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3-03 01:18:0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摘 要:儒家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来源,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充分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之精华。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深刻理解,在辩证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和吸取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使其与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帮助人民群众认清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的弊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道德人格。

关键词:儒家;道德教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示

中图分类号:B223;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10-0035-03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中的儒家道德思想可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在古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的道德教育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渊源,并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通过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深刻理解,在辩证研究的基础上继承和吸取儒家道德思想之精华内容,使其与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帮助人民群众认清西方腐朽文化和价值观的弊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道德人格。

一、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当代审视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具有自觉性、内在性、内修与实践相统一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充分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之精华,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儒家道德教化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和把握。

(一)强调“志道志学”,把立志作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骤

所谓“立志,在道德领域中是指培养一个人追求道德境界的自信心及成圣成贤的志向。”[1]儒家认为“人须先立志,志立则有根本。譬如树立,须先有个根本,然后培养,能成合抱之木。”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守仁说:“立志而圣则圣也,立志而贤则贤也。”儒家道德思想中非常重视“志”,认为“立志”是一个人加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骤。儒家还认为,立志的方向在于得“道”,而非地位权势和物质财富。只要努力从事于道,皆可称为品德高尚之人。

(二)强调“学思并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儒家强调在道德教化的过程中,既要讲求学,更要讲求思,将学与思有机的统一起来。“学”是指学习道德知识和相关理论。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荀子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疆学而求”。他们都强调了“学”对于一个人道德素质完善的重要意义。“思”是指思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道德规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孟子也强调要用过反思去领悟道德要求,寻求道德本性,提升道德素质。

(三)强调“克已克治”,注重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

据儒家学者的论述,“克己克治是指用心中的理性力量去克服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情感,改正错误。”[2]儒家学者们提出了“克己克治”的五种具体修养途径:第一,克治,即自我反省和自我省察。《论语》写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第二,节欲。孟子讲“养心莫善于寡欲”,儒家学者认为,物欲会对人的良心造成干扰,这是不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源。第三,慎独。慎独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第四,知耻。儒家学者提出要“知耻”要“耻其所当耻”。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第五,改过。陆九渊提出“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可见,儒家思想中“克己克治”的修养方法蕴含着浓厚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的思想。

(四)强调“身教示范”,提倡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或榜样效用

儒家思想家非常推崇身教示范?@一道德教化方法,它要求教育主体要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严于律己,为受教育者树立榜样,以发挥示范启迪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荀子提出“师以身为正仪”,“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师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儒家思想家倡导教育者对受教育的教育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

(五)强调“教以义方”,重视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

家庭德育始终是家庭教育的最核心环节,教育子女学会做人是子女成才的前提保证。儒家特别重视血缘宗亲关系,在道德教化问题上十分强调家庭的道德教育作用。《大学》中写道:“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与国。”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为了使子女能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必须使其具备自觉遵守家庭生活准则及其社会规范的能力。家规、家范、家训是古代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用此来训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处理家庭相关事务,建设良好家风。

(六)强调“化民易俗”,注重社会道德教育的方法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不仅重视家庭德育的作用,也非常重视社会道德教育的作用,并且认为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关乎道德教育的成败。社会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社会道德教育需要移风易俗来加以带动,《学记》中说:“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即是此道理。儒家道德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在社会道德教育的传播形式上往往通过榜样示范、言传身教等世人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在日常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将儒家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意识,并进一步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外化为个人优良的行为习惯。

二、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本质超越”[3]。因此,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优秀成果不仅在我国历代文明进步中发挥了卓越的贡献,而且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我们可以用批判的精神对此加以继承。

(一)深挖并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的精华

道德具有继承性,儒家道德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但是我们今天在借鉴儒家道德教化思想时,首先要明确认识到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具有两重性,首先,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中存在一些带有历史局限性的东西,可谓糟粕,必须抛弃。如:一部分思想是与封建社会相联系的,它们带有当时特有的封建专制思想烙印,具有落后性;一部分思想又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强调通过自我的修身养性以达到成圣成贤的境界,过分强调个人心性的作用,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忽略了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儒家道德教化思想中也包含许多合理成分,具有极强的现实价值,可谓精华,可以借鉴。如:儒家强调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文化知识教育,孔子的教育内容就非常广泛,他以诗书礼乐为教材教育学生,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孔子把道德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且强调文化知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儒家道德思想对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发展史可谓影响深远,今天我们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抛弃传统,应当深入挖掘儒家道德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的东西,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参考借鉴儒家的经验之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教育模式

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它拥有的一套良性培育制度系统。在这套系统中,社会、学校、家庭三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衔接,儒家社会教育侧重道德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渗透,学校教育侧重研读经典诗书,家庭教育侧重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环相扣,通过层层强化,最终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应该重视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教育资源,注重三者的差异性和衔接性,形成教育合力。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常常被弱化或者流于形式,单一的教育模式其效果自然会大受影响。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取得深入人心的效果,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教育制度,三者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相互衔接。其次,重视家庭教育的优势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创新社会教育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时代的各种资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其方式更新颖,效果也更有效。

(三)树立道德榜样,营造良好风气与氛围

儒家思想十分重视统治阶层和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倡导通过统治阶层的以身作则和道德榜样的示范效应,从而发挥号召和带动作用,儒家道德思想就能潜移默化的渗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和世人心中。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充分借鉴儒家经验,首先要树立道德榜样。在道德榜样的推举方式上,可以利用时下热门的大众传媒工具让社会成员都能参与推举活动,体现民主性和公平性;在道德榜样的推举标准上,一定要选择生活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念和价值导向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作为典范,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在道德榜样的宣传力度上,一定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热门传播工具加以广泛的宣传介绍,希望为对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起到带动作用。其次,提高党员和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可谓是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普通大众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因此,广大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做到知行统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民群众树立榜样,带动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方面,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身躬力行,以身带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真正落实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四)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做的日常化和灵活化

儒家的价值观念之所以对世人的影响深远,与它宣传普及的形式有很大关联。儒家价值观念的普及活动多蕴含于处理家庭伦理关系、制定乡规风俗、修身学习等世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也应该借鉴儒家的做法,首先,将其普及教育活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一方面,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十二个词进行细化分解,让空洞的理论落地生根,制定出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遵循的行动准则,便于大家理解与践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形式也应该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走到人民身边,走近人民生活,才能潜移默化的达到教育效果,切不可实施大而空的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形式我们也不能完全固化下来,还必须根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不同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如:针对青少年群体,他们喜欢接触新媒体工具,我们就可以利用好网络与媒体阵地,让教育内容以更新颖、更富有活力、更能打动青少年的形式展示出来。针对中老年人群体,他们善于接受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我们就可以把教育内容进行改编,融入到通俗文学、广场舞歌曲等中老年的生活中去。日常化和灵活化的教育形式,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道德传统(道德修养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2〕胡玉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儒家道德修养方法的借鉴研究[D].2013.

〔3〕迟成勇.论儒家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Confucian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value to socialist core values.The current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can fully absorb the eence from moralizing-education thought of Confucius.Based on th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moralizing-education thought of Confucius, this paper inherits and absorbs Confucian moral education ideas on the basis of dialectical research, making moralizing-education thought of Confucius combine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helping the maes to recognize the disadvantages of Western decadent culture and values, so as to set up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set up a sound moral personality.

Keywords: Confucian; Taoist Architectur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Enlightenment

儒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教育的启示

儒家孝悌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道德讲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主持词

道德讲堂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计划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儒家道德教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