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策略浅谈

发布时间:2020-03-03 05:04: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策略浅谈

傅继勇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导致课堂中的无效“对话”泛滥,或者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话”随意,学生对“对话”感悟泛浮,体会肤浅。这样的“对话”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要使使对话更为有效,就得针对课文特点,研究和探索“对话”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对话的基点——预设、优选话题

文本总是蕴涵着作者深刻的主题意识。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备课时更需要从关注学生发展的角度,精心预设语文课堂教学的“阅读话题”。“阅读话题”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一步一步逼近文本中心意图的对话主题。教师必须精心预设和建构高质量的阅读话题。因为它将直接决定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效果。

1、立足文本,建构话题

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专家们经过多次去粗取精、高度浓缩,有些内容甚至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范本”。备课时,教师只有对作者的写作目的了解透彻,从根本上把握教材的特点,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阅读话题,才能提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效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教学《凡卡》一文时,老师紧紧抓住“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作为主要话题,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年仅九岁的凡卡,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可是,他的信的字里行间,显示他对生活已经失去信心!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使学生产生了欲罢不能的探究心理。引领学生进入广泛而自由的对话活动中去。《父亲的菜园》一文,老师紧扣“这一块贫瘠的土地,‘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和“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两句话为话题,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探究:这样的一块贫瘠的土地,为什么会变成碧绿的“翡翠”?父亲身上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由于老师立足文本“建构话题,深度挖掘课文”,精心设置直指文本内涵的话题,激起学生们深入探究文本的无限兴趣。学生饶有兴味地从字里行间捕捉着话题的信息,使阅读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正好引证了特级教师钱梦龙的话:“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一个问题作为分析的‘口子’,可由此入手带动全篇。”

2、关注学情,建构话题

在挖掘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得思考: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办;如果学生知之甚少,自己又该怎么办。关注学生拿到这篇课文时哪些内容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学生会感到困惑不解。一切以学生为本,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教师如果对文本重点、难点、亮点、要点等,做到深入领会和精确把握,对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判,教学中就能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游刃有余,就能够引领学生一起在文本中徜徉。这样,就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建构起可生成的有效话题,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能走向深入。

二、有效对话的节点——尊重学生,潜心会文, 语文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教师应牢固地树立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思想。在课堂里,既然老师把学生作为对话者,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耐心地等待学生潜心会文,有层次地引领学生认真思考,深入感悟文本,并能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师在课堂中遇到能够即时生成的话题时,就要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支持对话,并且顺势而导,使对话持续展开和不断优化。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将更加和谐,更加涌动生命的灵性。

1、耐心等待——老师的修养

当学生还没把课文读透时,有的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来交流交流”。这样,其结果就使学生无话可说,或者讲得比较肤浅。因此,为了让对话更加精彩、更加有效,教师必须充分给足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在课堂中,只有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细致阅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走向深入,才能深刻感悟到课文内涵,也才能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精彩纷呈,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展。

教学《卡罗纳》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自我读懂课文第

七、八自然段,充分理解母亲为什么推开扑进她的怀抱里的“我”的用意,老师反复让学生读了三次:第一次读读后,老师问:“妈妈为什么推开我?”学生无从回答。老师就说:别紧张。我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两个自然段中出现了三个人物,对他们分别有什么样的描写?第二次读后,学生回答热烈,但是仍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根本。老师耐心点拨道:课文对三个人物神情动态的细致描写,你们看是不是组成了一个情景?这个情景里的卡罗纳,他后来恍然大悟,你特别注意到了什么?他悟到了什么?请再读一遍课文,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结果学生们异常踊跃,纷纷举手。从结果看,教师的耐心为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发展创造了训练和展示的机遇和舞台。由于教师给足了与文本对话的时间,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向了深入,让学生感悟到课文真谛。因而,课堂中,学生与文本碰撞出现了精彩的、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效果得以发展和提升,

2、引领有方——老师的智慧

课堂中,老师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后,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但往往由于受年龄、阅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此时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往往停留在感性层面上,这种感悟是浅层次的,不完整的。课堂里,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引领者,必须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其思、动其情、明其理、得其法,引领学生深切地感悟文本。

教学《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时,老师在引领学生对“坦然”的感悟和理解时,如层层剥笋,由表及里:第一层:理解“坦然”的表层意思,回忆自己在最坦然的时刻里的情景,然后将自己的坦然与小女孩此情此景的“坦然”相比照,从而激发了学生新的阅读期待——我与女孩的坦然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老师顺势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小女孩,读女孩被人追赶的故事,把画面展现在脑子里,并且感受她此时的心情。比较哪一个情景给你印象最深?这时,学生对“坦然”就有了更深的理解。第二层:学生读

5、6自然段,想象自己就是女孩被追打时,慌忙地跳入河水中挣扎的样子,体验女孩的害怕、绝望和痛苦。老师引领学生,将当时在死亡威胁下的小女孩与当下“坦然”的小女孩相比照,使学生感悟到了小女孩这份坦然是心灵的安全和精神上的洒脱。第三层:学生读第8自然段,体验到小女孩的孤独,老师引领学生,把处于害怕孤独又甘于孤独矛盾心理之中小女孩,与处于“坦然”之中的小女孩相比照,使学生体悟到了女孩那份坦然背后的自由和幸福,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课堂上,老师紧扣“坦然”,精心提炼主题课堂里有的是真切的对话,悉心的指导,学生深切的感悟。围绕“坦然”三次比照、三次回旋,学生不仅把握了“坦然”的表层意思,更感悟到了它的深层意蕴。

3、灵活调控——老师的灵敏

课堂中,“对话”不可能一切遵循课前的预案行进,它随时都有可能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教师作为课堂互动对话的调控者,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课堂资源,调动课堂一切积极因素,充分互动,以促进有效对话。

三、有效对话的生长点——自我诊断,反思提升

我们常常忽视课后认真地分析、忽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忽视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其实,尤其重要的是,我们非常需要通过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而提高阅读教学中对话的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

《梅花魂》中的外祖父,作为一个中国人,长期漂泊海外,他的气节没有变,像梅花那样,有品格,有骨气,有灵魂;他对祖国的爱没有变,经历种种艰难困苦,仍然像梅花那样不屈不饶。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品读课文语言,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情、思乡意。在教学这一课时,第一次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梅花吗?知道有关梅花的知识吗?”然后,让学生谈梅花的颜色、用处,在我国的历史。在学生自由畅谈的基础上,老师又板书问:“魂”是什么意思? “梅花魂”又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白了梅花“魂”的内涵。第一次导入的设计造成了课堂中学生谈论太多太泛,无效对话增加。第二次导入改为:用王安石的《梅》诗作引子,让学生讨论:在寒冷的冬天梅花一支独秀,凌寒傲放,不向严冬低头折节,这是什么品质?第二次导入紧紧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过程简洁,指向明确,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教师能努力去分析自己课堂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那他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因此,教师应努力从自身专业发展的角度,来提高自己对课堂教学中“对话”的认识,及时反思,分析诊断,从中找出问题,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使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更为有效。

教学实践证明,有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层领悟,精心预测学生解读文本时的差异,高屋建瓴的构建阅读话题,有了教师的耐心等待,有效引导,灵活调控和时刻自我反省,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才会似一江春水,充满生机。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天空,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促进学生发展的空间,阅读教学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浅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有效性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对话

阅读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教学策略

基于对话策略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师本对话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策略浅谈
《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策略浅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