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旅游杂志:登上乞力马扎罗

发布时间:2020-03-01 22:01:5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旅游杂志:登上乞力马扎罗

在飞往坦桑尼亚的前一天晚上,我拿着清单清点堆放在客厅地板上的大小物件。睡袋、衣物、药品、护照、相机和备用电池„„一件一件往背包里放,竟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非洲之巅”、“赤道雪峰”、“5695米”„„这些概念,在30多个小时过后,便不再只是概念了,下面让我们跟着《世界》旅游杂志一起来看看吧。 找准路线,坚定立场

就算攀登乞力马扎罗的想法只是一时兴起,可是一旦付诸行动,自然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千头万绪,但第一考虑的问题是:打算从哪条路线爬上去?

严格算起来,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线路共有八条:马兰古路线(Marangu)、马切姆路线(Machame)、翁背路线(Umbwe)、姆维卡路线(Mweka)、沙拉峰路线(Shira)、莱莫绍路线(Lemosho)、龙盖路线(Rongai)以及箭冰川路线(Arrow Glacier)。其中最直接最陡峭的姆维卡路线已经成为登山者们约定俗成的下山线路,而箭冰川路线仅从名字就能看出不是咱们业余选手的那杯茶。

从海拔1420米开始的马兰古路线是其中最“老少咸宜”的传统路线,大约耗时5天,一路上可以夜宿小木屋,据说还能保证可口可乐供应,所以又被称为“可口可乐路线”。想象一下住着小木屋,喝着可口可乐的登山情景,还真说不清应该算潇洒还是讽刺。像我们这样怀着单纯登山者梦想的有志青年,自然在潜意识里将马兰古路线淘汰了。(但是据说马兰古路线才是典型的扮猪吃虎的家伙—从这条路线上山登顶的成功率最低,因为登山的人们一路悠哉游哉,结果在最后两天海拔突然陡增„„当然,这已是我下山之后才听来的后话了。)

第二大人气路线是马切姆,从海拔1800米开始往上,行程约6天,也是公认的沿途风光最好的路线。住帐篷,坐在岩石上啃三明治,在迂回的一段线路中环行山峰,一切都再好不过。相对于入门级别的“可口可乐路线”而言,马切姆又被称为“威士忌线路”—不是人人都能喝,但绝对回味无穷。

据旅行手册介绍说,龙盖路线也是攀登乞力马扎罗的热门线路之一,却又说它的特色是“游客较少,可以看到野生动物”。我想游人少的缘故可能是前往该线路起点耗时较长吧。还有翁背路线的美丽风光一直与马切姆分庭抗礼,但难度却高出后者许多;而从西坡到达基博火山口的陡峭的沙拉峰路线,则只适合身体强壮者且有登山经验的登山客选择。

在综合了耗时、沿途风光、难度以及各位前辈的意见之后,我和同伴老包走上了众望所归的马切姆之路。

身在此山中

我们在登山的前夜入住位于马兰古的马兰古旅馆(Marangu Hotel),条件比想象中的好很多。店主人的父亲在一百多年前从英国迁居到这里,50多年前,从经营农场变成了经营旅店,同时也开展为登山客们完成梦想的业务—在每人奉上1400美金之后,我们登山的所有事宜均交由马兰古旅馆负责,包括进山的门票、导游及挑夫的工资、沿途所需的食物以及需要的登山装备。

第二天早饭过后,便要与此行的向导们见面。每队登山者都需要配备一个向导、一个副向导,还有一个厨师—无论这一队是一人还是十几人—再加上每位登山者还需要4位挑夫,于是我们原本2个人的登山队伍便壮大到13人。我们的向导名叫Eric,接下来的一个礼拜,我们就要跟这位亲切友善的黑人兄弟形影不离了。

旅店门前的空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济济一堂,或是叽叽喳喳地跟同伴聊天,或是跟向导打听一二;挑夫们忙着将各种食物补给以及登山者们的随身物品打包,然后一一过秤—根据国际人权组织为了保护挑夫的倡议,每个挑夫不能背负超过50公斤的物品。忙乱的情景直到几辆路虎汽车的到来方才结束。

路虎将我们带往离此大约2个小时车程的登山入口:马切姆大门(Machame Gate)。我们在这里完成进山的登记手续,并被要求仔细阅读大木牌上的进山须知。掩映在雨林中的进山之路,精力充沛满面憧憬的登山者,每一个开始都是美好而充满希望的。

仿佛回到了在森林公园里春游的少年时光—尽管背上还背着十几公斤重的背包—高可蔽日的植物间隙中落下点点阳光,修葺整齐的小路带给我们尚未脱离人间的安全感,溪流悦耳的声音就在不远处,本想跟向导讨教关于植物的知识,但考虑到那些专用名词他说了我也不明白,于是作罢„„乞力马扎罗山被植物挡在了我们的视线之外,也在我脑中片刻消失。

但热带雨林的真面目随后便藏也藏不住了。空气的温热潮湿感越来越重,道路也变得崎岖蛮荒起来,落叶腐草混在泥土之中,间或还有树根从地底冒出,大家低头默然而行,开头小学生般的兴致一扫而空。幸好没有想象中的蚊蝇毒虫袭来。而正当心里想着“雨林也不过如此”时,一场暴雨突如其来„„同志们,请一定要带好雨衣和速干裤!

比我们后出发的挑夫们这时已经赶了上来,这是何等励志的场面啊:他们肩上背着一大包、头顶横着一大包,有的手上还拎着一大包,却神态自若,健步如飞,口中还唱着听不明白但听着欢快的歌儿。看着他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丛林之中—今天还剩下多少路程?还要走3个小时是吗?

在雨林中穿行了5个多小时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海拔3000米的马切姆营地。说是营地,除了一块标有营地名称的石头,不过是丛林中稍微平整一点的一块空地而已。但在此时,有帐篷,有食物,有同伴,就是温暖的家!

3000米海拔的气温已经足够让人打起寒战,喝着热气腾腾的浓汤,再吞下一大盘味道还不错的意大利面,我瞄见那块石碑上还写着:SHIRA CAVE 3.5HRS(沙拉峰营地,3.5小时)。 3000米到5695米的距离

沙拉峰营地是我们第二天的目标。沿途的植物渐渐变矮,道路虽然依旧崎岖,但却已经不那么湿滑了。Eric告诉我们,我们已经离开热带进入温带。最常见的植物是针叶林,它们散落生长在土壤里,没有长得特别高大的异类。挑一块高大的岩石站上去,极目远眺,想要一扫雨林中的沉闷,可以望见草甸、湖泊,还有那曾经淡出我们视线的乞力马扎罗山最高峰也在云雾缭绕中露了出来!

到达海拔3840米的沙拉峰营地已是傍晚。石碑上的3.5小时应该是以挑夫的水准而言,对于我们,毫无悬念地耗时6个小时。而这一晚亦是稍后艰辛旅程的前奏─冷啊,就差没把所有衣服都裹着睡了!

沙拉峰营地位于基博火山的正西面,第三天的主要任务便是沿着基博火山的锥形侧面往上爬。针叶林早已不见,荒凉的乱石中生长着诡异的高山植物,云雾就在身边,可是谁也没有神仙的感觉。高原反应袭来,头痛欲裂、手脚发软只能算一般症状,几乎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发着低烧,Eric最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还好吗?

我亲爱的同伴老包在被Eric问了几十遍之后,终于还是选择了下山。对于一个理智的登山者,这虽然遗憾,但却是最正确的选择。挂着吊瓶爬山可不是壮举,只能被视为不可理喻。 这一天的路线颇为曲折漫长。我们原本是冲着基博火山口的方向而去,但是到达海拔4600米的Lava Tower之后,却又向西往山下走去,下降到海拔3950米的巴兰科营地(Barranco)安营扎寨。在巴兰科营地继续瑟瑟发抖一晚上之后,第四天便是继续环形向西,在Karanga山谷里前进约8个小时,来到海拔4700米的Barafu营地。这绕行山间的路程,虽然道路艰难,不时还要手脚并用,却正是欣赏高山风光的最好时机—要是高原反应不那么强烈的话。

在Barafu的晚餐明显没有先前的分量足,不过这可不是我们的储备不够用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基本上会让人胃口全无,就算这么一点食物,也要在向导的鼓励下才能吃完:多吃点吧,休息一会儿就要登顶了!

躲在帐篷中挨至将近午夜时分,Eric来“敲门”:出发啦。在肃杀的山风中收拾行装,戴好头灯,竟然莫名生出了出征般的悲壮感。跟着Eric,与其他的队伍混杂前行,星星点点的头灯仿佛乞力马扎罗山上的星光。但这点小情调随即被气促的呼吸和大石当胸的压迫感驱赶殆尽,到最后只剩机械地挪步了。到5000米左右逐渐看到了雪,这传说中的“乞力马扎罗的雪”,果真让好些人激动得腿脚不听使唤,跌倒者此起彼伏。

说不清过了多久,黎明带着希望到来。当看到那块写着“UHURU PEAK, TANZANIA 5895M”(Uhuru峰,坦桑尼亚,5895米)的木牌子时,这辈子第一次这么激动,徒步走了快一礼拜啦,不就是为了这一刻么!

大喊大叫手舞足蹈在此时已经不太现实,我转头看到身旁一位同样处于激动无语状的挪威阿姨,我俩对望一眼,然后竭尽所能地给了对方一个big hug。

给了大家大约半小时的时间表达激动以及与木牌留影之后,各家的向导都是一副“此地不可久留”的表情,带着自己的队伍相继下山。我跟着Eric在当天傍晚之前便来到了海拔3100米的姆维卡营地,然后第二天又花了四个小时到达了姆维卡大门,这里的海拔已经跟我们的起点马切姆大门相差无几了。下山的路依旧风光无限,空气含氧量的增加也足够让人心情愉悦,但已经不是来时的心境了。

在姆维卡大门处,我领到了一张乞力马扎罗登顶的官方证书,突然想起,在家收拾行李时,还特别摘抄了一段海明威那著名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从裤兜里掏出那张纸条:

„„像整个世界那样宽广无垠,在阳光中显得那么高耸、宏大,而且白得令人不可置信,那是乞力马扎罗山的方形的山巅。于是他明白,那儿就是他现在要飞去的地方。 本文出自《世界》旅游杂志,《世界》旅游杂志是您出国旅游、出境游的最佳选择。

乞力马扎罗的雪

读《乞力马扎罗的雪》有感

周恩来6次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

旅游杂志策划案1

旅游杂志:伊丽莎白塔

旅游S106罗镇

旅游S106罗镇

旅游杂志:巴厘岛历史灵魂

旅游杂志:新西兰的南岛

旅游杂志前十清单

旅游杂志:登上乞力马扎罗
《旅游杂志:登上乞力马扎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旅游杂志 旅游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