报和贺卡的制作后,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相互评价,自主发现问题。

在整节课的学习中,他们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始终会兴趣浓厚,精神饱满,亲自动手,大胆尝试并勇于发言。不仅能够迅速掌握了未知的知识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运用信息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任务就是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阅读全文(74)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鲜花()编辑 | |

信息技术新课程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识字教学点滴谈

谈新课程的教学观

感悟新课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
《谈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