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山舰事件的真相

发布时间:2020-03-03 09:31: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山舰事件的眞相

黄豪

▲ 广州反共的第一步

自从孙中山在北平逝世以后,广州情形,最初颇陷于混乱,其后肃清杨刘等反侧军阀,成立国民政府,广州时局,乃渐趋安定,而共党亦渐得势。八月二十日廖案发生以后,共党在广州国民政府内,势力更为增加。省港罢工一方面使国民政府的基础,渐趋巩固,另一方面亦增加共党势力。当时虽有一部分国民党人反对与共党合作(如北京之西山会议),但共党仍颇得势。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日之中山舰事变,实为广州当局对共党之初步打击。

▲ 三月廿日晨的情状

三月二十日的早上,广州的情形是和平时没有多大的不同。北京段祺瑞大屠杀民众的消息(三一八惨案),已经传到了广州,但是被浓厚的革命空气兴奋惯了的广州民众,对此实在引不起特殊的兴味。在早上七八点钟,正当细雨蒙蒙的时候,我同了才从上海到广州的张秋人,到文明路七十五号的『神秘之楼』去会独秀的儿子延年,因为他是神秘之楼的王。神秘之楼在平时固然也是警卫森严,但是像我们这种熟人去会客,可以一往直前的登堂入室,决不会有赤色卫士来阻挡你,可是那天的情形似乎有点不同。二层楼上表现出非常混乱。后来会到穆青,才知道广州发生了出人意外的政变,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省港罢工委员会被军事常局派兵包围,禁止一切人等出入,而被作为太上总理的俄顾问鲍罗廷的公馆附近也被军警密布包围,禁止任何人出入。马路上也到处布满了步哨,情形的确是不同了。

▲ 包围罢工会情形

我们从神秘之楼出来,就到长堤大东酒店去会高语罕,据高说,省港罢工委员会会址是越秀南路的惠州会馆,本原有工人纠察队武装守卫,三月二十日上午三四点钟(尚未黎明)的时候,突然来了大批武装兵士(第一军军部特务营),将惠州会馆周围包围,并将守卫纠察队缴械,禁止一切人等出入。那时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不在会内,而误会实际负责人邓中夏李森等则均在会内,乃由邓以电话询卫戍司令部,无如此时各处电话已均不通。至黎明七时,惠州会馆附近形势,始稍缓和。

▲ 包围鲍公馆情形

国民政府高等顾问鲍罗廷,他的公馆即在大东路中央党部对面,平时有卫兵数十人守卫,军政党各方面要人之出入其公馆者颇多,以故门庭如市,一般人认此为广州政治中心。二十日上午三四时,大东路上突来大批武装兵士(亦系一军特务营)将鲍公馆包围,禁止出入,唯卫兵之械未缴,此鲍公馆与省港罢工委员会不同之处。鲍公馆面对中央党部,左邻东较场,斜对通黄花岗白云山之大道,此时东较场及红花岗附近,均密布军警,形势极严重,至下午,情形始为缓和。 ▲ 汪精卫称病不出

时汪精卫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为广州之政治重心人物,平日对政治颇多负责。乃三月二十日之后,汪忽称病不出,未几即赴法国。此盖三月二十日事变之一结果也。

▲ 中山舰异动问题

当时政变之内容如何,初为一般人所不知,或谓汪蒋冲突,或谓共产党密图异动,或谓蒋以实力惩共,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据蒋介石氏当时呈报军事委员

会述该时情形一节如下:

『……本月十八日酉刻,忽有海军局所辖中山兵舰,驶抵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向教育长邓演达声称。系奉校长命令,调遣该舰,特来守候等语。其时本校长因公在省,得此项报告,深以为异,因事前并无调遣该舰之命令,中间亦无传达之误,而该舰露械升火,经一昼夜,停泊校前,及十九日晚又深夜开向省城,无故升火达旦,中正防其扰乱政府之举,为党国计,不得不施行迅速之处置,一面令派海军学校副校长欧阳格暂行权理舰队事宜,并将该代理局长李之龙扣留严讯,一面派出军队于广州附近,紧急戒严,以防不测。……』

▲ 李之龙被扣留

李之龙为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生,共产党也。李在未入黄埔军校前,曾在烟台习海军,时广州海军人才缺乏,故李任海军局政治部主任兼代理海军局局长,为当时黄埔学生之地位最高者。三月二十日上午二时,被蒋派黄埔特务队将其扣留于中山舰。当时共党之被捕者,尚有多人,均系在军队方面任党代表者。 ▲ 共产党之让步

当时政变之眞相,已显然为对共党之压廹,共党对此,初无丝毫准备,事变起后,除神秘之楼的重要文件运往他处外,乃密谋所以应付之方。时共党内部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对蒋表示坚决之反抗,其办法一方面由鲍罗廷等威胁汪精卫下令免蒋一切职务,另一方面,嗾使工人宣布罢工,嗾使军队中共党设法反抗。但另一派意见,则以为对蒋应表示屈服,使革命方得顺流进行。结果,共党表示对蒋作最大之让步,蒋乃撤退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及鲍公馆之兵士,并交还工人纠察队之械,广州形势,始渐回复常态。

▲ 共党撤回党代表

蒋氏直辖之第一军中,自军至连,均派有党代表,任党代表者十分之八系共党,十分之二系接近共党之左派。蒋在平时,对若辈颇示重用,但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命共党将各级党代表及政治工作人员撤回广州,盖第一军队伍,均在东江,此辈均在军中。此辈党代表政治工作人员回广州后,第一军中,几已无共党潜伏,但黄埔军官举校之共党任政治工作者,仍任职如常。第一军以外之政治工作人员,亦照常服务。

▲ 裁制共党的动机

中山舰事件,为蒋校长裁制共党之一种表现,固为人所共知。原来蒋校长之蓄意裁制共党,已非一日。自蒋校长办黄埔军校以来,共党在广东渐趋优势,而在黄埔军校为尤甚。当时黄埔军校方面,共党颇为猖獗,对于不同情共产主义之份子,动辄加以右派之恶名而加以压廹。时学校方面俨然成左右对峙之势,而且各有组织。共产分子除共产党以外,尚组织有公开活动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而反共产分子,则组织有孙文主义学会,青会与孙会,暗斗极烈。时共党较为得势,故孙会颇受青会压迫。孙会诉诸蒋校长,蒋校长以容共为总理所决定,当时未便更改,但对共党分子之猖獗,亦颇不满,故当时曾下令学生之隶藉共党者,须至特别党部登记。但在事实上,共产分子无一人遵命登记。两次东征凯旋后,左右两派之冲突愈甚,蒋校长乃决定以实力制裁,此中山舰事件发生之由来也。 ▲ 汪精卫之去国

中山舰事件之最重大的结果,即为汪精卫氏之去国。汪斯时为广州国民政府主席,与蒋校长同为广州政府之柱石。汪之去国,实由于与蒋之冲突。盖三月二十号之中山舰事件,实为一鲜明之反共政变,而汪氏当时,实为同情于共党之人物。当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初,汪绝不知情,仅由蒋在汪前表示裁制共党之意,汪

期期以为不可,而中山舰事件,乃突然于三月二十日发生。此事予汪以打击特深,盖汪自以身为国府主席,兼军委会主席,为政府最高负责人,而蒋之动作,事前并未得汪同意,颇引为难堪也。但一时反共空气,非常浓厚,汪亦无法挽回,汪氏处此,不能不出于一走。

▲ 高语罕之离粤

中山舰事件既为对共之一种压迫,故共党颇受打击,而高语罕则首当其冲。高为留学德国之共党,在共党内初无显赫地位,唯因其与陈独秀同乡之故,在共党内亦有相当发言权。当彼于游德归来之际,适国民党在广州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即代表留欧支部参加,颇出风头,当选为国民党二届中监委。时邓演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邓与高在德国认识,交谊颇深,故高即入黄埔军校任事,任入伍生部党代表,地位极为重要。蒋校长之待遇高氏,亦优礼有加。但高为人爽直,出言不慎,常有触犯他人处,故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高即首被免职,离粤至港。

▲ 高级训练班之创设

第一军中之政治工作人员,大多系由共党担任,中山舰事件以后,第一军之政治工作人员,全部撤回。但一时又无法安置此一批C字号英雄,不得已,乃于广州市之大佛寺,创设高级政治训练班。以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该班主任,第三师党代表鲁易为该班秘书,实行开课训练。

▲ 帝国主义之空欢喜

当三月二十号事变消息传出以后,其最喜悦者,为香港之英帝国主义。盖广州之省港罢工,使香港受巨大打击,香港方面,正在无可奈何之际,忽然广州发生中山舰事件,帝国主义以为共产党既经打击,解决罢工,自不成问题,故欢天喜地,自鸣得意。无如广州虽经中山舰事件,而安定如常,政府基础既不动摇,反帝亦仍照旧进行,故罢工之坚持如故,帝国主义仅空欢喜一场而已。 ▲ 中央党部之改造

广州之中央党部,在中山舰事件以前,全在共党操纵之下,如五个常务委员,共党占去二人(谭平山林祖涵),此外各部处之主持人,主要者皆系共党分子,如秘书处在林祖涵支配之下,秘书处无秘书长,以书记长代秘书长职务,书记长一职,由共党刘芬(伯垂)担任。组织宣传两部,为中央各部中之最重要者,乃组织由谭平山任部长,宣传部由毛泽东任部长。

此外,如农民部长为林祖涵,工人部长胡汉民远游海外,部务实际由秘书冯菊坡负责;海外部部长彭泽民为准共党,而秘书许苏魂则共党也;青年部由秘书黄日葵(共党)主持;妇女部由共党邓颖超主持。总而言之,当时中央大权,全在共党手中。中山舰事变以后,中央党部首先改造,谭平山去职,组织部长由蒋校长自兼(以陈果夫代理);宣传部长代以顾孟余;青年部长代以丁维汾;秘书处改书记长为秘书长,以叶楚伧任秘书长。此后之中央党部,共党势力乃大减。 ▲ 青孙两会之暗潮

中山舰事件,为压制共党之一种手段,在蒋校长之意,原欲使共党与反共党分子,趋于妥协。无如经该次事变,左右两派之冲突乃愈烈,尤其是黄埔方面之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孙文主义学会两派之暗潮愈烈。

▲ 创设黄埔同学会

中山舰事件发生之另一种大效果,即为黄埔同学会之成立。盖蒋校长鉴于数千黄埔同学,毕业后决须联络,非组织一同学会,不足以资团结,故有黄埔同学会之设立。会址即在中央党部内,由蒋校长自任会长,以曾扩情为秘书,刘仇西

为总务科长,余洒度为宣传科长,杨引之为组织科长。蒋校长创设此会之用意,原在联络学生情感,故用人行政,使两派平均分担,如曾扩情与杨引之为反共派,而刘仇西与余洒度则共产派也。但同学会之成立,仍不能清除两派之隔膜。不久,黄埔军校中另有同情共党之左派形成,而左右两派之暗斗乃益烈矣。 ▲ 李之龙退出共党

李之龙为中山舰事件之最主要人物,当事变发生之始,李即被捕,寄押造币厂之第一师司令部。李本为共党,黄埔第一期生,颇出风头。被捕后,因不堪铁窗生涯,乃上书蒋校长,表示悔过自新,愿退出共党,绝对服从。蒋准之。李出狱后,即在各报遍登脱离共党,服从蒋校长之广告。

▲ 动摇份子纷纷脱党

当中山舰事件未发生以前,共党在粤,炙手可热,故投机者纷纷加入共党。及至三月二十号中山舰事变起,一般人见共党受压廹,不易发展,乃纷纷脱离共党,而表示忠于三民主义,此亦中山舰事件之结果也。

中山舰导游词

中山舰导游词

中山舰观后感

中山舰博物馆导游词

参观中山舰有感

中山舰观后感[推荐]

喀什巴楚事件真相活动计划

参观中山舰博物馆有感

观中山舰博物馆有感

参观中山舰(化生学生党支部)

中山舰事件的真相
《中山舰事件的真相.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山舰事件 真相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