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文学批评教案(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2:04: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文学评论教案

第一专题:绪论

一、“文学评论”正名与涵义解析

(一)“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

(二)作为学科的“文学批评”与作为学科的“文学批评学”

(三)作为活动的“文学批评”的涵义解析

1、批评什么?

(1) 作品是文学批评对象的核心与基础。

A、“作品”的含义:作为作家成果的“作品”与作为作家标识的“作品” B、作品批评的两个向度:能指批评与所指批评 (2) 作者批评。

A、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者” B、作为作品影子的“作者” C、作为社会职业的“作者” (3) 思潮、流派的批评。 (4) 批评的批评。

(5) 批评对象的拓展与越界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文学批评的新趋势。 A、西方文学批评历史的简短回顾。

B、两个时代:理论的时代与批评的时代。 C、20世纪以来的三个转向。

心理学的转向

语言学的转向

文化的转向

2、如何批评?

(1) 奠基于感性欣赏基础上的理性批评——文学批评的理性。 逻辑理性与人文理性 历史理性与道德理性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 (2) 批评的诚意。 (3) 批评的美感。

(4) 社会历史批评与美学批评的统一。

3、为何批评?

(1) 为他批评。服务于文学创造、文学接受以及其他文学活动。总结文学活动的经验与教训,对文学活动进行指导,施加规范性的影响等。

(2) 文学批评的自身价值。 文学批评的价值困惑。

(3) 文学批评的前瞻性。

4、文学批评的定义。

文学批评是奠基于感性欣赏基础之上的针对以文学作品为核心兼及一切文学现象与活动的理性判断活动,它总结并概括文学活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给文学活动提供历史的参照和前瞻性的指导,对文学活动施加规范性的影响,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学批评对象的拓展与越界正在成为新的批评趋势。

二、本课程的教学规划。

(一) 教学目的。

1、服务于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及毕业论文写作。

2、服务于考研。

3、总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知识资源形成自主思考并能将自己的思考顺利的内行的予以文字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二) 教学理念。

秉持理、史、术并举、讲与练并重的理念展开教学。

1、学理指导:文学批评理应怎样?

2、历史指导:文学批评已然怎样?

3、技术指导:文学批评如何行动?

(三)教学步骤。

按学理单元组织教学,实施四步教学法:

1、学理与历史讲解。

2、依据学理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练习。

3、教师示范。

4、师生互评。

(四) 主要教学资源。

1、母语类:

教材:王先霈、范明华著《文学评论》;《西方20世纪文论史》,胡经之 张首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期刊杂志:《文学评论》、《现代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名作欣赏》、《文学自由谈》、《粤海风》等。 报纸:《文学报》、《文艺报》 网络资源:课堂临时提供

其他:在系局域网上展示(包括批评术语祥解、教师批评示范,学生有些批评文章展示等)

2、外语类

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by W.L.Guerin and others, New York, 1992

第二专题:文学批评的主体素养 本专题简介:主要解决一个问题,即一个合格的文学批评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讲两点:

1、感性审美欣赏的素养——合格读者的素养。

2、理性提问、分析、判断与评价的素养——职业读者的素养。

一、合格文学读者的素养

一、真性情。

别林斯基《致鲍特金》:“除了不要相信德国人外,还不要相信两个人——米歇尔巴枯宁和卡特柳夫。不要相信前者,因为自然没有赋予他任何美学情感,他是用脑子去感受艺术,而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还更坏。”

三类艺术欣赏者:

1、用脑者——逻辑理性 纪晓岚评《聊斋志异》,总是以客观事理逻辑去追问文学之真,不懂文学的虚构性。

2、用脚者——实践理性

墨子非乐,韩非子的射稽唱歌。总是追问文学的功利价值,不理解文学的审美意义与超越价值。

3、用心者——自我真性情。 梁太子萧刚“为人切须谨重,为文但须放荡”,写作如此,阅读也如此。

二、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刘勰:内听与外听。

三、超越功利的审美阅读心态。

四、审美推想力。

二、职业文学读者的素养

一、职业文学读者问题的由来。

大学中文系是培养什么人的?杨晦先生的回答是培养职业文学读者的。

二、学术提问的能力。

(一) 罗杰斯主义与波谱主义。

1、科学研究的起点是观察还是问题?——科学学史的一个争论。

2、为什么需要提问?

(二) 提问什么?

1、作品提问 (1) 所指提问 (2) 能指提问

2、作家提问

3、思潮流派提问

4、批评的反身提问

5、文化的提问。

6、比较的提问

(三) 如何提问? 3个有利于的原则。

三、以推理力为核心的理论阐释能力。

四、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广的理论修养。

五、富于理性和审美激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本学理单元训练

(一) 文学批评写作的常规程序。

1、批评对象的复述与描述——批评对象的出场。

2、有效的提问(在许多批评文本中往往是暗含的)——确立进入批评对象的有效端口。

3、简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思路及结论——奠定文章的整体框架。

4、依据审美逻辑和业已确立的方法思路,使用相关资源逐步分析问题——形成文章的血肉。

5、结论的汇总与提升。

(二)、批评练习。(作品批评)

1、巴尔扎克《萨拉西纳》

2、理查德·布罗提根《堕胎》

3、弗朗西斯·斯托克顿《美女,还是老虎》

4、自选

(三)、教师批评示范与师生互评。

第三专题:文学批评方法

一、批评方法的含义

一、什么是方法?

1、主体介入客体的工具。主体对客体本性的打开。 客体:(1)是什么?

(2)怎么样?

(3)为什么? 主体:(1)做什么?

(2)、如何做?

(3)为什么做?

2、方法的完整含义;

方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范畴,也是一个观念范畴。所谓方法,即认识或实践的主体依据客体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一系列本性而实施的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的系列理念和策略。方法有三个层面的含义:

(1) 哲学层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 逻辑层面——推理与证明;演绎与归纳。 (3) 具体学科层面

一、文学批评方法的两大体系

一、问题的由来

二、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的两大体系:

(一) 外在的批评

(二) 内在的批评

二、几种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

一、社会历史批评。

二、结构主义批评

三、精神分析批评

四、比较文学批评

五、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六、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七、酷评

三、单元练习

第四专题:不同文学文体的批评

一、诗歌批评

二、小说批评

三、戏剧批评

四、影视文学批评

第五专题: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文学热点现象的批评示范

一、30余年来中国文学大事记

二、批评示范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古典爱情

文学批评的标准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大纲

文学批评论96分作业

中国文学批评史名词解释

《中国文学批评史》读后感

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文学批评写作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DOC)

文学批评教案(版)
《文学批评教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