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校风、学风(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04:18: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五)校风、学风

1、校风及其作用

一所学校的风气,即全体教师、职工、学生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经过长期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特有风尚。它包括学校领导和机关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它是一种学校集体的、稳定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具有特别的约束力。 校风对一所学校、对师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 (1)校风对一所学校而言,是其整体形象的综合反映。 校风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一旦形成后,作为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共同表现出来的并具有各自特色的行为方式和作风,它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方向和精神风貌。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状况如何,校风就是最好的集中体现。校风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或者说惯性。因为作为一种文化环境,校风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文化效应场”,师生员工在这个“场”的作用下必然受其影响和熏陶,从而使个体的行为和作风从“无序”逐渐变为“有序”,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校风的要求,又反过来促进或推动校风的巩固。所以说,校风一旦形成,极难改变,无论是良好的或是不好的概莫能外。校风体现了一所学校鲜明的文化个性和内涵。不同类型的学校,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要求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不同类型的学校,其育人环境应与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办学特色相一致,其校风的文化个性和文化内涵也要体现其办学特色和办学方向。就这一点而言,高等学校因为特殊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个性更加鲜明。例如,世界著名的英国剑桥、牛津,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中国的北大、清华,它们虽然都近在咫尺,但却有截然不同的校风,这就是由他们各自办学特色、办学方向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而我们反观现实中的一些所谓“薄弱”学校,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其形成“独特”的不良校风,积重难返、不易逆转所致。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校风不仅是学校的形象,甚至可以说是学校的生命,学校特别是学校领导对良好校风的培育自当给予极大的关注。

(2)校风对于教师而言,是其成就事业的关键校风是学校成员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行为倾向和精神风貌。

它既是群体行为的总凝练和总概括,又反过来给校园个体人格的社会化提供模式和参照系,并为这些行为模式的实施提供群体鉴别与评价的道德标准和环境标准。因此,校风特别是教风必然对本校教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约束力,对教师个体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无形中形成相应的要求和影响,这就是具有优良校风的名校往往都拥有一个名师群体,容易造就名师的原因。名校造名师、名师促名校。 (3)校风对学生而言,对其提高全面素质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校风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对学生无疑具有很强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用。学生在校风尤其是优良校风的影响下,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不断的学习、实践生活过程中,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纠正错误的思想、思维方式,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思维习惯、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以及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这样养成的良好素质,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将会终生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学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一个素质提高的过程。 其次,校风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隐性课程,能以潜移默化的方里互一尽式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第三,校风作为一种“文化效应场”对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的影响较之对教师的影响更大,校风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对学生个体起着熏陶和渗透作用。学生在这一“文化效应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学生群体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进而促进校风尤其是学风的进一步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4)优良校风对大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熏陶、趋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校风作为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风尚,通常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对全校师生员工产生巨大的教育影响作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无声的命令和无形的驱动力量。这种作用是在成员本人不知不觉之中渐渐发生的,因此往往也是最难抵御和防范的,日积月累,最后呈现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果。为什么一届又一届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个性的毕业生,都从本校的校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身受益,铭志不忘呢?这是因为校风和学风的作用,有其内在的规律。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学校的校风形成了该群体的心理定势,群体中的多数成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致的态度和共同的行为方式。而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 着类似现象,无论理想抱负、价值观念,还是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各人都受到群体互动和群体中他人的影响。学校中的多数人的一致态度,能引导学校成员在良好的气氛中趋向群体认同,促使成员注意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先人后己的风格,克服不良习气和散漫作风。良好的校风,对先进的是一种激励和鼓舞,对后进的是一种感召和鞭策。 第二,感召、促进作用。优良的校风是前人创建,后人继承和不断发展的。教师的带头作用,优秀分子的模范作用和前辈学长的榜样作用,通过学校群体内部的感染作用,将会汇成一股巨大而持久的感染力,引人向上,催人奋进。风气的力量,古人早有称道:“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足见良好风气的教化作用。当代青年学生有上进心,有荣誉感,只要注意引导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感,就可以激发出巨大的学习热情,形成勤奋、严谨、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校园里将会出现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的风气,为大学生的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这个环境中,正气占绝对优势,不正之风受到谴责和抵制,有了正确的集体舆论和集体荣誉感,对大学生成长将会起到无形的促进作 用。同时学校风气的好坏又会对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调节、约束作用。优良的校风是无声的命令和无形的驱动力量,一旦形成,好像“模范”一样,为人们所共同遵守,自觉维护,约束自己的言行;少数沾染不良风气的学生,将会受到正确舆论的谴责。校风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良好的校风有利于强化集体意识。大学生生活在群体中,个人的思想品质、道德作用受到校风的深刻影响。同时,要求个体接受校纪的规范,融化于校风之中,同化为行为,树立集体观念,自觉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利益。(2)良好校风有利于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人们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要经常评价监督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校风要求与规范,变他律为自律,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良好的校风有利于促进学生从小事做起。良好的校风要求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小中见大。在日常生活中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等等。坚决杜绝上课迟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严重败坏学风的现象。因此,优良的校风,反过来又塑造了良好的学校群体形象。总之,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巨大而长效的,这也是为什么从同一所学校尤其是校风优良的名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具有某些明显的共同特点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风及其作用

学风,简言之,是指学习方面的风气。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指其在一定人生观、学习动机、追求目标的支配下,在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精神、学习规律、学习方法、意识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现,它既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证,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学风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引导实践、形成氛围、明确方向、鉴别真伪等。对学风的诸多功能加以归纳和概括,其最主要的功能应当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导向,二是辐射。 1.学风的导向功能。导向就是引导方向、指明方向。学风具有导向功能,是因为学风会形成一种舆论氛围、褒贬倾向并由此形成一种无形力量,促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实践朝特定的目标和方向去关注、去努力。学风的这种导向功能,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其一,从个人来讲,当他确认并坚信某种学风是正确的、有效的之后,这种学风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求,就转化为他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比较牢固的行为定势,他就会自觉自愿地以此种学风的原则和要求去规范行为并付诸实践。在这里,学风起到了导向作用。其二,从社会环境氛围来看,当一种学风为社会所倡导和赞颂并形成为浓重的舆论氛围时,这种学风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就会起到一种指引作用,它在客观上就会向人们提出应当这样做、不应当那么做的要求。应当这样做,是提倡和鼓励;不应当那么做,是束缚和制约。无论是提倡、鼓励,还是束缚、制约,都是一种引导。

2.学风的辐射功能。除了导向功能之外,学风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它的辐射功能。所谓辐射,就是向周围传播开来、播撒开去。学风的辐射功能,是指学风以“对知识和理论的态度”为主导内容,对周围相关方面发生作用,对与之相联的一些事物产生影响。因为学风不仅仅是如何看待知识和理论的问题,不仅仅是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而是以此为基点,广泛地作用于党风、军风、民风、精神文明建设等,影响到人们的思维、行为、实践活动。要体现和发挥好学风的辐射功能,必须把学风建设与其他一些方面的工作联系起来一并考虑和安排。首先,在分析学风状况时,要同时考虑到党风、民风、文风、社会风气等。在党风、民风、文风、社会风气的实际状况中,反映着学风的基本情况,映现着学风的优劣。其次,在抓党风、民风、文风、社会风气的转变工作时,务必抓好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搞好了,学风的辐射功能就会从正面得以充分体现;反之,如果学风建设搞不好,它对其他方面就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影响也是学风辐射功能的体现。

校风、学风

学风,校风

校风 学风

校风学风

校风学风之我见

学风、校风建议

校训校风学风

校训、校风、学风

校风校训学风

促校风学风

(五)校风、学风(版)
《(五)校风、学风(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校风学风解读 校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