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丽文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4: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读高丽文学有感

张洋(장양) 0903120090956 在阅读完三本有关高丽文学的参考书籍之后,我对高丽文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高丽文学为后来朝鲜文学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通过文学作品也对高丽的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还了解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历史现象,下面就由我一一详细说明吧。

首先,高丽文化崇尚“唐风”。可以通过大约五个方面来体现:

一、很多高丽时期的文学作品的原型源自于中国唐宋时期的文人作品,但这些作品有些本土化,有些则在原作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和发展,。如:《首插石楠》的原型就来自于中国的《幽明路》中的《庞阿》和《卖胡椒女子》,但是巧妙地将两则故事揉入一个故事中,而《崔志远》从内容到形式直接受到《游仙窟》的影响和启迪,但是将“仙窟”变成了“坟墓”。

二、推崇佛教,佛教类型题材的作品大量出现。如:《心火烧塔》不仅反应当时高丽上层阶级最高统治者的女王信仰佛教,而且故事本身就是受佛经《大智度论》中的故事影响,又如,出现“美女与高僧”主题的故事,宣扬佛教要想修道成佛就得遵守佛家清规戒律的思想,再如,《善律还生》包含了佛教积善行德的思想和因果报应论,还出现了僧侣的传记----《海东高僧传》;

三、由于崔志远本身的特殊身份,出现大量关于他的作品。高丽时期为了学习唐朝的文化、制度,向中国派遣了大批遣唐“留学生”(由于不清楚留学生这个词汇是否在当时就产生,所以用引号将其标识),而其中著名的就是崔志远,他在中国参加了科举并且一举及第,也结识了不少中国的文人雅士,他为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高丽文学中出现崔致远的人物形象并讲述他在唐朝发生的奇闻异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四、儒家文化思想的渗入。出现了“孝女”“孝子”题材的故事,且这些故事往往与中国的同类故事有着渊源。如:《向的舍知割股供亲》中的“割股供亲”故事母题就是来源于“介之推传说”,而《孙顺埋儿》也是直接受《郭巨》的影响等等。

五、文章中大量应用中国名人名事。尤其是假传中大量使用中国典籍。文体上也是仿效中国使用骈文,也采用“引诗入小说”,韵散相间。

其次,高丽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本土民间故事。大致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名人列传,主要记述名人轶事、名人的丰功伟业,如《温达传》,另一部分则是有关平民老百姓的传(韩国大多文学作品书名均以“传”结尾,但仔细打量的话与中国“传”的概念有差别),这类作品则大多是宣扬封建社会道德,如《都弥传》是宣扬一女不事二夫的封建道德观念。还有一类特别的文学类型------寓言,我个人对这部分最有兴趣,故事也许简短了些,可是内涵确实可以无限延伸拓展的。

最后,有一些好奇不解之处,希望老师可能帮忙解答一下。

一、高丽时期出现了“王”如善德女王、真德女王等,为什么会有女王诞生?与欧美国家女王有差异?有的话,是什么?

二、通过《居陀知》我了解到之前韩国并不知道“龙”,既然中国的图腾是龙,难么韩国呢?还有那时期君主的朝服上是不是就没有龙的图案?在电视剧中发现进入朝鲜后,君主的朝服上就有龙的图案,那么是由于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附带一个小问题,王朝服上的龙是几爪?

三、《三国史记》是由高丽时期官方主导编撰的纪传体史书,主要是借鉴司马迁的《史记》,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编年体的《资治通鉴》,为什么没有采用编年体编撰而是采用纪传体?

四、《三国史记》中大部分的篇章都是记录新罗的历史,对百济和高句丽的则相对较少。会不会是由于最后由新罗统一三国建立高丽,所以在编撰三国史书是略有偏颇,不客观公正之嫌?

文学读后感

思想工作总结(高丽)

演讲稿(高丽娜)

俄罗斯文学 读后感

文学经典读后感

美国文学读后感

近现代文学读后感

文学经典读后感

文学书读后感

文学类书籍读后感

高丽文学读后感
《高丽文学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丽文学 读后感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