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12:09: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朝阳市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历 史 试 卷

注意事项:

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论语·雍也》提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材料强调的“仁之术”是指

A.忠恕 B.正名 C.兼爱 D.中庸

2.“故虽上世之圣王,岂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然而无冻饿之民者,何也?其力时急而自养俭也。„„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 材料反映的是

A.儒家强调重民、利民的民本思想 B.道家“因民之欲而不扰乱”思想 C.墨家崇尚生产、厉行节约的主张 D.法家的“法、术、势”治国策略

3.“不法古,不循今”、“事异则备变”、“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这些主张体现了法家思想的

A.变革进取精神 B.公平公正理念 C.依法治国原则 D.自由平等思想 4.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剧烈变革动荡 B.思想家的纷纷出现 C.诸侯之间争夺霸权 D.生产力的显著进步

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董仲舒提出这一思想是为了

A.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防止暴政 B.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地方权力的扩大 C.思想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D.发展儒学并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6.有学者说:宋代理学家把作为儒学理论核心的道德修养、等级秩序、伦理纲常等抬升到了精神本体的高度,建立起了理学体系。这说明

A.理学发展了天人感应学说 B.儒学的发展已达到了顶峰 C.理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统一 D.理学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7.谭嗣同认为王阳明的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梁启超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视为“宣

1 传民主主义的工具”。这表明明清的批判思潮

A.给后世的反封建斗争以启迪 B.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道德

8.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进行并经皇帝下令推广的;张骞、班超等开辟丝绸之路是朝廷组织的;郑和远洋航行完全是由国家组织的。上述举措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是

A.四通八达的交通 B.科学家求真务实 C.自然经济的发展 D.封建王朝的支持

9.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在他们整个历史上享有同一种族和同一文化,在古典时期,这种同一性如我们将看到的,得到进一步加强,因为中国人统一了文字,它使操各种极为不同的方言的人能互相交往。”该材料主要说明

A.汉字对中国统一的作用 B.汉字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中国文明的统

一、连续 D.汉字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10.在后现代艺术的强大冲击下,传统国画颇有些气短,而拍卖场上一些内地油画家动辄千万元级的成交价更是让人感叹国画价值的低廉。画家谢春彦表示:“我们面临的并非笔墨危机,而是精神危机。”这表明

A.国画的艺术价值已远远不如西方油画 B.国画已经不再受到国人的喜爱和重视 C.国画与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紧密相联 D.国画已失去了启迪民族自信心的作用

11.《毛诗·关雎序》中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说明诗经

A.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B.具有娱乐大众的作用 C.反映社会思潮的变化 D.推动文学领域的变革

12.京剧《铡美案》说的是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贪图富贵,被招驸马后抛弃妻儿,甚至追杀妻儿,最后被包青天正法的故事。这部戏曲至今被各种艺术形式以不同的方式演绎着,并广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该剧

A.故事的情节曲折生动 B.符合大众的价值取向 C.有利于露天广场演出 D.唱腔优美和文辞典雅

13.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作为古代西方人文精神觉醒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是因为他

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 B.将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C.认识自然靠自己头脑不再依赖传统宗教

2 D.认为人的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作为基础

14.布鲁克尔说:“文艺复兴文化„„是由一个新兴的社会阶级——城市资产阶级(市民阶级)资助扶持起来的。„„通过这些作为雇员和助手的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资产阶级得以发抒他们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材料表明

A.艺术家的创作需要资金的支持 B.新兴资产阶级推动了文艺复兴 C.自由、追求财富思想深入人心 D.文艺复兴崇尚理性和科学精神

15.德国宗教改革旨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拯救人的钥匙不操纵在教会手中,而掌握在人的自身,只有人的自身以及由人自身而获知的信念才是拯救人的力量„„。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A.否定了宗教信仰所具有的作用 B.永生与永罚等都是教会决定的 C.肯定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D.提倡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16.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与暴君前一天任意处置臣民生命财产一样合法。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材料表明卢梭

A.认为革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B.主张主权在民、废除私有制 C.提出社会契约论,宣传自由 D.反对暴君,主张开明君主制

17.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说 18.下图示为牛顿万有引力法则的数学公式。这体现了近代科学的特点之一是

A.是生产经验的总结 B.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C.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 D.应用数学方法精确化

19.高尔基之所以能创作出《母亲》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因为

A.他积极参加俄国的民族解放战争 B.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C.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出现 D.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

20.“他深邃的眼睛看到了人类的两难困境:荒诞——现世的绝境和等待——精神的塌陷。 3 作为个人,他无法给身处困境的人们寻求到良方,但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之口,他寄予了未来的人一种期望„„”。材料中的“他”是

A.托尔斯泰 B.巴尔扎克 C.贝克特 D.狄更斯

21.20世纪6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沙发土豆”生活方式,与下列发明关系最密切的是

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网络

22.“率先提倡、实践‘师夷’之说是他精神世界的一次巨大飞跃,也是近代中国精神世界的巨大飞跃,具有石破天惊的启蒙意义,是近代中国逐渐生成的“新文化”的起点。”材料所说的他是

A. 林则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陈独秀

23.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这表明郑观应

A.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近代落后的方法 B.认为改良中国的政治制度是富强之路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同列强商战 D.主张改良中国政治制度实行民主共和

24.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能创造一个新时代是因为它大力宣扬

A.君主立宪 C.实业救国

B.与外人商战 D.民主、科学

25.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的文章

A.是在对辛亥革命进行反思 B.极力宣传中共的政治纲领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批判袁世凯尊孔复古思潮

26.“谁企图在真理和认识的领域内要求人们认为他是不可动摇的权威,那他就要在上帝的嘲笑声中垮台。” 爱因斯坦这句话提醒我们

A.经典力学已经没有意义 B.要摒弃绝对化的思维模式

C.否定上帝存在迟早垮台 D.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观察

27.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谢利1918年所著小说中的生理学研究者,他最后被自己创造的怪物所毁灭。现在欧洲不少人把基因改良作物提供的食物称作“弗兰肯斯坦食物”,意谓转基因植物将造成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对这些人的认识评价正确的是

A.对转基因植物的比喻太夸张了,完全就是杞人忧天 B.对转基因植物的比喻有些夸张,但其担忧不无道理 C.这些人的认识正确,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转基因植物

4 D.受玛丽·谢利小说的影响太深,完全就是故弄玄虚

28.200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至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此成就与下列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是

A.“南优2号”技术 B.“银河”计算机技术 C.“神州”飞船技术 D.“长征”火箭技术

29.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l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38%到45%,而其它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30.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是成立于1996年的没有编制、全国最大的艺术团,全国所有艺术家和优秀演员都是艺术团成员。十多年来,艺术团走进老少边穷地区、走进厂矿、部队、科研一线,在全国各地举办义务慰问演出。 “心连心”艺术团成立的目的不包括 .A.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B.探索新时代条件下文艺团体市场化的新路子 C.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更优秀的作品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本卷包括三道大题,其中31题20分、32题17分、33题18分,总分55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自然科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停滞后,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并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带头的是天文学,继而是十六世纪的物理学”。

——(英)沃尔夫《十

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有很多像瓦特这样的家庭,在新教思想影响下,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弄钱是人生的主要之事”。

——《大国崛起》

5 材料四 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了革命前新哲学、新宗教、新思想等社会意识,与它们结合而成革命的社会意识体(注:进步的社会力量);这种意识体直接催动了17 世纪的英国革命,也构成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基础。

——李勇《重审英国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7世纪自然科学“挣脱了宗教神学的羁绊,显现出走向世俗化探求的趋势”的主要原因。(4分)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哥白尼和牛顿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的社会风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以后的工业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分) 32.(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又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

——1924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演讲

材料二 中共“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论断,已含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

——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南巡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并概括孙中山十分关注民生问题的主要原因。(7分)

(2)概括指出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认为要解决好民生问题的重要前提是什么?由此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6分) 33.(18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郑克鲁主编 《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1961年,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毛泽东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6 材料三 在巴尔扎克那里,人道主义的旋律是悲怆的,他把人在社会中被异化的现象,生动地告诉给了人们。„„ 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最伟大的说教家,他的忘我的布道行为,他的拥抱人类理想的献身精神,使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峰。这既是现实主义的胜利,也是人道主义在艺术上的胜利。尽管人道主义不能根本解决社会的矛盾,尽管人道主义的宣教者们难以摆脱人生的困境,但向往爱、和平、自由的思想,敢于直面现实的精神,是永存于世的。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精神洞穴的烛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特征和产生的历史背景。(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毛泽东认为可以把《红楼梦》当历史看?(5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价值。(6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A 6.D 7.A 8.D 9.A 10.C

7 11.A 12.B 13.C 14.B 15.D 16.A 17.C 18.D 19.B 20.C 21.C 22.A 23.B 24.D 25.C 26.B 27.B 28.B 29.C 30.B

二、非选择题:

31.(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2)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分)例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2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2分) (3)变化:提倡追求财富,追求现世的成就。(2分)

影响: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4)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意识的进步,进而推动了政治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32.(1)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4分)

原因:民生问题关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进步。(3分) (2)相似: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4分) (3)前提:思想进一步解放。(2分)

影响: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分)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化。(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33.(1)特征:强烈的社会批判性。(3分)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2分)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尖锐,促使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审视和批判。(2分) (2)因为《红楼梦》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批判性和客观性。(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5分)

(3)关注社会现实,理性的批判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6分)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辽宁省六校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广东重点中学文化生活期末联考

武汉市重点中学联考高二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8

高二历史上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政治联考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重点中学届高三期末热身联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辽宁省朝阳市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