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发展调研报告 以平遥古城为例

发布时间:2020-03-03 23:10:3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发展调研报告

----以平遥古城为例

1古城简介

1.1 区位介绍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汾河东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与另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相毗邻,隶属晋中地区。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从一个传统的北方小城镇发展为晋商的起源地,到如今成为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被列入世界最值得前往的一百个城市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是当地的主要产业。

1.2 发展历程

平遥,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在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康熙四十三年因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县城一隔为两个风格迥异的世界。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

平遥古城最鼎盛的时期是明清两朝,当时的晋商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最强劲有力的一股势力,平遥曾是清代晚期中国的金融中心,山西商人引导着当时中国的经济一度走上繁荣,“祁太平”金三角中的“平”即指当时的平遥,平遥城当时的富裕程度也可见一般。

1.3 规模形制

平遥古城是按照中国传统“礼制”思想规划建设起来的,反映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小城镇的形态特征。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以南大街为中轴,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经纬交织在一起,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此外,城池内还建有一些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自明朝发展到现在城内面积基本未变,一直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貌,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1.4保护类型

平遥古城属于传统风貌型历史文化名城,保留着几个历史时期积淀的完整建筑群,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财富,应当对其实行“整体保护”。平遥古城历经千年,经受住了炮火的洗礼,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却在*中收到了破坏,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和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一些古迹文物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好在人们的意识有所觉醒,经过抢救性保护和政府有力保护政策的出台,古城正以一个全新而又真实的面貌展现给世人。

2.发展现状

2.1 文化方面

晋商文化作为古城的主流文化,延绵至今,平遥当地人也很有经济头脑,依靠旅游业,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平遥人一直遵循勤俭持家的生活习惯,民风淳朴,又接受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侵染,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

2.2 建筑方面

平遥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以及待批的文物211处,堪称中国古典建筑的活标本,大部分的建筑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有的被开发成旅游景点,有的经内部改造变成沿街商铺,部分破旧难以维修的建筑,拆除之后仿造之前的结构重新修建,整个城内的建筑格局一直保持着初建时的风貌。

2.3 习俗方面

平遥古城在明清时期的大繁荣,促使了其各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民间礼制,逢年过节的习俗,历经千年,依然被人们所遵从。符合当今社会文化的习俗都被流传下来,近年来,每

年的新年都会有“平遥中国年”活动,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友人来平遥过年,体会传统的平遥年味。在一些旅游景点也有传统的明清时期大院生活的重现表演,让人仿佛置身旧朝,感同身受。

2.4存在的问题

平遥古城历经千年,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整修,已经基本实现了古代与现代的融合,经过调研,发现其中不乏有些问题:①部分新建建筑影响了城内的风貌。城内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旧时所建,只有部分年久失修的建筑被拆除,但新建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不甚和谐,影响古城风貌。②城内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街小巷,仍有一部分基本处在原始落后的状态。部分沿主要道路的院落内破旧不堪,有碍观瞻。③环境绿化。整个古城内缺少绿化设施,显得没有生机,对于改善环境还需做进一步的工作。④交通组织不力。古城内为了给人营造古朴的氛围,不准机动车通行,但停放机动车的城门口距离景点门口有一定的距离,摆渡车数量有限,交通存在一定的不足。

3.保护目的

3.1 遗产保护

平遥古城是人类共有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真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大文物”,古城街巷的保护自是十分重要。除有完整的城墙外,城内街道、商店、衙署等也较完整地保持着传统格局和风貌,楼阁式的沿街建筑、四合院民居以及市楼、文庙、清虚观等古建筑都很有特色。这些文物古迹既属于我国人民, 也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文化财富, 所以,对文物古迹的良好保护, 也是对世界文化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更可以造福百姓,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3.2 原真性保护

历史城镇的保护不仅仅是文物古迹的保护,而仿古一条街等“假古董”的建设更是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则背道而驰的错误做法,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潜在的破坏。所以,历史城镇的保护更要从根本上出发,杜绝或减少假古董的产生,还古城一片纯朴与宁静。

3.3 经济发展保护

再者,旧城的保护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新城的发展,为了让整个县城的天际线看起来符合古城的面貌,古城外的新城建筑高度也都做了一定的限制,一个有着如此得天独厚历史遗存的地方,一定要大力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样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最终目的。

4.保护策略

4.1延续功能

在旧城改建和保护的过程中,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及装饰等,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的关系,地段在历史上的功能作用,这些均做了最大程度的保留。

4.2贴近风貌

对旧城区内各种损坏较严重的建筑和设施采取改建、扩建、部分拆除、维修养护、改造内部功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改善原有环境质量,保护原有风貌特色,提高土地利用价值。

4.3更新组织

经过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的整修,古城的各项基本市政和公用设施以及环境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古城的面貌又焕然一新,让古城在夜晚也能亮如白昼,一改以往的风情,让古老而又现代的小城变成一座“不夜城 ”。

5 个人观点

山西是我的家乡,平遥是我们山西的骄傲,也是我生活学习过六年的地方,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平遥古城,发展旅游经济,早在80年代中期,平遥就已确定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指导思想,山西省人大也颁布《山西省平遥古城保护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针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省级立法,科学规划依法保护了古城格局和历史风貌。同时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最大程度上调动了民众的保护热情,相信在政策的引导下,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加之公众参与,平遥古城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平遥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

古城旅游融资方案:以平遥古城为例

平遥古城旅游发展与文化保护专题调研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精)

旧城改造与文化创意研究以平遥古城为例0

建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报告

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以扬州为例

借鉴平遥成功经验 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城市建设

《关于山西平遥古城的调研报告》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发展调研报告 以平遥古城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发展调研报告 以平遥古城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